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州地区高危型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晓清 唐跃华 +2 位作者 胡惠军 盛晓艳 王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334-335,共2页
目的探讨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比较,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科接受TCT检查的140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5个组:炎性/良性组(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44例),IN... 目的探讨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比较,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科接受TCT检查的140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5个组:炎性/良性组(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44例),INⅡ组(38例),CINⅢ组(17例),宫颈癌组(9例)。比较各组HPV E6/E7mRNA检测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结果 CIN异型程度增高,HPV E6/E7 mRNA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均呈增加趋势,不同CIN分级患者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T病理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高危型HPV E6/E7 mRNA可以作为惠州地区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联合HPV E6/E7 mRNA及TCT检测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3例乳腺癌穿刺活检的病理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惠军 邓素华 +1 位作者 潘勇权 彭敏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1期76-7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穿刺活检后病理学分型及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2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穿刺活检,分析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263例患者经细针针吸活检后,确诊乳腺癌患者263例,恶... 目的:探讨乳腺癌穿刺活检后病理学分型及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2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穿刺活检,分析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263例患者经细针针吸活检后,确诊乳腺癌患者263例,恶性肿瘤确诊251例,确诊率为95.4%,误诊12例,误诊率为4.6%;其中,浸润型导管癌242例,管内癌15例,黏液癌6例;Ⅰ期者40例,Ⅱ期者179例,Ⅲ期者44例。结论:穿刺活检对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患者中以浸润型导管癌及Ⅱ期患者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 穿刺活检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惠军 潘勇权 +3 位作者 彭敏文 陈恒光 卢晓峰 叶小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2期64-65,68,共3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眼表病理学指标恢复情况,为临床诊治、评价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健侧、患侧眼均行印迹细胞学检查,治疗后行健、患侧泪膜破裂时间检...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眼表病理学指标恢复情况,为临床诊治、评价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健侧、患侧眼均行印迹细胞学检查,治疗后行健、患侧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并作健、患侧眼病理学指标比较和治疗前后患眼鳞状上皮化生情况比较。结果:62例患者角巩膜缘重建后眼表上球结膜、睑间结膜、下球结膜、下睑结膜处的杯状细胞计数健患侧眼比较,数据[(5.0±3.4)、(1.7±0.6)、(-1.2±0.4)、(4.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例患者患眼与健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患眼均值为(12.3±2.1)s,健眼为(12.6±2.2)s,平均差值(0.3±0.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未见双核、固缩细胞,总炎症细胞出现率约为8%。治疗前后患者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分级治疗后秩和大于治疗前,总体分级降低(Hd=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能够良好恢复泪液分泌的数量和质量,鳞状上皮化生可停止甚至恢复正常的细胞增殖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巩膜重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1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惠军 潘勇权 +2 位作者 廖宇光 崔凤金 彭敏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1年第3期183-184,共2页
收集2006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共61例,对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标本及镜下观察:软骨结构可完整,亦可受损;坏死骨小梁内的骨陷窝变空,部分骨小梁破碎,骨小梁间正常的造血骨髓细胞消失;骨小梁间有纤维组织、... 收集2006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共61例,对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标本及镜下观察:软骨结构可完整,亦可受损;坏死骨小梁内的骨陷窝变空,部分骨小梁破碎,骨小梁间正常的造血骨髓细胞消失;骨小梁间有纤维组织、肉芽组织、皱缩脂肪细胞;骨小梁存活,骨陷窝内可见深染的骨细胞核。影像学观察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理过程分三期,其中早期患者19例,占31.15%;进展期33例,占54.10%;晚期9例,占14.75%。根据不同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理诊断指导临床术后治疗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无菌性坏死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谭秋芬 温坤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研究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一致性。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17年2月到2021年3月间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患者分别开展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将手术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与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的结果进... 目的:研究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一致性。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17年2月到2021年3月间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患者分别开展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将手术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与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明确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95.00%,略低于外科病理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胃镜活检诊断管状腺癌准确率为10.00%、黏液腺癌为42.50%、乳头状腺癌为42.50%,与外科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胃癌确诊、病理学分型诊断中二者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胃镜活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临床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使用需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病理检查 胃镜活检诊断 早期胃癌 病理学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04S、P63和PSM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有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惠军 林小龙 +1 位作者 潘勇权 古彩红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12期30-32,共3页
