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微创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宗位 刘早阳 +5 位作者 李海林 王晓晖 马小驹 吴剑 高柯 陈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92-18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者23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19例,进行年龄、性...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对比。方法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者23例,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19例,进行年龄、性别、体重、NYHA心功能分级、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输血量、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住院天数、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输血量、引流量更少,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理想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术 外科手术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阳性患者的胸外科疾患的手术治疗
2
作者 陈坚 肖宗位 +2 位作者 李海林 刘早阳 高珂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706-707,共2页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合并胸外科疾患的HIV阳性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4月援外期间在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HIV检测呈阳性而未出现AIDS相关症状患者50例(HIV阳性组),并选择同期相同疾病构...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合并胸外科疾患的HIV阳性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6年4月援外期间在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HIV检测呈阳性而未出现AIDS相关症状患者50例(HIV阳性组),并选择同期相同疾病构成比的50例HIV检测呈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HIV阴性组)。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后胸腔引流量、手术后肺部和伤口感染率、手术后住院日,以及HIV阳性组CD4计数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在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IV阳性组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HIV阴性组高(16%vs 4%,P=0.046),前者发生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比后者增加4倍以上(OR=4.571;95%可信区间(1.003,23.654));HIV阳性患者不同CD4计数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D4计数与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R=-0.402;P=0.004)。结论:合并外科疾患的HIV阳性患者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增加且与患者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但不会增加手术死亡率。对与非艾滋病发作期的该类患者,均应积极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疾患 HIV阳性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预防心外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毛龙 肖宗位 +6 位作者 谢飞 马辰 高柯 李源 程涵 王晓玮 刘先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79-781,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Ⅰ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60例经胸部正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术...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Ⅰ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60例经胸部正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术后在切口皮下安置负压引流管的负压组32例和术后未在切口皮下安置负压引流管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切口脂肪液化、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负压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6.16±43.92) h,与对照组患者的(109.32±38.27)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2.59±49.55) h,与对照组患者的(171.75±48.8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00±4.78)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50±9.9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32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脂肪液化,脂肪液化率为6.2%,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脂肪液化,脂肪液化率为28.6%,负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Ⅰ类切口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有效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率和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切口皮下 负压引流管 脂肪液化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损伤急诊室紧急开胸救治体会
4
作者 杨谦 吴剑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879-188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损伤的急诊诊断,总结急诊室紧急开胸手术抢救的外科策略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总结31例心脏损伤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诊室紧急开胸手术抢救12例,存活7例(58.3%),经急诊室紧急处理后转入胸外科治疗19例... 目的探讨心脏损伤的急诊诊断,总结急诊室紧急开胸手术抢救的外科策略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总结31例心脏损伤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诊室紧急开胸手术抢救12例,存活7例(58.3%),经急诊室紧急处理后转入胸外科治疗19例,存活15例(78.9%)。