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婴来源植物乳杆菌的体外益生特性及安全性评价
1
作者 徐晶晶 于俊娟 +6 位作者 严浩东 张臣臣 康文丽 潘丽娜 汪家琦 李威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1,共8页
为筛选适用于婴幼儿的候补益生菌,该研究从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利用耐胆盐能力对其进行初筛,并针对耐酸能力、模拟胃肠液耐受能力、Caco-2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抑菌能力、溶血能力、产生物胺能力和耐药性对其体外益生特性及安... 为筛选适用于婴幼儿的候补益生菌,该研究从母乳和婴儿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利用耐胆盐能力对其进行初筛,并针对耐酸能力、模拟胃肠液耐受能力、Caco-2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抑菌能力、溶血能力、产生物胺能力和耐药性对其体外益生特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共分离到131株母婴源乳酸菌,其中4株菌的耐胆盐能力较强,在1 g/L胆盐中的存活率均大于45%,经鉴定均为植物乳杆菌。4株菌在pH值2.5模拟胃液中的存活率均大于50%。其中,M664在模拟胃肠液中的存活率达到49.32%。应激消化后,M678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达到10.98%。4株菌对6种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6 mm,不溶血,不产生物胺,对大多数抗生素表现敏感。总体而言,该研究得到的植物乳杆菌有别于西方膳食模式国家的母婴来源乳杆菌,植物乳杆菌M664有较强的胃肠道环境耐受能力,植物乳杆菌M678有更好的抑菌能力和细胞黏附能力,2株菌表现出更为优良的益生潜力和安全性,是国人婴幼儿适用的优良益生菌候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婴儿粪便 植物乳杆菌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与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协同调节大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2
作者 严浩东 王鹏 +6 位作者 于俊娟 康文丽 潘丽娜 汪家琦 李意思 顾瑞霞 张臣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39,共6页
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是一株可以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为了验证其与低聚糖在免疫调节功能上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使用40 mg/kg BW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3 d的方式对Wistar大鼠进行造模,构建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成功后使用低聚糖和鼠李糖... 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是一株可以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菌株,为了验证其与低聚糖在免疫调节功能上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使用40 mg/kg BW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3 d的方式对Wistar大鼠进行造模,构建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成功后使用低聚糖和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进行干预,并观察其相关生理指标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MP108组的脾脏指数的调节效果最好,与作为阳性对照的药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FL则有助于维持胸腺指数。在对分泌TNF-α能力的调节方面,2′-FL组、复配+MP108组和2′-FL+MP108组则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泌IL-2能力上,除MP108组外,其他组均具有与阳性对照相似的调节效果。低聚糖与益生菌组合后对免疫球蛋白的分泌量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和低聚糖对免疫低下大鼠的各项指标的调节效果各有优势,呈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酪杆菌 低聚糖 益生作用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火麻仁粕蛋白肽的发酵乳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霞 肖潇 +3 位作者 王鹏 邵童 马昕怡 顾瑞霞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0-167,共8页
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火麻仁粕中的蛋白质,经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12 h得到水解度为16.62%的火麻仁粕蛋白肽(HSMPP),探究不同添加量的HSMPP对发酵乳凝乳时间、质构及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H、持水率、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火麻仁粕中的蛋白质,经碱性蛋白酶酶解蛋白12 h得到水解度为16.62%的火麻仁粕蛋白肽(HSMPP),探究不同添加量的HSMPP对发酵乳凝乳时间、质构及贮藏期间滴定酸度、pH、持水率、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12%的HSMPP能显著缩短发酵乳的凝乳时间,降低酸度、硬度和胶黏性,提高内聚性和弹性;对发酵乳的贮藏特性研究表明,添加HSMPP能延缓发酵乳在4℃贮藏21 d期间的后酸化程度,提高发酵乳的持水率和活菌数。