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男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肺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30%,死亡率占11%。前列腺癌的发病过程隐匿,进程缓慢,且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发展到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前列... 前列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男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肺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30%,死亡率占11%。前列腺癌的发病过程隐匿,进程缓慢,且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发展到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对其治疗具有显著的意义。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其中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又称P504S)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前列腺癌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病理诊断 P504S 联合检测 PSMA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 P63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脑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秋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脑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226例拟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4个周期化疗,随访化疗脑发生情况,比较化疗脑组与非化疗脑组的相...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脑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226例拟行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4个周期化疗,随访化疗脑发生情况,比较化疗脑组与非化疗脑组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yer生存曲线,观察化疗脑发生与无瘤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化疗后24.5个月(13-36个月),共有68例患者(30.09%)诊断为化疗脑。化疗脑组与非化疗脑组在年龄、绝经发生率、ER阳性率、PR阳性率、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ER阴性、PR阴性和Ⅲ期均是乳腺癌化疗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化疗脑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82.35%,明显低于非化疗脑组的9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脑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非化疗脑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经Kaplan-Meyer生存曲线分析,化疗脑组3年累计无瘤生存率为91.2%,明显低于非化疗脑组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54,P=0.000);不同危险因素个数患者在3年累计无瘤生存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63,P=0.000);有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3年累计无瘤生存率为30.8%,明显低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4,P=0.000)。结论乳腺癌化疗脑的发生与年龄、ER阴性、PR阴性和临床病理分期Ⅲ期有关,提示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更差,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以局部复发或转移能够被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脑 病理特征 新辅助化疗 相关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勇权 胡惠军 +2 位作者 古彩红 邹伟文 彭敏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5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法。结果 18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化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瘤样瘤 临床特征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震 胡惠军 古彩红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3期37-39,43,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血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血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并测定其血清NRP-1、IL-8水平,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NRP-1[(2.34±0.42)、(2.43±0.31)ng/mL]、IL-8[(113.29±8.67)、(110.25±7.31)μg/L]水平高于淋巴结未转移、Ⅰ~Ⅱ期乳腺癌患者[NRP-1(1.75±0.37)、(1.85±0.25)ng/mL;IL-8(98.64±7.12)、(90.38±6.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3、3.124、6.600、9.53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NRP-1、IL-8水平预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的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血清神经纤毛蛋白-1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勇权 区可谊 林小龙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0例疑似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免疫组化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及联合诊断,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研究肿瘤病理鉴别中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50例疑似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免疫组化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及联合诊断,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单一及联合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呈现出阳性48例,特殊染色技术检出42例,免疫组化技术检出41例,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检出46例。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灵敏度为93.75%、准确度为92.00%均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染色技术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各项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理鉴别 特殊染色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惠军 陈新来 +4 位作者 潘勇权 邹伟文 周文泉 古彩红 刘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DU145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HGF组、HGF联合姜黄素组。分组干预48小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DU145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HGF组、HGF联合姜黄素组。分组干预48小时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志E-Cadherin和间质细胞表面标志Vimentin的变化,以及HGF/c-Met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c-Met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组处理48h,HGF处理组细胞较正常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HGF联合姜黄素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与HGF处理组相比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相对于正常对照组,HGF处理组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而Vimentin表达水平上升,而姜黄素能明显逆转HGF诱导的EMT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姜黄素能显著下调c-Met mRNA和蛋白水平,进而抑制HGF/c-Met信号下游p-AKT和p-ERK信号以及Snail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逆转HGF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DU145迁移能力,可能与其抑制c-Met的表达和上皮细胞间质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姜黄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间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AT3及Twis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秋芬 胡惠军 +3 位作者 范晓娟 胡雪梅 邹伟文 林小龙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Twis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STAT3和Twist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Twis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STAT3和Twist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两者的表达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STAT3和Twist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pSTAT3和Twist蛋白在乳腺癌晚期、淋巴结及脉管及组织学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中阳性率明显增高,但两者在不同年龄及肿瘤大小不同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不变。