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魏星 陈灿芳 +2 位作者 李婷婷 王婷睿 朱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93-194,共2页
探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法与追踪方法和PDCA循坏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情况。结果... 探讨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法与追踪方法和PDCA循坏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情况。结果:乙组的管理情况明显优于甲组(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与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 PDCA循环管理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医院肠内营养配制感控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柳沁元 邹蓓蓓 +3 位作者 周雅 李婷婷 王婷睿 魏筱静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41-43,47,共4页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临床营养治疗方式之一,为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我院于2013年运行江苏省第1个10万级肠内营养配制室。由于肠内营养配制没有统一的感控标准,我院临床营养科与院感处对配制的感控风险、如何实施感控...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临床营养治疗方式之一,为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我院于2013年运行江苏省第1个10万级肠内营养配制室。由于肠内营养配制没有统一的感控标准,我院临床营养科与院感处对配制的感控风险、如何实施感控、感控监测等问题讨论探索,从设计、配置到运行、维护,感控全过程渗透。通过对9年来肠内营养配制中的感控问题分析和实践总结,为未来肠内营养配制中的感控工作开展和感控标准建立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配制 感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徐艳 吴峰 +2 位作者 丁惠珍 朱卉 胡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根治术的老年肺癌患者39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根治术的老年肺癌患者39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统计患者术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98例老年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6例,感染率为11.56%。对发生感染的46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共分离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3株(62.32%)、革兰氏阳性菌19株(27.54%)、真菌7株(1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理类型、术中出血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程与老年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无关(P>0.05);侵入性操作、糖尿病、切口明显疼痛、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血清白蛋白、白细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老年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关(P<0.05)。以老年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白细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侵入性操作、糖尿病、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白细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 胸腔镜根治术 院内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占结 张卫红 +35 位作者 张永祥 刘娟 陈浮 葛学顺 王婷睿 方平 冯诚怿 杨乐 宋舸 刘菁 刘善善 潘虹霞 朱铁林 田媛媛 王文毅 吴晓琴 邢虎 姚静 袁咏梅 姜萍 唐红萍 周俊 臧金成 卢珊 张波 梁丹燕 黄辉萍 雷小航 黄炳花 王世浩 黄奉毅 陶红英 柴小玉 刘云 陈文森 李连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0-1866,共7页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对防控能力提升的效果。方法 2017年10-12月对多中心进行研究,设计标准化问卷,在三级综合甲等医院中开展调研。床位数<1 000的医院2所(7.69%),1 000<床位数<2 000的医院15所(57.69%),床位数>2 000的医院9所(34.62%)。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安装后医院感染质控指标提升情况。再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和神经内科的连续病例,通过人工全病例判定与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预警后人工处理对比医院感染率差异,并采用Meta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率差及95%CI。结果 共有26所三级综合医院进入本次研究。所有医院均可主动生成预警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动抓取微生物培养阳性监测信息。23所(88.46%)医院可获取多药耐药菌发生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菌送检率。22所(84.62%)医院可以获取多药耐药菌检出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升级能预警。22所(84.62%)医院每年预算中有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维保经费。21所(80.77%)医院患者血常规指标异常能预警、20所(76.92%)医院患者影像学异常能预警,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显著减少4.00%的医院感染漏报率(RD=-4.00%,-2.00%^-6.00%,P<0.001),信息系统辅助可提升85.00%MDRO发生率(OR=1.850,95%CI=1.340~2.540,P<0.001)。在前瞻性研究中,总共抽取了5 320例连续病例,通过信息系统预警并结合手工判定与全病例纯手工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为0.017(-0.001~0.035)。结论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应用后可显著提升医院感染风险识别能力,更高效的预警且不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 监测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2017—2022年上海市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分析
5
作者 胡涛 孙伟 +7 位作者 沈燕 陈翔 林佳冰 崔一忻 韩梦鸽 高晓东 胡必杰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该类手术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2017—2022年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上报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 目的调查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该类手术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2017—2022年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上报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并对预防性使用率、用药类型、选择合理性及使用时机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7—2022年,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共上报54868例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三级中医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分别为4.72%、1.79%、3.22%、6.63%。总体预防性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6.39%下降至2021年的2.31%。不同类别医院中,二级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2017年的12.72%下降至2022年的0.53%,下降最显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类型以第一代、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为主,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三级综合医院最高(17.13%),三级专科医院最低(1.08%)。全身静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1 h给药率以三级专科医院最高(88.17%),三级综合医院最低(71.53%)。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停药率三级中医医院最高(80.87%),三级专科医院最低(13.26%)。结论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在用药品种和用药途径方面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术前0.5~1 h给药率及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停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管理,促进其更加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切口手术 眼科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