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刘晓玲 金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就诊的158...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就诊的158例RA患者纳入RA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RA组基于X线检查结果进一步分为骨侵蚀组(n=86)和非骨侵蚀组(n=72);所有RA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治疗,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12)和预后不良组(n=33);比较RA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骨侵蚀情况、不同预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分析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A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侵蚀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非骨侵蚀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均为R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777,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二者预测RA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2.94、424.61 IU/mL。结论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与RA患者骨侵蚀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核抗体 骨侵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参考区间的建立
2
作者 何恩萍 李忠承 +2 位作者 李静 段治军 全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64-467,共4页
目的建立成都地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3日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体检且严格排除近期患有感... 目的建立成都地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NMR)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3日在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体检且严格排除近期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查体人群的外周血标本(EDTA-K_(2)抗凝标本)1918例,采用第2.5百分位数(P_(2.5))~第97.5百分位数(P_(97.5))建立NLR、PLR和NMR的参考区间。结果NLR男性、女性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是0.88~3.53和0.89~4.67;PLR男性、女性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是40.35~170.47和51.04~188.64;NMR男性、女性参考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是4.55~13.76与4.64~17.91。结论NLR、PLR和NMR参考区间的建立有助于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为联合其他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对特定疾病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感染标志物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玛度量值联合质量目标指数在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3
作者 林澜 何恩萍 +1 位作者 刘柳 全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2120-2126,共7页
目的运用σ度量值联合质量目标指数的方法对临床实验室不同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定量检测项目进行性能评价,为本实验室4台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模块定量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的评价及质量改进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 目的运用σ度量值联合质量目标指数的方法对临床实验室不同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定量检测项目进行性能评价,为本实验室4台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模块定量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的评价及质量改进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TRL-001:2012技术报告中“自上而下”的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本实验室4台不同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控在控数据,利用加权法计算加权平均变异系数(CV),再将水平1、水平2的两个浓度全血质控物的加权CV计算合成CV。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室间质评物检测数据与公布的相应分组靶值计算偏移(Bias)。采用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文件WS/T 406-2012推荐的允许总误差作为4台不同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允许总误差(TEa)计算西格玛(σ)度量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以σ度量值评价实验室各型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并用QGI值判断质量改进的项目及方向。结果通过σ度量值及QGI的联合评价,其中模块1、模块2的8个检测项目σ值均≥4,检测质量判定为“良好”及以上,根据相关报道无需改进。模块3的HCTσ值在2≤σ<3之间,检测质量判定为“欠佳”,QGI值>1.2提示正确度需改进。模块4的WBC、HCTσ值在3≤σ<4之间,检测质量判定为“临界”,RBC、MCHCσ值在2≤σ<3之内,检测质量判定为“欠佳”,MCVσ值<2检测质量判定为“不可接受”,其中WBC、HCT的QGI值<0.8提示精密度需改进,RBC的QGI值在0.8≤QGI≤1.2之间,提示精密度和正确度均需改进,MCV、MCHC的QGI值>1.2提示正确度需改进。结论σ度量值能客观地判断临床实验室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模块定量检测项目分析质量水平,同时联合运用QGI值的判断规则可更好地为临床实验室各项目质量改进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质量评定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孕晚期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
4
作者 龚梅 崔莹 黄海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53-657,共5页
目的分析孕妇孕晚期生殖道B群链球菌(GBS)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257例于本院完成产检孕晚期孕妇,均接受生殖道GBS检查,依据是否发生生殖道GBS感染,分为GBS感染组与无GBS感染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孕妇孕晚期生殖道B群链球菌(GBS)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257例于本院完成产检孕晚期孕妇,均接受生殖道GBS检查,依据是否发生生殖道GBS感染,分为GBS感染组与无GBS感染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生殖道GBS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57例孕晚期孕妇中,48例(18.68%)检查为GBS感染,分离菌株中包含β溶血菌株45株(93.75%),非β溶血菌株3株(6.25%);GBS感染组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HDCP)、妊娠期肥胖、孕期阴道炎孕妇占比显著高于无GBS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5岁、GDM、妊娠期肥胖、孕期阴道炎为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孕晚期存在较高生殖道GBS感染风险,主要危险因素包括≥35岁、GDM、妊娠期肥胖、孕期阴道炎等,临床应重点关注该类群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GBS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孕晚期 B群链球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和进展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金宇 刘晓玲 黄怡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发病和进展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 A组(49例...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发病和进展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Pugh A组(49例)、Child-Pugh B组(119例)和Child-Pugh C组(56例),另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60例),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表达。随访至2022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失访10例。