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血管球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孔凡彬 曹伟 张春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1467-1468,共2页
关键词 胃血管球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评价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孔凡彬 单树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研究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本研究包括200例接受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两位医生观察其轴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图像(VR),分析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的类型。结果64.5%(131例)病人门静... 目的研究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本研究包括200例接受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两位医生观察其轴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图像(VR),分析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的类型。结果64.5%(131例)病人门静脉主干解剖正常,9.5%(19例)病人门静脉主干分支成三叉,即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前支、门静脉右后支,23.5%(47例)病人门静脉主干分成一个门静脉右后支和一个共干,后者发出门静脉左支和门静脉右前支。3例病人有多种变异。131例门静脉主干解剖正常病人中,22例病人(16.8%)右叶分支变异,最多变异是分成三叉,其次是第Ⅶ段门静脉起源于右侧主干近端。结论门静脉主干变异很常见,门静脉右前支和门静脉左支共干比三分叉型更常见,右叶分支变异也存在但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对甲状腺癌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曹伟 刘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6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在甲状腺癌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测中的临床效果,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54例甲状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均采用双源螺旋CT扫描检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双源螺旋CT扫描患者病灶的检出率。结...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在甲状腺癌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测中的临床效果,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54例甲状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均采用双源螺旋CT扫描检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双源螺旋CT扫描患者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双源螺旋CT扫描的病灶检出率为97.7%,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双源螺旋CT扫描患者病灶图像清晰,病灶形态大小易识别。结论采取双源螺旋CT对甲状腺癌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检测,可以实现较高的病灶检出率,提高病灶图片的清晰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螺旋CT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急性肝脾创伤的CT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立斌 孔凡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 :探讨闭合性及开放性肝脾创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8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脾创伤的CT表现。结果 :撕裂伤肝 4例 ,脾 19例 ;实质内血肿肝 5例 ,脾 6例 ;包膜血肿肝 6例 ,脾 9例 ;断裂或碎裂伤 3例 ;腹... 目的 :探讨闭合性及开放性肝脾创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8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脾创伤的CT表现。结果 :撕裂伤肝 4例 ,脾 19例 ;实质内血肿肝 5例 ,脾 6例 ;包膜血肿肝 6例 ,脾 9例 ;断裂或碎裂伤 3例 ;腹腔内积血肝周 7例 ,脾周 5例 ,肝肾隐窝 1例 ,肝脾复合伤 4例。结论 :肝脾创伤CT表现类型相似 ,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CT 诊断 急性肝脾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的CT诊断
5
作者 孔凡彬 单树崇 储成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研究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本研究包括200例接受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两位医生观察其轴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图像(VR),分析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的类型。结果:64.5%患者门静脉主... 目的:研究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变异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本研究包括200例接受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检查的病例,两位医生观察其轴面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图像(VR),分析门静脉主干及右叶分支的类型。结果:64.5%患者门静脉主干解剖正常,9.5%患者门静脉主干分支成三叉,即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前支、门静脉右后支,23.5%患者门静脉主干分成一个门静脉右后支和一个共干,后者发出门静脉左支和门静脉右前支。3例患者有多种变异。131例门静脉主干解剖正常患者中,22例患者(16.8%)右叶分支变异,最多变异是分成三叉,其次是第Ⅶ肝段门静脉起源于右侧主干近端。结论:门静脉主干变异很常见,门静脉右前支和门静脉左支共干较三分叉更常见,虽然少见,右叶分支变异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血管成像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创伤的CT诊断
6