结论近年来创伤已成为35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心脏创伤的病死率极高,其中60%-80%死于院前,因而应当强调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室的紧急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急诊室紧急开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54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晖 张明哲 +6 位作者 冯流辉 鲍关友 刘早阳 高珂 李海林 陈坚 马小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5-346,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的肺大泡分型 ,手术方法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 5 4例PSP进行VATS治疗。 结果  5 4例PSP均由肺大泡破裂所致 ,镜下将肺大泡分为 3型 ,窄基底型 ,...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的肺大泡分型 ,手术方法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2月 5 4例PSP进行VATS治疗。 结果  5 4例PSP均由肺大泡破裂所致 ,镜下将肺大泡分为 3型 ,窄基底型 ,宽基底型 ,弥漫混合型。其中伴有血气胸 6例 ,术中出血 2例 ,改行辅助小切口手术 (VAMT) ,术后出血 1例 ,术后肺膨胀不全 3例 ,术后早期再发气胸 2例。随访 5 4例无复发。 结论 VATS治疗PSP创伤小疗效可靠 ,胸腔镜下肺大泡分型对胸腔镜下处理肺大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手术治疗 原发性 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29例的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珂 陈坚 +1 位作者 李海林 刘早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8期1958-1960,共3页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1998年9月至2006年4月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合并HIV阳性患者29例(HIV阳性组),并选择同期34例HIV检测呈阴...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1998年9月至2006年4月莫桑比克马普托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NSCLC合并HIV阳性患者29例(HIV阳性组),并选择同期34例HIV检测呈阴性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HIV阴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后胸腔引流量、手术后肺部和伤口感染率、手术后住院日、HIV阳性组CD4计数,并随访生存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在死亡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IV阳性组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HIV阴性组高(31.03%vs5.88%,P=0.009),前者发生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比后者增加7倍以上(OR=7.200;95%可信区间(1.409,36.779));HIV阳性患者不同CD4计数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CD4计数与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r=-0.501;P=0.014);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患者在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 NSCLC合并HIV阳性患者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增加且与患者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但不会增加手术死亡率;伴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实行,其手术后生存期与HIV阴性者相似。对于非艾滋病发作期的该类患者,均应考虑积极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胸部刀刺伤的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流辉 刘早阳 +4 位作者 蔡少卿 孙贵林 李海林 陈坚 李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6年第3期158-159,共2页
98例胸部刀刺伤的治疗冯流辉刘早阳蔡少卿孙贵林李海林陈坚李涛1临床资料1958~1995年因严重刀刺伤住院治疗207例,胸部刀刺伤98例(47%)。其中含刀砍伤1例,胸腹同期刺伤2例,胸、四肢、臀部伤2例及胸、膈、胃... 98例胸部刀刺伤的治疗冯流辉刘早阳蔡少卿孙贵林李海林陈坚李涛1临床资料1958~1995年因严重刀刺伤住院治疗207例,胸部刀刺伤98例(47%)。其中含刀砍伤1例,胸腹同期刺伤2例,胸、四肢、臀部伤2例及胸、膈、胃刺穿伤1例(不含火器伤、牛角顶穿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刀刺伤 胸部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珂 陈坚 +3 位作者 王允 刘早阳 肖宗位 刘丹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8例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并以同期手术的176例无术前肌无力危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Osserm an分期的... 目的:探讨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8例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并以同期手术的176例无术前肌无力危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Osserm an分期的构成比结构有明显差异(P=0.000);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危象组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风险增加(OR=4.451),术前危象组发生危象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18);术前危象组的各项呼吸肌强度相关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术前合并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见于全身型患者,手术后再发危象风险增加,手术前积极控制症状,调整机体状态可以部分改善预后;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适当延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胸段食管异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宗位 刘早阳 高珂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方法在治疗胸段食管异物中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分成34例经典手术组(经典组)和39例双镜联合手术组(双镜组)。经典组做20 cm长皮肤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双镜组经右胸做4个肋间小切口,经口放...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方法在治疗胸段食管异物中的可行性。方法:73例患者分成34例经典手术组(经典组)和39例双镜联合手术组(双镜组)。经典组做20 cm长皮肤切口,经第5肋间进胸,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双镜组经右胸做4个肋间小切口,经口放置胃镜,在胃镜光源引导下游离、切开食管,取出异物。出现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在经典组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再开胸行食管异物清除、食管修补和动脉止血,而在双镜组用胃镜取出异物同时行TEVAR,再在电视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行食管修补。结果:CT诊断食管异物的准确率为100%,诊断食管肌层损伤准确率为90.41%。