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数字人系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天庆 颜丙春 +2 位作者 乌日汗 吴庚华 梁景岩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但其内容较多、结构繁杂,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1]。为了解决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难题,“虚拟仿真”与数字人技术应运而生,其与实体标本结合为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2]。近年来,虽然护理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但其内容较多、结构繁杂,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1]。为了解决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难题,“虚拟仿真”与数字人技术应运而生,其与实体标本结合为医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2]。近年来,虽然护理解剖学教学已取得进展,但受限于标本资源和实验设施,实验教学仍然简单[3]。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设备以满足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的需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 实验设施 护理解剖学 虚拟仿真技术 医学基础 实验教学方法 医学教学 护理专业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萼木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2
作者 普智琳 虞婕 +4 位作者 张悦 张艳艳 徐海荣 董小耘 杨长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从留萼木(Blachia pentzii(Müll.Arg.)Benth.)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丁香醛(2)、5-羟甲基糠醛(3)、去氢吐叶醇(4)、东莨菪内酯(5)、勾儿茶素(6)、3,3′,4-邻三甲基鞣花酸(7)、壬二... 从留萼木(Blachia pentzii(Müll.Arg.)Benth.)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丁香醛(2)、5-羟甲基糠醛(3)、去氢吐叶醇(4)、东莨菪内酯(5)、勾儿茶素(6)、3,3′,4-邻三甲基鞣花酸(7)、壬二酸(8)、熊果酸(9)、木栓酮(10)、β-谷甾醇(11)和豆甾醇(12)。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留萼木属(Blachia Baill.)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萼木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果内生菌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作者 徐力 刘汉山 +4 位作者 叶桐 郝增君 王凤舞 梁詠文 申丽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为研究无花果枝条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等现代... 为研究无花果枝条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比对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粗浸膏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alternariol(1)、tentoxin(2)、dihydrotentoxin(3)、cyclo(Gly-Pro)(4)、cyclo(4-hydroxy-Pro-Pro)(5)、cyclo(S-Leu-S-N-methyl-Phe)(6)和uridine(7)。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1和7对SMMC-7721细胞具有中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0.47μg·mL^(-1)(195.62μmol·L^(-1))和42.50μg·mL^(-1)(174.18μmol·L^(-1));化合物1对A549细胞也具有中等的增殖抑制活性,浓度为100μg·mL^(-1)时抑制率为52.12%;阳性对照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3.46μg·mL^(-1)(11.53μmol·L^(-1))和5.12μg·mL^(-1)(17.06μmol·L^(-1))。Alternaria sp.QDFB-2菌丝体的化学成分丰富,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内生菌 Alternaria sp.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共生菌Myceliophthora lutea ML-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陶超 袁梦 +3 位作者 朱小丽 郝增君 王凤舞 申丽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牡蛎共生菌Myceliophthora lutea ML-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M.lutea ML-1发酵液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及文... 为研究牡蛎共生菌Myceliophthora lutea ML-1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M.lutea ML-1发酵液粗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及文献比对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基于LC-MS/MS分子网络分析M.lutea ML-1发酵液粗浸膏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M.lutea ML-1发酵液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即3-methoxy-5-pentadecylphenol(1)、3-methoxy-5-heptadecylphenol(2)、3-methoxy-5-nonadecylphenol(3)、3-methoxy-5-heneicosylphenol(4)和尿嘧啶(5)。分子网络分析显示,M.lutea ML-1发酵液富含多种类型化学成分;除间苯二酚类化合物外,还含有环二肽、酰胺、吲哚等生物碱。综上,从牡蛎共生菌M.lutea ML-1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为5-烷基-3-甲氧基苯酚化合物,分子网络分析结果为后续化合物的导向分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共生菌 Myceliophthora lutea 次生代谢产物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丙酮层共组装纳米药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肿瘤初步评价
5
作者 李宛俞 徐湘迪 +3 位作者 薛昊 金旭东 许金晶 陈靖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为解决青蒿素及其丙酮层(以多甲氧基黄酮为主成分的青蒿素工业提取废料)的水溶性差导致其抗肿瘤应用受限的问题,采用乳化-溶液挥发法,构建质量均一、结构稳定的青蒿素-丙酮层超分子共组装纳米药。应用激光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为解决青蒿素及其丙酮层(以多甲氧基黄酮为主成分的青蒿素工业提取废料)的水溶性差导致其抗肿瘤应用受限的问题,采用乳化-溶液挥发法,构建质量均一、结构稳定的青蒿素-丙酮层超分子共组装纳米药。应用激光粒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表征,并以MTT、划痕试验测定纳米药对小鼠源CT26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药平均粒径106.93 nm,载药量7.78%,包封率72%;MTT试验检测共组装药物(青蒿素、丙酮层量之比1∶2)IC_(50)为青蒿素、丙酮层浓度比17.13 mg·L^(-1)∶34.27 mg·L^(-1),显著优于各药单用组;划痕试验表明共组装药物对肿瘤细胞迁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综上,制备的青蒿素-丙酮层超分子共组装纳米药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药物开发和中药提取废弃物循环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丙酮层 共组装 纳米药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绶草中活性成分Spiranthol-A的快速制备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建斌 高堑 +2 位作者 何贵玲 邹美佳 刘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三步法快速制备绶草中活性成分Spiranthol-A方法,并评价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HPLC导向下,将绶草95%乙醇提取物先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含Spiranthol-A部位,再通过Sephadex-LH... 