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与CAC关于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颜云荞 吴婷婷 +2 位作者 冉昇 蒋葭蒹 朱双良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5-240,共6页
对比分析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中关于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指标的异同,并列举比较了我国与CAC的五个成员地区的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从标准涉及亚硝酸盐在食品中存在的客观性、具体食品种类和限量值3个层面逐级对比... 对比分析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中关于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指标的异同,并列举比较了我国与CAC的五个成员地区的亚硝酸盐的限量标准。从标准涉及亚硝酸盐在食品中存在的客观性、具体食品种类和限量值3个层面逐级对比。结果表明,我国标准中共有16个有关亚硝酸盐的限量指标,涉及16种食品种类;其中亚硝酸盐为污染物限量指标的有8个,涉及8种食品种类,而CAC标准没有;亚硝酸盐标准为添加剂限量指标的有8种,涉及8种食品种类,CAC标准为5种,涉及5种食品种类,两者共有的有关亚硝酸盐限量指标涉及的食品种类为3种。我国标准涉及的16种食品种类中,13种为我国独有规定限量的食品,总数远多于CAC标准中涉及的食品总数5种;在可比指标范围内,我国的3个限量指标值都严于CAC,与CAC的一致性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亚硝酸盐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限量指标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婷婷 崔桂友 +3 位作者 颜云荞 蒋葭蒹 冉昇 朱双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8-羟基大豆苷元(8-hydroxydaidzein)是在一些发酵豆制品中,由大豆苷元(daidzein)在曲霉菌羟基化酶作用下发生C8羟基化反应的产物。该文对8-羟基大豆苷元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及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等生... 8-羟基大豆苷元(8-hydroxydaidzein)是在一些发酵豆制品中,由大豆苷元(daidzein)在曲霉菌羟基化酶作用下发生C8羟基化反应的产物。该文对8-羟基大豆苷元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及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大豆苷元 生物活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来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冉昇 崔桂友 +3 位作者 吴婷婷 朱双良 颜云荞 蒋葭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146,共6页
8-羟基大豆苷元(8-Hydroxydaidzein,4’,7,8-Trihydroxyisoflavone),是一种在大豆苷元母体A环C8位置添加了一个羟基的大豆异黄酮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文中综述了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来源,包括其外源性来源和内源性来源。外源性来... 8-羟基大豆苷元(8-Hydroxydaidzein,4’,7,8-Trihydroxyisoflavone),是一种在大豆苷元母体A环C8位置添加了一个羟基的大豆异黄酮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文中综述了8-羟基大豆苷元的生物来源,包括其外源性来源和内源性来源。外源性来源多存在于大豆发酵制品及豆类中有效活性成分的微生物转化产物;内源性来源多来自于豆类膳食后的人体内环境代谢。在对具有特殊C8羟基化酶系的微生物转化菌株进行总结时发现,具有该特殊酶系的有效菌株多集中于Aspergillus 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大豆苷元 生物来源 微生物转化 ASPERGILLUS s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兰春芝麻香酒的健康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婷婷 朱双良 +2 位作者 孙惜时 赵巍 崔桂友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5-130,共6页
对梅兰春芝麻香酒微量成分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健康因子。结果表明,从梅兰春芝麻香酒酒样中检测到120种微量成分,微量成分种类多、含量高,其中很多是有益于健康的因子;梅兰春芝麻香酒中的亚油酸乙酯(ω-6脂肪酸乙酯)平均... 对梅兰春芝麻香酒微量成分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健康因子。结果表明,从梅兰春芝麻香酒酒样中检测到120种微量成分,微量成分种类多、含量高,其中很多是有益于健康的因子;梅兰春芝麻香酒中的亚油酸乙酯(ω-6脂肪酸乙酯)平均含量为27.75 mg/L,远高于其他白酒,该成分在人体内可水解产生必需脂肪酸亚油酸(ω-6脂肪酸),并进一步代谢为γ-亚麻酸(ω-3脂肪酸),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的作用;梅兰春芝麻香酒中含有较丰富的吡嗪类含氮化合物。其中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四甲基吡嗪,在梅兰春芝麻香酒的含量约为0.71 mg/L,高于同类芝麻香型酒,该成分已经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抗癌的功效。因此,长期适量饮用梅兰春芝麻香酒有益于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成分 健康因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对大鼠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婷婷 孙惜时 +3 位作者 冉昇 赵巍 高传强 崔桂友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2个月后,常规方法制备大鼠血清及肝匀浆,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s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灌胃2个月后,常规方法制备大鼠血清及肝匀浆,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s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此探讨不同用量的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MSL)对大鼠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的sGPT、γ-GGT高于其他剂量组;高剂量组sALP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TG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血糖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GSH高于其他剂量组;MDA含量随白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推断出饮用量低于1.43 mL/(kg·d)的42%vol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有益于健康,高于2.86 mL/(kg·d)则会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MSL) 血脂 血糖 肝功能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兰春芝麻香酒的微量成分剖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双良 高传强 崔桂友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对梅兰春芝麻香型酒微量成分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名酒的相关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梅兰春酒不仅具有芝麻香型白酒独有的风味成分,而且含有多种有机酸和脂肪酸(酯)、醇类、酚类、吡嗪类化合物等成分。其中,在常规风味成... 对梅兰春芝麻香型酒微量成分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他名酒的相关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梅兰春酒不仅具有芝麻香型白酒独有的风味成分,而且含有多种有机酸和脂肪酸(酯)、醇类、酚类、吡嗪类化合物等成分。其中,在常规风味成分中,乙缩醛含量为其他酒的1.2~4.9倍,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的含量是除生力源外其他酒的1.3~3.5倍;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含量高于同香型的其他酒;在微量风味成分中,四甲基吡嗪是同香型产品的1.5~4.4倍;乳酸和乙酸高于其他酒2倍以上,但丁酸含量低于其他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春芝麻香型白酒 微量成分 骨架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硫化物及吡嗪化合物的分解甘油三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惜时 沈德嫱 +1 位作者 史彤彤 崔桂友 《酿酒》 CAS 2014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测定芝麻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硫化物及吡嗪化合物的分解甘油三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方法,测定3-甲硫基丙醇、3-甲硫基丙酸乙酯、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 目的:测定芝麻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硫化物及吡嗪化合物的分解甘油三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方法,测定3-甲硫基丙醇、3-甲硫基丙酸乙酯、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的分解甘油三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芝麻香型白酒中6种主要含硫和含氮成分,均有一定的分解甘油三酯的能力,其中2,3,5-三甲基吡嗪分解甘油三酯的活力最高且高于脂肪酶。