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48a-3p、NF-κB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刘亚聪 赵晨晖 +1 位作者 刘宁 唐苏姣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8a-3p、核因子(NF)-κB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2022年5月~202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冠脉造影正常无冠心病患者36例为...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8a-3p、核因子(NF)-κB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2022年5月~202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冠脉造影正常无冠心病患者36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简称“冠脉”)Gensini评分等]和实验室资料(miR-148a-3p、NF-κB水平),以Gensin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比较两组的miR-148a-3p、NF-κB水平和Gensini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48a-3p、NF-κB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将病例组分为预后良好组(n=54)和预后不良组(n=3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48a-3p、NF-κB单一或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的NF-κB水平、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miR-148a-3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NF-κB呈正相关,与miR-148a-3p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Gensini评分及miR-148a-3p、NF-κB水平为冠心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低miR-148a-3p水平、高NF-κB水平和高Gensini评分为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48a-3p、NF-κB单一及联合检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826和0.909(P<0.05)。结论miR-148a-3p、NF-κB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关,且对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8a-3p 核因子-ΚB 冠心病 冠脉病变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纤维蛋白原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2
作者 刘敬敬 候慧娟 徐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四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纤维蛋白原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58例AMI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根据冠脉病变部位分支和冠脉狭窄程度计算Gensini评分。根... 目的探讨基于四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纤维蛋白原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58例AMI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根据冠脉病变部位分支和冠脉狭窄程度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Gensini评分将AMI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n=113)、中重度病变组(n=345)。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纤维蛋白原、谷氨酰转肽酶(GGT),计算FIB-4。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IB-4、纤维蛋白原和GGT水平对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FIB-4、纤维蛋白原和GGT对AMI水平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轻度病变组纤维蛋白原、GGT、ALT、AST、D-二聚体、FIB-4低于中重度病变组(P均<0.05)。FIB-4、纤维蛋白原、GGT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P均<0.05)。FIB-4、纤维蛋白原、GGT联合评估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评估(P均<0.05)。结论FIB-4、纤维蛋白原和GGT水平升高与AMI患者冠脉病变加重有关,三者联合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基于四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 纤维蛋白原 谷氨酰转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和抑郁障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鲍正宇 毛家亮 +3 位作者 何胜虎 何奔 郝芳 宋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抑郁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将146名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可疑抑郁症状组、明确抑郁症状组。比较三组冠脉Gensini积分。结... 目的比较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抑郁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将146名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可疑抑郁症状组、明确抑郁症状组。比较三组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3组之间Gensini积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MD量表评分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抑郁障碍程度成正相关,抑郁障碍对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抑郁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初步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廖清池 宋学璟 +2 位作者 李琪 刘美英 柳芳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3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推导的呼吸曲线(EDR)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初步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高血压且存在打鼾症状的患者85例,行多导睡眠监测(夜间记录时间>7 h),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推导的呼吸曲线(EDR)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初步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高血压且存在打鼾症状的患者85例,行多导睡眠监测(夜间记录时间>7 h),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睡眠监测通过人工分析、动态心电图通过推导曲线分别计算呼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做出OSAHS阳性或阴性的诊断。以多导睡眠监测为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阳性组64例和OSAHS阴性组21例,观察OSAHS阳性组患者高血压特征及难治性高血压发生率。结果 OSAHS阳性组患者醒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OSAHS阴性组显著增高(P<0.05);OSAHS阳性组患者醒后舒张压较睡前显著增高(P<0.01)。OSAHS组患者难治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非OSAHS组;应用动态心电图的EDR技术诊断OSAHS的敏感性84.40%,特异性90.50%,阳性预测值96.40%,阴性预测值65.50%,初筛符合率85.90%。结论 OSAHS是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利用动态心电图EDR技术初筛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对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鲍正宇 顾翔 +2 位作者 何胜虎 邓敏 孙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0期49-50,53,共3页
