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骨科临床教学的方法研究及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林 蔡峰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2期11-12,共2页
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普及和高速发展,医学知识传递和评估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学术理念深入人心,所以当前骨科教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尽快适应和利用那些对于学习者来说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依托翻转课堂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普及和高速发展,医学知识传递和评估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学术理念深入人心,所以当前骨科教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尽快适应和利用那些对于学习者来说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依托翻转课堂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座式教学向“主动学习”模式转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骨科的临床手术教学中值得借鉴,以期提高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技能的合格骨科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学术 骨科专业 临床教学 手术教学 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BMP-2,Runx2水平对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龙 冯大军 周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36-842,共7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bility fracture,OVCF)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核心结合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水平对术后骨...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bility fracture,OVCF)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核心结合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水平对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骨科收治的26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分延迟愈合组、正常愈合组。分析OVCF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及血清BMP-2,Runx2水平对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价血清BMP-2,Runx2水平对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价值。结果260例患者术后无失访,2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为8.46%(22/260)。延迟愈合组年龄、吸烟比率、合并糖尿病比率、合并甲状腺疾病比率、有椎体裂隙征比率大于正常愈合组,骨密度T值、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BMP-2,Runx2水平小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有椎体裂隙征是OVCF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骨密度T值、BMP-2,Runx2是OVCF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BMP-2,Runx2联合预测OVCF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对应AUC值为0.856。阈值在0.10~0.63范围内,BMP-2,Runx2联合评估模型评估OVCF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净受益率优于单独检测。在阈值概率为0.26时,被该模型划分入高风险的人数与真阳性人数基本达成一致。结论OVCF患者血清BMP-2,Runx2水平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核心结合因子2 术后骨折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鸣 李霞 +4 位作者 刘丹丹 潘虹 吉庆 陆小庆 胡晓曼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究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淮安市某医院骨科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护理方案推行时间(2020年8月)为界限,从推行前(2... 目的探究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淮安市某医院骨科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护理方案推行时间(2020年8月)为界限,从推行前(2019年7月—2020年7月)入院的136例患者中随机选取63例纳入对照组,从推行后(2020年8月—2022年7月)入院的131例患者中随机选取6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康复锻炼效果[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功能[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锻炼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日常活动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调查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ODI自理能力、疼痛、行走、提物、站立、坐立、睡眠、社会活动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OD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运动锻炼、疾病管理、与医师沟通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与共治模式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路径干预能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加快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共治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后内小切口联合关节镜下高强线双SMC结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唐金山 俞淮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膝后内小切口联合关节镜下高强线双SMC结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PCL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锚钉固定组(锚钉固定,n=30)和高强线固定组(高强线双SMC结固定,n=30)。记录2组随访情况。比较... 目的分析膝后内小切口联合关节镜下高强线双SMC结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PCL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锚钉固定组(锚钉固定,n=30)和高强线固定组(高强线双SMC结固定,n=30)。记录2组随访情况。比较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5~22.5个月,平均(13.50±7.49)个月,未有失访患者。2组均有4例患者抽屉试验弱阳性,但无伸膝受限情况。2组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线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1.27±0.87)周、(53.73±4.67)min,短于锚钉固定组的(12.35±1.03)周、(64.06±5.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后内小切口联合关节镜下高强线双SMC结固定或锚钉固定治疗PCL撕脱骨折患者的效果均较好,但高强线双SMC结固定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操作难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后内小切口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锚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徐进 陆小庆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5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轻度至中度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100例轻度至中度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RP关节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LIPUS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膝关节软骨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WOMAC量表中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WOMAC量表中僵硬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相较于对照组的86.00%和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PRP联合LIPUS对KO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KOA患者疼痛程度及疾病严重程度,促进其关节功能及软骨厚度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低强度脉冲超声
原文传递
3D打印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徐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189-0193,共5页