而只有2,3-二甲基吡嗪和2,3,5,6-四甲基吡嗪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别为28.57%和19.05%。结论:芝麻香型白酒中微量成分硫化物及吡嗪化合物对于人体降血糖、血脂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吡嗪化合物 甘油三酯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印虹 赵宁 《中国乳品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探讨了2000~2014年之间我国地区乳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以及乳品中抗生素检测中SNAP和TTC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劣问题。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发表文献中的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情况的特点和规律,旨为... 探讨了2000~2014年之间我国地区乳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以及乳品中抗生素检测中SNAP和TTC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劣问题。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发表文献中的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情况的特点和规律,旨为国内奶农、乳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乳品安全管理和乳品抗生素检测提供参考和指导建议。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中国部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情况以及SNAP法和TTC法检测情况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情况比西部较好,而北部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比南部地区较差。对于乳品抗生素检测方法,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SNAP方法总体上优于TTC法。我国东南地区乳品抗生素残留情况比西北地区情况好,SNAP法对于乳品中抗生素检测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乳品抗生素残留 SNAP法 TT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肽功效研究进展
9
作者 印虹 孙桂菊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5X期53-54,共2页
菜籽肽是一种植物源的生物活性肽,近些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菜籽肽具有调节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抗氧化、抗HIV病毒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菜籽肽功效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中国油菜产量居世界第一。一般情况下,油... 菜籽肽是一种植物源的生物活性肽,近些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菜籽肽具有调节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抗氧化、抗HIV病毒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菜籽肽功效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中国油菜产量居世界第一。一般情况下,油菜籽经加工可得约35%的菜籽油和65%的菜籽粕。菜籽粕的粗蛋白含量很高,一般在40%左右,而且是优质的植物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量 菜籽粕 生物活性肽 癌细胞生长 调节血压 功效研究 植物源 降血压 高血压大鼠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陈玉 周玲 +2 位作者 徐耀初 沈洪兵 钮菊英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江苏省 1997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 ,筛选出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5 4例及与其性别、年龄构成相近的正常人群对照 13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江苏省 1997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 ,筛选出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5 4例及与其性别、年龄构成相近的正常人群对照 13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高血压史、腰臀比大、收缩压、女性巨大胎儿史及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是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职业性体力劳动是其保护因素 ;遗传因素与肥胖、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等危险因素共同存在时 ,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 (OR)将明显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遗传 环境因素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危险因素 Logisti模型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突变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玉 徐耀初 +3 位作者 周玲 沈洪兵 喻荣彬 钮菊英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突变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了 15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 4Arg错义突变 ;同时检查体质指...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突变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了 15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 4Arg错义突变 ;同时检查体质指数、腰臀比值、血压及测定血脂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伴有肥胖者Trp6 4Arg基因型的频率为 42 5 % ,Arg6 4等位基因的频率为 2 2 6 % ;突变频率在糖尿病伴有肥胖者与糖尿病体重正常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突变与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及HDL C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突变与肥胖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和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肥胖症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三甲基吡嗪及四甲基吡嗪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惜时 田憬若 崔桂友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甲基吡嗪(Pyr)、四甲基吡嗪(TMP)及其联合作用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Pyr组、TMP组及Pyr+TMP组。对照组自由喂养,模型组每日给予0.9%的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分... 目的探讨三甲基吡嗪(Pyr)、四甲基吡嗪(TMP)及其联合作用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Pyr组、TMP组及Pyr+TMP组。对照组自由喂养,模型组每日给予0.9%的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分别给予100 mg/(kg·d)bw的Pyr、TMP及Pyr+TMP灌胃。30d后,造急性酒精肝损伤模型,常规方法制备小鼠血清及肝匀浆,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sALP)、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乙醇脱氢酶(ADH)及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1)提高ADH活性:Pyr+TMP组>TMP组>Pyr组;(2)降低因急性酒精肝损伤引起的sGOT和sGPT:Pyr组>Pyr+TMP组>TMP组;(3)降低血糖和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活性:Pyr+TMP组>Pyr组>TMP组。结论 100 mg/(kg·d)bw的Pyr、TMP及两者联合使用对于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Pyr和TMP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吡嗪 四甲基吡嗪 急性酒精肝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