经典组手术时间100(90,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150,300) mL;双镜组手术时间90(90,110)min,术中出血量200(150,300) mL,2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组术后发生食管瘘11例,肺炎6例;双镜组发生食管瘘1例,肺炎4例,2组间发生食管瘘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肺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出现主动脉食管瘘(经典组1例,双镜组2例),经典组患者经TEVAR后死亡,而双镜组患者经胃镜清除异物和同时行TEVAR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对发生食管瘘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法、病程、年龄是发生食管瘘的高危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92.538、11.973、1.783。结论:双镜联合手术可减少清除食管异物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异物 双镜联合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宗位 李源 +3 位作者 刘先 李阳 程涵 王晓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对比单操作孔全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n=21)与常规组(n=30)。腔镜组经右胸、常规组经正中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测量两组围术期甲状旁腺素(PTH)与肌钙蛋白(cTnT... 目的对比单操作孔全腔镜与常规开胸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n=21)与常规组(n=30)。腔镜组经右胸、常规组经正中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测量两组围术期甲状旁腺素(PTH)与肌钙蛋白(cTnT)变化;用模糊视觉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比较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胸液引流量和切口长度。结果腔镜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后机械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均长于常规组,但胸液引流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P<0.05)。腔镜组cTnT值在术后6小时和24小时,PTH值在体外循环停机即刻和术后24小时较常规组高,而术后VAS值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全腔镜 二尖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素在心肌顿抑中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宗位 高珂 刘早阳 《西部医学》 2010年第8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了解血浆脑钠素(BNP)是否能够反应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顿抑的程度。方法①建立15min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顿抑模型。②用电生理记录仪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LVSP和LVEDP的改变。③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BNP值。④电镜检测缺血再灌... 目的了解血浆脑钠素(BNP)是否能够反应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顿抑的程度。方法①建立15min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顿抑模型。②用电生理记录仪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LVSP和LVEDP的改变。③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BNP值。④电镜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学的改变。结果①心肌经15min缺血再灌注后LVSP逐渐下降,LVEDP逐渐升高;再灌注15min时LVSP降至最低,LVEDP升至最高,然后开始逐渐恢复;再灌注90min时心肌顿抑组心功能恢复正常。对照组心功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改变。②心肌经15min缺血再灌注后BNP分泌增加,再灌注15min时心肌顿抑组BNP值为336.94±37.13pg/ml,再灌注90min时心肌顿抑组BNP值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BNP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改变。BNP值与LVSP呈负相关,而与LVEDP呈正相关。③缺血再灌注后取心尖部缺血区心肌电镜检测显示心肌顿抑组呈可逆性细胞损伤改变,对照组心肌细胞无改变。结论血浆脑钠素能良好的反应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顿抑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素 缺血再灌注 心肌顿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与EGFR、KRAS、NRAS突变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关系
12
作者 王磊 刘先 +1 位作者 吴清辉 高珂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致癌基因(NRAS)突变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并且在生物...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致癌基因(NRAS)突变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并且在生物库中有匹配血浆样本的36例NSCLC患者进行突变分析。使用肽核酸钳制PCR法分析血浆ctDNA和活检组织EGFR、KRAS、NRAS突变,探讨血浆ctDNA脱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活检组织和血浆样本中EGFR、KRAS、NRAS的一致性分别为63.89%(23/36)、88.89%(32/36)、86.11%(31/36)。在突变型肿瘤中,血浆ctDNA中EGFR、KRAS、NRAS突变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23.53%(4/17)、33.33%(2/6)、40.00%(2/5)。在腺癌患者中,血浆ctDNA脱落与较高的肿瘤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坏死率、10HPFs核分裂象及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体积有关(P<0.05)。在肺腺癌患者亚组分析中,ctDNA脱落与较高的N分期、血管浸润率、肿瘤坏死率、10HPFs核分裂象及更大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体积显著相关(P<0.05)。结论 肺腺癌ctDNA脱落与原发性肿瘤的直径、体积以及侵袭性组织学特征(如坏死和高核分裂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DNA 基因突变 肽核酸钳制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心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肺动脉压变化及其与肺氧合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宗位 谢飞 马辰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2635-2639,共5页
