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柏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4期139-140,142,共3页
本文分析了影响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认为历史沿革与优良传统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大学教师的素质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因素、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参照综合性大学的评价体系,结合... 本文分析了影响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诸多因素,认为历史沿革与优良传统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大学教师的素质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因素、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是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硬指标。参照综合性大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医科大学的学科特点,笔者提出从教师素质和科技成果、学生的就业去向与校友业绩、学生科技成果和升学状况、与临床相关的重点学科建设、附属医院的临床现状与科研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定量化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定量化 教师素质 科研成果 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Lp-PLA_2、FIB和神经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娟 刘爱东 +2 位作者 蒋娟莉 陈力 陈灿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疗效及其对脂蛋白磷脂酶A_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和神经肽Y(neuro...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疗效及其对脂蛋白磷脂酶A_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_2,Lp-PLA_2)、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78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组(阿替普酶组)和联合组(阿加曲班+阿替普酶组),每组各39例。分别利用脑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和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S100A8/A9、NPY、Lp-PLA_2和FIB的变化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Barthel指数和HDS量表得分值则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联合组患者的NIHSS得分、Barthel指数和HDS量表评分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优于单独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A8/A9、NPY、Lp-PLA_2和FIB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且,联合组患者NPY和FIB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独组(P<0.05),但其余指标与单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对IS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改善其自理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促进NPY和FIB水平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阿替普酶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磷脂酶A2 纤维蛋白原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何俐钧 余建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86-4787,共2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发生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一种特征性的神经性疼痛,可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者数支分布区,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在发作间期,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卡马西平是治疗PTN的一线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三叉神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发生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一种特征性的神经性疼痛,可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者数支分布区,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在发作间期,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卡马西平是治疗PTN的一线药物可以明显降低三叉神经痛的程度,并延长发作的间隔期;但是它还具有嗜睡、头昏、共济失调、皮疹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勇 杨杰 +5 位作者 张逸仙 余建萍 张黎黎 李明 马碧 刘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培养液对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取清洁级6~8周60~80 g SD大鼠和孕16~18 d孕鼠进行BMSCs和皮层神经元培养。培养第5天的皮层神经元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BMSCs培养液组(OGD+CM组),神经元OGD后培养基更换为BMSCs培养液(CM)继续培养;OGD+CM+LY294002组及OGD+LY294002组,以上2组分别加入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各组培养12 h后分别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各组培养2 h后分别检测AKT、pAKT(Ser473)、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量,在培养48 h后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GD培养后的神经元突起断裂、缩短、溶解,线粒体、内质网细胞器肿胀。OGD+LY294002组、OGD+CM组分别与OGD组相比,OGD+LY294002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3.679,P=0.021;t=2.938,P=0.042),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4.733,P=0.009);OGD+CM组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升高(t=6.630,P=0.003;t=3.288,P=0.030),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降低(t=3.454,P=0.026)。与OGD+CM组相比,OGD+CM+LY294002组细胞存活率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降低(t=14.255,P=0.000;t=3.872,P=0.018),而激活型Casepase-3蛋白表达升高(t=6.699,P=0.003)。结论:BMSCs对OGD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道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CASEPASE-3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血清Hcy、NSE、S-100β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阎登富 李燕宏 +2 位作者 张琳 朱姝 段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46例和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大...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46例和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血清蛋白(S-100β)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MCA、BA、AC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MB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Hcy、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保护神经功能,还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塞通注射液 静脉溶栓 血液动力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谢艳 周海英 张金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PTN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分散片治疗,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疼痛及睡眠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PTN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分散片治疗,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清缓激肽(BK)、脑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焦虑、抑郁、疼痛、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心理干预组BK、NPY、5-HT、PGE2,SAS、SDS、VAS评分及PSQI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TN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致痛因子水平,减少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疼痛 睡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柏华 魏岗之 《医学综述》 2010年第6期885-887,共3页
