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市村卫生室不合理用药典型处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 杨青 +4 位作者 胡冰 李璠 刘晓玲 陈永刚 马传学 《抗感染药学》 2015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分析徐州市村卫生室合理用药情况,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4张常见的具有共性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其适应证、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村卫生室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联合用药不规范、给... 目的:分析徐州市村卫生室合理用药情况,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4张常见的具有共性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其适应证、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村卫生室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联合用药不规范、给药途径不适宜、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等现象。结论:加强市辖区内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规范合理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卫生室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在晚期肺癌后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孙旋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在晚期肺癌后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多西他赛化疗,观察组实...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在晚期肺癌后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参照组实施多西他赛化疗,观察组实施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3.87%,疾病客观缓解率为38.71%,均高于参照组的51.61%、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19、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均低于参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肺弥散功能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肺癌后线治疗应用安罗替尼可有效提升临床疾病控制率及客观缓解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安罗替尼 多西他赛 客观缓解率 肿瘤标志物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孟庆磊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圈套器冷切除术(CSP)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结肠息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察组采用CS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 d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息肉的平均切除时间、内镜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息肉患者而言,EMR与CSP治疗的息肉标本回收率、完整切除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及安全性相当,但后者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圈套器冷切除术 炎症反应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母婴医院感染136例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26-527,共2页
目的 :分析产科病例中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病因 ,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产科母婴同室2 5 5 4例住院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年中 ,住院分娩 2 5 5 3例 ,其中剖宫产 832例 ,发生医院感染的母婴 81例 ,感染... 目的 :分析产科病例中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病因 ,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产科母婴同室2 5 5 4例住院病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年中 ,住院分娩 2 5 5 3例 ,其中剖宫产 832例 ,发生医院感染的母婴 81例 ,感染率9.74 % ;阴道分娩 172 1例 ,发生医院感染的母婴 5 5例 ,感染率 3.2 0 % ,剖宫产感染率明显高于阴式产 (P <0 .0 0 5 )。结论 :新生儿体液免疫未完善 ,防御机制未成熟 ,产妇体力消耗、失血等削减机体抵抗力 ,尤其是手术创伤致使病菌易伺机侵入 ,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院 产科 母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晴晴 蒋倩 黄晴晴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6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感染管理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护理,观察组予以规范化流程管理。比...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感染管理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护理,观察组予以规范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应激反应、感染发生率及管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病原微生物检出、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访视、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流程管理能有效预防医院手术室感染,提高感染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流程管理 手术室感染管理 感染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晴晴 刘玲 袁洪兰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于三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内插管、留置导尿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常见ICU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 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入对照组,管道护理与感染... 目的 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应用于三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内插管、留置导尿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常见ICU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 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入对照组,管道护理与感染控制采用该院ICU常规护理措施与质量标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入观察组,将FMEA法应用于ICU三管风险评估与管理。对两组护理过程失效模式的RPN值,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CAUTI)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三管相关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出现的失效模式有:评估不准确、侵入性操作、护士准备以及病房环境,在4种失效模式中,观察组的RP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P、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5.0%vs.17.5%)、(4.2%vs.14.2%)。结论 应用FMEA护理模式能够预防ICU患者与三管相关的医院感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能依据该模式准确注意护理要点,降低ICU患者与三管相关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 风险评估 ICU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单红云 张岩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42-46,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麻醉对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于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96例AA患者为...