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成预后不良组(71例)和预后良好组(143例),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和线粒体抗体表达,分析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和线粒体抗体表达对乙肝肝硬化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Child-Pugh C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抗核抗体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Child-Pugh B组、Child-Pugh A组(P<0.05),Child-Pugh B组IgG、IgA、IgM、抗核抗体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Child-Pugh A组(P<0.05),Child-Pugh A组IgG、IgA、IgM、抗核抗体阳性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IgG、IgA、IgM、抗核抗体阳性率和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gM[OR=1.799(95%CI:1.232,2.626)]、IgA[OR=1.685(95%CI:1.143,2.485)]、IgG[OR=1.914(95%CI:1.214,3.015)]、抗核抗体阳性[OR=1.662(95%CI:1.342,2.058)]、抗线粒体抗体阳性[OR=1.839(95%CI:1.488,2.272)]是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G敏感性为70.42%,特异性为69.93%;血清IgA敏感性为60.56%,特异性为60.14%;血清IgM敏感性为64.79%,特异性为71.33%;抗核抗体敏感性为83.10%,特异性为76.92%;抗线粒体抗体敏感性为80.28%,特异性为70.6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1.69%,特异性为79.72%。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在乙肝肝硬化发病、进展患者中异常表达,其单独和联合检测均有效预测疾病预后,临床宜根据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控制乙肝肝硬化进程,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免疫球蛋白 抗核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体积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受损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宇 刘漫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量化诊断价值。方法:以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9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6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受损程度量化诊断价值。方法:以10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9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6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MCV、RDW、SAA水平、肝功能指标和CT肝脏体积,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CV、RDW和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白蛋白(ALB)和血小板(PLT)水平在肝硬化组、乙肝组和对照组中明显增加(P<0.05),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细胞(W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MCV、RDW和SAA在肝硬化组、乙肝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水平高于乙肝组(P<0.05)。肝硬化组患者根据肝组织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轻度损伤(n=34)、中度损伤(n=51)和重度损伤(n=22)组,三组的MCV、RDW、SAA水平和CTP、MELD评分比较,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P<0.05),CT肝脏体积比较,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CV、RDW、SAA水平与CTP评分、MELD评分均成明显正相关(P<0.05),与CT肝脏体积呈明显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CV、RDW和SAA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AA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1.48%,AUC值为0.841,高于单个指标检测(P<0.05)。结论:MCV、RDW和SAA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气分析、血清心功能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舒银珍 全晖 +2 位作者 曾志荣 黄琦 蔡明燕 《西部医学》 2021年第7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气分析、血清心功能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根据...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气分析、血清心功能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根据患者治疗28天后的生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生存状态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N-proBNP水平差异。分析检测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检测指标评估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偏移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二氧化碳偏移度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CHF患者TcPO_(2)、TcPCO_(2)水平对应与PaO_(2)、PaCO_(2)水平呈正相关(r=0.667,0.988,P<0.05),TcPO_(2)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536,P<0.05),TcPCO_(2)水平与血清NT-proBNP呈正相关(r=0.52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偏移度、NT-proBNP水平评估CH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0.846,阈值为0.467、1946 ng/L,诊断敏感度为77.14%和84.76%,特异度为75.24%和89.52%,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和90.48%。结论CHF患者入院后应动态监测血气分析指标与血清NT-proBNP水平,二氧化碳偏移度与血清NT-proBNP可用于评估CHF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气分析 血清心功能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法鉴别诊断肝脏疾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明燕 蒋琳鑫 +1 位作者 曾峥 程莉惠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讨用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法鉴别诊断肝脏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肝炎患者设为慢性肝炎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肝硬化组,将... 目的:探讨用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法鉴别诊断肝脏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肝炎患者设为慢性肝炎组,将同期该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肝硬化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均进行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受检者血小板计数多于慢性肝炎组患者和肝硬化组患者(P<0.05),其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患者和肝硬化组患者(P<0.05),其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患者和肝硬化组患者(P<0.05).慢性肝炎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多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其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低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其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高于肝硬化组患者(P<0.05).结论:用血小板计数、血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法鉴别诊断肝脏疾病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判断其所患肝病的具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血小板计数 血清D-二聚体 血清纤维蛋白原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其相关比值研究
9
作者 李静 全晖 何恩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326-1330,1425,共6页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分析TC、TG、HDL-C、LDL-C、ApoA1、ApoB、非HDL-C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sdLDL-C/ApoB水平分布,为本地区健康人群防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分析TC、TG、HDL-C、LDL-C、ApoA1、ApoB、非HDL-C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sdLDL-C/LDL-C、sdLDL-C/HDL-C、sdLDL-C/ApoB水平分布,为本地区健康人群防治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共招募受试者1 549名,其中正常血脂受试者846名和高脂血受试者703名。正常血脂受试者被定义为TG<1.7mmol/L,TC<5.2mmol/L,LDL-C<3.4mmol/L,HDL-C>1.0mmol/L,高脂血受试者按空腹TG>1.7mmol/L,TC>5.2mmol/L,LDL-C>3.4mmol/L或HDL-C<1.0mmol/L分组。Beckman Coulter AU2700自动分析测定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和sdLDL-C,sdLDL-C水平测定采用过氧化物酶法。结果 本研究显示本地区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率为45%(703/1 549),TG增高最多占16%(242/1 549);血脂异常组TC、TG、LDL-C、ApoB和非HDL-C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HDL-C和ApoA1水平均低于血脂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sdLDL-C及相关参数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LDL-C及相关参数在不同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sdLDL-C及相关参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sdLDL-C及相关参数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60~69岁达到峰值。血脂异常组sdLDL-C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联合升高组sdLDL-C及相关参数明显高于其他血脂异常组,低HDL-C组sdLDL-C明显低于其他血脂异常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成都地区体检人群血脂水平,血脂异常率较高,sdLDL-C及相关参数与年龄、性别,血脂组分均相关,监测sdLDL-C及相关参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分析仪自动审核方案的建立与评价