目的评价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对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267例,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将以上患者分为宽QRS组(121例)、fQRS组(59例)... 目的评价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对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267例,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将以上患者分为宽QRS组(121例)、fQRS组(59例)、非fQRS组(87例),随访比较三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因心脏疾病再住院次数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宽QRS组、fQRS组、非fQRS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8.3%(10例)、10.2%(6例)、2.3%(2例),fQRS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QRS组、fQRS组、非fQRS组再次因心脏疾病住院次数分别为192次、99次、113次,宽QRS组、fQRS组再住院次数高于非fQR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QRS组及fQRS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对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
6
作者 孙欣杰 赵坤 +3 位作者 张宁贵 袁康正 叶靖 陈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94例C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并接受至少1次CCTA复查患者,基于首次、末次CCTA计算斑块负荷(TPB...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94例CCTA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并接受至少1次CCTA复查患者,基于首次、末次CCTA计算斑块负荷(TPB)年变化值(△TPB/y)分为进展组(△TPB/y≥中位△TPB/y)与无进展组(△TPB/y<中位△TPB/y),并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n=155)与验证集(n=39)。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斑块进展的临床及首次CCTA相关影响因素,以之构建CCTA模型。基于训练集首次CCTA提取及筛选斑块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高斯过程(GP)、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二次判别分析(QDA)及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ML模型,于验证集验证模型效能并选择最优ML模型,以之联合CCTA模型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效能。结果194例中,进展组97例、无进展组97例。训练集155例中,77例斑块进展、78例斑块无进展;验证集39例中,20例斑块进展、19例斑块无进展。FAI是冠状动脉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8,P<0.001),以之构建CCTA模型。基于训练集数据筛选的1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RF、GP、PLS-DA、QDA、SVM模型,RF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为最优ML模型。CCTA模型、RF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684、0.847及0.861,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629、0.768及0.821。结论CCTA影像组学ML模型联合FAI能有效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斑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胜虎 徐遐华 +3 位作者 刘晓东 陈述 孙磊 张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6例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2 8例 )和心律平组 (2 8例 )。胺碘酮用法为 :0 .2g,每天 3次 ,7~1 0d;0 .2g,每天 2次 ,1wk ;维持量 0 .2g,每... 目的 :对比观察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6例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 (2 8例 )和心律平组 (2 8例 )。胺碘酮用法为 :0 .2g,每天 3次 ,7~1 0d;0 .2g,每天 2次 ,1wk ;维持量 0 .2g,每天 1次或 0 .2g,每 2天 1次。心律平 :0 .1 5g,每天 3次或0 .1 5g,每天 4次 ,1 4d ;维持量 0 .1g,每天 3次。服用负荷量期间每周就诊 1次 ,维持量期间每月就诊1次。结果 :随访 6mon ,胺碘酮组和心律平组分别有 4例和 2例因出现难以耐受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 ,无危及生命的副作用。胺碘酮组总有效率82 .1 % ,心律平组为 5 7.1 % (P <0 .0 5 )。结论 :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高于心律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平 阵发性心房颤动 比较 疗效 安全性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东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较: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锐 赵飞飞 +2 位作者 钱阳 余文静 王大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560-565,共6页
目的此荟萃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在东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常用的在线检索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Medline)检索相关文献。主要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次要结果是出血事件。该分析采... 目的此荟萃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在东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常用的在线检索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Medline)检索相关文献。主要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次要结果是出血事件。该分析采用RevMan 5.3进行,以RR和95%CI作为统计参数。结果这项分析包括8项研究,共30366例参与者。基于笔者的研究结果,替格瑞洛主要疗效终点风险(定义为血管死因、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死亡)的数值较低(无统计学意义)(RR 1.12,95%CI 0.78~1.62,I2=55%,P=0.09)。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RR 1.38,95%CI 1.05~1.80,I2=59%,P<0.02;RR 1.46,95%CI 1.16~1.85,P<0.02,I2=1%;RR 1.15,95%CI 1.01~1.31,P=0.03,I2=28%)。此外,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主要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RR 1.12,95%CI 0.78~1.62,P=0.53,I2=54%;RR 1.37,95%CI 0.89~2.11,P=0.16,I2=82%)。结论荟萃分析表明,在东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替格瑞洛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卒中显著降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二者主要出血风险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致心原性晕厥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银花 陈勇 +5 位作者 杨菲 于海迪 尹昳丽 张洪英 何胜虎 许晓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8-971,共4页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一种可致运动性晕厥,甚至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易被临床忽视,运动可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运动时晕厥随后...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属于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一种可致运动性晕厥,甚至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平时可无明显症状,易被临床忽视,运动可诱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运动时晕厥随后心脏骤停的青少年患者,入院初始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之后通过超声心动图以及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多模态影像最终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窦伴壁内走行,行左冠状动脉去顶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7个月未再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NYHA心功能分级维持在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晕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心肌病的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分析1例