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STAT3和Twis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p-STAT3与Twist蛋白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两者的阳性率在淋巴及脉管转移、分化较差及晚期的患者中明显升高。这些结果表明磷酸化的STAT3蛋白可能通过上调Twist表达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AT3 TWIST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X3高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小龙 温东辉 +2 位作者 张梅燕 潘勇权 胡惠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9-707,共9页
PBX3是PBX家族成员之一,它是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因子。当PBX3基因表达异常时,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促进其侵袭转移。PBX3的作用在其他肿瘤研究中已有了解,但其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PBX3在食管癌细胞中... PBX3是PBX家族成员之一,它是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因子。当PBX3基因表达异常时,它可导致肿瘤的发生,促进其侵袭转移。PBX3的作用在其他肿瘤研究中已有了解,但其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PBX3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愈后的关系,以及对食管癌侵袭及转移的影响。对食管癌进行PBX3的临床与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PBX3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无关。PBX3表达水平越高,食管癌的恶性程度越高。进一步通过PBX3基因转染食管癌细胞株证明,该基因可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转移侵袭特性。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PBX3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及愈后有关,其可能是通过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所以,PBX3有可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PBX3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激活SIRT1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衰老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惠军 潘勇权 +3 位作者 范晓娟 胡雪梅 邹伟文 林小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6-543,共8页
Sirtuin1(SIRT1)活性的异常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密切相关。大蒜素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抗氧化、抗炎及调脂作用,然而目前尚未见关于大蒜素与SIRT1的活性调节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阐明大蒜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Sirtuin1(SIRT1)活性的异常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密切相关。大蒜素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抗氧化、抗炎及调脂作用,然而目前尚未见关于大蒜素与SIRT1的活性调节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阐明大蒜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以及Sirtuin1(SIRT1)在其中的作用。SA-β-gal染色及活性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蒜素明显减少H2O2诱导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及活性氧的产生。用Western印迹、MTT、RT-PCR及SIRT1活化检测对SIRT1、p-SIRT1、PAI-1的蛋白质、SIRT1mRNA表达及细胞活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蒜素可以逆转H2O2诱导的PAI-1表达的升高、SIRT1磷酸化及活性的降低,并且上调细胞的活力。当采用SIRT1抑制剂NAM处理后,大蒜素的这些作用均被阻断。以上结果表明,大蒜素通过激活SIRT1抑制H2O2诱导的HUVECs ROS的产生、活力的下降及细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动脉粥样硬化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CDDP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新来 胡惠军 +4 位作者 潘勇权 邹伟文 周文泉 古彩红 王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CDDP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A549和A549/CDDP的转移侵袭能力的差别,以及LY294002对A549/CDDP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KT,NF-κB,S...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A549/CDDP获得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A549和A549/CDDP的转移侵袭能力的差别,以及LY294002对A549/CDDP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KT,NF-κB,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MTT法检测A549和A549/CDDP对顺铂的敏感性,以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A549/C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A549/CDDP对顺铂的耐药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相对于A549有明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549/CDDP细胞AKT通路被激活,NF-κB,STAT3通路没有明显变化。LY294002能够明显抑制A549/CDDP的侵袭转移能力并且能够提高A549/CDDP对于顺铂的敏感性。结论:A549/CDDP细胞相对于A549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 CDDP 侵袭转移 耐药 PI3K AKT LY294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通过上调ABCA1表达减少脂质在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蓄积
16
作者 林小龙 温东辉 +3 位作者 罗浩元 朱丽明 曾涛 邓宇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5-982,共8页
泡沫细胞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抑制泡沫细胞脂质蓄积是预防As的关键.本研究以人源性THP1单核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豆蔻酸佛波乙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160 nmol/L)诱导细胞24 ... 泡沫细胞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抑制泡沫细胞脂质蓄积是预防As的关键.本研究以人源性THP1单核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用豆蔻酸佛波乙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160 nmol/L)诱导细胞24 h,ox-LDL(50 mg/m L)处理细胞48 h,构建泡沫细胞模型,探讨大蒜素(allicin)对THP1细胞泡沫化及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影响.RT-PCR、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大蒜素可上调巨噬细胞ABCA1表达.油红O染色、高效液相色谱及液体闪烁计数揭示,大蒜素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THP1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含量,抑制泡沫细胞形成.此外,RNA干扰证明沉默ABCA1减少细胞的胆固醇流出,增加脂质蓄积.本研究结果提示,大蒜素可上调THP1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降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作用.我们的结果为解释大蒜素预防As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动脉粥样硬化 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免疫组化联合EBER原位杂交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古彩红 谢晓丹 陈思琦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3期24-26,共3页