10
作者 何恩萍 吕兆吉 +1 位作者 李忠承 全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建立凝血自动审核方案,验证并实际应用于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核工业四一六医院7186份(含413份Delta Check组)凝血标本进行审核规则的建立,3483份(含411份Delta Check组)标本进行自动审核规则的验证。以上使用样本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 目的建立凝血自动审核方案,验证并实际应用于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核工业四一六医院7186份(含413份Delta Check组)凝血标本进行审核规则的建立,3483份(含411份Delta Check组)标本进行自动审核规则的验证。以上使用样本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18岁)、中年组(19~59岁)与老年组(60岁以上)。使用Sysmex CS-5100凝血分析仪进行样本的检测,得到的结果在LIS软件中根据预设的审核规则自动判断,结合人工审核,分别计算建立组与验证组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自动审核通过率与通过正确率。结果共建立自动审核规则35条,涉及检验项目共11项。建立组的自动审核通过5044份,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0.19%,人工与自动审核一致率为98.87%,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分别为28.68%与70.19%;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2270份,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5.17%,人工与自动审核一致率为98.77%,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分别为33.60%与64.86%。老年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最低,有效拦截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35条自动审核规则,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样本进行高效判断,使问题结果得到拦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实验 自动审核 审核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感染检出率及logistic回归分析
11
作者 薛永丽 杜娟 +2 位作者 舒银珍 林兰 刘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5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肺部感染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0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肺部感染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0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08例AECOPD患者中有155例(50.32%)发生肺部感染,作为感染组,以153例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营养不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史、吸烟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存在机械通气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存在吸烟史AECOPD患者肺部感染风险的OR分别为2.740(1.024~7.330)、4.586(2.318~9.071)、3.971(1.806~8.731)、3.264(1.419~7.508)、2.680(1.012~7.100)、2.826(1.156~6.909)。结论AE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受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史、吸烟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等因素影响,临床应重点筛查上述指标,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抗核抗体、体液免疫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晓玲 金宇 +3 位作者 谢亚柳 黄怡丹 罗兰 韦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核抗体(ANA)、体液免疫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我院... 目的探讨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核抗体(ANA)、体液免疫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人群设为健康组。根据是否处于活动期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28)与非活动期组(n=35)。记录并比较3组体液免疫指标与抗体阳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IgA、IgG、补体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结果非活动期组、健康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低于活动期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活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活动期组血清IgA、IgG水平高于健康组,补体C3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Ul小核糖核蛋折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及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IgA、IgG、补体C3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临床可通过抗ENA抗体、ANA及体液免疫检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且IgA、IgG及补体C3能够反映疾病进展,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联合检测对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提取核抗原抗体 抗核抗体 体液免疫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1例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抗体分型及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莹 金宇 +2 位作者 刘晓玲 龚梅 巫雯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 探究1 111例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抗体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2年1~12月1 111例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统计Hp感染率、抗体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 目的 探究1 111例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抗体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2年1~12月1 111例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统计Hp感染率、抗体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率为62.47%(694/1 111),感染患者中I型Hp感染率75.50%(524/694),高于II型Hp感染24.50%(17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41,P<0.001)。CagA诊断Hp感染的AUC值大于抗体VacA、Ure阳性单独诊断(Z=6.740、7.608,P<0.001)。感染组中男性、经常食用腌制类或烧烤类食物、有慢性胃病史、家庭共同生活人数≥4个的人数比例高于未感染组(χ^(2)=4.418、8.708、16.565、32.583,P=0.036、0.003、<0.001、<0.001),经常食用大蒜的人数比例低于未感染组(χ^(2)=5.153,P=0.023)。经常食用腌制类或烧烤类食物[OR(95%CI)为2.038(1.049~3.961)]、有慢性胃病史[OR(95%CI)=1.706(1.132~2.569)]、家庭共同生活人数≥4个[OR(95%CI)=1.857(1.135~3.037)]是Hp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食用大蒜[OR(95%CI)=0.559(0.346~0.903)]为保护因素(P=0.036、0.011、0.014、0.018)。结论 高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及抗体Ure阳性率较高,且慢性胃病史、经常使用腌制类或烧烤类食物等为Hp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健康体检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抗体分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