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文娟 韩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8,实施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8,实施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疼痛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护理技术 下肢骨折 疼痛程度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单海龙 刘伟 +1 位作者 陈亚龙 余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运动功能、椎体功能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运动功能、椎体功能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采取PVP治疗,按照PVP术中骨水泥灌注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使用2.6~3.5 mL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和观察组(40例,使用1.5~2.5mL小剂量骨水泥灌注),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6个月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随访期间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降低;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均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1、6个月VAS疼痛评分、ODI评分及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于PVP中注入小剂量和常规剂量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运动功能与椎体功能恢复,但与常规剂量相比,注入小剂量骨水泥能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发生,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疼痛 运动功能 椎体功能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30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104例和未再骨折组196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骨水泥渗漏为OVCF患者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密度为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 OVCF患者行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与年龄、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骨水泥渗漏有关,临床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伟 陈建伟 《中外医疗》 2017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患者针对性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院时间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组患者优良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7.83±3.19)cm、手术时间(47.41±9.83)min、术中出血量(158.9±31.6)m L和出院时间(7.54±2.15)d均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手术后通过对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治疗组患者优良率85.71%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相比于常规锁定钢板治疗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且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创口小,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髓内钉(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钢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伟 陈建伟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完整性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20例PLC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定为观察组,将26例PLC不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定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 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完整性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20例PLC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定为观察组,将26例PLC不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定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分型及病情评估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荷载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胸腰椎损伤分类严重程度评分(TLI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obb角度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enis分型以爆裂型和压缩型为主,屈曲牵张较少,无脱位患者;AO分型中均为AO-A型。对照组Denis分型以爆裂为主,屈曲牵张、脱位、压缩患者也较多;AO分型中以AO-B居多。结论 PLC的完整性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情评估、疾病分型、治疗方式选择等有重要指导意义,PLC完整患者损伤轻,术后恢复快,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潘宏亮 滕导演 +2 位作者 孙振兴 朱孝南 葛长青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103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随访1年,根据患者的并发症...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103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随访1年,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13例)、非并发症组(90例)。分析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现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03例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62%(13/103),其中切口红肿渗液开裂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内固定移位3例、畸形愈合2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受伤至手术时间8~14 d、术中拉钩方式为静态拉钩、手术时间> 1.5 h、未放置引流管、术前白蛋白水平≤30 g/L是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052、1.970、2.036、1.980、1.927、2.102、2.447,P <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临床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进而改善跟骨骨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L”形切口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伟 陈建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9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虽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多于传统内固定治疗,但是患者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髋关节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单海龙 刘伟 +1 位作者 陈亚龙 余畅 《中外医疗》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劣及其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劣及其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对照组(39例,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指标有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长,下地锻炼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多,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80.35±5.22)分比(71.84±5.37)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6,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各有优势,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活动需求、健康状况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功能恢复和长期效果方面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