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扩张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董伦 武永康 +2 位作者 申林海 张恒柱 宿建辉 《中国医药》 2007年第8期501-5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需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PT组及OT组。对其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性等进行比较。结果PT组操作时间为(7±2.1)min,与OT...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术(P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需气管切开的神经外科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PT组及OT组。对其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性等进行比较。结果PT组操作时间为(7±2.1)min,与OT组(18±4.5)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组发生操作相关性并发症3例,OT组9例。结论PT可单人操作,较OT简便、快捷、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急危重神经外科患者的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R-28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浦志一 张恒柱 +1 位作者 戚庭月 王成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2934-2936,2939,共4页
目的:检测piR-28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piR-2878在87例神经胶质瘤和3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piR-2878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iR-2878在... 目的:检测piR-2878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RISH)检测piR-2878在87例神经胶质瘤和3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piR-2878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iR-2878在大多数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约占79.31%(69/87);piR-2878 RNA阳性百分比值为(81.2±1.3)%,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5.0±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6,P<0.01)。piR-2878高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肿瘤分级、局部浸润和复发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均无关联。生存曲线显示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piR-2878可能是神经胶质瘤的一种新的促癌基因,可以作为神经胶质瘤形成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种新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的piR-2878促进了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2878 神经胶质瘤 piRNA表达 临床病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认知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光玉 章钰莹 李育平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8期552-555,共4页
探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科的认知及态度的变化,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于预防医学学科的态度有较大改善,特别对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 探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科的认知及态度的变化,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于预防医学学科的态度有较大改善,特别对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更期望学习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的预防策略、预防医学的实践方法和疫苗的研发等相关知识。如何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防结合,如何培养具备良好的临床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我国“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显露第三脑室的应用解剖
4
作者 吴浩 张长福 +3 位作者 李育平 严正村 王晓东 张恒柱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范围和可操作空间,并进行解剖学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纳入10%甲醛溶液固定及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作为手术模拟标本进行观察,每具标本通过双侧在0°和30°神经内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范围和可操作空间,并进行解剖学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纳入10%甲醛溶液固定及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作为手术模拟标本进行观察,每具标本通过双侧在0°和30°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进行显露第三脑室的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相关重要结构的显露角度,应用Photoshop CS6标尺测量两侧丘脑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作为该手术入路的内外径,导水管-乳头体间距和漏斗隐窝-乳头体间距作为前后径,松果体上隐窝-导水管间距作为上下径,计算第三脑室最大显露面积,测量该手术入路从矢状位、冠状位及纵向位的可操作角度。应用经典的第三脑室显露程度和可操作性评分量表,评估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和可操作程度。结果: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的内外径为3.4~4.6(4.2±0.4)mm;前后径分作2部分:导水管-乳头体为16.8~18.5(17.6±0.5)mm,漏斗隐窝-乳头体为7.2~8.8(7.8±0.5)mm;上下径为7.0~9.0(7.8±0.8)mm。在0°或30°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第三脑室可显露的矢状面积为(216±49)mm^(2),纵向位可操作角度为(16±3)°;冠状面积为(245±53)mm^(2),纵向位可操作角度为(19±3)°。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于第三脑室的前部、中间部和后部的显露范围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神经解剖 神经内镜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恒柱 兰青 +4 位作者 武永康 张伟中 申林海 张宪 许存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方法 采用相应锁孔入路对鞍区占位 13例 ,脑膜瘤 6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 5例 ,胼胝体区胶质瘤 2例 ,听神经瘤 2例 ,脑转移瘤、硬膜外血肿和C2 椎管内占位各 1例实施手术。 结果  2 5例...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方法 采用相应锁孔入路对鞍区占位 13例 ,脑膜瘤 6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 5例 ,胼胝体区胶质瘤 2例 ,听神经瘤 2例 ,脑转移瘤、硬膜外血肿和C2 椎管内占位各 1例实施手术。 结果  2 5例肿瘤全切 19例 ,次全切除 6例 ;脑出血 5例和硬膜外血肿 1例均彻底清除。 1例听神经瘤术后第 3天因瘤腔再次出血死亡 ,切口下皮下积液 2例 ,一过性尿崩 3例。 结论 锁孔手术具有脑暴露少 ,损伤小 ,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 开颅手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鸿生 武永康 +1 位作者 秦洪 彭爱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例。首次出血9例,未出血1例。采用一期与二期,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后处理未破裂动...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例。首次出血9例,未出血1例。采用一期与二期,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后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的原则,显微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结果所有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经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残1例,重残1例。术后随访1年,并发脑积水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镜像动脉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7