分析总结最近几年国际上神经保护治疗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侧重于脑缺血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关于针对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和阻断谷氨酸神经毒性的研究;其次是关于寻找体内正常生理生化物质或其他有效成分的替代物用于脑梗死... 分析总结最近几年国际上神经保护治疗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侧重于脑缺血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关于针对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和阻断谷氨酸神经毒性的研究;其次是关于寻找体内正常生理生化物质或其他有效成分的替代物用于脑梗死的治疗;随后介绍了将生物工程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运用于脑梗死实验研究的新动向;最后讨论了上述研究成果在临床治疗中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治疗 脑梗死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和诊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柏华 樊元春 +3 位作者 唐樱 牟发仁 张志 张国宾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7期1510-1512,F0003,共4页
关键词 淋巴瘤 神经系统 病理学 外科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后受灾人群神经症发生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柏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716-717,共2页
目的估评汶川大地震部分受灾人群灾后焦虑症、抑郁症和恐怖强迫症的发生状况。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Mark恐怖强迫量表(MSCPOR)对2008年5月—2009年1月成都周边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8... 目的估评汶川大地震部分受灾人群灾后焦虑症、抑郁症和恐怖强迫症的发生状况。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Mark恐怖强迫量表(MSCPOR)对2008年5月—2009年1月成都周边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82例(观察组)进行他评分析,与2007年下半年地震前成都周边地区普通神经内科门诊无器质性损伤证据的、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90例(对照组)进行相应的症状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焦虑症56例(68.3%)、抑郁症48例(58.5%)、恐怖强迫症27例(32.9%);对照组分别为11例(12.2%)、9例(10.0%)和6例(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神经症的发生率中,焦虑症占68.3%,比抑郁症和恐怖强迫症的发生率更高。结论汶川大地震后8个月内受灾人群神经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焦虑症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焦虑 抑郁 恐怖强迫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柏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2-62,共1页
患者,男,51岁,工人。因双下肢麻木、无力7d,左眼视力障碍4d入院。7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痛温觉减退,后逐渐出现左下肢无力;4d前出现视物模糊。起病以后无发热、头痛、眩晕和意识障碍等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患者,男,51岁,工人。因双下肢麻木、无力7d,左眼视力障碍4d入院。7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痛温觉减退,后逐渐出现左下肢无力;4d前出现视物模糊。起病以后无发热、头痛、眩晕和意识障碍等症状。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无酗酒史、无化学毒品接触史。查体:T36℃,P60次/min,BP114/76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左眼球运动障碍,左眼初测视力明显下降,仪町数指;右眼视力基本正常,视野基本正常。双眼底检查:视乳头边界模糊,轻微隆起,血管硬化明显可见交叉压迫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相关性周围神经病1例
11
作者 何俐钧 吴雪琴 《西部医学》 2007年第6期1133-1133,共1页
关键词 海洛因 周围神经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蕾 杨嘉欣 +3 位作者 蒋艳萍 张海宇 陈文博(综述) 何春渝(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是一种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已有的肌少症评估工具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实施存在困难。本文介绍了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客观的方法,在揭示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是一种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已有的肌少症评估工具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实施存在困难。本文介绍了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客观的方法,在揭示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的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炎症、代谢、营养等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少症 生物标志物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及树突棘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鑫 蔡国洪 +2 位作者 车银伟 刘爱东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即只暴露腰5脊神经,不结扎。利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其...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即只暴露腰5脊神经,不结扎。利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其50%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判断SNL模型是否成功。通过高尔基(Golgi)染色的方法观察SNL模型后14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SNL模型组大鼠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会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海马 树突 树突棘 Golgi染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及其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红梅 杜坚 +1 位作者 李燕宏 刘爱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8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PTN患者11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与拉莫三嗪组(n=59)。对照组以奥卡...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8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PTN患者11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与拉莫三嗪组(n=59)。对照组以奥卡西平治疗,拉莫三嗪组以拉莫三嗪治疗,均治疗9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焦虑评分(SAS)、抑郁评(SDS))及睡眠情况(PSQL)、健康状况评分,检测血清β-Ep、VIP、TNF-α、IL-1β等疼痛因子,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拉莫三嗪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83%vs. 69.49%,χ~2=7.468,P=0.006)。治疗后,拉莫三嗪组VAS、SAS、SDS、PS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8.178、17.825、17.522,P均=0.000),健康状况评分8项均高于对照组(t=10.113、13.917、13.038、12.837、15.226、13.446、13.012、13.057;P均=0.000)。拉莫三嗪组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t=7.073,P=0.000),VIP、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7.937、11.066、11.536,P均=0.000)。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8%vs.22.03%,χ~2=7.169,P=0.007)。结论拉莫三嗪治疗PTN可抑制疼痛因子生成,缓解或解除患者疼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三叉神经痛 Β-内啡肽 血管活性肠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前额叶皮质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的表达及分布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车银伟 蔡国洪 +2 位作者 王鑫 刘爱东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表达与疼痛及其伴随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4...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表达与疼痛及其伴随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和手术后1、3、5、7 d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行为学方法,观察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术后1、3、5、7 d大鼠的情绪反应和mPFC内mGluR5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制作成功后,其50%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显著下降,且伴有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 d大鼠mPFC内mGluR5在细胞内的分布发生改变,与正常组大鼠相比,mGluR5被募集到细胞突起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 d,mPFC内mGluR5的表达量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神经病理性痛伴随焦虑样症状可导致大鼠mPFC内mGluR5的表达减少,分布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前额叶皮质 MGLUR5 焦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0
