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占元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小儿斜视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水平斜视度数低于10°的例数、下斜肌功能恢复正常的例数、手术前后患者水平斜视度数和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小儿斜视手术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水平斜视度数低于10°的例数、下斜肌功能恢复正常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水平斜视度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水平斜视度数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P>0.05)。结论小儿斜视患者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疗效理想,可有效治愈斜视,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切断术
斜视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
2
作者
王琼
王瑞
+2 位作者
林江
周仕萍
毛馨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为A组(n=48)。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及配戴3个月后角膜地形图上角膜4个轴方向及顶点处角膜的屈光力值、角膜相对屈光力,戴镜前及1年后角膜内皮相关系数与眼轴。结果:S组除T1、S1、I1.5,A组除I1外其余各点位角膜相对屈光力均发生变化(P<0.05),两组戴后角膜相对屈光力由戴前的负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戴镜后两组在角膜直径3 mm内的各点位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S组眼轴增长(0.31±0.20)mm,A组增长(0.20±0.19)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佩戴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相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在角膜直径3 mm内表现出更明显的非球面治疗区,眼轴增长更慢,对角膜内皮相关指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
角膜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占元
机构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
出处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小儿斜视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水平斜视度数低于10°的例数、下斜肌功能恢复正常的例数、手术前后患者水平斜视度数和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小儿斜视手术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水平斜视度数低于10°的例数、下斜肌功能恢复正常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水平斜视度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水平斜视度数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P>0.05)。结论小儿斜视患者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疗效理想,可有效治愈斜视,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切断术
斜视
治疗作用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of horizontal rectus muscle
Inferior oblique incision
Strabismus
Therapeutic effect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
2
作者
王琼
王瑞
林江
周仕萍
毛馨遥
机构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
出处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9-383,共5页
基金
四川省成都市医学科研项目(2022341)。
文摘
目的:探讨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近视(-1.00 D~-3.50 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所选基弧区设计的不同角膜塑形镜分为两组,基弧区球面设计为S组(n=50);基弧区非球面设计为A组(n=48)。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及配戴3个月后角膜地形图上角膜4个轴方向及顶点处角膜的屈光力值、角膜相对屈光力,戴镜前及1年后角膜内皮相关系数与眼轴。结果:S组除T1、S1、I1.5,A组除I1外其余各点位角膜相对屈光力均发生变化(P<0.05),两组戴后角膜相对屈光力由戴前的负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戴镜后两组在角膜直径3 mm内的各点位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S组眼轴增长(0.31±0.20)mm,A组增长(0.20±0.19)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佩戴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后角膜相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在角膜直径3 mm内表现出更明显的非球面治疗区,眼轴增长更慢,对角膜内皮相关指数无影响。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
角膜屈光度
Keywords
Myopia
Adolescent
Orthokeratology lens
Base curve aspheric design
Corneal refraction
分类号
R778.1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对小儿斜视的治疗作用研究
李占元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弧区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角膜屈光度、角膜内皮及眼轴增长的影响
王琼
王瑞
林江
周仕萍
毛馨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