作者 孔凡彬 刘星星 +2 位作者 夏瑞淦 徐凯 郝敬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确定肾损伤范围和提供手术指征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2例肾创伤病人的CT表现。结果CT清楚地显示了肾创伤的三种基本类型:挫伤、裂伤、梗塞;将裂伤分为:小的表浅裂伤、大的深部裂伤有/无尿外渗、断裂伤、... 目的探讨CT对确定肾损伤范围和提供手术指征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2例肾创伤病人的CT表现。结果CT清楚地显示了肾创伤的三种基本类型:挫伤、裂伤、梗塞;将裂伤分为:小的表浅裂伤、大的深部裂伤有/无尿外渗、断裂伤、粉碎伤;通过增强后无血供的肾断片或梗塞灶无增强,CT可以间接诊断血管撕裂或动脉闭塞;CT能确定血肿和尿外渗的范围;检出了腹腔和腹膜后损伤及肾的原有异常。结论CT为所有肾损伤病人的处理提供了足够的资料,且所有CT发现都被手术证实。手术探查的CT指征是:大裂伤伴包膜外尿外渗、无血供肾断片、碎裂肾和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裂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的CT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孔凡彬 《中原医刊》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 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 目的 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 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软骨侵犯和颈部淋巴结。结论 虽然研究表明CT诊断喉癌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CT诊断明显高于喉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孔凡彬 张春宁 单树崇 《中原医刊》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用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建成CTVB图像进行分析,并与...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VB)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用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数据建成CTVB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对照,其中30例与病理标本进行对照。结果CTVB显示100%的段以上支气管和90%以上的亚段支气管。肿瘤呈块状或结节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 评价16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能较好地辅助判断中央型肺癌的位置和支气管狭窄程度,结合其他三维重建功能,能同时显示管壁的厚度和肿瘤向管腔外侵犯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肺癌 仿真支气管镜检查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的CT诊断
9
作者 孔凡彬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的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 目的:进一步提高喉癌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的CT表现,声门上癌13例,声门癌20例,贯声门癌7例。结果:CT清晰地显示了喉部深浅结构。包括喉旁间隙,会厌前间隙,及声门下区全貌,亦能准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软骨侵犯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结论:CT诊断明显提高了喉癌T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手术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但研究还表明CT诊断喉癌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X线诊断 喉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CT诊断
10
作者 孔凡彬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胰腺损伤诊断的可信性及CT分级对胰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由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胰腺损伤18例,回顾分析其CT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裂伤,裂伤的部位和程度等分为Ⅰ-Ⅳ级,把CT分级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15例病人中,C...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胰腺损伤诊断的可信性及CT分级对胰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由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胰腺损伤18例,回顾分析其CT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裂伤,裂伤的部位和程度等分为Ⅰ-Ⅳ级,把CT分级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15例病人中,CT正确诊断了胰腺裂伤,挫伤和创伤后假囊肿,共有2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诊断;CT分级中.Ⅰ-Ⅱ级8例,胰管均完整;Ⅲ级9例,其中8例有主胰管损伤,1例胰管完整;Ⅳ级1例,病人胰管完整。结论 CT可准确地发现胰腺实质损伤.CT分级时预示胰管完整或断裂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胰腺损伤 胰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冠脉CT检查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智伟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959-960,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CT检查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双源CT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针对性心理指导,护理示范,健康教育,检查中的监测,检查后观察等一系列护理措施,200例患... 目的:探讨冠脉CT检查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双源CT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针对性心理指导,护理示范,健康教育,检查中的监测,检查后观察等一系列护理措施,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注射造影剂70-85ml均成功显示冠脉各支及各分支。冠脉造影阳性169例。右冠优势128例,左冠优势41例,显影质量良好,图像质量达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双源冠脉CT检查冠脉造影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脉显影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慧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4月25日-6月25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312例(男164例,女148例),年龄31—88岁。检查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告知与沟通、静脉选择、屏气训练...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4月25日-6月25日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312例(男164例,女148例),年龄31—88岁。检查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告知与沟通、静脉选择、屏气训练、高压注射器的正确应用。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1级率为96%(299/312),10例为2级,因屏气配合不好3例图像质量为3级。结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是顺利完成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提高图像优良率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闪耀、闪现)双源CT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伪影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传勇 《医疗装备》 2005年第12期8-8,共1页
关键词 CT图像 图像伪影 医疗设备 技术性能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附48例分析)