16
作者 蒋娟莉 张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6期1884-1886,189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抗氧化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抗氧化组3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抗氧化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抗氧化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测定血清中氧自由基、氧化产物、抗氧化物质以及S100β的含量。结果:治疗后3 d时,抗氧化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一氧化氮自由基(NO·)、硝基自由基(·ONOO-)的含量均低于介入术后即刻(P〈0.05),抗氧化组治疗后3 d血清中·OH、·O_2、NO·、·ONO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时,抗氧化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5、7 d时,抗氧化组和对照组血清中S100β的含量均低于介入术后即刻(P〈0.05),抗氧化组治疗后3、5、7 d时的血清S100β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该治疗方案发挥作用的分子靶点是清除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氧自由基 S100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纪风兵 吴雪琴 +4 位作者 周海英 杨惠 杨天容 董咪娜 张小霞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发现高风险因素,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神经内科ICU临床实际情况,通过FMEA风险评估法对34项医院感染风险事件进...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发现高风险因素,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神经内科ICU临床实际情况,通过FMEA风险评估法对34项医院感染风险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按照"二八法则"筛选出风险优先级事件。结果根据每一项风险因素的平均RPN值进行风险排序,按照"二八法则"筛选出风险优先级前6位的事件分别是:本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到位(平均RPN值=5.6)、导尿管日常维护不到位(平均RPN值=4.17)、多耐患者未有效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平均RPN值=3.80)、物表清洁消毒未有效执行(平均RPN值=3.73)、未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平均RPN值=3.70)、未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平均RPN值=3.53)。结论FMEA风险评估法可以发现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为精准化感控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 风险评估 神内ICU 医院感染控制
原文传递
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佳 杨惠 +4 位作者 杨婷 温馨 严宇璐 谢松霖 杨翔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目的:创伤后成长能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疾病康复结局。脑卒中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和家庭功能都可影响其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与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 目的:创伤后成长能明显提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疾病康复结局。脑卒中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和家庭功能都可影响其躯体功能及心理健康,与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为护理人员制订有效的积极心理护理方案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7月于成都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13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创伤后成长与恐惧疾病进展、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首发脑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2.04±7.40,家庭功能得分为6.06±2.13,创伤后成长得分为52.27±11.57,均处于中等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与恐惧疾病进展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家庭功能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状况、性格、病程、合并其他慢性病数量、恐惧疾病进展和家庭功能是其创伤后成长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其创伤后成长与恐惧疾病进展呈负相关,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降低首发脑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改善其家庭功能状况来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创伤后成长 恐惧疾病进展 家庭功能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Q8A基因突变所致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1例
19
作者 朱姝 余凯 邹显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辅酶Q10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本文首次报道辅酶Q8A(coenzyme Q8A,COQ8A)基因一种新的杂合变异导致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患者为26岁男性,以缓慢起病的共济失调... 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辅酶Q10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本文首次报道辅酶Q8A(coenzyme Q8A,COQ8A)基因一种新的杂合变异导致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患者为26岁男性,以缓慢起病的共济失调、运动不耐受、震颤以及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诊断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示COQ8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NM_020247.5:exon8:c.1009G>A(p.A337T)和NM_020247.5:exon8:c.1078delC(p.Q360Sfs*20)],予以补充辅酶Q10后症状有所改善。该病例提示当患者出现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尤其伴癫痫或认知功能障碍时,应排查可治性的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Q8A 基因突变 原发性辅酶 Q10缺乏症 共济失调 癫痫发作 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20
作者 刘蕾 何春渝 +5 位作者 杨嘉欣 杜娟 张海宇 蒋艳萍 李美好 邱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对现有脑卒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脑卒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化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筛选符合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目的对现有脑卒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脑卒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化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5月,筛选符合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文献,并提取每篇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发表国家、研究设计类型、评估工具名称、量表维度、条目数、评估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出1729篇文献,经多重筛选后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共包含8种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结果显示,8种衰弱评估工具的评估指标、评估时间和评估方法等各不相同,且各有优缺点,其中衰弱指数是最常用的脑卒中患者衰弱评估工具。选择有效的衰弱评估工具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衰弱筛查,对加强卒中前风险分层和改善卒中后结局至关重要。结论不同衰弱评估工具之间差异较大,且现有评估工具在衡量脑卒中患者衰弱方面均存在局限性,需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判断进行综合评估。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探寻和开发新的衰弱评估工具,以更好地指导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卒中 评估工具 范围综述 老年人 衰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