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邓俊晖 陈志玉 +2 位作者 赵斌 黄海 黄学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经肛腔镜下ISR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经肛腔镜下ISR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2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中位年龄58岁(范围31~78岁);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距离3.0 cm(范围1.5~5.0 cm),所有患者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观察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随访患者生存及肛门功能。结果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0例为部分ISR,6例次全ISR,2例为完全ISR。中位手术时间215 min(范围190~26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80 ml(范围50~12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0 d(范围7~20 d)。术后病理示,环周切缘及远切缘均为阴性,肿瘤下缘距远切缘平均距离1.61 cm(范围1.3~2.0 cm),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3.6枚(范围8~17枚)。病理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期3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尿潴留1例。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6~47个月),无盆腔或吻合口复发病例,术后9个月肝转移1例。造口还纳后12个月96.4%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结论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末端直肠的切除质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腔镜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结肛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吻合口漏远期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俊晖 黄稳达 +3 位作者 赵斌 陈志玉 周雄 黄学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结肛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吻合口漏远期并发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接受重建结肛吻合术的7例直肠癌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52(40~72)岁;... 目的探讨重建结肛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吻合口漏远期并发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接受重建结肛吻合术的7例直肠癌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中位年龄52(40~72)岁;吻合口距肛缘平均距离4.5(3.0~5.0)cm,所有患者均保留或追加回肠造口。观察手术及术后情况,随访患者生存、肠道连续性恢复情况及肛门功能。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横结肠肛管吻合5例,降结肠肛管吻合2例。中位手术时间280(260~310)min,术中出血量100(50~150)ml,住院时间为17(14~22)d;1例吻合口癌变患者术后病理环周切缘及远切缘均为阴性;造口还纳时间为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24~42)个月。术中输尿管损伤1例,回肠损伤1例,髂内静脉损伤1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尿潴留1例,输尿管延迟性损伤1例,术后3个月肛周脓肿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肠道连续性,无复发或转移病例,造口还纳后12个月6例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结论重建结肛吻合术是一种治疗直肠癌吻合口漏远期并发症并恢复肠道连续性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并发症 吻合口漏 重建结肛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检对肛门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价值
3
作者 邓俊晖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3期301-302,共2页
肛门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内科疾病,包括痔疮、肛裂及肛周脓肿等疾病,一般为良性病变,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渐渐演化为合并结直肠病变,结直肠疾病主要包括结肠息肉、结肠癌及结肠黑变病等,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 肛门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内科疾病,包括痔疮、肛裂及肛周脓肿等疾病,一般为良性病变,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渐渐演化为合并结直肠病变,结直肠疾病主要包括结肠息肉、结肠癌及结肠黑变病等,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息肉脱垂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若是可以在发病前期检查出病变,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早期诊断 患者 结肠镜检 结直肠病变 价值 治疗 结直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1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勇辉 杨家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150例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未合...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150例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共合并息肉303枚。息肉位置:降结肠34枚,占比11.22%;升结肠68枚,占比22.44%;横结肠55枚,占比18.15%;直肠34枚,占比11.22%;乙状结肠112枚,占比36.96%。息肉类型:管状腺瘤196枚,占比64.69%;绒毛状腺瘤43枚,占比14.19%;混合腺瘤64枚,占比21.12%。两组性别、年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体质量指数、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吸烟占比、饮酒占比、TC水平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腺瘤性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总胆固醇(TC)水平是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患者息肉位置以乙状结肠为主,息肉类型以管状腺瘤为主。吸烟、饮酒、TC水平是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习惯等实施针对性干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腺瘤性息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卢燕霞 章晓霞 戴芳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前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首次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能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耐受评估 结直肠癌 胃肠功能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玉宝 黄学军 +1 位作者 邓俊晖 张志健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究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探索结肠癌手术治疗的规范化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肛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40例(CME组),同时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 目的研究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探索结肠癌手术治疗的规范化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肛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40例(CME组),同时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40例(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 CME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28.35±60.05mL,对照组的为159.65±63.28mL,CME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CME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04±4.65个,对照组为28.74±3.88个,CME组的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CME组的腹腔引流液为196.37±18.95mL,而对照组为162.18±16.72mL,CME组的腹腔引流液明显多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排粪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CME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而对照组为17.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比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的优势,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章晓霞 彭锋 袁小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号标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予以早期咀嚼口香糖,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香糖 结直肠癌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章晓霞 彭锋 袁小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8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患者5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将2... 