10
作者 董晓娜 夏天 +2 位作者 李梦婷 朱业 顾翔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5,共2页
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1,2]。据估计,约1%~40%的酒精使用障碍患者患有心肌病,23%~47%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有ACM[3]。ACM多发生于有长期嗜酒史的中... 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1,2]。据估计,约1%~40%的酒精使用障碍患者患有心肌病,23%~47%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有ACM[3]。ACM多发生于有长期嗜酒史的中老年男性,需排除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能导致心肌病的其它原因[2]。由于对饮酒史的忽视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部分ACM的确切诊断仍存在缺陷,若未将戒酒作为首要治疗条件,其治疗效果欠佳[1]。通过早期戒酒及标准化心力衰竭治疗、处理心律失常,ACM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下降等临床症状可得到改善,至少部分恢复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大多数ACM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2]。因此,建立对此疾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根据放射性心肌显像剂在心肌组织内的分布成像,真实反映出心腔大小、心肌血流灌注、局部室壁运动和心脏功能等信息,在临床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得到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 特异性诊断 中老年男性 针对性治疗 心力衰竭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迟发血栓形成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1
作者 陈燕子 孙磊 +2 位作者 顾翔 唐程斌 陈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27-129,134,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其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是术后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此类心内膜炎(IE)的治疗尚无明确推荐指南。本研究报道1例TAVR术后迟发血栓形成,继而并发AIE...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其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E)是术后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此类心内膜炎(IE)的治疗尚无明确推荐指南。本研究报道1例TAVR术后迟发血栓形成,继而并发AIE的病例,最终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华法林 抗凝 血栓 赘生物 急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蓝荣芳 吉文庆 +6 位作者 狄文成 李晓宏 余洪松 王如兴 顾翔 杜荣增 徐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为固定反复脱位的左心室导线,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江苏省多中心共有12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左心室起搏导线内留置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导丝.随访观察患者的起搏阈值、阻抗及X线胸片.结果 有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X线影像上可辨认的导线断裂.有2例在术后1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伴膈神经刺激,行左心室导线重置术中见留置导丝断裂.有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出现起搏阈值升高,随访至今(1~3年)未见起搏阈值继续升高,阻抗及X线影像未见异常.有7例随访至今(1.5 ~4.0年)起搏阈值、阻抗以及X线影像均未见异常.结论 左心室导线内留置导丝有损伤导线的风险,临床应禁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导丝 左心室导线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短期血压变异性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柳海 谭斯露 +4 位作者 方震 魏昕 李亚年 周建伟 何胜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短期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PCI并接受药物洗脱...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短期血压变异性(BPV)与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PCI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STEMI患者临床及预后资料,共331例,分析术后0.5 h至3~4 d内BPV与患者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结局的相关性。采用血压标准差来评估个体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BPV)。根据人群SBPV和DBPV中位数(分别为11.42和8.49 mm Hg),定义高SBPV组为标准差≥11.42 mm Hg,高DBPV组为标准差≥8.49 mm Hg。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SBPV及DBPV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与低SBPV组相比,高SBPV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21.1%比10.3%,χ^(2)=7.264,P<0.05);而与低DBPV组相比,高DBPV组心力衰竭发生率(23.5%比7.9%,χ^(2)=15.237)及累积MACE发生率(29.5%比13.9%,χ^(2)=11.799)较高(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降压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ensini评分等影响因子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BPV是心力衰竭(OR=3.462,95%CI 1.476~8.117,P=0.004)的危险因素,高DBPV是心力衰竭(OR=4.535,95%CI 1.725~11.926,P=0.002)及累积MACE(OR=3.412,95%CI 1.627~7.152,P=0.001)的危险因素。对使用口服降压药人群进行亚组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BMI、降压药、LVEF、Gensini评分等影响因子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SBPV仍是心力衰竭(OR=4.328,95%CI 1.619~11.572,P=0.004)的危险因素,高DBPV仍是心力衰竭(OR=4.600,95%CI 1.518~13.934,P=0.007)及MACE(OR=4.942,95%CI 1.851~13.198,P=0.001)的危险因素。结论行PPCI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的STEMI患者术后0.5 h至3~4 d内高BPV是其术后1年内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柳海 徐冰 何胜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胸痛10h伴一过性意识丧失"入院。患者夜间休息时突发右侧胸部隐痛,持续不缓解,有一过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双眼上翻,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家属胸部按压约3min后意识恢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吸... 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胸痛10h伴一过性意识丧失"入院。患者夜间休息时突发右侧胸部隐痛,持续不缓解,有一过性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伴双眼上翻,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家属胸部按压约3min后意识恢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吸烟10余年;否认糖尿病、血脂异常、幼年川崎病等病史,无口腔、外阴溃疡、皮疹、结节红斑等病史。