为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三步法快速制备绶草中活性成分Spiranthol-A方法,并评价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HPLC导向下,将绶草95%乙醇提取物先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含Spiranthol-A部位,再通过Sephadex-LH 20柱色谱和HPLC纯化,得单体化合物Spiranthol-A;采用微孔板法评价Spiranthol-A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表明:Spiranthol-A纯度较高且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强,IC_(50)值仅为(10.58±0.44)μg·mL^(-1)。综上,该研究所建立的快速制备Spiranthol-A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且Spiranthol-A具有显著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绶草 Spiranthol-A 快速制备 结构鉴定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M35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GLUT4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张真稳 方彭华 +4 位作者 史明仪 王艳 曹灵 卜平 朱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6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中枢性甘丙肽(GAL)受体拮抗剂M35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将16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各8只,另取8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中枢性甘丙肽(GAL)受体拮抗剂M35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将16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观察组和模型组各8只,另取8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观察组于侧脑室注射M35 2μL,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2μL,1次/d,均干预21 d。采用血糖钳实验测定各组葡萄糖输注速率,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的GLUT4 mRNA。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模型组的葡萄糖输注速率分别为(13.4±1.32)、(22.98±2.32)、(16.91±1.56)mg/min,P均<0.05;心肌组织GLU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2±1.79、5.98±0.86、11.89±2.12,P均<0.05。结论侧脑室注射M35可使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GLUT4的表达上调,从而提高心肌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4 甘丙肽受体 2型糖尿病 心肌组织 胰岛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细胞骨架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超急性期海马CA1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新磊 苏芃 +4 位作者 王兴仪 庄文雯 张松 梁景岩 熊天庆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探讨微管细胞骨架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超急性期(6、12、24 h)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变化情况,初步阐明微管细胞骨架对早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96只8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和I/R组(72只), I/R组通过Long... 为探讨微管细胞骨架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超急性期(6、12、24 h)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变化情况,初步阐明微管细胞骨架对早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96只8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和I/R组(72只), I/R组通过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各组小鼠脑缺血梗死体积,采用尼氏(Nissl)、Fluoro-Jade C (F-JC)和Neu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情况,应用IF染色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小鼠海马CA1区微管细胞骨架相关蛋白α-tubulin、β-tubulin、acetyl-tubulin、β-tubulinⅢ和MA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在6、12、24 h时小鼠脑缺血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大(P<0.05),随再灌注时间和延长,脑缺血梗死面积百分比逐渐增大。Nissl、F-JC和Neun染色结果显示,I/R组在6、12、24 h时小鼠神经元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元损伤加重且存活数逐渐减少(P<0.05)。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在6、12、24 h时小鼠海马CA1区微管细胞骨架相关蛋白β-tubulin、acetyl-tubulin、β-tubulinⅢ和MAP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综上,在小鼠I/R超急性期,微管细胞骨架相关蛋白随时间的延长,呈先缓慢后快速降解的趋势,且微管解聚进程与神经元死亡进程呈正相关,其微管细胞骨架参与早期I/R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管 细胞骨架 海马CA1区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豨莶精醇结构修饰及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研究
9
作者 王建斌 赵文佳 +2 位作者 陈丽 薛彤 董家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145-2153,共9页
豨莶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比如抗炎镇痛、抗血栓、免疫调节、抗过敏、抗菌、抗疟、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性脑损伤、抗肿瘤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豨莶草中丰富的萜类化合物是豨莶草发挥多种功效的物质基础。... 豨莶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比如抗炎镇痛、抗血栓、免疫调节、抗过敏、抗菌、抗疟、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性脑损伤、抗肿瘤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豨莶草中丰富的萜类化合物是豨莶草发挥多种功效的物质基础。豨莶精醇系从豨莶草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豨莶精醇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为了发现活性更好、开发价值更高的先导化合物,通过缩酮、氧化、缩合、溴代等系列反应,对豨莶精醇进行了结构修饰研究,得到豨莶精醇衍生物11个(化合物1~11)。根据核磁和质谱数据确定了衍生物的结构,并通过以凝血因子Xa(FXa)为靶标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体外抗FXa试验评价了衍生物的活性,结果显示在豨莶精醇的A环上引入三氟甲基噁唑环(化合物9)或者噻唑环(化合物11)时活性明显提高,IC_(50)值分别为0.71±0.07和0.22±0.03μmol/L,为豨莶精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草 豨莶精醇 凝血因子FXa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及膜流动性影响差异研究
10
作者 徐利 王译森 +3 位作者 徐敬淞 田静萱 倪宗泽 陈靖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0,88,共8页
