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驱体煅烧法制备CeO_(2)颗粒及其抛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向晖
赵东
+1 位作者
裴文利
杨兴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以Ce(OH)_(3)为前驱体,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CeO_(2)抛光粉。通过调节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获得的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CeO_(2)颗粒样品,将样品球磨破碎,制备出中位粒径为(1.0±0.1)μm的CeO_(2)抛光液。通过分析CeO_(2)抛光...
以Ce(OH)_(3)为前驱体,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CeO_(2)抛光粉。通过调节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获得的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CeO_(2)颗粒样品,将样品球磨破碎,制备出中位粒径为(1.0±0.1)μm的CeO_(2)抛光液。通过分析CeO_(2)抛光液对K9玻璃的抛光切削量和表面粗糙度Ra值来评价其抛光性能,采用比表面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比表面积、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和抛光玻璃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Ce(OH)_(3)煅烧可以制备具有立方萤石结构、尺寸均匀的纳米级CeO_(2)抛光粉,煅烧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和升温速率降低均会使CeO_(2)颗粒的比表面积减小。CeO_(2)颗粒的比表面积是其抛光性能的关键,比表面积越小切削能力越强,本实验样品对K9玻璃的切削量最大可达900 nm·min^(-1),此外,比表面积对玻璃抛光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在比表面积为5 m^(2)·g^(-1)时,获得的玻璃表面粗糙度小,玻璃表面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前驱体煅烧法
比表面积
切削量
粗糙度
原文传递
湿法球磨工艺对CeO_(2)粒度分布及抛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笑寒
陈向辉
+3 位作者
杨军
赵东
裴文利
徐民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1年第5期7-12,共6页
抛光粉粒度与其抛光性能有密切关系,然而粒度相同的抛光粉,粒度分布的不同对其抛光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粒度分布对抛光性能的影响,以粒径较大的CeO_(2)粉为原料,使用不同球磨设备对CeO_(2)粉进行细化,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参数...
抛光粉粒度与其抛光性能有密切关系,然而粒度相同的抛光粉,粒度分布的不同对其抛光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粒度分布对抛光性能的影响,以粒径较大的CeO_(2)粉为原料,使用不同球磨设备对CeO_(2)粉进行细化,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参数并添加不同的助剂,获得中位粒径D50=1μm,具有不同粒度分布的CeO_(2)料液,添加一定量分散剂调配成固含量10%(质量分数)的抛光液。用9B双面抛光机对K9玻璃进行抛光,记录玻璃单位时间质量减少量,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抛光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可以对CeO_(2)粒径分布进行调控,CeO_(2)粒度分布较窄时,具有较高的抛光去除率MRR,粒度分布适中时,兼具抛光效率与表面质量。使用行星式搅拌球磨机,选用直径为3mm的磨珠、球料比为5∶1,抛光机转速为30rpm,浆液流速为30rpm、并在球磨介质中添加质量比为0.1%的聚丙烯酸钠作为助剂时,可获得最低的表面粗糙度Ra=0.849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抛光
球磨
粒度分布
原文传递
题名
前驱体煅烧法制备CeO_(2)颗粒及其抛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向晖
赵东
裴文利
杨兴波
机构
东北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
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德米特
(
苏州
)
电子
环保
材料
有限公司
出处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1045)资助。
文摘
以Ce(OH)_(3)为前驱体,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CeO_(2)抛光粉。通过调节煅烧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获得的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CeO_(2)颗粒样品,将样品球磨破碎,制备出中位粒径为(1.0±0.1)μm的CeO_(2)抛光液。通过分析CeO_(2)抛光液对K9玻璃的抛光切削量和表面粗糙度Ra值来评价其抛光性能,采用比表面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比表面积、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和抛光玻璃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Ce(OH)_(3)煅烧可以制备具有立方萤石结构、尺寸均匀的纳米级CeO_(2)抛光粉,煅烧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和升温速率降低均会使CeO_(2)颗粒的比表面积减小。CeO_(2)颗粒的比表面积是其抛光性能的关键,比表面积越小切削能力越强,本实验样品对K9玻璃的切削量最大可达900 nm·min^(-1),此外,比表面积对玻璃抛光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在比表面积为5 m^(2)·g^(-1)时,获得的玻璃表面粗糙度小,玻璃表面质量高。
关键词
CeO_(2)
前驱体煅烧法
比表面积
切削量
粗糙度
Keywords
CeO_(2)
precursor calcina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cutting volume
roughness
分类号
TQ426.62 [化学工程]
TH117.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湿法球磨工艺对CeO_(2)粒度分布及抛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笑寒
陈向辉
杨军
赵东
裴文利
徐民
机构
东北大学
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院
德米特
(
苏州
)
电子
环保
材料
有限公司
出处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1年第5期7-1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1045,5207107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N2017003)。
文摘
抛光粉粒度与其抛光性能有密切关系,然而粒度相同的抛光粉,粒度分布的不同对其抛光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粒度分布对抛光性能的影响,以粒径较大的CeO_(2)粉为原料,使用不同球磨设备对CeO_(2)粉进行细化,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参数并添加不同的助剂,获得中位粒径D50=1μm,具有不同粒度分布的CeO_(2)料液,添加一定量分散剂调配成固含量10%(质量分数)的抛光液。用9B双面抛光机对K9玻璃进行抛光,记录玻璃单位时间质量减少量,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抛光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球磨工艺可以对CeO_(2)粒径分布进行调控,CeO_(2)粒度分布较窄时,具有较高的抛光去除率MRR,粒度分布适中时,兼具抛光效率与表面质量。使用行星式搅拌球磨机,选用直径为3mm的磨珠、球料比为5∶1,抛光机转速为30rpm,浆液流速为30rpm、并在球磨介质中添加质量比为0.1%的聚丙烯酸钠作为助剂时,可获得最低的表面粗糙度Ra=0.849nm。
关键词
CeO_(2)
抛光
球磨
粒度分布
Keywords
CeO_(2)
polishing
ball milling
siz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Q133.3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驱体煅烧法制备CeO_(2)颗粒及其抛光性能的研究
陈向晖
赵东
裴文利
杨兴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2
湿法球磨工艺对CeO_(2)粒度分布及抛光性能的影响
张笑寒
陈向辉
杨军
赵东
裴文利
徐民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