探讨3D打印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研究对象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骨科实习医生68名。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实习医生分为PBL组34名、联合组34名,2组分别采用传统... 探讨3D打印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研究对象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骨科实习医生68名。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实习医生分为PBL组34名、联合组34名,2组分别采用传统PBL教学法、3D打印联合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对比2组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评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分析推理、解决问题)、临床思维评分(批判性、系统、循证、总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目标清晰、鼓励主动学习、教学氛围轻松)。结果 联合组理论、实践的考试成绩高于PBL组,差异显著(P均<0.05)。联合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高于PBL组,差异显著(P均<0.05)。联合组批判性、系统、循证的评分与总分高于PBL组,差异显著(P均<0.05)。联合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目标清晰、鼓励主动学习、教学氛围轻松的评分高于PBL组,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3D打印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临床思维以及教学满意度,对提高脊柱外科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值得采纳、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BL教学法 脊柱外科 临床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达强 孙培栋 +2 位作者 赵加力 杨惠林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医生拧紧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方法 4个0.12 g/cm3的Sawbone松质骨块,每个松质骨块均匀打24个孔并随机分为两组,4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松质骨块上拧紧相同规格的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 目的 比较不同医生拧紧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方法 4个0.12 g/cm3的Sawbone松质骨块,每个松质骨块均匀打24个孔并随机分为两组,4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松质骨块上拧紧相同规格的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测量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结果 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力显著高于AO拉力螺钉(P<0.05),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高于AO拉力螺钉(医生Ⅰ,P=0.875;医生Ⅱ、Ⅲ、Ⅳ,P<0.05);不同医生拧紧螺钉后的加压力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生均因两段式拉力螺钉获益:相对于AO拉力螺钉,两段式拉力螺钉的加压性能好,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轻;医生个体差异影响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拉力螺钉 AO拉力螺钉 医生个体差异 加压力 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明 凌辰 +3 位作者 李旭祥 王黎明 姚庆强 周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D-PK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25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单节点高龄胸腰椎O...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D-PK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25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单节点高龄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PKP组(D-PKP组)13例和常规PKP组(T-PKP组)12例。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住院时间与术后12 h、1 d、1周、1个月的VAS和ODI,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2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及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优于T-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少于T-PK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PKP组,术后12 h、1 d的VAS和ODI优于T-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VAS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能够辅助PKP手术的精准实施,有助于提高OVCF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混合现实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计算机辅助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点接触导板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佳园 周全 +4 位作者 赵加力 张明 方涛 王新宏 潘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53-1858,共6页
背景:有些学者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经皮导板辅助椎弓根穿刺,减少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安全性。但此类导板均为"面接触导板",应用时需导板与皮肤完全贴合,患者体位变化常导致导板与皮肤不... 背景:有些学者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经皮导板辅助椎弓根穿刺,减少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安全性。但此类导板均为"面接触导板",应用时需导板与皮肤完全贴合,患者体位变化常导致导板与皮肤不容易完全贴合,需要多次调整甚至失去导引作用。而用于经皮椎弓根定位的3D打印点接触导板研究较少。目的:探讨3D打印点接触导板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共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4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行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试验组20例行3D打印点接触导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每次手术穿刺针到达理想穿刺位置前的透视次数以及时间、术中透视总次数、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1 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术中获得理想穿刺位置前的透视次数以及时间、术中透视总次数、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结果证实,3D打印点接触导板辅助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利于穿刺针精准置入,减少穿刺过程的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3D打印点接触导板 穿刺定位 胸腰段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导板 术中透视 理想穿刺位置 导向 吻合 脊柱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权 徐长明 +1 位作者 王永超 周全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BMSC-Exo)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提取BMSC-Exo。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先取部分细胞分为内毒素组、内毒素+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组,分别加入...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BMSC-Exo)对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提取BMSC-Exo。分离培养髓核细胞,先取部分细胞分为内毒素组、内毒素+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组,分别加入内毒素500μg/mL、内毒素500μg/mL+PDTC 5μmol/L孵育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另取细胞分为对照组、退变组、外泌体组、佛波醇酯组,分别采用基础培养基,内毒素500μg/mL刺激,内毒素和外泌体20μg刺激,内毒素、外泌体和佛波醇酯50μg/mL刺激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提取BMSC-Exo。内毒素+PDTC组细胞凋亡率[(11.55±0.86)%]较内毒素组[(28.63±2.86)%]降低(t=9.909,P=0.001)。对照组凋亡率[(9.05±1.61)%]较退变组[(29.48±2.83)%]显著升高(t=-10.874,P=0.000);与退变组相比,外泌体组下降至(15.08±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0,P=0.002);与外泌体组相比,佛波醇酯组升高至(25.4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3,P=0.001)。与对照组比较,退变组p-IκBα蛋白表达升高(t=-10.575,P=0.000),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t=-8.506,P=0.001);与退变组比较,外泌体组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t=10.052,P=0.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t=7.419,P=0.002);与外泌体组比较,佛波醇酯组p-IκBα蛋白表达升高(t=-12.125,P=0.000),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t=-8.421,P=0.001)。结论BMSC-Exo可抑制内毒素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细胞 凋亡 外泌体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上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利 王新宏 +1 位作者 褚晖 闵廷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 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上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目的 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上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对照组75例(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和治疗后6个月上肢-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ASH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DAS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可以显著改善上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上肢长骨骨干骨折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枫 王聪聪 杨晓佑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242-1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14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14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时给予骨肽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试验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6.71 ± 3.73)短于对照组(28.33 ± 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延迟愈合、骨不连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围手术期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可有效促进胫骨骨折愈合,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高压氧 骨肽 胫骨骨折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人骨肉瘤CD133^(+)U2OS细胞增殖和干性维持的影响