目的CK免疫组化联合EBER原位杂交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鼻咽癌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鼻咽活检诊断为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 目的CK免疫组化联合EBER原位杂交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鼻咽癌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鼻咽活检诊断为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鼻咽活检组织,进行CK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比较两组患者鼻咽组织中CK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细胞出现的比例;观察鼻咽癌患者CK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细胞的状态;计算CK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诊断鼻咽癌的临床效能。结果112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患者的组织切片中,99例EBER原位杂交结果呈现阳性,诊断阳性率为88.39%;CK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6例患者呈现阳性,诊断阳性率为85.71%,两组鼻咽活检组织中EBER及CK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71、79.379,P<0.05);CK与EBER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7.32%、100.00%、97.89%、100.00%及90.91%,高于两种指标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结论鼻咽癌患者的鼻咽活检组织中EBER原位杂交的染色程度较高,CK含量较高,能够通过两种检测指标的联合诊断对鼻咽癌进行诊断,发挥临床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ER 原位杂交 CK 鼻咽癌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联合沉渣包埋切片检测在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古彩红 潘勇权 +1 位作者 陈思琦 彭敏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联合沉渣包埋切片检测在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可疑恶性胸水标本,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与沉渣包埋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二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追溯其组织来源。结果 41例可疑恶...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联合沉渣包埋切片检测在胸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可疑恶性胸水标本,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与沉渣包埋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二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追溯其组织来源。结果 41例可疑恶性胸水沉渣包埋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癌细胞阳性率为92.68%(38/41),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率为75.61%(31/4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渣包埋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出的38例癌细胞标本中,明确诊断肺腺癌27例、胸膜恶性间皮瘤3例、胃肠道腺癌6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乳腺癌1例。结论沉渣包埋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可有效提高胸水诊断准确度,且能对肿瘤细胞组织来源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 沉渣包埋切片 免疫组化 液基细胞学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基因和PIM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古彩红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基因和PIM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Testin基因和PIM1蛋白阳性衰达率;比较不同Testin mRNA和PIM1蛋白表达水...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基因和PIM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Testin基因和PIM1蛋白阳性衰达率;比较不同Testin mRNA和PIM1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癌组织TestinmRNA和PIM1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癌组织的Testin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IM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Testin mRNA阴性组在TNM分期T、T期、已出现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等方面的人数比例高于Testin mRNA阳性组,PIM1蛋白阳性组在TNM分期T3、T4期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等方面的人数比例高于PIM1蛋白阴性组(P<0.05);TNM分期T3、T4期、已出现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是影响Testin mRNA表达的危险因素,TNM分期T3、T4期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是影响PIM1蛋白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Testin基因和PIMI蛋白表达异常的现象,且TNM分期T3、T4期及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是影响Testin基因和PIM1蛋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estin基因 PIM1蛋白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谭秋芬 许芳怡 温坤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SDCB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6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DCBP表达情况。结果SDCBP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 目的探讨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SDCB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6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DCBP表达情况。结果SDCBP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0%,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CB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年龄(P=0.030)、浸润深度(P=0.008)、淋巴结转移(P=0.008)有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与Log-rank进行生存分析,SDCBP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CBP高表达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006)、TNM分期(P=0.000)、淋巴结转移(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经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001)、TNM分期(P=0.000)、肿瘤分化程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0)、SDCBP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经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3)、淋巴结转移(P=0.005)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CBP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展与转移,有望成为胃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 胃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