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麻醉对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于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96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TAPB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全身麻醉药物使用量、术后复苏质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5各时间点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明显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及苏醒后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s scale,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觉醒/镇静观察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短,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rating scale,GSR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B麻醉在AA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生理指标,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促进术后快速恢复,降低疼痛程度,同时加速了胃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手术 复苏质量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丽 王春晴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72例老年T2DM合并CSVD患者的资料,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划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 目的 探讨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72例老年T2DM合并CSVD患者的资料,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划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氢溴酸樟柳碱+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水平、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脑血流储备参数[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69.44%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6.18±1.10)mmol/L低于对照组的(7.89±0.89)mmol/L, MoCA评分(25.12±3.65)分高于对照组的(23.31±3.11)分(P<0.05)。两组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RI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I(0.66±0.13)低于对照组的(0.79±0.19)(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5.56%,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予以老年T2DM合并CSVD患者氢溴酸樟柳碱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樟柳碱 丁苯酞 老年2型糖尿病 脑小血管病 血糖水平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彭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电脑软件既定程序选取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组的划分按照标准执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电脑软件既定程序选取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小组的划分按照标准执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治疗2 h、24 h、14 d、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25±4.21)、(7.14±3.02)、(5.36±1.27)、(3.21±1.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55±7.25)、(11.36±4.25)、(8.96±4.01)、(6.05±2.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3.58±5.25)分高于对照组的(71.58±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让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有效缓解,更好地控制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预后理想,获得更加贴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血管病 生命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10
作者 钟斌 《大医生》 2024年第22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住院、下床时间均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利于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远期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雷 杨荣礼 +3 位作者 卢海龙 郝敬波 杨瑞玲 赵艳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43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GTT正常组(NGT组)3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5例、单纯OGTT受...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143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OGTT正常组(NGT组)32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5例、单纯OGTT受损组(IGT组)40例和IFG合并IGT组(IGR组)36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OGTT 2h血糖(2hPG)、2h胰岛素(2hINS)以及肱动脉内皮功能和IMT。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IMT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及IGR组IMT升高[(0.98±0.15)mm、(0.99±0.14)mm、(0.99±0.16)mmvs(0.83±0.13)mm,P<0.05],EDD减低[(6.45±0.92)%、(5.60±0.95)%、(4.85±0.86)%vs(7.46±0.96)%,P<0.05,P<0.01]。IFG组、IGT组及IGR组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肱动脉EDD减低,颈动脉IMT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前期 肱动脉 颈动脉 葡糖耐量试验 血糖 胰岛素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本谊 李慧 +2 位作者 沈莉 黄祥龙 沈天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其中10个病灶有明显水肿。MRI对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比CT更有效、MRI示大部分病灶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了CT和MRI误诊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淋巴瘤 脑肿瘤 NMR 成像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玉清 史晓甜 +2 位作者 梁拓 张永 周成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孟鲁司特处理组(M)、孟鲁司特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M+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孟鲁司特处理组(M)、孟鲁司特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M+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给药后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的变化。另取40只小鼠,♀♂各半,随机分为上述4组,利用甩尾实验分别观察给药后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痛阈值的改变。第3批实验再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上述4组,采用热板法检测给药后小鼠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孟鲁司特单独用药对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热水和冰水甩尾痛阈值、以及热板痛阈值均无明显影响;氯胺酮能够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并且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升高小鼠对热水、冰水甩尾和热板痛阈值;而孟鲁司特能够进一步增强氯胺酮的这些效应。结论孟鲁司特能够明显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孟鲁司特 镇痛效应 小鼠 扭体反应 甩尾实验 热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增强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玉清 周成华 张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 目的探讨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全麻药氯胺酮拮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假手术组(S)、疼痛模型组(M)、氯胺酮给药组(K)、维拉帕米给药组(V)以及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给药组(V+K)共6组,通过大鼠坐骨神经松扎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各组大鼠从手术后d1~14每天腹腔注射相应不同的药物,N、S和M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K组大鼠给予10μg.g-1的氯胺酮溶液,V组大鼠给予5μg.g-1的维拉帕米溶液,V+K组先给予维拉帕米(5μg.g-1)溶液,20 min后再给予氯胺酮溶液。在手术前1 d和手术后1、3、7、11 d和14 d给药后10 min分别用Hargreaves法测量热缩足潜伏期,VonFrey细丝测量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结果在手术前各组之间的痛觉无差异,在手术和给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降低,而氯胺酮改善了CCI大鼠的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超敏,维拉帕米单独给药对CCI大鼠的痛觉无影响,但联合用药时维拉帕米增强了氯胺酮的镇痛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增强氯胺酮拮抗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维拉帕米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珂 刘毅 +4 位作者 么继钢 何毅 卓九五 刘旭 戴体俊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67-668,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给予镇痛剂量瑞芬太尼的小鼠分为RS组(瑞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组)以及RN1组、RN2组和RN3组(瑞芬太尼与小剂量纳洛酮100 ng/kg、10 ng/kg、1 ng/kg合用组)4组。