为研究青蒿素对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及膜流动性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试验测定目的蛋白表达,TMA-DPH细胞膜流动性试剂盒结合荧光偏振法测定膜流动性,研究青蒿素给药前后对敏感/抗性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肠主要紧密... 为研究青蒿素对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及膜流动性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试验测定目的蛋白表达,TMA-DPH细胞膜流动性试剂盒结合荧光偏振法测定膜流动性,研究青蒿素给药前后对敏感/抗性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肠主要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表达及细胞膜流动性差异。结果表明:青蒿素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肠脏器指数增加,青蒿素处理后脏器指数较模型组亦显著提高;抗性模型组(K-CMC-Na)肠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水平均较正常组和敏感组显著下调,但occludin表达较正常组上调,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青蒿素给药后使健康小鼠claudin-1、ZO-1水平异常下调,且显著降低敏感/抗性疟原虫感染小鼠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青蒿素处理抗性组claudin-1表达较敏感组上调,但occludin、ZO-1水平则显著下降;青蒿素给药显著降低敏感/抗性组小鼠肠细胞膜流动性,且前者较后者更低。这一研究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感染所致的肠道反应可能无治疗作用,反而通过进一步破坏宿主肠道屏障,加重肠炎和感染;同时青蒿素耐药疟原虫感染后引起肠紧密连接和膜流动性的变化,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 ZO-1 OCCLUDIN CLAUDIN-1 细胞膜流动性 青蒿素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种中药单体的Ⅱ相代谢酶诱导活性筛选
11
作者 徐海荣 马瑶 +2 位作者 李晶 张勇 王劲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18-2920,共3页
目的研究22种常见中药单体对Ⅱ相代谢酶的诱导活性。方法以Hep G2-4ARE-TK-EGFP细胞系为筛选模型,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 22种中药单体中有8种中药单体(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大黄酸、大黄素、槲皮素、大豆苷... 目的研究22种常见中药单体对Ⅱ相代谢酶的诱导活性。方法以Hep G2-4ARE-TK-EGFP细胞系为筛选模型,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 22种中药单体中有8种中药单体(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大黄酸、大黄素、槲皮素、大豆苷元、熊果酸、白藜芦醇)对Ⅱ相代谢酶具有较好的诱导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8种中药单体(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大黄酸、大黄素、槲皮素、大豆苷元、熊果酸、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Ⅱ相代谢酶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Ⅱ相代谢酶 诱导活性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过氧化物酶1表达与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瑜 李双 +4 位作者 毕雅昕 张露 刘林 邹焱 袁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评估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过氧化物酶1(PRDX1)的表达及其与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177例,并对其社会人口... 目的评估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过氧化物酶1(PRDX1)的表达及其与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177例,并对其社会人口、临床参数资料及与患者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177例IBS患者根据肠道症状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度13例、中度114例及重度5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轻度肠道症状组的IBS患者相比,中重度组患者体质指数(BMI)(P<0.01)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0.05)的值均显著降低,而PRDX1(P<0.01)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发现高水平的血清PRDX1浓度仍然是IBS患者严重肠道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相关分析表明,IBS患者血清PRDX1水平与肠道症状总分呈正相关(r=0.284,P<0.001),与腹痛不适(r=0.227,P=0.002)、腹痛天数(r=0.243,P=0.001)、对大便满意度(r=0.209,P=0.005)和对生活困扰(r=0.233,P=0.002)4个维度的评分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RDX1水平是IBS患者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PRDX1可能可以作为外周血生物学指标之一用于IBS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过氧化物酶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肠道症状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载脂蛋白A5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查艺闻 梁景岩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5-969,共5页
载脂蛋白A5作为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对血浆甘油三酯调节显著,其功能的缺失或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载脂蛋白A5基因的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就载脂蛋白A5... 载脂蛋白A5作为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对血浆甘油三酯调节显著,其功能的缺失或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载脂蛋白A5基因的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就载脂蛋白A5的结构、功能、机制以及近几年来有中国人群特异性的基因变异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甘油三酯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基于文本挖掘的我国传染病研究主题与方法演进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晁筱雯 周京生 +4 位作者 李育平 刘雨婷 李疏影 陈麒 卢光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65-871,共7页
目的基于主题建模的文本分析思路,开展传染病相关科学主题的内容挖掘和呈现,尝试从文本建模视角呈现我国传染病科学主题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传染病相关论文,使用文档语义结构挖掘工具集gensim对其标题与摘要... 目的基于主题建模的文本分析思路,开展传染病相关科学主题的内容挖掘和呈现,尝试从文本建模视角呈现我国传染病科学主题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传染病相关论文,使用文档语义结构挖掘工具集gensim对其标题与摘要进行文本预处理与特征转化,呈现和绘制传染病相关科学主题的演进模式,基于机器学习工具scikit-learn的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和主题邻近度计算的文本挖掘方法。结果对我国近30年间发表的2 594篇以传染病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我国传染病相关研究可划分为"传染病特性研究"、"传染病防控防疫"、"数理分析与预测研究"3大主题。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传染病模型、假设检验、动力学模型等。结论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极大地促进了传染病学主题研究文献的发表。近年来与数学、计算机、经管、情报领域的关联越发紧密,传染病学研究呈现出与多学科多方法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文本挖掘 主题模型 研究主题 方法演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