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8~2010年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构成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薛力 查莉 +7 位作者 梁益建 李康仁 周政 陈俐 秦辉 余彬 邓宁 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393-399,共7页
目的调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8~2010年度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构成情况,为后续析因分析主要住院疾病负担和有效干预提供更加详尽的基线数据。方法收集该院骨科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第... 目的调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8~2010年度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构成情况,为后续析因分析主要住院疾病负担和有效干预提供更加详尽的基线数据。方法收集该院骨科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2008~2010年该院骨科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男性以中青年为主,女性以老年为主;3年内前5位系统疾病顺位未变,有6个单病种均保持位于前10位。患者人均费用平均增长8.97%;住院费用构成前三位保持不变,依次为材料费、药品费和治疗费;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构成前三位依次为自费、社保和公费;支付方式构成中,社保支付呈明显上升趋势,自费支付总体以下降为主。结论①该院2008~2010年骨科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趋于稳定。②按ICD-10一级代码分类的疾病谱和单病种较稳定,首位疾病3年来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股骨转子间骨折上升趋势最明显。③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涨趋势,材料费和检查费构成比增长明显,手术费、治疗费和床位费较低,未来应研究如何"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使费用构成合理化。④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构成中,自费构成逐渐下降,社保构成逐渐上升,说明国家社保医疗保障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甲等医院 骨科 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费用构成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疾病及费用构成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薛力 查莉 +7 位作者 李康仁 蔡波涛 李鸿浩 陈丽 秦辉 邓宁 余彬 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调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的病历,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 目的调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的病历,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出院记录的第一诊断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①该院骨科2009年住院患者共1 220人次,男性多于女性,其疾病谱可分为12类。②前三位住院系统疾病分别是损伤与中毒、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患、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其中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患外,其余2类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③按照ICD-10标准,损伤与中毒的前九位病种依次为腕和手损伤、髋和大腿损伤、膝与小腿损伤、肩与上臂损伤、下背腰椎骨盆损伤、肘与前臂损伤、胸部损伤、颈部损伤和足踝损伤;在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患中的病种依次为背部病、软组织疾患、关节病和骨病软骨病。④在损伤与中毒中排名前五位的单病种依次为腕和手的肌肉肌腱损伤、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和腰椎骨折;在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中,排名前五位的单病种依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关节强硬、膝关节病、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和骨坏死。⑤该院骨科2009年人均住院日为23.55天,人均费用为13 073.73元,费用构成包括材料费、药品费(含西药费和中药费)、治疗费(含治疗费和输血费)和手术费(含麻醉费)等。住院费用支付仍以自费为主,社保支付方式占总费用的近一半,公费支付方式仅占总费用不足3%。结论①2009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且以中、青年为主,而女性以老年为主;主要是损伤与中毒、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患、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三类系统疾病。②2009年该院骨科住院病例前三位的单病种依次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腕和手的肌肉肌腱损伤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其余2类均为男性多于女性。③该院骨科人均住院日为23.55天,费用构成以材料费和药品费为主,共占59.25%,其合理性值得关注。④住院病例费用支付以自费和社保支付方式为主,公费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骨科 疾病构成 费用构成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563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薛力 陈敏 +3 位作者 尹代红 邵勇 周政 陈勤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97-60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急诊科、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急诊科、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性287例,女性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28,57)岁,住院伤员46(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总医疗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依次为骨科、ICU和神经外科;而人均中位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分别为ICU、神经外科和肾内科。救治过程中共死亡9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住院死亡4例;含颅脑损伤8例,挤压综合征1例。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拣与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地震 医疗救援 救灾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内救治汶川地震伤员563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勤 薛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7月12日8时本院收治的骨伤伤员的入院信息及救治效果资料,经过二次交叉核对后用SPSS11.5统... 目的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7月12日8时本院收治的骨伤伤员的入院信息及救治效果资料,经过二次交叉核对后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我院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287例,女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岁(28~57岁),住院伤员46岁(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住院伤员中骨伤231例,占73.56%,其中男108例,女123例;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住院伤员在震后72小时达最高峰,持续至震后9、10天后明显减少,相应时段骨科医生与伤员数量比分别为(1:6.4,1:5.6,1:4.2);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住院骨科伤员死亡率为0,破伤风及气性坏疽发病率为0,骨筋膜室综合症3例4肢因转入我院时已发生坏死而行截肢术。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检与信息平台建设,同时政府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医疗救援 骨伤 统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廖卉 邓杲 +1 位作者 梁玮 王弼偲 《四川中医》 2022年第8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究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骨科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在预防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骨科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实施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肿胀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统计术后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d、14d VAS评分、肢体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升高,FIB、D-D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7.3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下肢肿胀,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继而预防术后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骨科手术 无烟灸 穴位推拿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脊柱专业组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专家座谈会