综合各项指标,HSMPP添加量为6%的发酵乳品质最佳,在贮藏期内稳定性好,活菌数和感官评分较高,在第14 d时持水率达最高值31.24%,第21 d的活菌数为9.23 log(CFU/g),感官评分为86分。说明添加适量的火麻仁粕蛋白肽可以有效改善发酵乳的品质,并提高其贮藏稳定性,本研究为火麻仁粕蛋白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仁粕蛋白肽 发酵乳 品质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残留量对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霞 吴琳楠 +2 位作者 黄玉军 陈大卫 顾瑞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研究不同环丙沙星残留量对S.thermophilus grx02发酵乳的感官性状、酸度、组织状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环丙沙星的残留量高于0.4μg/mL时,会对发酵乳的感官质量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当发酵乳中环丙沙星残留量高于0.2μg... 研究不同环丙沙星残留量对S.thermophilus grx02发酵乳的感官性状、酸度、组织状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环丙沙星的残留量高于0.4μg/mL时,会对发酵乳的感官质量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当发酵乳中环丙沙星残留量高于0.2μg/mL时会显著降低发酵乳的黏度,增大其脱水收缩性;且环丙沙星残留量为0.1μg/mL时就会降低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含量。可见,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原料乳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限量应该控制在0.1μg/m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发酵乳 嗜热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AUH2103抑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浩东 张臣臣 +6 位作者 徐晶晶 陈大卫 康文丽 潘丽娜 唐溶雪 李威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是评价益生菌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标。该文使用单层平板扩散法和细胞黏附法测试了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将碳源替换为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 对致病菌的抑制能力是评价益生菌功能特性的重要指标。该文使用单层平板扩散法和细胞黏附法测试了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将碳源替换为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后,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抑菌能力与在MRS中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而将碳源替换为2′-岩藻糖基乳糖(2′-focusllactose,2′-FL)后,由于生长能力变弱导致抑菌效果不明显。在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植物乳杆菌AUH2103对于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变强;在植物乳杆菌AUH2103与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致病菌与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出现明显下降。该研究表明,在低聚糖存在的情况下,植物乳杆菌AUH2103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对于Caco-2细胞的黏附产生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益生菌 抑菌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选择性促进作用
6
作者 王鹏 张怡芸 +4 位作者 王兴奔 沈东强 张臣臣 顾瑞霞 陈霞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选择3株婴幼儿食品中应用的商业菌株(鼠李糖乳杆菌MP108、GG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以及2株母乳源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M53和植物乳杆菌AUH2103)为试验对象,研究益生菌对低聚糖的利用能力,并探究低聚糖对益生菌的选择性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选择3株婴幼儿食品中应用的商业菌株(鼠李糖乳杆菌MP108、GG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以及2株母乳源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M53和植物乳杆菌AUH2103)为试验对象,研究益生菌对低聚糖的利用能力,并探究低聚糖对益生菌的选择性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低聚果糖及低聚半乳糖能显著促进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生长,鼠李糖乳杆菌MP108、GG、M53及动物双歧杆菌Bb-12对低聚果糖、菊粉、2’-岩藻糖基乳糖、低聚木糖利用能力较弱,但对低聚半乳糖利用能力均较强,其中鼠李糖乳杆菌MP108的利用能力最强。以植物乳杆菌AUH2103和鼠李糖乳杆菌MP108进行混菌培养,与普通MRS相比,在低聚糖MRS培养基(尤其是低聚果糖MRS)中,植物乳杆菌AUH2103生长优势更为显著;当低聚果糖为唯一碳源时,植物乳杆菌AUH2103与鼠李糖乳杆菌MP108的活菌数比值高达41。