入院体检:脉搏9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6/74mmHg(1mmHg=0.133kPa),身高17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术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食管癌放疗后并发心包积气积液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琪 廖清池 +1 位作者 刘美英 宋学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86-188,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以“食管癌放疗后1个月,突发左侧胸痛气喘2 d”为主诉,于2017月2月16日入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既往于2016年9月曾因进食梗阻20 d于我院就诊,查食道碘剂造影考虑食管癌。胸部增强CT示:食道下段占位,符合...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以“食管癌放疗后1个月,突发左侧胸痛气喘2 d”为主诉,于2017月2月16日入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既往于2016年9月曾因进食梗阻20 d于我院就诊,查食道碘剂造影考虑食管癌。胸部增强CT示:食道下段占位,符合食道癌诊断,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胃镜示:食管:距门齿29~38 cm处见不规则隆起,黏膜破坏,表面附着污秽物,组织脆,触之易出血。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后患者接受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放疗 食管心包瘘 心包积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6
作者 曹天庆 孙一鸣 +3 位作者 布兆柯 张亚慧 杨树青 陈明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5期36-39,44,共5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4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期间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或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确诊SCAD。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CAG或IVUS检查结果、治疗方案... 目的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4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期间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或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确诊SCAD。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CAG或IVUS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并通过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40例SCAD患者中,男1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53.04±9.15)岁;12例患者有明确发病原因,7例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CAG或IVUS检查结果显示,40例SCAD患者共检出69处SCAD病变,其中15例患者为单处病变。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保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范围2~48个月),期间共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5例。根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5例和非MACCE组35例,MACCE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超声心动图显示节段运动异常发生率高于非MAC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AD在CAG中具有显著的影像学特征,IVUS可明确诊断。大多数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整体预后较好,但年龄较大或超声心动图显示节段运动异常的SCAD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节段运动异常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croRNA-21水平在预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作用
17
作者 廖清池 胡艳丽 周胜华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043-3046,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在预测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5例冠脉造影提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3例)及侧支循环不良组(4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21)在预测冠心病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5例冠脉造影提示CTO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3例)及侧支循环不良组(42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水平,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21对CTO病变患者冠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相比,冠脉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TO病变组较正常冠脉组miR-21及HI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21水平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804,P<0.05);miR-21(OR=4.762,95%CI为2.395~6.164,P<0.05)及HIF-1α(OR=12.906,95%CI为11.774~15.048,P<0.05)水平均为CTO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的预测因子;miR-21可有效区分CTO病变侧支循环是否良好(AUC为0.93,P<0.05)。结论循环miR-21水平在CTO侧支循环良好组明显升高,可作为区分冠心病CTO病变患者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慢性闭塞病变 冠脉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常规治疗对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icroRNA-21及MMP-9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清池 柳书可 +1 位作者 胡艳丽 周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对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21)及金属基质蛋白-9(MMP-9)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在...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对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icroRNA-21(miR-21)及金属基质蛋白-9(MMP-9)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两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及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酮酯分散片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试验组miR-21、MMP-9及hs-CRP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清miR-21、MMP-9及hs-CRP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联合常规治疗能降低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iR-21及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酮酯分散片 不稳定斑块 微小RNA-21 金属基质蛋白-9
原文传递
二叶式主动脉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瓣膜脱入升主动脉1例
19
作者 周健伟 李益民 +1 位作者 纪军 何胜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2-97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1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肺栓塞、脑出血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喘1个月余,加重1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肺栓塞、脑出血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瓣中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