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676名小学生乳牙龋病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涛 杨再波 +1 位作者 戈春城 徐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34-234,共1页
目的:了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学生乳牙龋齿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所小学的8676名小学生乳牙患龋情况进行普查。结果: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所小学生乳牙患龋... 目的:了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学生乳牙龋齿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所小学的8676名小学生乳牙患龋情况进行普查。结果: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所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62.3%,龋均为2.93,充填率仅为13%,占构成比的4.4%。结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学生乳牙龋齿患病率高,由于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相似,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改善目前状况的方式是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苗族 乳牙 龋齿
原文传递
miR-144-3p和SGK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颜孟雄 华炜 高桂林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探究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miR-144-3p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SGK3)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OSCC组织标本作为病例组,另选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法(RT-PCR法... 目的:探究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miR-144-3p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SGK3)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8例OSCC组织标本作为病例组,另选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实时定量PCR法(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144-3p、SGK3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GK3蛋白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144-3p和SGK3对OSCC的诊断效能;所有患者均进行30个月随访,统计患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对生存情况进行分析,Log-Rank法检测组间生存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44-3p、SGK3二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CC组miR-144-3p mRNA表达升高,SGK3 mRNA、蛋白、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降低(P<0.05),miR-144-3p表达、SGK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肿瘤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miR-144-3p预测OSCC的AUC为0.767,敏感度71.79%,特异度63.96%。SGK3预测OSCC的AUC为0.683,敏感度66.67%,特异度75.64%。随访30个月,27例患者死亡,生存率为65.38%。miR-144-3p高表达组死亡率(44.68%)、SGK3阴性组死亡率(48.78%)明显高于miR-144-3p低表达组(19.35%)、SGK3阳性组(18.9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显著(P<0.05)。miR-144-3p与SGK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17,P <0.05)。结论:miR-144-3p在OSCC组织中表达上调,SGK3表达下调,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OSCC诊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微小RNA 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BP-2预测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和化疗反应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周庆 童国勇 +2 位作者 徐佳 王曦 戈春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临床价值,并观察其与诱导化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选择143例局部晚期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西紫杉醇、顺铂和5-氟尿嘧...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临床价值,并观察其与诱导化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选择143例局部晚期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西紫杉醇、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此外,还纳入了129例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OSCC患者和152例健康对照者(包含20例接受整容手术者的正常口腔组织)。在局部晚期OSCC患者和Ⅰ~Ⅱ期OSCC患者中各随机选取20例肿瘤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组织和血清IGFBP-2表达。结果:局部晚期OSCC组织中IGFBP-2蛋白阳性表达率[80.0%(16/20)]、血清IGFBP-2水平[423.28(338.52,534.36)ng·ml^(-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Ⅰ~Ⅱ期OSCC组(P<0.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IGFBP-2用于诊断OSCC以及区分局部晚期OS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95%CI 0.807~0.880)、0.954(95%CI 0.932~0.975)。治疗后,局部晚期OSCC组97例患者病情缓解(有反应亚组)。无反应亚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FBP-2水平显著高于有反应亚组(P<0.001)。治疗前血清IGFBP-2在预测疗效方面的AUC值为0.776(95%CI 0.699~0.853)。生存分析显示,与低表达亚组患者相比,高表达亚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短(χ^(2)=39.474,P<0.001)。血清IGFBP-2水平升高是晚期OSCC患者总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清IGFBP-2水平可能是局部晚期OSCC患者化疗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但其机制仍有待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局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 诱导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治凯 李森森 朱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3-135,19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65例)。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美学效果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均降低,且B组PLI、GI、SBI、PD、AL以及IL-4、IL-6、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美观度、便捷性、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美学效果理想,可改善口腔微环境,减少炎症反应,临床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美学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核转录因子кB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祥冰 朱声荣 +1 位作者 丁蕾 谢三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检测涎腺肿瘤中乙酰肝素酶(HPA)和核转录因子кB(NF-κB)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涎腺良性肿瘤、44例涎腺恶性肿瘤中HPA和NF-κB表达。结果:HPA和NF-κB在涎腺恶性肿瘤组中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涎腺肿瘤中乙酰肝素酶(HPA)和核转录因子кB(NF-κB)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涎腺良性肿瘤、44例涎腺恶性肿瘤中HPA和NF-κB表达。结果:HPA和NF-κB在涎腺恶性肿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和65.9%,显著高于涎腺良性肿瘤组(P<0.05)。HPA和NF-κB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局部侵袭性、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0.05)。HPA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02,P<0.05)。结论:NF-κB在体内可能参与了HPA的表达调控,并与HPA协同作用促进涎腺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核转录因子кB 涎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童国勇 田涛 +1 位作者 戈春城 徐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个性化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术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舌体缺损和舌体形态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舌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修复后舌体运动良好,患者的吞咽及言语...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修复舌癌术后缺损中的个性化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舌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术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舌体缺损和舌体形态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评价舌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修复后舌体运动良好,患者的吞咽及言语功能较满意。