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护理对前牙瓷贴面修复后远期效果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黄志惠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前牙瓷贴面修复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惠州市惠州口腔医院行前牙瓷贴面修复的患者120例(358颗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178颗牙)和研究组(60例,180颗牙)。...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前牙瓷贴面修复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惠州市惠州口腔医院行前牙瓷贴面修复的患者120例(358颗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178颗牙)和研究组(60例,180颗牙)。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刷牙、牙线使用、牙周治疗评分高于对照组,前牙咬硬物、进食易着色食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1、2、3、4年后,两组牙周菌斑指数逐渐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对前牙瓷贴面修复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显著,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维护习惯,降低牙周菌斑指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瓷贴面 延续性护理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残根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丽娟 朱亚桥 +1 位作者 吕杰 宋亚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目的:评价前牙区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者共72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术后12周行桩冠修复,并记录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冠修复后1月、6月、12月的相关评价指数,包括龈沟出血指... 目的:评价前牙区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患者共72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术后12周行桩冠修复,并记录术前、术后6周、术后12周、冠修复后1月、6月、12月的相关评价指数,包括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延长出的冠高度及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2周患牙SBI,PLI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2周患牙TM有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6周及术后12周时新延长出的冠高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患牙SBI、PLI有增高趋势,对比修复即刻,术后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患牙TM趋于稳定。修复后黑三角发生率逐渐下降,对比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及修复后12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牙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能够获得足够的临床高度以满足修复体固位需求,结合桩冠修复是保留残根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牙本质肩领 黑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义齿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韦丽萍 朱利平 吕杰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对美观性能较好的隐形义齿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作出评定与分析,以指导临床前牙牙列缺损修复方案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151例前牙缺损的患者进行隐形义齿修复,从主观感觉、适合性、固位力等方面评判疗效并对失败病例作出分析。结果151... 目的对美观性能较好的隐形义齿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作出评定与分析,以指导临床前牙牙列缺损修复方案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151例前牙缺损的患者进行隐形义齿修复,从主观感觉、适合性、固位力等方面评判疗效并对失败病例作出分析。结果151件修复体1-3年内复诊,成功134件(占88.74%),失败17件(占11.26%)。结论隐形义齿在肯氏Ⅳ类前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义齿 修复 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磨牙半切术后2种材料联冠修复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杰 王远勤 +1 位作者 韦丽萍 朱亚桥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8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用金属烤瓷合金或全瓷进行联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54颗下颌第一磨牙行近中半切术后,依患者修复意愿分成2组,烤瓷组27颗患牙,对半切后的患牙和同侧第二前磨牙行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全瓷组27颗患牙,对半...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用金属烤瓷合金或全瓷进行联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54颗下颌第一磨牙行近中半切术后,依患者修复意愿分成2组,烤瓷组27颗患牙,对半切后的患牙和同侧第二前磨牙行金属烤瓷联冠修复;全瓷组27颗患牙,对半切后的患牙和同侧第二前磨牙行全瓷联冠修复。修复后24个月检查2组患牙牙周情况。结果烤瓷组牙周发生改变的17颗(62.96%),其中15颗患牙牙周发生轻度改变,2颗患牙牙周发生重度改变;全瓷组只有1颗(3.70%)牙周发生轻度改变,其余患牙牙周正常。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采用联冠修复,全瓷材料联冠修复的临床效果优于金属烤瓷联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牙半切术 全瓷修复 金属烤瓷修复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韦丽萍 左陈启 王远勤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8期439-442,共4页
目的评价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应用于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制作圆锥型套筒冠义齿47件,上颌27件,下颌20件,共159颗基牙,随访观察6~48个月。结果 38例患者共47件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在修复后均能正常使用。患者... 目的评价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应用于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制作圆锥型套筒冠义齿47件,上颌27件,下颌20件,共159颗基牙,随访观察6~48个月。结果 38例患者共47件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在修复后均能正常使用。患者均感觉义齿稳定舒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159颗基牙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分别占94.3%(150/159)、9.4%(15/159),26颗基牙牙龈炎经治疗后炎症消退。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炎伴牙列缺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形套筒冠义齿 牙列缺损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IPSE-Max press铸瓷全冠近期修复效果临床观察
6
作者 韦丽萍 朱利平 吕杰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6期91-92,共2页