13
作者 方涛 闫京 +4 位作者 张明 赵加力 潘伟 王新宏 周全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943-2946,共4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骨肉瘤CD133^(+)U2OS细胞增殖和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1)自U2OS细胞中分离CD133^(+)U2OS细胞,分为预对照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高剂量雷帕霉素组,分别加入含0 ng/mL、50 ng/mL和100 ng/mL雷帕霉素进行培养。干预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骨肉瘤CD133^(+)U2OS细胞增殖和干性维持的影响。方法(1)自U2OS细胞中分离CD133^(+)U2OS细胞,分为预对照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高剂量雷帕霉素组,分别加入含0 ng/mL、50 ng/mL和100 ng/mL雷帕霉素进行培养。干预24 h、48 h、72 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然后选择适宜的干预剂量和时间进行后续试验。(2)将CD133^(+)U2OS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分别使用不含雷帕霉素的培养基、含雷帕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干预48 h后检测两组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及干性标志蛋白[SRY盒转录因子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与预对照组相比,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高剂量雷帕霉素组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抑制,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有增高的趋势(均P<0.05)。故在后续实验选择100 ng/mL雷帕霉素干预48 h。(2)雷帕霉素组mTOR、磷酸化mTOR、Sox2、Oct4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抑制人骨肉瘤CD133^(+)U2OS细胞的增殖和干性维持,这可能与其降低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CD133^(+)U2OS细胞 雷帕霉素 细胞增殖 干性维持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对内外踝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袁泽兵 杨寒石 +1 位作者 朱俊 胡小吾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应用于内外踝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内外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行手术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应用于内外踝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内外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两组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背屈及内外翻方向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心理、社会、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踝骨折患者术后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辅助中药熏洗效果明显,可明显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踝骨折 渐进式功能锻炼 中药熏洗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
15
作者 兰天才 魏君如 +2 位作者 杨寒石 俞淮曦 胡小吾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肱骨外科颈Neer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传...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肱骨外科颈Neer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予以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二或三部分骨折效果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林 季沐梵 陈晓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76-79,共4页
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即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内150例腰椎间盘提出症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进行MIS-TLIF(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一组进行镜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 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即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内150例腰椎间盘提出症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进行MIS-TLIF(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一组进行镜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疗效与观察组无差异(P>0.05)。对对照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更多、住院时间和负重时间更长,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IL-6和TNF-α水平在手术前比较接近,手术后1d对照组的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接近,术后对照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发挥了较高的临床价值,手术效果和远期疗效与MIS-TLIF,接近,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手术指标,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且创伤更小,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林 季沐梵 陈晓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99-102,共4页
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即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内150例腰椎间盘提出症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进行MIS-TLIF(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一组进行镜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 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即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内150例腰椎间盘提出症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一组进行MIS-TLIF(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一组进行镜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疗效与观察组无差异(P>0.05)。对对照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更多、住院时间和负重时间更长,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IL-6和TNF-α水平在手术前比较接近,手术后1d对照组的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接近,术后对照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发挥了较高的临床价值,手术效果和远期疗效与MIS-TLIF,接近,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手术指标,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且创伤更小,费用更低。对照组改为MIS-TLIF,都19年了单摘实在没人做那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18
作者 张明 周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198-199,共2页
研究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5月—2020年5月;研究目标:我院骨折实习生66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种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满... 研究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5月—2020年5月;研究目标:我院骨折实习生66例;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种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技能考试、临床实践考试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实践分数,而且学生对PBL教学法满意度高,教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骨科 理论分数 技能分数 实践分数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PRP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靖文 肖兴雷 +2 位作者 刘尚仑 陈国庆 曹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2383-2386,2376,共5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经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小针刀治疗后其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经关节腔注射PRP治疗)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经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和小针刀治疗后其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经关节腔注射PRP治疗)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量表评分、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骨代谢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水平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较对照组更低(P<0.05)。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针刀联合关节腔注射PRP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可能与有效调节疼痛介质、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富血小板血浆 膝骨关节炎 疼痛介质 血液流变学 骨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