结论:针对不同舌缺损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行的股前外侧肌皮瓣功能性重建,手术可操作性强,术式相对简单,符合舌的解剖生理特点,术后舌的功能恢复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股前外侧肌皮瓣 功能重建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敏 沈艳芳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TGF-β1基...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0-01-01至2013-08-08,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牙周炎患者342例,对照组3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模型均无统计学意义。C/T vs.C/C,OR=0.83,95%CI=0.59-1.17,P=0.29;T/T vs.C/C,OR=0.66,95%CI=0.29-1.50,P=0.32;(C/T+T/T)vs.C/C,OR=0.78,95%CI=0.55-1.12,P=0.18;T/T vs.(C/T+C/C),OR=0.75,95%CI=0.32-1.72,P=0.49;T vs.C,OR=0.83,95%CI=0.60-1.16,P=0.50。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可能与牙周炎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基因多态性 牙周炎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夹板固定对牙周炎合并牙齿松动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晓莉 徐春辉 +2 位作者 彭博 秦培人 崔元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牙夹板固定对牙周炎合并牙齿松动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12月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牙周炎伴牙齿松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烤瓷冠桥夹板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牙夹板固定对牙周炎合并牙齿松动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12月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牙周炎伴牙齿松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烤瓷冠桥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纤维树脂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牙周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咬合正常、舒适度、咀嚼功能、牙周健康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纤维树脂夹板固定治疗可明显改善牙周炎伴牙齿松动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与牙周情况,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牙夹板固定 牙齿松动 牙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对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牙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晓莉 崔元志 +2 位作者 彭博 汪柳 吴汉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对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牙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根管手术治疗,采用氧化锌...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对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牙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根管手术治疗,采用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粘固粉封洞)和观察组(给予根管手术治疗,采用氢氧化钙糊剂封洞),各45例。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牙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与治疗前比,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探诊后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分值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牙髓炎或根尖炎患者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机体血清IL-6、IL-8、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同时改善患者牙周指数,保持牙龈健康,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根尖炎 氢氧化钙糊剂 氧化锌碘仿丁香油粘固粉 根管治疗术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2070874多态性与牙周炎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徐佳 彭志凯 余周庆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1998-2001,共4页
牙周病是累及牙齿以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病变,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表明菌斑微生物只是牙周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宿主基因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宿主基因 多态性 始动因素 细胞因子 META分析 rs2070874 菌斑 白细胞介素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童国勇 戈春城 王曦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5年7月1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抗生素等规范治疗,观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也是独立...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5年7月11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抗生素等规范治疗,观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影响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有病因、合并症、白细胞计数(≥20×10^9/L)、住院天数(≥14 d)、累及间隙数量(〉2个)、细菌培养、联合应用抗生素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无关(P〉0.05)。结论: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的因素与疾病本身和医护无菌操作等有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间隙感染 疗效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个体化口腔护理对舌癌术后患者口腔清洁度及肌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先梅 高桂林 +1 位作者 颜孟雄 王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0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对舌癌患者术后口腔清洁度和肌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行手术治疗的舌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对舌癌患者术后口腔清洁度和肌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行手术治疗的舌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常规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肌皮瓣成活率及术后语言效果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口腔清洁度为96.6%,较常规组的72.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肌皮瓣成活率为93.1%,护理满意度为96.6%,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语言表达优良率(82.8%)优于常规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手术治疗的舌癌患者采用个体化口腔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口腔清洁度,提高肌皮瓣成活率,改善术后语言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舌癌根治术 口腔护理 口腔清洁度 肌皮瓣成活率 语言效果
原文传递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治凯 徐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911-915,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P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再隐组和再直组,每组60例。再隐...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P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再隐组和再直组,每组60例。再隐组患者给予P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再直组患者给予PTR联合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牙周健康状况[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临床附着丧失(CAL)]、治疗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再隐组和再直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IL-6、CRP、TNF-α水平及PD、GI、SBI、PLI、CAL明显低于治疗前,再隐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IL-6、CRP、TNF-α水平及PD、GI、SBI、PLI、CAL明显低于再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隐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再直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再隐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再直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结论 PTR联合无托槽隐形矫治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及牙周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炎 炎症因子 牙周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