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谭越 张美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予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以多巴丝肼片治疗... 目的分析予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以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以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指标、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6.88±4.27)分,低于对照组的(38.05±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治疗PD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克索 多巴丝肼片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支持的综合护理措施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徐苗 徐玉秀 鹿海琪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多学科协作支持的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及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探讨在慢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多学科协作支持的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及对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多学科协作支持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5.12±3.82)分,高于对照组的(86.75±4.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4,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支持的综合护理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致头晕患者的护理中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头晕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IT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NK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李凤展 李玲玲 +2 位作者 王岩 王莹莹 张勇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究抑制性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ITIM结构域(TIGIT)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的34例初诊MG患者[其中全身型(GMG)16例,眼肌型(OMG)18例]... 目的探究抑制性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ITIM结构域(TIGIT)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的34例初诊MG患者[其中全身型(GMG)16例,眼肌型(OMG)18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样。采用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对34例MG患者进行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受体TIGIT、穿孔素、颗粒酶B、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及其配体CD155、浆母细胞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滴度,分析各组TIGIT+NK细胞比例与Tfh细胞比例、浆母细胞比例、穿孔素、颗粒酶B、QMG评分、AChR-Ab滴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56+NK细胞在MG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下降(P<0.05),以CD56dimCD16+NK细胞亚群降低为主(P<0.05),且GMG组低于O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brightCD16-NK细胞比例在MG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GIT在MG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GMG组高于O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患者外周Tfh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GMG组高于OMG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G患者Tfh细胞表面配体CD155的表达比例升高(P<0.001),且GMG组高于O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患者NK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能力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GMG组低于O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G患者外周血浆母细胞比例升高(P<0.001),且以GMG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GIT+NK细胞比例与Tfh细胞比例、QMG评分、AChR-Ab滴度、浆母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与颗粒酶B、穿孔素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MG患者NK细胞上TIGIT表达异常,且与NK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自然杀伤细胞 T细胞免疫球蛋白ITIM结构域 CD155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应用于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4
作者 葛成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对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 目的分析对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38±0.34)分,低于对照组的(4.02±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与对照组的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治疗颅内非大血管闭塞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也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缺损 并发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炳国 吴中亚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频发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频发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治疗前及治疗7和14 d的PT、APTT、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PLT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未见TIA复发及脑梗死发生,对照组TIA复发7例、脑梗死5例。治疗组治疗7、14 d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短暂性失语、瘫痪及感觉障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皆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频发TIA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阿司匹林 频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2473-2475,共3页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致病因素众多,其中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因素,也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具备2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急性脑梗死未合...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致病因素众多,其中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因素,也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具备2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与急性脑梗死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在很多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并且,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情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有关合并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改善情况产生影响的研究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坏死 非糖尿病性 预后改善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分析 狭窄或闭塞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炳国 吴中亚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4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注... 目的:探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有利于神经系统细胞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葛成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5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应用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医治的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40例)阿加曲班治疗,给予试验组(40例)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观... 目的分析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应用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医治的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40例)阿加曲班治疗,给予试验组(40例)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锋流速、平均流速高于对照组,平均流速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 脑梗死 阿加曲班 丁苯酞 神经功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3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疗效、内皮功能、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D、NO高于治疗前,E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丁苯酞注射液 血管内皮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4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AIS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AIS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D、FIB水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 阿替普酶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立立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7期179-180,18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伴发吞咽障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营养支持护理方案不同分组:研究组(n=38)应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对照组(n=...