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防治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战国 余开慧 +3 位作者 王柏青 卓红爱 余月明 郭虹 《西部医学》 2010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3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83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置情况。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46次,发生率为20.8%;其发生与基础病变、营养状况、炎症状态、...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30例患者行血液透析1183次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置情况。结果发生心律失常246次,发生率为20.8%;其发生与基础病变、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电解质平衡及透析时间等有关,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纠正心律失常、改善症状。结论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延长、年龄增长,在感染、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时心律失常可能发生或加重,合理的透析方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去除诱因可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律失常 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尿激酶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娟 曹礼应 +1 位作者 王晓华 熊云兰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定期应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HD)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血流量、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我科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患者74例,其中定期尿激酶封管组48例,常规肝素封管组26例。定期尿激酶封管组... 目的探讨定期应用尿激酶对血液透析(HD)患者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血流量、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我科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患者74例,其中定期尿激酶封管组48例,常规肝素封管组26例。定期尿激酶封管组平时采用常规肝素封管,每隔2 w使用10万U尿激酶封管1次;常规肝素封管组采用1.25万U肝素注射液常规封管。记录两组患者透析前后体重、透析血流量,检测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记录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定期尿激酶封管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血流量、Kt/V明显高于常规肝素封管组(P<0.05或P<0.01)。结论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可使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延长,同时可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提高透析效率及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尿激酶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晶 何洁 +6 位作者 潘兴华 余月明 曹礼应 王晓华 蔡学敏 梁虹 庞荣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4期55-57,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病变特征包括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皮肤、关节、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受到损害。SLE发病多见于年轻妇女,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现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是不良反应大且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患者心理压力很大。因此,研究不良反应小且疗效确切的SLE治疗方法是医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从2010年初开始,我科对5名病情反复发作的SLE患者实施异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体移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的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祝燕 王晓华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3期4437-4439,共3页
腹膜透析是将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应用重力作用将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腔,利用弥散和渗透作用,通过不断更换腹透液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半个世纪以来,透析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透析患者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生活质量 电解质平衡紊乱 体内代谢产物 渗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衰竭25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史战国 王柏青 +2 位作者 余开慧 余月明 郭虹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12例次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资料。结果:发生狼疮肾衰竭25例,发生率为11.8%;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龄18-52岁,平均31岁;从发病至肾衰竭发生的... 目的:探讨狼疮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12例次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资料。结果:发生狼疮肾衰竭25例,发生率为11.8%;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龄18-52岁,平均31岁;从发病至肾衰竭发生的时间为4-126个月,平均46个月;有明确诱因18例:包括不规则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肺部感染6例,药物诱发1例;另有7例原因不明;有合并症的15例,包括心肺功能不全6例,消化道出血3例,肝酶增高3例,狼疮脑病2例,狼疮性肝炎1例。经给予DNA免疫吸附、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或加用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治疗,25例均病情好转出院,15例脱离透析。结论:狼疮肾衰竭的发生多与狼疮活动、不正规治疗、感染等有关,常病情危重,合并症多,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多见。对狼疮肾衰竭,应根据病情及早使用血液净化,合理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环磷酰胺等冲击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腹膜透析病人随访方式的探讨
6
作者 张勇 熊云兰 +3 位作者 曹礼应 祝燕 董丽萍 余月明 《西南军医》 2012年第2期355-357,共3页
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广泛开展,腹膜透析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由于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价格相对低廉、保护残肾功能及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故腹膜透析病人逐年增加。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腹膜透析 随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男性狼疮脑病1例诊治体会
7
作者 史战国 余月明 郭虹 《西南军医》 2010年第5期1033-1034,共2页
关键词 重症男性狼疮脑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3
8
作者 林静 曹娟 余月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900-902,共3页
慢性肾衰竭病人都会出现贫血,随着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延长,患者贫血会越来越重。而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病人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高住院率、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高病死率。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肾脏衰竭后不... 慢性肾衰竭病人都会出现贫血,随着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延长,患者贫血会越来越重。而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病人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高住院率、心血管疾病、认知障碍、高病死率。引起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肾脏衰竭后不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识别卡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郑艳芬 曹娟 +1 位作者 王晓华 陈艳萍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006-1007,共2页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以确保治疗用于相应患者的全过程.患者身份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差错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1].我科血液净化中心91%为门诊透析... 患者身份识别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身份进行查对和核实,以确保治疗用于相应患者的全过程.患者身份识别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步骤,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差错发生,保障医疗护理安全[1].我科血液净化中心91%为门诊透析患者,其中42%为老年人,部分伴有听力、视力及行动障碍.由于患者透析治疗时间长、流动性大、危重病多,护士有时会用惯性思维去识别患者.而云南是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言语沟通时有障碍,患者不在意随口误答或因某些原因不能回答及因方言引起误解,这些都增加了查对工作的难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 身份识别卡 护理安全 应用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透析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艳芬 陈艳萍 曹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92-93,共2页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面对白天工作、晚上透析的生活方式,且夜间透析有着低血流量、缓慢超滤、能提供稳定血液动力学等日间透析不能替代的优点。但夜间透析因治疗时间长、患者大都处于睡眠状态,护理不...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面对白天工作、晚上透析的生活方式,且夜间透析有着低血流量、缓慢超滤、能提供稳定血液动力学等日间透析不能替代的优点。但夜间透析因治疗时间长、患者大都处于睡眠状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系数大大超过了日间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透析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华 祝燕 曹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21期2601-2602,共2页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正常进行的保证。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低,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深静脉留置...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正常进行的保证。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单,危险性低,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净化治疗的一条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而颈内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立血液透析临时性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操作方法及护理也有较大进展,现就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 综述文献 颈内静脉置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