目的对IPSE-Max press铸瓷全冠的近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共选取70例,106个IPSE-Maxpress铸瓷全冠修复体,修复6-24个月后,按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进行修复体评估。结果 96%以上的修复体的颜色、形态、边缘着色、继发... 目的对IPSE-Max press铸瓷全冠的近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共选取70例,106个IPSE-Maxpress铸瓷全冠修复体,修复6-24个月后,按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进行修复体评估。结果 96%以上的修复体的颜色、形态、边缘着色、继发龋、边缘密合度各项检查均达到A级标准。结论 IPS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体可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和边缘适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瓷料 IPSE-Max press铸瓷全冠 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实习医生临床操作的伦理学思考
7
作者 韦丽萍 吕杰 潘璐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2期78-79,共2页
本文由口腔门诊实习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这一过程面临的医患伦理问题:门诊实习与患者服务选择权、隐私权及有益无害原则的冲突.提出了防范及解决的对策:首先实习操作中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充分尊重患者的服务选择权及知情同意权,最大限度... 本文由口腔门诊实习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这一过程面临的医患伦理问题:门诊实习与患者服务选择权、隐私权及有益无害原则的冲突.提出了防范及解决的对策:首先实习操作中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充分尊重患者的服务选择权及知情同意权,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保守秘密,不暴露患者的隐私.其次实习医生仪容端正,言辞庄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实习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5年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仕斌 王远勤 +2 位作者 左陈启 黄娜 王婷婷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8期423-425,共3页
目的比较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牙列缺损患者44例,共植入种植体80颗,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稳定后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炎组),牙周健康者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健康组),计算2... 目的比较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牙列缺损患者44例,共植入种植体80颗,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稳定后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炎组),牙周健康者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健康组),计算2组修复后5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测量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对2组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2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5年存留率分别为95.0%、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分别为(2.34±0.72)mm、(1.76±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边缘骨吸收显著增加,为种植修复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牙周炎 存留率 种植体周围炎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反数码相机辅助前牙全瓷修复比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韩仕斌 黄娜 朱利平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1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反数码相机辅助前牙全瓷修复比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行前牙全瓷单冠修复的患者135例患牙186颗,随机分为2组,单反组70例94颗患牙,使用单反数码相机辅助常规比色法比色,常规组65例92颗患牙,使用常规比色法比色。修复3... 目的探讨应用单反数码相机辅助前牙全瓷修复比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行前牙全瓷单冠修复的患者135例患牙186颗,随机分为2组,单反组70例94颗患牙,使用单反数码相机辅助常规比色法比色,常规组65例92颗患牙,使用常规比色法比色。修复3个月后对2组全瓷冠的美学效果评价。结果单反组满意62例,基本满意8例,无不满意。常规组满意38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6例。单反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单反数码相机辅助传统V ita 16色比色板比色可以达到较好的比色效果,医患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 单反数码相机 前牙全瓷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 RelyX纤维桩系统修复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仕斌 潘璐 朱利平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3M RelyX纤维桩系统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36颗需进行桩核冠修复的磨牙,经完善根管治疗,用3M RelyX纤维桩系统加全冠修复,观察1个月-2年,通过临床和X片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36颗患牙修复体完好... 目的观察3M RelyX纤维桩系统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36颗需进行桩核冠修复的磨牙,经完善根管治疗,用3M RelyX纤维桩系统加全冠修复,观察1个月-2年,通过临床和X片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36颗患牙修复体完好,未发生根折和桩折。结论3M Re-lyX纤维桩系统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磨牙 牙体缺损 桩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桩核成形方法对全瓷桩核中桩-核间固位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杰 万乾炳 廖运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比较在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粘接瓷核及堆塑复合树脂核3种桩核桩-核间的固位力。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制备全瓷桩试件15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5件。A组为... 目的比较在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粘接瓷核及堆塑复合树脂核3种桩核桩-核间的固位力。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制备全瓷桩试件15件,随机分为3组,每组5件。A组为在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瓷核;B组为在瓷桩上粘接瓷核;C组为在瓷桩上直接堆塑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在INSTRON 4302电子力学万能试验机上沿瓷桩长轴方向加载,测试桩-核间固位力。结果3组间固位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固位力为(817.10±42.20)N,分别是B组及C组的3.04倍和2.88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B组及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的结合方式能产生牢固的固位力,直接烧结结合法桩-核间固位力明显高于粘接法和树脂成型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修复体 全瓷 桩核技术 固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丽娟 朱亚桥 +2 位作者 王远勤 王吓勇 宋亚玲 《广东牙病防治》 2013年第10期529-532,共4页