6
作者 陈勤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070-1070,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川省医学会 脊柱外科 专业组 骨科 诊治 专家 学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反向截骨矫正胸椎前凸平背畸形合并支气管受钳夹狭窄1例报道
7
作者 胡正军 黄华强 +5 位作者 赵登 钟锐 张钟 蒋登旭 汪飞 梁益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胸椎前凸是指在X线检查中胸椎正常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平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综合征性脊柱侧凸(如马凡综合征)等是其常见原因[1]。胸椎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的平背畸形,通常表现为胸腔各脏器受压,出现心肺功能受损、呼吸困难,气管钳... 胸椎前凸是指在X线检查中胸椎正常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平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综合征性脊柱侧凸(如马凡综合征)等是其常见原因[1]。胸椎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的平背畸形,通常表现为胸腔各脏器受压,出现心肺功能受损、呼吸困难,气管钳夹受压,支气管狭窄,出现反复咳血。目前多通过Ponte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来矫正胸椎前凸畸形,但其矫形角度较小,此方法不能恢复胸腔前后径和容积,缓解胸腔脏器受压,减轻呼吸困难等症[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狭窄 马凡综合征 前凸 胸椎后凸 胸腔脏器 前后径 特发性脊柱侧凸 平背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度洛西汀联合标准镇痛对腰椎融合术病人疼痛控制效果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陈硕 薛力 +1 位作者 银保 陈玲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度洛西汀联合标准镇痛对腰椎融合术病人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病人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标准镇痛,... 目的探讨盐酸度洛西汀联合标准镇痛对腰椎融合术病人疼痛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融合术治疗的病人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标准镇痛,观察组给予标准镇痛联合盐酸度洛西汀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48小时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为(4.19±0.78)分、(2.84±0.61)分和(1.73±0.42)分,对照组分别为(5.24±0.80)分、(3.51±0.57)分和(2.49±0.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为(12.33±2.34)小时,术后48小时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为(3.78±0.92)次,对照组分别为(7.61±0.85)小时,(10.44±3.2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天、14天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为(52.44±6.71)分、(37.85±6.4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1.16±5.43)分、(35.64±5.36)分,对照组分别为(57.39±6.43)分、(42.66±5.25)分,(55.37±5.25)分、(40.18±5.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83.44±6.72)分,对照组为(78.63±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41%)比对照组(21.15%)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病人术后应用标准镇痛联合盐酸度洛西汀镇痛能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改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度洛西汀 腰椎融合术 疼痛控制 生活质量 心理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水平预测老年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颖 尹茯颐 +1 位作者 冷嫄娴 李国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索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预测老年髋关节术后... 目的:探索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预测老年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65例老年髋关节术患者,男89例,女76例;年龄60~75(66.43±5.48)岁;股骨颈骨折102例,股骨头坏死63例。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均进行血清D-D、FIB、PLT、CRP、PAI-1检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结果:DVT组患者的D-D、FIB、PLT、CRP、PAI-1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0.001);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DVT与PLT、CRP、D-D、FIB、PAI-1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382,0.213,0.410,0.310,0.353,均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PLT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因素(OR=0.038,0.960,P=0.032,0.011);D-D、FIB、PLT、CRP、PAI-1及五项联合预测DV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43、0.692、0.871、0.780、0.819、0.960,五项联合预测的AUC均高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D-D、FIB、PLT、CRP、PAI-1在预测老年髋关节术后发生DVT中具有一定效能,五项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髋关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文博(综述) 余彬 +1 位作者 梁益建 王洋(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5期2657-2661,共5页
弹簧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被忽略,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较为隐匿,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若弹簧韧带损伤得不到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扁平足畸形等,严重时甚至引起足部长期慢性疼痛。该文从弹簧韧带损伤的解剖和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术... 弹簧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往往容易被忽略,原因在于其发病机制较为隐匿,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若弹簧韧带损伤得不到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扁平足畸形等,严重时甚至引起足部长期慢性疼痛。该文从弹簧韧带损伤的解剖和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加强对弹簧韧带损伤的相关研究,降低其漏诊及误诊率,正确治疗弹簧韧带损伤及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目前足踝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选择最佳的方式来修复损伤的弹簧韧带,以及后期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韧带 胫后肌腱 内侧纵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手术对胸腰段骨折患者置钉准确性、创伤程度及预后的影响(附手术视频)
11
作者 沈科 赵登 尹立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徒手组和机器人组,每组46例。徒手组行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机器人组...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徒手组和机器人组,每组46例。徒手组行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机器人组行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创伤程度、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机器人组螺钉精准置入率优于徒手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徒手组(P<0.05)。术后1 d机器人组hs-CRP、CK、IL-1β水平低于徒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机器人组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徒手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效果确切,螺钉精准置入率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辐射剂量,缩短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对机体的创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机器人辅助手术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创伤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座谈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勤 宋跃明 +1 位作者 邓宁 曾建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6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川省 诊治 专题讨论会 疾病治疗 医疗行为 医疗纠纷 专业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力 陈勤 +4 位作者 周政 邵勇 邱建中 关龙 王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6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39岁。