14
作者 朱泽远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79-80,共2页
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颅内血肿48例,认为下列征象有助于诊断;(1)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2)病则脑沟内移或灰白质界面内移;(3)造影增强可显示脑表面血管及强化的皮质内移;(4)延迟造影增强扫描血肿密度增高。
关键词 血肿 颅内血肿 CT 诊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凯 黄海东 +1 位作者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 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 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检查,4只大鼠行组织学检查。C组、D组每组12只,分别于再灌注后2 h和24 h观察脑组织中伊文氏蓝染色情况并测量其含量。结果 A、B两组再灌注前均无强化表现,再灌注后2 hA组10例中4例出现斑片状强化,B组10例均出现大片明显强化(P<0.05),B组中3例再灌注24 h T1WI出现高信号,相应大体标本断面可见出血灶,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脑组织损伤较A组严重。C组中8例可见右尾壳核斑片状蓝染区,而D组12例右尾壳核及额顶叶皮质区均见蓝染,测量两组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与对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MRI增强扫描作为一个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价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在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海东 徐凯 孔凡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评价增强MRI在判定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白鼠24只(体重280~350g)随机分为2大组:对照组(A组)和缺血组(B组),每组再分为缺血2h... 目的通过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评价增强MRI在判定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白鼠24只(体重280~350g)随机分为2大组:对照组(A组)和缺血组(B组),每组再分为缺血2h组(A1、B1)及缺血6组(A2、B2),再灌注后2h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测得兴趣区信号强度,结合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B)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1、A2组再灌注后均无强化,未见伊文氏蓝染色。缺血组与对照组增强MRI信号强度比有差异(P<0.05),B1、B2组之间信号强度比有差异(P<0.05),缺血组右侧大脑半球EB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0.05),B1、B2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EB含量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增强MRI检查能灵敏反映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预测继发出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伊文氏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相机故障维修四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传勇 金匡智 《医疗装备》 2005年第1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故障维修 激光相机 保真度 分辨率 稳定性 CT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洋 《医学信息》 2010年第2期475-476,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资料:我院儿科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者65例;方法一般护理、呼吸道护理、静脉输液、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平均住院9.8d,通过综合治疗与细心护理,52例患儿治愈出院,8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对...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资料:我院儿科收治小儿重症肺炎患者65例;方法一般护理、呼吸道护理、静脉输液、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平均住院9.8d,通过综合治疗与细心护理,52例患儿治愈出院,8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对患者分析表明,对患儿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全面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 护理 呼吸道 静脉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牛花综合征的CT诊断(附七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凡彬 熊维亚 张春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74-775,共2页
目的 研究牵牛花综合征 (morningglorysyndrome)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临床证实的牵牛花综合征病人的CT资料。结果  (1)眼球呈椭圆形 ,视盘呈“火山口”样凹陷 3例 ;(2 )视盘缺损 ,缺损边缘的巩膜变薄外翻 ,... 目的 研究牵牛花综合征 (morningglorysyndrome)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临床证实的牵牛花综合征病人的CT资料。结果  (1)眼球呈椭圆形 ,视盘呈“火山口”样凹陷 3例 ;(2 )视盘缺损 ,缺损边缘的巩膜变薄外翻 ,视神经头部呈漏斗状扩张 ,眼球呈梨状畸形2例 ;(3)视盘缺损 ,球后视神经囊状扩张 ,水样密度 ,与玻璃体腔相通 ,眼球呈“葫芦状”变形 2例。结论 牵牛花综合征病人的CT表现典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牛花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诊断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凡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30-632,共3页
目的 确定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 9例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资料和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 9例腹膜内型膀胱破裂 ,CT均明确诊断。CT显示腹膜腔内低密度液体积聚 9例 ,其CT值比血液低 ,主要分... 目的 确定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 9例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资料和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 9例腹膜内型膀胱破裂 ,CT均明确诊断。CT显示腹膜腔内低密度液体积聚 9例 ,其CT值比血液低 ,主要分布在膀胱侧隐窝、盆腔陷凹、结肠旁沟、肝脾周围和肠袢内。膀胱壁局部缺损 3例 ,泪滴状变形 2例 ;其他支持膀胱破裂的CT征象包括 :膀胱充盈不良 8例 ,膀胱壁挫伤 4例 ,膀胱内血凝块 6例。结论 在创伤情况下 ,腹膜腔内出现CT值比血液小的低密度液体积聚 ,强烈提示尿外渗 ,根据尿外渗的分布范围 ,CT还可以区别腹膜内和腹膜外型膀胱破裂。CT有时还可以观察到膀胱破裂的准确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 CT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