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
1
作者 李晓丽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3期189-189,共1页
目的:是为探讨如何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护理,为病人减轻了痛苦,减少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早日康复,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神经外... 目的:是为探讨如何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护理,为病人减轻了痛苦,减少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早日康复,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90例病人护理后,仅5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例因病情极其危重死亡,无一例管道脱落、堵塞或者意外拔管,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和因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有效防止管道脱落或者意外拔管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 人工气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雪梅 李湘 张余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313-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外伤急救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外伤急救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联合外伤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管理 外伤急救护理 急诊 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凡 刘盛明 +2 位作者 蔡俊杰 吴虹 侯敏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53-145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和/或CTA及3D-DSA检查证实。手术采用标准翼点入路,首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外磨除...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和/或CTA及3D-DSA检查证实。手术采用标准翼点入路,首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外磨除上眶壁、蝶骨嵴和前床突,分离外侧裂,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无血状态下完全分离显露并夹闭瘤颈。结果 14例术后复查CTA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预后良好12例,差2例,没有死亡患者。晚期随访10例,随访时间2年,均无神经功能废损。结论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手术前规划非常关键,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并降低病死率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眼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
4
作者 刘盛明 游潮 +1 位作者 贾映海 吴虹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使用情况。结果10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使用情况。结果10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对于SAH患者应积极进行DSA检查,术前、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技术 尼膜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膜同联合显微外科治疗8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宋娟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探讨尼膜同与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8例颅内动脉瘤术前及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膜同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0d,改为口服尼膜同14d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尼膜同与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8例颅内动脉瘤术前及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膜同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0d,改为口服尼膜同14d的治疗方法。结果疗效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脑动脉瘤发生SAH和CVS应常规应用尼膜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 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膜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
6
作者 刘盛明 游潮 +2 位作者 贾映海 徐荣华 吴虹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总结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治疗情况。结果10例以SAH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 目的总结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治疗情况。结果10例以SAH为首发症状,CT均证实。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对于SAH病人应积极进行DSA检查,术前、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技术 尼膜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虹 蔡俊杰 +2 位作者 侯敏 刘盛明 王凡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594-595,共2页
目的研究芒柄花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芒柄花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假手术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60min后行手术,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松开,造成全脑缺血... 目的研究芒柄花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芒柄花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假手术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60min后行手术,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松开,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30min再灌注72h后,芒柄花黄素对各组小鼠脑含水量、脑组织中TNF-α、IL-β的影响。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芒柄花黄素能够减轻小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中的IL-1β、TNF-α含量。结论芒柄花黄素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植物雌激素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方升 熊伟茗 +4 位作者 但炜 王超 詹彦 谢延风 石全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28例首次以癫痫发作入院的非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在术中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行肿瘤切除+痫样放电切除术。将切除有癫痫样放电的脑皮... 目的探讨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28例首次以癫痫发作入院的非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在术中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行肿瘤切除+痫样放电切除术。将切除有癫痫样放电的脑皮质作为试验组,无痫样放电的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周边正常的哑区组织(胶质瘤切除附带)或内减压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及试验组ECoG波型特点。结果①病理特点:28例试验组中15例(53.57%)发现胶质瘤细胞,7例(25.00%)单纯胶质细胞增生,6例(21.43%)患者示脑组织充血水肿。13例对照组中3例(23.08%)出现胶质细胞增生,6例(46.15%)单纯充血水肿,4例(30.77%)为正常脑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胶质瘤或胶质增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ECoG波型特点:试验组28例中22例术后病检显示胶质瘤或胶质增生者,ECoG显示17例(77.27%)为反复出现的单个极高幅棘波、多棘慢波,5例(22.72%)为高幅尖波节律;6例脑组织充血水肿者ECoG显示1例(16.67%)为高幅尖波节律,4例(66.67%)呈多灶性间隙性成簇出现的中高幅多棘波/多棘尖波,1例(16.67%)为散在于背景中单个棘尖波/棘尖慢波。结论幕上胶质瘤继发癫痫患者ECoG异常放电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表现为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瘤周围ECoG反复出现极高幅棘波、棘尖波和尖波节律放电的脑皮质区应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脑电图 幕上胶质瘤 继发性癫痫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脑组织NF-kB表达变化规律及PDTC对其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盛明 苑玉清 +1 位作者 侯敏 吴虹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以及NF-kB特异性抑制剂PDTC能否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以期为治疗颅脑损伤提供新策略。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脑损伤组及脑损伤治疗组。以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以及NF-kB特异性抑制剂PDTC能否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以期为治疗颅脑损伤提供新策略。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脑损伤组及脑损伤治疗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NF-kB表达的变化规律及NF-kB抑制剂PDTC对脑损伤后NF-kB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脑损伤组动物的脑组织内,围绕损伤灶神经变性区,从伤后6h到120h,NF-kB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高。而PDTC脑损伤治疗组,NF-kB表达较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创伤后NF-kB表达显著增高,NF-kB激活可能是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分子机制。