添加低聚糖能显著缩短植物乳杆菌AUH2103和鼠李糖乳杆菌MP108发酵乳的凝乳时间,并提高凝乳酸度;在低聚糖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活菌数显著高于鼠李糖乳杆菌MP108。综上,低聚糖的添加在混菌培养时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植物乳杆菌AUH2103的繁殖能力,低聚糖对不同益生菌同样存在选择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发酵乳 低聚糖 选择性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干燥对益生菌传代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徐凡 张臣臣 +4 位作者 黄玉军 康文丽 潘丽娜 汪家琦 李威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益生菌随着传代的进行,菌株的产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耐酸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产生变化。冷冻干燥是菌株常用的保藏方法,对菌体转录水平影响较大,能够临时改变菌株的多种特性。文章以植物乳杆菌M547、M621、M748、戊糖乳杆菌M750为研究对象... 益生菌随着传代的进行,菌株的产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耐酸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产生变化。冷冻干燥是菌株常用的保藏方法,对菌体转录水平影响较大,能够临时改变菌株的多种特性。文章以植物乳杆菌M547、M621、M748、戊糖乳杆菌M750为研究对象,探究冷冻干燥对菌株传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影响菌株的耐胆盐稳定性,对产酸能力、耐酸能力、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稳定性 冷冻干燥 耐胆盐能力 耐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grx02化学限定增殖培养基及变温培养策略的研究
8
作者 彭奎耀 关成冉 +1 位作者 瓦云超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19,共8页
文章研究了能够促进嗜热链球菌grx02生长的化学限定培养基成分、浓度及其变温培养方法。通过单一成分扣除实验确定化学限定培养基的碳源、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化学限定培养基组分浓度、变温... 文章研究了能够促进嗜热链球菌grx02生长的化学限定培养基成分、浓度及其变温培养方法。通过单一成分扣除实验确定化学限定培养基的碳源、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化学限定培养基组分浓度、变温培养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嗜热链球菌grx02的活菌数。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grx02化学限定增殖培养基由1种碳水化合物、16种氨基酸、6种维生素、3种矿物质、4种无机盐、2种有机盐组成;培养初始温度、延滞末期及对数末期温度分别为39、37、39℃。最终嗜热链球菌grx02生物量达到1.40,较优化前提高了1.63倍,活菌数达到9.04 log CFU/mL。可为嗜热链球菌生产及其代谢与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化学限定培养基 变温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淡竹叶功能性含乳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邵虎 顾立众 +1 位作者 惠更平 顾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76-278,283,共4页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荷叶和淡竹叶浸提汁及其他辅料,研制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质量稳定的新型含乳饮料,探讨了荷叶、淡竹叶的浸提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鲜牛乳35...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适量添加荷叶和淡竹叶浸提汁及其他辅料,研制出口感优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质量稳定的新型含乳饮料,探讨了荷叶、淡竹叶的浸提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鲜牛乳35%、荷叶浸提汁30%、淡竹叶浸提汁15%、白砂糖10%、柠檬酸0.15%、复合稳定剂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淡竹叶 浸提 含乳饮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乳对高血脂症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印伯星 李艳 +4 位作者 瞿恒贤 瓦云超 王春雷 席文博 顾瑞霞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6,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乳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体重为(120±10)g的 40 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 组)、高脂模型组(M 组)、L. rhamnosus LV108 发酵乳组(LV组)及混合乳酸菌(LV108 发酵乳∶g...