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伴发吞咽障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营养支持护理方案不同分组:研究组(n=38)应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对照组(n=38)则单纯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就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护理前,研究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1.42±4.32)g/L、(114.13±2.86)g/L、(22.68±3.56)g/L,对照组为(51.95±4.71)g/L、(114.82±2.92)g/L、(22.94±3.28)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1.194、0.380,P=0.279、0.118、0.352);护理后,研究组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67.32±3.13)g/L、(135.72±6.12)g/L、(37.45±3.15)g/L,对照组为(63.16±4.03)g/L、(122.46±8.43)g/L、(31.16±4.13)g/L,两组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5.765、9.001、8.563,P=0.000、0.000、0.000)。(2)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7.89%,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32%相比较低(χ~2=4.547,P=0.033)。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吞咽障碍评估后采取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评估 并发症 营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中亚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9期70-70,73,共2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阿加曲班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疏血通2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阿加曲班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疏血通2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并进行对症治疗,如控制血糖、调整血压、护脑等;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适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持续2 d,而后每天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滴注时间每次3 h,12 h滴注1次,2次/d。结果: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14 d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基本痊愈29例(48.3%),显著进步14例(23.3%),进步11例(18.3%),无变化6例(1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15.0%),显著进步8例(40.0%),进步4例(25.0%),无变化5例(25.0%),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进展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静宜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9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360例。将其导致疾病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50例,其中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有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360例。将其导致疾病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50例,其中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有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病情、年龄、疾病的类型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结论:导致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疾病的类型、患者的卧床时间、患者的意识以及患者的年龄等,要从患者的原发病入手,积极治疗患者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静宜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74-74,76,共2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将50例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患者归为PSD组,其余50例脑卒中后未发生抑郁者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专门负责上门访视的形式,对患者每月访视1次...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将50例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患者归为PSD组,其余50例脑卒中后未发生抑郁者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专门负责上门访视的形式,对患者每月访视1次,随访3年,随访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病情变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方法及康复措施等。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ND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PSD组N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PSD组复发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越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D-二聚体(D-D)水平预测静脉溶栓疗效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ACI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据其疗效分为对照组(28例,症状未好转)和研究组(28例,症状好转),依据相关诊治标准和指南为患者进行诊...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D-二聚体(D-D)水平预测静脉溶栓疗效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ACI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据其疗效分为对照组(28例,症状未好转)和研究组(28例,症状好转),依据相关诊治标准和指南为患者进行诊断,并将该诊断结果视为金标准,分析其与D-二聚体水平诊断ACI的效果是否一致,并分别检测溶栓前、溶栓后24h、48h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D-二聚体水平对ACI的诊断水平与金标准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P<0.05);溶栓前患者NIHSS评分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48h,NIHSS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能够有效预测ACI患者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水平 急性脑梗死 溶栓疗效 预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本夫 吴中亚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9期12-12,14,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压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本夫 吴中亚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增加氯吡格雷。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均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增加氯吡格雷。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及进展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陈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2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血浆粘度为(2.03±0.11)mPa·s,血小板聚集率为(53.45±1.06)%,红细胞比容为(40.24±1.03)%,均低于对照组的(2.51±0.12)mPa·s、(60.35±1.21)%、(43.6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生理、情感、躯体、社会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SF-36评分中生理评分为(90.45±4.35)分,情感评分为(90.64±5.15)分,躯体评分为(90.34±4.25)分,社会评分为(90.36±2.78)分,高于对照组的(85.64±3.34)、(86.35±5.34)、(85.15±4.18)、(84.05±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血液流变学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护理实践方案共建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疾病应对、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杜立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8期28-30,58,共4页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实践方案共建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疾病应对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疾病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日常生活起居管理、情绪管理、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康复管理)、生活质量评分(工作和经济状况...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实践方案共建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疾病应对评分(面对、回避、屈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疾病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日常生活起居管理、情绪管理、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康复管理)、生活质量评分(工作和经济状况、家务劳动、家庭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出院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实践方案共建。分别在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医学应对问卷、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居家疾病应对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测定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居家疾病应对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实践方案共建可改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居家疾病应对方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护理实践方案共建 常规随访护理 居家疾病应对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朱晓 徐浩 +1 位作者 王丹 路全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的临床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2月—2022年8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IC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9例纳入对...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的临床作用。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2月—2022年8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IC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9例纳入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9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脑血流指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分别为(40.23±5.51)、(121.56±10.3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46.33±6.25)、(149.87±17.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3、7.582,P<0.05);脑血流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他汀治疗ICD效果确切,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依达拉奉右莰醇 他汀 氧化应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