作者 彭爱军 武永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伴随着现代工业、动力机械及高速交通运输的发展,颅脑创伤发病率也出现增高的趋势,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脑损伤导致神经元和/或轴突结构破坏,受累神经元轴突发生继发性病理变化,包括形成回缩球、髓鞘变性等,继... 伴随着现代工业、动力机械及高速交通运输的发展,颅脑创伤发病率也出现增高的趋势,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脑损伤导致神经元和/或轴突结构破坏,受累神经元轴突发生继发性病理变化,包括形成回缩球、髓鞘变性等,继而一系列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元的有效方法是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恢复 人脐血 神经元轴突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功能缺失 交通运输 颅脑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经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正村 吴巍 +3 位作者 许恩喜 王晓东 张恒柱 王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41例。总结手术前后影像学(CT和MRI)及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33例(80.5%)病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41例。总结手术前后影像学(CT和MRI)及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33例(80.5%)病例获得6~24个月的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78.0%),次全切除7例(17.1%),部分切除2例(4.9%)。术后复查,内分泌激素不同程度改善。10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嗅觉减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蝶窦囊肿1例,脑脊液鼻漏3例,长期尿崩症3例,暂时性高热和水、电解质紊乱1例。33例随访患者中,2例在术后2年内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创伤小,显露清楚,术前鼻腔脑棉填塞,术中充分发挥内镜的作用,精细操作处理肿瘤和瘤腔,术后积极合理地治疗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远外侧锁孔入路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恒柱 兰青 +1 位作者 贡志刚 王晓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将神经导航应用于远外侧锁孔入路解剖学研究。方法:应用Stryker神经导航系统,在建立术前导航资料后,对远外侧锁孔入路研究中与临床应用关系紧密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结果:(1)神经导航可辅助确定远外侧锁孔入路切口的起始点定位;(2... 目的:将神经导航应用于远外侧锁孔入路解剖学研究。方法:应用Stryker神经导航系统,在建立术前导航资料后,对远外侧锁孔入路研究中与临床应用关系紧密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结果:(1)神经导航可辅助确定远外侧锁孔入路切口的起始点定位;(2)神经导航可精确测量显露解剖结构的最大长度、术野侧方显露角度以及岩斜区的术野显露面积等。结论:神经导航在远外侧锁孔入路的解剖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尸头标本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生存质量的多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正村 王清 +2 位作者 鲁晓杰 王晓东 张恒柱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背景与目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更全面的指标来评价手术疗效,而生存质量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本文探讨与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多种因素,为全面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 背景与目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更全面的指标来评价手术疗效,而生存质量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标准。本文探讨与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相关的多种因素,为全面评估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采用生存质量量表随访近5年的相关数据,并经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术后生存质量较满意,不同分型间其生存质量统计无明显差异,而肿瘤越大,生存质量越低(P<0.01);侵袭性大、手术切除程度下降、复发的垂体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著降低(P<0.01)。逐步回归分析方程为:Y=120.2097-1.7140x4-8.4210x5-9.6650x6,R=0.7944;Cox模型分析示:垂体瘤大小、垂体瘤侵袭性、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术前MRI示垂体瘤大小,侵袭程度,术中手术切除程度,可预测术后生存质量;尽量行肿瘤全切术、早期发现复发可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垂体瘤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管内色素性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晓春 武永康 +3 位作者 董伦 许存林 张恒柱 王晓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19-320,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右下肢浅感觉障碍半月余”入院。查体:胸椎脊柱叩痛(+),右下肢痛触觉、温度觉均消失,平面位于L1以下,左下肢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肌容积左侧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均正常,生里反射存在,无明显异...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右下肢浅感觉障碍半月余”入院。查体:胸椎脊柱叩痛(+),右下肢痛触觉、温度觉均消失,平面位于L1以下,左下肢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肌容积左侧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均正常,生里反射存在,无明显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肿瘤 色素性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对比传统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Meta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育平 张恒柱 杜任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5-141,14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对比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及CBM、VIP、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纳入对比神经内镜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对比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及CBM、VIP、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纳入对比神经内镜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研究,共674例脑室出血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神经内镜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脑室外引流组[OR=0.42,95%CI(0.27,0.67),P<0.01];脑室内血肿有效清除率方面,神经内镜组高于脑室外引流组[OR=7.10,95%CI(2.73,18.50),P<0.01];神经内镜组对比脑室外引流组脑室腹腔分流术依赖率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9,0.31),P<0.01]。结论相对于脑室外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的死亡率较低,脑室内出血清除率高,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依赖率,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眉弓眶上“锁眼”入路治疗鞍区病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恒柱 兰青 +3 位作者 武永康 申林海 许存林 张宪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眉弓眶上“锁眼”入路对切除鞍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常规行MRI扫描和三维重建,经过周密设计和策划,采用经眉弓眶上“锁眼”开颅方法对鞍区占位13例实施微创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都较快康复,12例鞍区占位病人视力... 目的 探讨经眉弓眶上“锁眼”入路对切除鞍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常规行MRI扫描和三维重建,经过周密设计和策划,采用经眉弓眶上“锁眼”开颅方法对鞍区占位13例实施微创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都较快康复,12例鞍区占位病人视力明显改善,1例视力下降,但未发生与“锁眼”入路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眉弓眶上“锁眼”手术完全可以满足鞍区病变的手术操作。