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乳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体重为(120±10)g的 40 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 组)、高脂模型组(M 组)、L. rhamnosus LV108 发酵乳组(LV组)及混合乳酸菌(LV108 发酵乳∶grx08 发酵乳∶grx12 发酵乳=2∶1∶1)发酵乳组(H 组),每组 10 只,建模后干预(1 mL/100 g,1×108 CFU/mL)4 周,测定大鼠血脂及大鼠粪样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和血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V 组和 H 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体重增长被抑制;LV 组和 H 组中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显著提高,且 H 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高于 LV 组(P<0.05);LV 组和 H 组大鼠粪便中 Lactobacillus spp.、S24-7 spp 和 Treponema spp.等菌属显著升高,Peptostreptococcus spp.、Clostridium spp.、Turicibacter spp、Escherichia spp.及 Desulfovibrio spp.等菌属显著降低。结果提示,L. rhamnosus LV108发酵乳及混合乳酸菌发酵乳均能改善大鼠血脂水平并恢复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乳 高脂 肠道菌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胁迫和冷胁迫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交叉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印伯星 车舒雅 +1 位作者 张臣臣 顾瑞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41,共5页
选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hsryfm 1301为出发菌株,比较15℃低温和pH 4.0酸性条件下,对氧化、酸、渗透压和高温4种常见胁迫的耐受能力,探究低温预处理和酸性预处理对L.rhamnosus hsryfm 1301的交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选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hsryfm 1301为出发菌株,比较15℃低温和pH 4.0酸性条件下,对氧化、酸、渗透压和高温4种常见胁迫的耐受能力,探究低温预处理和酸性预处理对L.rhamnosus hsryfm 1301的交叉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低温预处理的L.rhamnosus hsryfm 1301比对照样品在7%NaCl渗透压胁迫下的存活率提高了约高20%;L.rhamnosus hsryfm 1301经过pH4的酸性预处理比对照样品在pH3的酸性胁迫下表现出高约11%的存活率;两种预处理手段对氧化胁迫和高温胁迫均无明显交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交叉适应 酸胁迫 低温胁迫 耐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化汁用于格瓦斯枣杞酸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虎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大麦、红枣、枸杞等为主要原料,经过两段混菌发酵工艺进行格瓦斯酸奶的研制。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分别对麦芽糖化工艺参数和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麦芽汁糖化时投料温度为39℃、蛋白质分解时... 以大麦、红枣、枸杞等为主要原料,经过两段混菌发酵工艺进行格瓦斯酸奶的研制。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分别对麦芽糖化工艺参数和产品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麦芽汁糖化时投料温度为39℃、蛋白质分解时间28 min、糖化温度64℃,糖化时间为60 min。产品配方为:混合汁添加量为21%(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奶粉10%,白砂糖5%,复配稳定剂0.24%,接入4%(体积分数)的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和啤酒酵母,在一段温度为28℃,发酵6 h,二段温度为37℃,发酵12 h,所制成的成品呈浅黄色,醇香柔和,麦香浓郁,质地紧密,口感细滑,是一种风味较佳的发酵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汁 糖化 红枣 枸杞 响应面分析 格瓦斯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桑建 王鑫宇 +2 位作者 陈大卫 叶海青 吴子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87-193,共7页
以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为样品,首先利用MRS-CaCO3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利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活性、16SrDNA序列分析做菌种鉴定;再用分离菌株制备直投发酵剂并用于发酵酸菜,最后根据产酸特性、降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感官评价和风... 以东北传统发酵酸菜为样品,首先利用MRS-CaCO3选择培养基分离菌株,利用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活性、16SrDNA序列分析做菌种鉴定;再用分离菌株制备直投发酵剂并用于发酵酸菜,最后根据产酸特性、降亚硝酸盐能力、抑菌活性、感官评价和风味成分分析筛选优良菌株。结果获得5株性能良好的植物乳杆菌。