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三分式”写作教学模式——以扬州大学文学院写作类课程教学为例 |
施秋香
孙永良
|
《语文学刊》
|
2024 |
0 |
|
2
|
探究高校话剧社团导表演机制——以扬州大学为例 |
朱蕙琳
|
《智库时代》
|
2020 |
0 |
|
3
|
字母词使用态度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在读学生为例 |
柏程伟
|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4
|
字母词使用态度调查研究──以扬州大学在读学生为例 |
柏程伟
|
《淄博师专学报》
|
2014 |
0 |
|
5
|
命名、转向与学科化: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
熊庆元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5 |
0 |
|
6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扬州茶文化考察 |
王娜
吴一叶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7
|
扬州市区楼盘命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
杨阳
张佳慧
朱蓓蓓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8
|
扬州评话论纲 |
董国炎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
9
|
清代扬州“二马”家世考 |
明光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0
|
从葭湄园到九峰园——扬州盐商诗人汪玉枢父子考略 |
明光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1
|
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 |
徐德明
李真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2
|
地当盛世应增价 天付奇才为写生——李斗《扬州画舫录》的内容特点和艺术特色 |
许建中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
13
|
扬州市茶馆文化和咖啡馆文化的比较研究 |
辛晓明
刘牡丹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4
|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 |
吴周文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5
|
扬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
顾宇
刘小中
|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6
|
景区门票机制——扬州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的对比研究 |
蔡伟
孙萍
孙正尧
夏金花
|
《江苏商论》
|
2014 |
1
|
|
17
|
从扬雄《方言》看扬州话中的古语遗留 |
陈树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8
|
吴国历史与扬州城市性质刍议 |
董国炎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
|
|
19
|
好拈斑管自编排 画稿诗林字字精——李斗《扬州画舫录》成书、版本、校注等问题的思考 |
许建中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1
|
|
20
|
论古代书院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清代扬州书院为例 |
余吉生
梁莹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