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理念、方法与技术实践: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多维面向——2018年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术年会综述 |
朱婧雯
|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18 |
0 |
|
2
|
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素质“冰山模型”构建研究 |
刘茜
段婷婷
曾内圣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
2023 |
1
|
|
3
|
传媒场景力:概念、维度与构建路径 |
刘茜
|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18 |
1
|
|
4
|
网络微短剧与青年价值观塑造:表征、风险与应对 |
贾千慧
|
《理论导刊》
|
2025 |
0 |
|
5
|
红色影视接受对我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视角的实证分析 |
李城
欧阳宏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6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广播电视学术研究的历史进程 |
欧阳宏生
唐希牧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7
|
城市国际传播的实践困境与效能提升——以成都大运会为例 |
戴骋
|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8
|
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传媒领域的应用 |
刘倩
|
《现代视听》
|
2018 |
20
|
|
9
|
人民广播认知传播理念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
许建华
欧阳宏生
|
《中国广播》
|
2019 |
2
|
|
10
|
平台型媒体生态位三维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
刘茜
李嘉韩
方楠楠
王展玉
|
《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
|
2022 |
0 |
|
11
|
基于国际体育赛事的中国形象传播路径分析 |
车南林
蔡尚伟
|
《文化产业研究》
|
2024 |
0 |
|
12
|
成都大学2022年“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主题高端论坛综述 |
李姝
但敏
|
《当代电视》
CSSCI
|
2022 |
1
|
|
13
|
变革与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博物馆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
贾千慧
|
《传播与版权》
|
2024 |
0 |
|
14
|
链式·圈子·融合:数字时代逆向传播现象及其衍化机制 |
戴骋
|
《新闻论坛》
|
2024 |
0 |
|
15
|
从互动链到互动网:网络趣缘群体影视剧考古的形成机制 |
徐张成
朱静芸
|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6
|
中小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核心路径研究--基于成都十二所中小学的实证调查 |
谭筱玲
陆烨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7
|
接受主体的认知传播机制考察 |
李茂华
欧阳宏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
18
|
《永恒和一日》的边界跨越与生命隐喻 |
刘倩
刘安经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时代困局与优化路径 |
张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20
|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2017中国广播媒体融合综述 |
李立
|
《中国广播》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