目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常规护理患者5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将2018年1—12月给予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的患者50例作为专科护理组。结果专科护理组第1次自主控气时间(t=11.569,P=0.000)、第1次自主控便时间(t=7.946,P=0.000)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腹腔镜 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家君 黄玉宝 +3 位作者 邓俊晖 黄稳达 傅继勇 黄学军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于患者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04~2013-04间入院的9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使用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于患者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04~2013-04间入院的9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使用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自主排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期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效果优秀率65.31%,优良率为97.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6%及7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 疗效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护理服务在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章晓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规律排便率、每日护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规律排便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每日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术后应用延伸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和相应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 延伸护理服务 并发症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黄玉宝 杨家君 黄学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4期450-452,4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B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C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患者短于C组患者(P<0.01)。三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分别为A组5例(15.2%)、B组4例(12.5%)、C组9例(28.1%),A组、B组患者术后感染数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及C组(P<0.05),B组少于C组(P<0.05)。结论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留置胃管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在术后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卢燕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在术后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在术后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循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在术后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手术 肛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海 黄稳达 +1 位作者 陈志玉 杨家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5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5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两...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5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肛肠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两周CEA及CA125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高压带较低(P<0.05);但观察组术后1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高压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98%vs 23.68%)(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出血量少,对肛肠动力学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手术效果 肿瘤标志物 肛肠动力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治疗后生活质量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风险分析及与骨盆影像学测量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志玉 沙荣贵 +3 位作者 黄海 肖凯华 赵斌 邓俊晖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 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术后患者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与骨盆影像学测量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治疗的198例患... 目的 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术后患者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与骨盆影像学测量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治疗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LA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发生LARS)和预后不良组(发生LARS),探究影响患者发生LARS的因素;记录骨盆影像学测量参数,分析其与LARS发生的关系。结果 术后3月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提升(P<0.05)。19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LARS有107例,为预后不良组;其余91例未发生LARS,为预后良好组;LARS发生率为54.04%。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两组在性别、BMI、是否采用辅助化疗、是否存在术后肠造瘘、肿瘤高度及吻合口高度方面存在差异(P<0.05)。对上述存在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患者是否发生LARS为因变量,可知患者BMI、肠造瘘、肿瘤高度及吻合口高度等均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LARS。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骨盆影像学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发生变化,且治疗后两组间中骨盆前后径、骨盆出口前后径、坐骨结节间径、骶尾曲率深度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骨盆入口前后径、骶尾径、骶尾曲径较高,坐骨棘间径较低(P<0.05)。对患者的骨盆影像学参数与发生LARS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盆骨入口前后径、骶尾径、骶尾曲径与患者发生LARS成正相关,坐骨棘间径与其呈负相关。结论 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患者BMI、肠造瘘、肿瘤高度及吻合口高度等均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LARS,患者的骨盆影像学参数与患者发生LARS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 生活质量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骨盆影像学测量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刀位直视下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邓俊晖 陈志玉 +5 位作者 赵斌 钟国斌 李圳锋 周雄 黄海 黄学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探讨折刀位直视下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折刀位直视下经肛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 目的探讨折刀位直视下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折刀位直视下经肛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为(63±9)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部分ISR5例、次全ISR 10例,手术时间为(2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30)mL,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为(1.6±0.8)cm,术后住院时间为10(8~13)d,15例患者均采用吻合器完成结肠肛门吻合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3例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吻合口膜性狭窄2例,经扩肛治愈.(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15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6)枚,肿瘤距远切缘距离为1.3(1.0~2.0)cm,切除直肠系膜均完整,近切缘、远切缘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15例患者术后肿瘤病理学分期为pT1N0M0期1例、pT2N0M0期9例、pT2N1M0期1例、ypT0N0M0期1例、ypT2N0M0期2例、ypT3N 1M0期1例;组织学分期为中分化腺癌11例,高分化腺癌4例.(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12~24)个月,未发生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15例患者均行造口回纳术,肛门排便控制能力无障碍5例、轻度障碍8例、重度障碍2例.结论折刀位直视下经肛ISR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折刀位 保肛