目的了解风心病患者围术期肺动脉压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术后肺氧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55例风心病患者,根据术毕时肺动脉压值分为肺动脉高压组(高压组)24例和肺动脉压正常组(正常组)31例,两组... 目的了解风心病患者围术期肺动脉压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术后肺氧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55例风心病患者,根据术毕时肺动脉压值分为肺动脉高压组(高压组)24例和肺动脉压正常组(正常组)31例,两组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和/或三尖瓣成形术。在手术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4个时点测量肺动脉压值,同时抽血检查4个时点的血气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高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178.00±57.29)min vs(146.03±38.08)min]、阻断时间[117.50(83.75,158.50)min vs 91.00(68.00,134.00)]、呼吸机辅助时间[24.00(18.00,36.50)h vs 18.00(15.00,21.00)h]比较,高压组明显长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高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分别为(37.55±10.43)mmHg和(33.35±8.5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时点[(33.50±3.85)mmHg vs(26.32±2.18)mmHg]、T3时点[(46.68±8.89)mmHg vs(36.00±5.83)mmHg]、T4时点[(34.55±6.05)mmHg vs(29.77±4.01)mmHg]高压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值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高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分别为418.75±56.39和407.84±6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OI值在T2时点[(348.40±55.28)vs(398.91±76.63)]、T3时点[(230.14±39.07)vs(282.52±46.56)]和T4时点[(292.33±45.55)vs(350.01±43.99)]比较,高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肺动脉压与OI无相关关系,术后3个时点肺动脉压与OI间呈负相关关系;T1时点,高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IL-6水平分别为[7.32(5.03,9.33)pg/mL vs 7.32(5.16,9.6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压组和正常组患者的IL-6水平在T2时点[90.64(52.98,135.49)pg/mL vs 50.97(32.52,90.03)pg/mL]、T3时点[186.57(165.65,221.98)pg/mL vs 127.90(88.70,165.40)pg/mL]和T4时点[62.84(47.25,81.00)pg/mL vs 35.00(21.66,71.00)pg/mL]比较,高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后肺动脉压降低,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会导致机体出现急性继发性肺动脉压升高;术毕肺动脉压值与术后肺氧合呈负相关关系,术毕出现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肺血管损伤更重,其可作为早期评估围术期肺氧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氧合 瓣膜置换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白细胞介素-6 肺血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容量超负荷与脑钠肽分泌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肖宗位 李海林 +2 位作者 陈坚 高珂 刘早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容量超负荷是否是引起生物体内脑钠肽(BNP)分泌水平增高的直接原因。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容量超负荷组(n=5)。建立心肌容量超负荷实验动物模型,对照组仅给输液,维持左房压于平均生理水平(6 mmHg)。... 目的探讨心肌容量超负荷是否是引起生物体内脑钠肽(BNP)分泌水平增高的直接原因。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容量超负荷组(n=5)。建立心肌容量超负荷实验动物模型,对照组仅给输液,维持左房压于平均生理水平(6 mmHg)。运用电生理记录仪动态观察监测两组实验前、容量超负荷组于容量超负荷(对照组维持左房压于6 mmHg)后15 min、30 min左心收缩功能(LVSP)变化及其对应的心电图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两组实验前、容量超负荷组容量超负荷末和对照组维持左房压于6 mmHg后即刻、15 min、30 min动物血浆中BNP水平。结果容量超负荷组及对照组LVSP水平在该实验过程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容量超负荷组心肌经容量超负荷处理后测得即刻BNP水平较处理前明显增加,并且于容量超负荷处理末期升至最高点(269.17±17.78)pg/ml,于容量超负荷处理后30 min内恢复至处理前基线水平;对照组BNP水平则在整个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容量超负荷组与对照组动物心电图监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任何缺血和心律失常改变。结论心肌容量超负荷是引起生物体内脑钠肽分泌的一种最主要且直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超负荷 脑钠肽 分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8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鲍观友 张明哲 +3 位作者 冯流辉 刘早阳 王晓辉 高珂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治疗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创伤应用
16
作者 鲍观友 张明哲 +5 位作者 冯流辉 刘早阳 王晓辉 高珂 陈坚 孙贵林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辅助小切口应用在胸部创伤救治。提高手术速度和质量,争夺抢救时机,改变过去对胸部创伤血气胸的治疗的概念。方法:本组105例,其中5l例大量持续性血气胸.在VATS...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辅助小切口应用在胸部创伤救治。提高手术速度和质量,争夺抢救时机,改变过去对胸部创伤血气胸的治疗的概念。方法:本组105例,其中5l例大量持续性血气胸.在VATS下完成。对于心血管损伤采用镜内缝合法。对于肺血管损伤采用切割缝合器(Endo,GIA美国强生公司),及支气管断裂吻合术。结果:全组治愈102例。死亡3例。死者系多脏器伤,失血多。结论:VATS对胸部创伤抢救是行之有效的,它能增加手术者的“视力”和“视域”。扩大了手术范围,方便术中配合。比传统开胸时间要快。创伤小。减少输血,有利于创伤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部创伤 临床应用 手术治疗 血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存在气道定植菌与术后肺炎的发生有相关性吗?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珂 赖玉田 +3 位作者 黄健 王一帆 王晓玮 车国卫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9-247,共9页