目的评价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61例,患牙75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钙化根管共89个,在显微镜下采用超声器械清除钙化组织,用8号K锉或C型先锋锉辅助乙二胺四乙酸凝胶疏通根管,记录钙化根... 目的评价牙科显微镜结合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61例,患牙75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钙化根管共89个,在显微镜下采用超声器械清除钙化组织,用8号K锉或C型先锋锉辅助乙二胺四乙酸凝胶疏通根管,记录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及失败情况。结果 89个钙化根管成功疏通67个,成功率为75.3%。前牙成功率为94.1%,前磨牙成功率为76.7%,磨牙成功率为48.0%;前牙和前磨牙之间(χ2=4.016,P<0.05),前磨牙和磨牙之间(χ2=4.843,P<0.05)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管上1/3钙化根管的疏通成功率为91.9%,根管中1/3为79.3%,根管下1/3为43.5%,根上1/3与根中1/3之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5,P>0.05),根中1/3与根下1/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2,P<0.0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根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在处理磨牙根管下1/3钙化时有很大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显微镜 超声器械 钙化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接桥防治磨牙区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赖永才 谭勇华 +2 位作者 扬珍 熊晓霞 玉铭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713-3715,共3页
目的探讨链接桥对磨牙区垂直型食物嵌塞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协作单位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磨牙区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体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链接桥对磨牙区垂直型食物嵌塞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协作单位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磨牙区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体治疗,观察组采用链接桥修复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间隙变化及治疗后12个月的治疗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牙间隙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链接桥修复体治疗磨牙区垂直型食物嵌塞,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牙间隙,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型食物嵌塞 磨牙区 修复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烧结对氧化锆支架与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梦静 阳佳兴 +1 位作者 蓝巧瑛 覃峰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对牙科氧化锆陶瓷与饰面瓷双层瓷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及技工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粉浆涂塑法将Kiss饰面瓷堆塑在直径10mm、厚1mm的氧化锆试件上,将20个试件随机分为A、B、C、D四组,按照常规烧结程序分别... 目的研究多次烧结对牙科氧化锆陶瓷与饰面瓷双层瓷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及技工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粉浆涂塑法将Kiss饰面瓷堆塑在直径10mm、厚1mm的氧化锆试件上,将20个试件随机分为A、B、C、D四组,按照常规烧结程序分别烧结不同次数,其中A组3次、B组5次、C组7次、D组9次。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试试件界面的剪切强度。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扫描电镜(SEM)等研究试件界面的形貌。结果随着烧结次数的增加,A、B、C、D四组试件的剪切强度依次为(28.07±2.40)MPa、(31.91±1.47)MPa、(27.27±3.10)MPa、(21.68±1.51)MPa。其中,D组的剪切强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均数较A组、C组略高,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剪切强度均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SEM观察发现多次烧结后界面间的气孔和裂纹增多,结合性能降低。结论超过一定的烧结次数时,烧结次数的增加对氧化锆陶瓷与饰面瓷双层瓷的结合强度有影响。技工室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对氧化锆陶瓷与饰面瓷双层瓷的烧结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氧化锆陶瓷 饰面瓷 剪切强度
原文传递
抑制细胞骨架改建对流体剪切力作用下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敏锋 徐亚娟 +4 位作者 向映辉 李友瑞 张艺平 陈睿 付强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细胞骨架改建对流体剪切力(FSS)下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对小鼠颅骨分离的成骨细胞分别给予RNA干扰、阴性RNA干扰两种处理后,进行FSS加载或不加载。分别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测细胞增殖、检测细胞碱性...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细胞骨架改建对流体剪切力(FSS)下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对小鼠颅骨分离的成骨细胞分别给予RNA干扰、阴性RNA干扰两种处理后,进行FSS加载或不加载。分别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测细胞增殖、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无FSS加载条件下,单纯应用RNA干扰方法抑制细胞骨架改建,并不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3.600±0.447)%与(3.420±0.217)%,t=-0.810,P>0.05]、成骨细胞增殖性能(0.208±0.724与0.211±0.044,t=0.251,P>0.05)及ALP活性(0.095±0.001与0.090±0.020,t=-1.857,P>0.05)增高;FSS能使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11.110±3.840)%>(3.420±0.217)%,t=-4.460,P<0.05]、成骨细胞的增殖性能(0.336±0.029>0.211±0.044,t=-13.878,P<0.05)及ALP的活性(0.110±0.010>0.090±0.012,t=-7.937,P<0.05)增高;RNA干扰处理可显著提高FSS下的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25.140±3.329)%>(3.600±0.447)%,t=-14.339,P<0.05]、成骨细胞增殖性能(0.480±0.953>0.208±0.724,t=-13.454,P<0.05)及ALP活性(0.140±0.006>0.095±0.001,t=-7.384,P<0.05)。抑制细胞骨架改建与FSS作用两因素对提高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F=240.125,P<0.05)、成骨细胞增殖性能(F=44.550,P<0.05)及ALP活性(F=13.798,P<0.05)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采用RNA干扰抑制细胞骨架改建,可以促进FSS作用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力 细胞骨架 成骨细胞 RNA干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