PDTC可能通过抑制NF-kB表达,从而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NF-KB 继发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脑组织NF-κB、TNF-α和血清IL-6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盛明 游潮 候敏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实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制造脑挫伤模型。损伤组分...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实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制造脑挫伤模型。损伤组分别于伤后6、24、72、120h处死动物,假手术组在术后6、72h分别处死。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NF-κB、TNF-α表达的时序特点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变化特点。结果在假手术组动物的任何存活时间脑组织内均只能观察到很少的NF-κB、TNF-α的免疫反应,血清IL-6的含量低。在损伤动物的脑组织内,围绕损伤灶神经变性区,从伤后6-120h,可观察到逐渐增加的NF-κB、TNF-α的免疫反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NF-κB、TNF-α的激活是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分子机制。IL-6未参与脑损伤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NF-ΚB TNF-Α 1L-6 继发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虹 蔡俊杰 方升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优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利强 刘盛明 +3 位作者 孟川 吴虹 蔡俊杰 李其林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77-678,共2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2006年共5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先进行全脑造影,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20例达到完全栓塞(35.7%),18例大部分栓塞(32.1%),18例部...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在脑血管畸形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2006年共5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先进行全脑造影,后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20例达到完全栓塞(35.7%),18例大部分栓塞(32.1%),18例部分栓塞(32.1%)。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脑血管畸形的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损伤小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既可单独进行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血管内介入治疗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雪梅 李湘 +1 位作者 韩浴阳 张孙富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行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破裂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入选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颅内破裂动...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行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破裂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入选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破裂患者,有18例患者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发病率为12.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60岁(OR=1.803,P=0.022)、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OR=1.895,P=0.030)、出血次数>1次(OR=3.591,P=0.009)、脑室积血(OR=1.822,P=0.030)、无腰大池引流(OR=3.364,P=0.000)、无终板造瘘(OR=4.198,P=0.003)、颅内感染(OR=2.811,P=0.004)均为影响颅内破裂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出血次数>1次、脑室积血、无腰大池引流、无终板造瘘、颅内感染为影响颅内破裂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慢性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 动脉瘤夹闭术 慢性脑积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远航 唐建建 +1 位作者 樊庚 苑玉清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2%,术后再出血9.68%(3/31)。病死率6.45%(2/31)。术...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2%,术后再出血9.68%(3/31)。病死率6.45%(2/31)。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7例(22.6%),4分15例(48.4%),3分6例(19.4%),2分3例(9.7%)。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能够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很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45例治疗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凡 蔡俊杰 +2 位作者 刘盛明 吴虹 苑玉清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科1998年3月~2010年5月经影像学确诊的资料完整的45例自发性小脑出血住院患者,16例经颅后窝正中入路行血肿清除术;29例经脱水、止血等药物治疗。结果手术组治愈11例,病死4例,植物...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科1998年3月~2010年5月经影像学确诊的资料完整的45例自发性小脑出血住院患者,16例经颅后窝正中入路行血肿清除术;29例经脱水、止血等药物治疗。结果手术组治愈11例,病死4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治愈率68.8%,病死率25.0%。药物治疗治愈21例,好转2例,血肿大部分吸收后自动出院2例,死亡4例。治愈率72.4%,病死率13.8%。总体治愈率7l.1%,病死率17.8%。结论血肿量>15ml、血肿位于蚓部和半球混合性出血、血肿累及脑干和/或破入第四脑室者、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为防止脑疝形成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小脑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川 赵宁辉 毛伯镛 《华西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复习文献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结果 :该病例的发现逐年增多 ,且随年龄增高而发病增多。结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出血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俊杰 孔滨 苑玉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术中动脉瘤破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虹 蔡俊杰 +4 位作者 刘盛明 侯敏 王凡 苑玉清 刘中波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31-163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32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1d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80%26例,60%~80%6例...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对32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1d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80%26例,60%~80%6例,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28.1%),中残12例(37.5%),重残4例(12.5%),植物生存1例(3%),死亡6例(18.7%)。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客观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神经外科 经外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远航 唐建建 +1 位作者 樊庚 苑玉清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19例岛叶胶质瘤采用侧裂入路肿瘤切除,对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全切14例,3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术后13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轻瘫,癫痫发作3例,脑...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19例岛叶胶质瘤采用侧裂入路肿瘤切除,对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全切14例,3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术后13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轻瘫,癫痫发作3例,脑梗死1例,无死亡患者。结论经侧裂入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岛叶胶质瘤优选的手术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胶质瘤 侧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其林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753-754,共2页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3例经MRI与颅骨X线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行后路...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3例经MRI与颅骨X线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寰枕融合术并评定其疗效。结果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者27例,无改善但病情稳定者4例。随访26例患者,复查MRI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20例,缩小3例,无变化3例。结论后颅凹减压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寰枕融合术及其不同组合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小脑扁桃体切除 寰枕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