背景与目的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肺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仍是术后肺炎。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致病性气道定植菌被认为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存在与术后发生肺炎的... 背景与目的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肺癌患者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仍是术后肺炎。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致病性气道定植菌被认为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存在与术后发生肺炎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连续收治于成都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气管及支气管内液细菌学标本,并检测术前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水平,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术前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发生率为15.2%(19/125),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19/22,86.36%);肺癌患者术前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的高危因素为:高龄(≥75岁)和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支/年);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和术后肺炎发生率在肺癌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组(42.11%,26.32%)均显著高于非合并组(16.04%,6.60%)(P=0.021,P=0.019)。术前血清SP-D浓度在肺癌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31.25±6.09)显著高于非合并组(28.17±5.23)(P=0.023)。并发术后肺炎患者中气道致病性定值菌发生率为41.67%(5/12),其发生率是无手术后肺炎患者的3.4倍(OR=3.363,95%CI:1.467-7.711)。结论肺癌患者合并致病性气道定植菌与术后肺炎发生密切相关,且高危险因素是高龄和长期吸烟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致病性气道定植菌 肺表面活性蛋白D 术后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允 周清华 +7 位作者 陈桂枝 张尚福 成娘 张宏伟 伍伫 刘伦旭 车国卫 刘朝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增殖状态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探讨 Ki6 7对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6 6例肺癌组织标本和 3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 Ki6 7的表达水平。 结果 (1)肺癌组织中 Ki6 7指... 目的 研究细胞增殖状态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探讨 Ki6 7对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6 6例肺癌组织标本和 3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 Ki6 7的表达水平。 结果 (1)肺癌组织中 Ki6 7指数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P<0 .0 1) ,而癌旁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2 )肺癌组织中 Ki6 7表达水平增强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P<0 .0 5 ) ,而与患者 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吸烟与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 ;(3) Ki6 7高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 (P<0 .0 1) ,按 PTNM分期分层后这种差别仍然存在 (P<0 .0 5 )。 结论  Ki6 7能较好地反映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基因 细胞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肺癌 预后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XIST靶向miR-511-3p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坚 肖宗位 +5 位作者 高珂 李源 刘先 王晓玮 李阳 毛龙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43-846,851,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XIST通过靶向miR-511-3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将细胞分组,分别为:si-NC组(转染si-NC)、si-XIST组(转染si-NC)、miR-NC组(转染miR-NC)、miR-511-3p组(转染miR-511-3p)、si-... 目的探讨LncRNA XIST通过靶向miR-511-3p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将细胞分组,分别为:si-NC组(转染si-NC)、si-XIST组(转染si-NC)、miR-NC组(转染miR-NC)、miR-511-3p组(转染miR-511-3p)、si-XIST+anti-miR-NC组(共转染si-XIST和anti-miR-NC)和si-XIST+anti-miR-511-3p组(共转染si-XIST和anti-miR-511-3p)。qRT-PCR检测XIST和miR-511-3p的表达;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和MPP-2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XIST和miR-511-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相比,食管癌细胞中XIST表达明显增加,miR-511-3p表达明显降低(P<0.05);干扰XIST或过表达miR-511-3p可以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迁移和侵袭。XIST可以靶向调控miR-511-3p的表达,抑制miR-511-3p可以逆转干扰XIST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论XIST可通过上调miR-511-3p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旨在为食管癌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ST miR-511-3p 食管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分层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法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4例报告
20
作者 刘早阳 鲍观友 +3 位作者 马小驹 蒋光亮 赁可 寇瑛俐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71-72,共2页
目的 临床应用可吸收线行胃食管连续缝合吻合法 ,观察吻合口愈合和狭窄情况。方法 应用 3 - 0和4 - 0国产带针可吸收线 (青安公司生产 )作胃食管不同平面分层连续缝合吻合 ,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34例。结果 全组无临床死亡 ,吻合口瘘 ... 目的 临床应用可吸收线行胃食管连续缝合吻合法 ,观察吻合口愈合和狭窄情况。方法 应用 3 - 0和4 - 0国产带针可吸收线 (青安公司生产 )作胃食管不同平面分层连续缝合吻合 ,治疗食管癌、贲门癌 34例。结果 全组无临床死亡 ,吻合口瘘 1例经姑息治疗痊愈 ,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 ,全组有轻度吻合口狭窄 3例 ,可进食软食无梗阻 ,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进正常饮食。结论 采用可吸收线行胃食管分层连续缝合吻合术是可行的 ,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吻合口狭窄病例少 ,程度轻 ,影响小 ,有关吻合口的病程生理改变 ,有待作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胃食管分层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吻合法 治疗 食管癌 贲门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