“锁眼”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神经外科由传统手术向微创手术迈进的又一个标志,是现代神经外科手术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病变 手术治疗 锁眼 眉弓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锁孔入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颅内血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佘磊 李育平 +4 位作者 张恒柱 严正村 王晓东 董伦 张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评价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病死率、血肿量,血肿清... 目的研究评价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同期30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作为对照组。以病死率、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感染率、GCS评分、mRS评分、GOS评分等作为疗效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神经内镜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在病死率、GOS评分、出院时GCS评分、6个月mR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GOS≥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经锁孔入路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颅内血肿 锁孔入路 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锁孔手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恒柱 严正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9-51,共3页
在经历了大体解剖手术、显微手术之后,神经外科正在迈入由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立体定向、锁孔手术等组成的微创神经外科阶段。微创技术已常规应用于各种神经外科手术,几乎涉及神经外科所有部位的病变,其中神经内镜和锁孔技术是目前最... 在经历了大体解剖手术、显微手术之后,神经外科正在迈入由神经导航、神经内镜、立体定向、锁孔手术等组成的微创神经外科阶段。微创技术已常规应用于各种神经外科手术,几乎涉及神经外科所有部位的病变,其中神经内镜和锁孔技术是目前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锁孔手术与神经内镜两种技术之间不是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利用锁孔入路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锁孔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2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伦 武永康 +4 位作者 张恒柱 张宪 许存林 施学强 闻金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0-51,共2页
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脑肿瘤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我科2005年4月-2011年4月将二维数字化钛网成形技术应用于修补颅骨缺损284例,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钛网修补 数字化 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病人 肿瘤术后 钛网成形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育平 佘磊 张恒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7期394-39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 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入所有关于神经内镜辅助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版本5.0.1)评定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5.1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共1 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对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明显优于激素治疗组(OR=1.83;95%可信区间:1.09~3.06;P<0.05);②对于提高患者视力恢复程度,神经内镜组与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可信区间:0.47~1.06;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激素治疗。虽然神经内镜组与开颅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组比较,对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润培 张恒柱 +3 位作者 王晓东 李育平 严正村 余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应用于腰椎椎管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该术式对9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在不同撑开宽度(8、10、12 mm)下进行模拟手术并记录相关数据,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相关解剖学参数的测算。同时报告1例应... 目的探讨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应用于腰椎椎管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该术式对9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在不同撑开宽度(8、10、12 mm)下进行模拟手术并记录相关数据,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相关解剖学参数的测算。同时报告1例应用该术式行腰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典型病例。结果椎板撑开10 mm至12 mm时可以完成椎管内硬脊膜切开及缝合,马尾神经探查等操作,并且12 mm组较10 mm组操作自由度更高;不同撑开宽度(8、10、12 mm)对应的可视角度和椎管底壁暴露宽度,随着撑开宽度增大而增大,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椎管骨性结构发生骨折的椎板撑开宽度为12.34~16.82 mm,平均(14.56±1.73)mm,以椎弓根骨折发生比率最高。典型病例表现为"腰痛伴右臀部疼痛半年余",病理诊断腰椎神经鞘瘤,经行该术式入路肿瘤切除手术后,症状得到缓解,预后良好,无腰椎畸形、行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复查CT示术区椎板骨缝逐趋于愈合。结论采用腰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实施腰椎椎管内手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椎板撑开宽度10~12 mm是手术相对安全有效的工作距离;导致骨折的撑开宽度为12.34~16.82 mm,其可作为该术式安全性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棘突 正中切开 解剖学研究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DSA在指导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楠 甄勇 +2 位作者 申林海 何亮 闫凯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0-351,共2页
3D-DSA相较于传统二维DSA可提供关于动脉瘤的数目、大小及与周围立体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应用该技术指导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眶上锁孔入路视神经管减压的解剖学研究
20
作者 王晓东 张恒柱 +2 位作者 严正村 吴巍 兰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在尸头标本上,探讨经眶上锁孔硬膜外入路行神经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可行性。方法以直径4 mm的0°和30°硬质神经内镜对10例(共20侧)成人尸头标本,行眶上锁孔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术,记录入路相关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数据。... 目的在尸头标本上,探讨经眶上锁孔硬膜外入路行神经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可行性。方法以直径4 mm的0°和30°硬质神经内镜对10例(共20侧)成人尸头标本,行眶上锁孔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术,记录入路相关解剖结构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通过眶上锁孔硬膜外入路,神经内镜可清晰显露蝶骨嵴、前床突、视神经管内口与镰状韧带,并完成对视神经管外壁及上壁的磨除减压。经测量,额骨颧突至视神经管内口距离为(59.32±2.27)mm,视神经管内口上壁中点至颈内动脉距离为(3.80±0.93)mm。结论神经内镜经眶上锁孔硬膜外入路可对视神经管上壁与外侧壁进行充分减压,具有安全、微创与有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视神经管 入路 眶上锁孔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