车祸伤8例,跌伤7例,均...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6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7~69岁,平均39岁。车祸伤8例,跌伤7例,均为急性损伤。术后采用JOA肩部疾患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121均I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9~34个月随访,平均16.4个月。根据JOA肩部疾患疗效评分标准,JOA总平均分为93.1分,疼痛评分为28.0分,功能评分为18.8分,活动范围评分为26.3分。X线片检查示锁骨骨折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9个月。未发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及脱位。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系统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固定可靠,能早期行功能锻炼,术中应保护肩袖和肩锁关节周围组织减少损伤,骨折愈合后内固定需尽早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NeerⅡ型 锁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邱建忠 陈勤 +5 位作者 周政 梁炜 邓宁 薛力 邵勇 关龙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95-896,共2页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钢板组据骨折部位采用"L"型、"T"型或直钢板固定骨折,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克氏针固定组选用交叉克氏针或单根克氏针超关节固定骨折端;肌腱...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钢板组据骨折部位采用"L"型、"T"型或直钢板固定骨折,钢板置于掌指骨背侧或侧方;克氏针固定组选用交叉克氏针或单根克氏针超关节固定骨折端;肌腱损伤者均一期修复。术后对关节总活动度(TAFS评分标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样本均数比较。结果微型钢板内固定组骨折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愈合时间7.5周,TAFS评分标准,优良率90.5%;克氏针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25min,平均愈合时间9.1周,TAFS评分标准,71 4%;两组间术后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其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且患指的屈伸功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 内固定 克氏针 微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勤 周政 +7 位作者 关龙 邵勇 邓宁 梁炜 邱建中 陈坚 余彬 李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比较经典和改良的两种Gamma钉植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6年8月收治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2例,女37例;年龄43-98岁,平均72.3岁。病程3-14d,平均5.6d,无合并伤。经典Gamma钉手术组为A组36例,改... 目的比较经典和改良的两种Gamma钉植入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改善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6年8月收治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2例,女37例;年龄43-98岁,平均72.3岁。病程3-14d,平均5.6d,无合并伤。经典Gamma钉手术组为A组36例,改良Gamma钉手术组为B组33例。参照AO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A组A1型5例,A2型23例,A3型8例;B组A1型8例,A2型21例,A3型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引流量及输血量,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浅层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半年后患髋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准确记录并作统计分析。结果69例均获随访8个月-6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随访1年内无死亡。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A组分别为9.5±4.7cm,85±35min,186.0±87.3ml,9.0±5.1次,102.7±49.8ml,325.0±169.5ml;B组分别为5.3±1.2cm,46±10min,65.0±26.0ml,3.0±2.1次,52.5±16.2ml,203.0±61.2ml;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资料显示,肺部感染和切口浅层感染发病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B组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Gamma钉植入方法,可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效率,改善术后早期恢复的效果,尤其对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减少创伤和失血,以及X线暴露次数,更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钉髓内固定 临床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洋 梁炜 +2 位作者 陆思伟 邱学勇 杨显春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赘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赘增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等症状,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赘清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正形 范善均 +3 位作者 沈康平 来茂德 徐少文 顾晓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手术切除20只家兔的L4、L6椎板。其中一个节段植入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另一个节段作空白对照。术后2、4、8、18和23周处死家兔... 目的:观察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手术切除20只家兔的L4、L6椎板。其中一个节段植入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另一个节段作空白对照。术后2、4、8、18和23周处死家兔作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PCPA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降解能力和引导骨组织生长的能力。实验节段的硬膜外疤痕量和硬膜粘连均明显少于空白节段。结论:PCPAL对全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纤维化及纤维疤痕组织对脊髓的压迫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纤维化 粘连 人工椎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康仁 秦辉 +3 位作者 陈坚 余彬 梁伟 邓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个椎间盘实施PLDD治疗。男25例,女22例;年龄37-7...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个椎间盘实施PLDD治疗。男25例,女22例;年龄37-72岁,平均56岁。突出椎间盘节段:单节段3例,多节段44例。C3、420个、C4、527个、C5、631个、C6、718个。通过激光对髓核组织的汽化,凝固减少髓核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激光汽化1次治疗3个椎间隙者5例,2个椎间隙者39例,1个椎间隙者3例。结果42例获随访3-31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评价参考丁亮华等评定标准,优18例(42.9%),良14例(33.3%),中6例(14.3%),差4例(9.5%),有效率90.5%,优良率76.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能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手术 颈椎间盘突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培信 庄永 +3 位作者 廖春来 秦辉 曾波 谢逸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7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 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4-5.5 h,平均4.5 h,术中输血600-1600 mL,平均1000 mL。结果10例均获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髋关节骨关节炎 双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培信 秦辉 +3 位作者 廖春来 曾波 庄永 谢逸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结果手术时间3h 25min^5h 30min,术中输血600~1600ml。随访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因...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结果手术时间3h 25min^5h 30min,术中输血600~1600ml。随访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的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髋关节 骨性关节炎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