用这5株菌作为直投发酵剂,按白菜重量0.2%添加,20℃~25℃发酵20d即可得到酸菜成品且具有传统发酵酸菜的风味和品质,总酸含量为(5.24±0.71)g/100g^(6.41±0.69)g/100g,亚硝酸盐含量在5.7mg/kg^10.2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为东北酸菜实现高品质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乳酸菌 筛选 风味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蓝莓添加方式对益生菌慕斯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丹丹 马昕怡 +3 位作者 王鹏 肖潇 邵童 陈霞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研究牛乳发酵前后添加蓝莓果浆或果汁对益生菌慕斯品质、活菌数、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添加蓝莓果浆或果汁可以显著提高益生菌慕斯在4℃贮存21 d期间的滴定酸度、活菌数、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降低... 研究牛乳发酵前后添加蓝莓果浆或果汁对益生菌慕斯品质、活菌数、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发现添加蓝莓果浆或果汁可以显著提高益生菌慕斯在4℃贮存21 d期间的滴定酸度、活菌数、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降低其pH,但不会对感官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添加蓝莓果浆的慕斯感官品质、总酚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均高于添加果汁的慕斯;发酵前添加蓝莓果汁或果浆比发酵后添加的慕斯的pH更低,滴定酸度、活菌数、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更高,其中发酵前添加蓝莓果浆的慕斯品质最佳,且在4℃贮藏21 d期间保持了较高的活菌数和抗氧化活性。表明蓝莓果浆与灭菌牛乳混合后发酵为益生菌慕斯的最佳蓝莓添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益生菌慕斯 酚类物质 花色苷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源培养对鼠李糖乳杆菌胁迫耐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岱 韩越眉 +4 位作者 桂亚 虞星彤 瓦云超 顾瑞霞 张臣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8-83,共6页
降低培养基中的氮源浓度有助于鼠李糖乳杆菌耐受热胁迫和氧化胁迫,但是氮源浓度的降低是否会影响菌株对其他胁迫的耐受尚不清晰。该文通过去除MRS培养基中的蛋白胨,研究低氮源环境下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的胁迫耐受能力。结果显示,... 降低培养基中的氮源浓度有助于鼠李糖乳杆菌耐受热胁迫和氧化胁迫,但是氮源浓度的降低是否会影响菌株对其他胁迫的耐受尚不清晰。该文通过去除MRS培养基中的蛋白胨,研究低氮源环境下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的胁迫耐受能力。结果显示,交叉适应和低氮源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菌株的热胁迫和氧化胁迫耐受能力。低氮源培养基中,指数期菌体在热胁迫和氧化胁迫下的存活率分别上升了129倍和40倍,而且对酸胁迫、胆盐胁迫、冷冻胁迫和渗透压胁迫的耐受能力未受影响。表明低氮源培养和交叉适应配合将有利于提高菌株在喷雾干燥等造成热胁迫和氧化胁迫的生产过程中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低氮源 热胁迫 氧化胁迫 交叉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预处理和氧化预处理对鼠李糖乳杆菌喷雾干燥菌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臣臣 桂亚 +3 位作者 韩越眉 瓦云超 印伯星 顾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喷雾干燥法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益生菌菌粉生产方法,但是容易导致严重的活性损失。本研究通过热预处理和氧化预处理提高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喷雾干燥菌粉的存活率、胃肠道耐受能力和耐贮藏能力。以未预处理菌体为对照,采用46℃1 h的... 喷雾干燥法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益生菌菌粉生产方法,但是容易导致严重的活性损失。本研究通过热预处理和氧化预处理提高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喷雾干燥菌粉的存活率、胃肠道耐受能力和耐贮藏能力。以未预处理菌体为对照,采用46℃1 h的热预处理条件或0.5 mmol/L H_(2)O_(2)1 h的氧化预处理条件处理菌体后进行喷雾干燥。结果显示,对照组喷雾干燥存活率仅为29%,而热预处理组和氧化预处理组喷雾干燥的存活率为98%和76%,分别提高到3.38和2.62倍。对照组菌粉的人工胃液耐受存活率为0.8%,而热预处理组和氧化预处理组菌粉的人工胃液存活率达到了76%和72%,分别提高到了原来的95.0和92.5倍。此外,热预处理组菌粉在-20℃下贮藏4个月,菌体存活率仍大于80%,氧化预处理组菌粉贮藏4个月的存活率则保持高于40%。本研究表明,鼠李糖乳杆菌hsryfm 1301经过热预处理或氧化预处理后,菌体获得的热胁迫和氧化胁迫耐受能力,有助于其在喷雾干燥中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热预处理 氧化预处理 喷雾干燥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降血脂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大卫 郭飞翔 +3 位作者 顾瑞霞 邹东昊 赵海晴 瞿恒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29,共7页