用热板法和扭体...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给予镇痛剂量瑞芬太尼的小鼠分为RS组(瑞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组)以及RN1组、RN2组和RN3组(瑞芬太尼与小剂量纳洛酮100 ng/kg、10 ng/kg、1 ng/kg合用组)4组。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纳洛酮对瑞芬太尼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与RS组比较,RN1组、RN2组和RN3组的HPPT在5 min、10 min、20 min显著增高(P〈0.05),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1-100 ng/kg的纳洛酮能够增强瑞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瑞芬太尼 镇痛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血液透析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伟 张红 +2 位作者 殷松楼 张振 孔繁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疗效及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将36例HNDC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采用血液透析和一般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包括输液、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紊...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疗效及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将36例HNDC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例,采用血液透析和一般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17例,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包括输液、小剂量胰岛素应用、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抗感染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72h血生化指标、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患者清醒时间、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12、24、48、72h血糖、血钠、血尿素氮、血浆渗透压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清醒时间早,并有效地降低了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P<0.05)。结论:血液透析是临床救治HNDC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渗性昏迷 血液透析治疗 血浆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深度的BIS监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军 张永 +7 位作者 陈虎 周成华 陆富钊 周策 李静 胡倩 刘璐 武玉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779-782,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数值的变化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6岁,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数值的变化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6岁,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mg/kg,氯胺酮2mg/kg;丙泊酚组(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2.5mg/kg,氯胺酮2mg/kg。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B),术中15min(L)、30min(T4)、45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BIS数值、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的BIS值、MAP、HR均较诱导前降低,但P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2组患儿的RR、SpO2均较诱导前下降,但P组下降更为明显,P组RR在麻醉诱导后和术中15min显著低于M组(P〈0.01),SpO,在麻醉诱导后显著低于M组(P〈0.01);P组患儿苏醒时间较M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与咪达唑仑相比,BIS数值下降更明显,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镇静充分,术后苏醒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咪达唑仑 脑电双频指数 小儿 腹股沟斜疝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洁 陆俊杰 +5 位作者 祖洁 刘洁 金国良 周妍 韩晶晶 花放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 目的研究外源性黄体酮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injury,H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40只出生后7日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WS)、假手术+黄体酮组(WSP)、缺血缺氧+生理盐水组(WT)、缺血缺氧+黄体酮组(WTP)。小鼠于HI后24h断头取脑,应用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IL-6的表达;另-亚组于HJ后72h,经心脏灌注处死,取脑,冰冻切片,应用尼氏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和脑组织损伤,应用Fluoro-JadeB(F-JB)染色检测神经元死亡。结果缺血缺氧可以导致新生小鼠脑组织坏死和神经元死亡。与缺血缺氧组相比,外源性黄体酮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元死亡明显减少(P〈0.05)。缺血缺氧可促进脑组织内炎症因子IL-1和IL-6的释放,外源性黄体酮治疗可以抑制缺血缺氧诱导的IL-1和IL-6的释放(P〈0.05)。结论黄体酮可减少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组织的坏死和神经细胞死亡,其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缺血缺氧脑损伤 新生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内补液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伟 张红 +2 位作者 殷松楼 张振 孔繁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HNDC患者,1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方法治疗(胃肠内补液组),14例采用常规静脉补液方法治疗(常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244、8 h血生化... 目的探讨胃肠内补液救治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NDC)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HNDC患者,18例采用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方法治疗(胃肠内补液组),14例采用常规静脉补液方法治疗(常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244、8 h血生化指标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胃肠内补液治疗后62、4、48 h血糖、血钠、血钾、血尿素氮、血浆渗透压较快恢复正常,患者清醒早、补液量少,有效降低了心力衰竭、脑水肿的发生和病死率。结论胃肠内补液救治HNDC疗效优于传统的静脉补液治疗,且简单易行、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补液 糖尿病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血浆渗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Ramsay Hunt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勃 高爱民 孙玲英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33例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病毒剂、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结果 33例中出现面瘫3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3例,占76.7%;有效5例... 目的探讨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33例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病毒剂、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结果 33例中出现面瘫3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3例,占76.7%;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6%。伴听力下降者1 3例,治愈9例,占6 9.2%;有效4例,占3 0.8%。2例有神经痛后遗症。结论警惕临床上少见类型的Ramsay Hunt综合征,以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是缩短病程及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SAY HUNT综合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面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