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有效机制的构建——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玉玲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4,共3页
高等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从心理层面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完备的大学生诚信档案有效机制,对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大学生诚信档案有效机制的... 高等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从心理层面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完备的大学生诚信档案有效机制,对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大学生诚信档案有效机制的构建也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档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宁宁 简晓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期200-201,共2页
产学研合作是解决科研与生产结合问题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有益经验,分析徐州工程学院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产学研合作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工程学院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司凯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29期49-50,共2页
本文对徐州工程学院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快转变教育理念,大胆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场所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进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关键词 财经类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艳芹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28期144-146,共3页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方高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问卷调查,指出了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方高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问卷调查,指出了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旧衣回收与再利用调查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洁 季亚男 +2 位作者 杨贝贝 宋娇妮 李惠娟 《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8期68-70,共3页
选取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个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旧衣回收与再利用的认知水平及其内部差异,致力于解决大学生旧衣"捐赠渠道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呼吁大学生重视资源回收与再... 选取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个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旧衣回收与再利用的认知水平及其内部差异,致力于解决大学生旧衣"捐赠渠道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呼吁大学生重视资源回收与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与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着装"低碳化",从而构建绿色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旧衣回收 旧衣再利用 绿色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徐州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宁宁 宋言东 简晓彬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实施低碳经济是徐州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的由来、徐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徐州实施低碳经济有新的进展,产业转型升级有质的飞越。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徐州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背景下徐州产业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郝景亚 上官敬芝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9-54,共6页
文章立足徐州产业现状,瞄准经济的低碳化发展目标,深入剖析了徐州的产业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提出了徐州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徐州 产业转型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爱文 王丹丹 +1 位作者 冯慧 田金金 《环境保护前沿》 2019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根据“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按照实际和需要相结合,徐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的徐州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2015年指标值为标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算法... 根据“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按照实际和需要相结合,徐州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的徐州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2015年指标值为标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算法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最后通过线性加权合成徐州市“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徐州市实际情况,探讨徐州市循环经济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高等专业学院教育及其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董金玲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0-42,共3页
法国高等专业学院教育是法国典型的特色精英教育,其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文章分析了高等专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法国 高等专业学院教育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农村经济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川 《甘肃农业》 2009年第11期15-17,共3页
县域经济差异在徐州市表现比较明显,并有扩大的趋势,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建立县域生产函数模型探讨了农村经济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找出缩小农村区域差异,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塔式起重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11
作者 司凯 李为超 《管理观察》 2009年第11X期50-52,共3页
本文通过对徐州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隶属于徐工集团)塔式起重机市场营销状况和该行业市场结构的调研,运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企业自身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面临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
关键词 建筑 机械 市场营销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生产函数的徐州县域经济生产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迪一 洪冬青 +1 位作者 李婷婷 马元三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第13期57-58,共2页
基于徐州市2004—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测量下属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及劳动要素弹性,对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推动各县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因素,并对徐州各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 基于徐州市2004—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测量下属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及劳动要素弹性,对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推动各县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因素,并对徐州各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总生产函数 实证分析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县域经济研究
13
作者 孙迪一 马元三 虞晖 《中国市场》 2015年第17期29-30,共2页
本文在构建江苏徐州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县域主体进行定量测度和经济水平排序,并对县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线性回归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14
作者 项云霞 王海 《经济师》 2008年第2期278-279,共2页
文章在对徐州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度的内涵。在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徐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演化历程及其基本特征,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措施。
关键词 徐州市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影响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15
作者 杨贝贝 宋娇妮 +2 位作者 高洁 季亚男 徐彬 《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8期36-38,共3页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表明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江苏省徐州市城镇化率在过...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表明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江苏省徐州市城镇化率在过去十年中大幅提升,城镇化的发展也促进徐州的经济发展。徐州市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加快徐州市城镇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发展。从徐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原因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首先从徐州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质量改善情况出发,然后从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叙述,基于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发展 影响机制 产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简晓彬 沈正平 刘宁宁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9,共7页
按照2000年江苏省新的区域划分方法,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提... 按照2000年江苏省新的区域划分方法,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苏北/苏中/苏南 经济发展差异 演变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苏鲁豫皖交界地带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宁宁 沈正平 +1 位作者 施同兵 简晓彬 《现代经济探讨》 2007年第8期39-4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际边缘区经济欠发达问题却愈显突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虽然在总体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目前仍属于"经济低谷",需要加快发展。该文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际边缘区经济欠发达问题却愈显突出。苏鲁豫皖交界地带虽然在总体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目前仍属于"经济低谷",需要加快发展。该文以行政边缘区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加快这一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省际边缘区 苏鲁豫皖交界地带 经济发展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惠娟 赵静敏 马元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44-48,共5页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目前,在两者关系的估算研究中存在数据折算、累积和模型滞后期等问题。所以,采用1998—2007年的31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数据折算、累积和滞后期等问题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地方财...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目前,在两者关系的估算研究中存在数据折算、累积和模型滞后期等问题。所以,采用1998—2007年的31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数据折算、累积和滞后期等问题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各省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弹性相同,但由于各省的软硬件基础条件相异,所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不一;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明显,在第3年达到最大。各省应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科技投入对象多元化,建立高水平的科技投入配置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省际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静敏 郑凌霄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214,共3页
本文主要从江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研究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探讨江苏开放型经济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策。从建设现代产业发展与开放的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以创新合作模式为江苏省开放型经... 本文主要从江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研究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探讨江苏开放型经济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策。从建设现代产业发展与开放的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以创新合作模式为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外部环境制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发展物流体系建设和境外园区建设为保障,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培养江苏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极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江苏省 开放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协整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静敏 李东明 刘传哲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26,共4页
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8年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正相关关系,但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存... 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8年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正相关关系,但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出实行倾斜的政策可以提高江苏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缓解区域经济的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