原文传递
折刀位直视下经肛括约肌间切除联合腹腔镜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16
作者 邓俊晖 陈志玉 +1 位作者 李圳锋 赵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3-693,共1页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因能保留全部的肛门外括约肌和(或)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极限性功能性保肛,目前其运用日趋广泛。由于受骨盆及毗邻器官的限制而显露困难,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一直是结直...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因能保留全部的肛门外括约肌和(或)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极限性功能性保肛,目前其运用日趋广泛。由于受骨盆及毗邻器官的限制而显露困难,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为此,对于距肛缘1.5~3.5 cm超低位直肠癌,笔者创新性提出经肛入路折刀位直视下完成ISR会阴操作部分的方法:患者先取折刀位,经肛入路直视下完成括约肌间隙游离,然后取改良截石位完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最后在该体位下经肛完成结肛吻合。它采用经腹经肛联合入路,以肛提肌裂孔水平线为经腹经肛操作的会师线,利用折刀位的体位优势,经肛近距离直视下精确定位切缘及完成括约肌间隙的精准游离。本文与同道分享该手术视频及相关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肛门内括约肌 直视下 折刀位 肛门外括约肌 结直肠外科 手术视频 超低位直肠癌
原文传递
PG-SGA在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杨家君 黄学军 +3 位作者 邓俊晖 黄稳达 周雄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利用PG-SGA对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把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共304例,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病理结果诊断明确,自愿... 目的利用PG-SGA对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把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共304例,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结肠癌、直肠癌),病理结果诊断明确,自愿入选本研究。按照入院目的分为放化疗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经过正规培训的同一名外科医师采用统一询问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分别应用PG-SGA进行营养诊断。PG-SGA评分≥4诊断为存在营养不良,PG-SGA评分≥9诊断为严重营养不良,分析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参与研究的304例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0.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2%,手术治疗患者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放化疗患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荷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非荷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SGA评分与肿瘤TNM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肿瘤分期越晚期,PG-SGA评分越高;有营养不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需重视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疗;PG-SGA可以较好地反映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能够预测患者的肿瘤分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去除肿瘤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SGA 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与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手术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玉宝 陈至玉 周雄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4期448-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弹力线自动痔疮套扎术(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中重度混合痔的高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弹力线自动痔疮套扎术(RPH)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中重度混合痔的高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PPH联合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RPH联合外剥内扎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直肠肛管压力无显著变化,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失禁量表(Wexner)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联合外剥内扎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肛门功能,在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线自动痔疮套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外剥内扎术 中重度混合痔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19
作者 章晓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4期3727-3728,共2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痔疮患者共226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1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痔疮患者共226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1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接受定期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13例痔疮患者吻合器上黏膜环切除术后接受常规护理痊愈21例(占18.58%),显效23例(占20.35%),好转26例(占23.01%),无效43例(占38.05%),总有效率为61.95%;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措施后痊愈63例(占55.75%),显效35例(占30.97%),好转12例(占10.62%),无效3例(占3.65%),总有效率97.35%,期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痔疮时,必须告诉重视围术期护理措施的使用,有效地围术期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愈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 痔疮 黏膜环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S 200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稳达 杨家君 +1 位作者 黄学军 邓俊晖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利用NRS 2002分析常见恶性肿瘤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均有病理结果诊断明确,均自愿入选本研究。按照入院目的分为放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并发症治疗组。所有患者入院2... 目的利用NRS 2002分析常见恶性肿瘤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均有病理结果诊断明确,均自愿入选本研究。按照入院目的分为放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并发症治疗组。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由经过正规培训的同1名外科医师采用统一询问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分别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白蛋白。NRS 2002评分≥3诊断为存在营养风险,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所有参与研究的482例患者中,经NRS 2002评分≥3分的有242例,为50.2%;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年龄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2)手术治疗组和并发症治疗组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放化疗治疗组高。(3)放化疗组中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和并发症治疗组人群中的存在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荷瘤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无瘤组营养风险的发生率(P <0.001),肿瘤分期越晚,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结论 (1)NRS 2002可以较好地反映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而且能够预测放化疗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2)荷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55.4%),尤其应重视老年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营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S 2002 恶性肿瘤 营养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