从巴马长寿人群肠道中分离得到51株乳酸菌,通过体外试验筛选出16株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能力较强的菌株,降解率均分别大于30.00%和5.00%,其中Lr10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61.90%和37.22%;通过模拟人... 从巴马长寿人群肠道中分离得到51株乳酸菌,通过体外试验筛选出16株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能力较强的菌株,降解率均分别大于30.00%和5.00%,其中Lr10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5),分别为61.90%和37.22%;通过模拟人工胃液及胆盐耐受试验发现,16株菌株中Lr10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其在pH为3.0的人工胃液及胆盐浓度(w/v)为0.0%、0.1%、0.3%及0.5%的MRS培养基中存活率分别为71.43%、66.37%、64.55%及19.12%;经API试剂条及16S rDNA测序将Lr10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将Lr10制成脱脂乳悬浮液及脱脂发酵乳进行体内降血脂试验,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Lr10及其脱脂发酵乳在体内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 长寿人群 鼠李糖乳杆菌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乳资源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秉锵 瓦云超 +2 位作者 伍云 黄嘉隷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5,44,共5页
水牛乳主要分布于亚洲,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乳源。与荷斯坦牛乳相比,水牛乳含有较高含量的脂肪、乳糖、蛋白质、灰分、钙、维生素A以及较低含量的维生素E;水牛乳的酪蛋白胶束比牛乳要大且富含矿物质。该综述旨在介绍水牛乳资源的分... 水牛乳主要分布于亚洲,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乳源。与荷斯坦牛乳相比,水牛乳含有较高含量的脂肪、乳糖、蛋白质、灰分、钙、维生素A以及较低含量的维生素E;水牛乳的酪蛋白胶束比牛乳要大且富含矿物质。该综述旨在介绍水牛乳资源的分布及各国学者对水牛乳理化特性研究,特别是国外学者对当地不同品种水牛乳理化特性的研究,为我国水牛乳发展及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乳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发酵果蔬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关成冉 蒋欣容 +5 位作者 马雁 陈大卫 张臣臣 印伯星 李启明 顾瑞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82,共8页
6株益生菌等比例混合做复合发酵剂,通过添加香蕉浆、红薯浆、低聚果糖,拟制备具有润肠通便特性的发酵果蔬乳饮料。以酸度、活菌数和抑菌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混合乳酸菌发酵果蔬乳饮料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 6株益生菌等比例混合做复合发酵剂,通过添加香蕉浆、红薯浆、低聚果糖,拟制备具有润肠通便特性的发酵果蔬乳饮料。以酸度、活菌数和抑菌能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混合乳酸菌发酵果蔬乳饮料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混合乳酸菌发酵果蔬乳饮料优化配方为:乳清粉处理物和脱脂乳为发酵基质(含5%乳清粉和3%脱脂乳粉),香蕉浆、红薯浆及低聚果糖添加量分别为15.67%、10.44%、2.23%,38℃下发酵24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乳饮料活菌数为9.58 lgCFU/m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04、19.43、21.11、18.23 mm。对贮藏期内酸度、活菌数和抑菌性研究表明,为保证良好感官及保持活菌数的绝对优势,推荐在21 d内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酸菌 润肠通便 抑菌能力 果蔬发酵乳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均质工艺中一次均质压力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佩佩 王文琼 +4 位作者 周吉阳 于倩 李健驹 李启明 顾瑞霞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187,共8页
以无盐黄油和脱脂乳为原料制备黄油基搅打稀奶油,采用二次均质工艺,研究了一次均质压力(二次均质压力不变)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的粒径、脂肪部分聚结率、流变学特性、搅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油基搅打... 以无盐黄油和脱脂乳为原料制备黄油基搅打稀奶油,采用二次均质工艺,研究了一次均质压力(二次均质压力不变)对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的粒径、脂肪部分聚结率、流变学特性、搅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的一次均质压力在10.0~15.0 MPa时,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大,脂肪球粒径D4,3由1.85μm逐渐减小到1.57μm,且在15.0 MPa时脂肪球粒径D4,3达到最小为1.57μm;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的脂肪部分聚结率随着一次均质压力的增大逐渐增大,由13.74%增大到17.53%;搅打时间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大逐渐由314 s减小到265 s且一次均质压力在15.0 MPa时搅打时间最少为265 s;泡沫稳定性由78.09%逐渐增加到87.26%,且泡沫稳定性在15.0 MPa时泡沫稳定性达到最大87.26%。因此将黄油基搅打稀奶油的一次均质压力控制在10.0~15.0 MPa范围内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油基搅打稀奶油 均质压力 粒径 泡沫稳定性 搅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