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的效果及其对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叶家茂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在重症腹腔感染中联合使用替加环素、美罗培南的效果及其对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7例重症腹腔感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 目的分析在重症腹腔感染中联合使用替加环素、美罗培南的效果及其对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7例重症腹腔感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予以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生理指标、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理指标中体温(36.81±0.60)℃、呼吸频率(16.74±2.52)次/min、心率(75.42±5.82)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37.34±0.65)℃、(18.41±2.71)次/min、(80.56±6.03)次/min,收缩压(112.54±12.17)mmHg和舒张压(74.06±5.41)mmHg均高于对照组(104.41±12.06)mmHg、(71.31±5.5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4、3.144、4.272、3.304、2.478,P均<0.05);对照组血常规、生化指标均差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腹腔感染患者而言,联合使用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治疗可改善生理功能、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提升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腹腔感染 替加环素 美罗培南 血常规 血生化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叶家茂 《系统医学》 2025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扬州市中医院于2020年1月—2024年1月确诊的9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扬州市中医院于2020年1月—2024年1月确诊的9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接受连续性肾替代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流动力学[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排出指数(cardiac index,CI)]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分别为(64.62±5.53)ng/mL、(104.68±10.5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68.34±6.57)ng/mL、(115.74±11.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7、4.88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R、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MAP和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基础上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能够促进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去甲肾上腺素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7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扬州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 目的研究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于扬州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及禁食等常规治疗)与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淀粉酶(UAMY),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S)、TNF-α、IL-6、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UAMY,血清LPS、AMS、TNF-α、CRP、IL-6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胰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胰液与胰酶分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促进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胰通腑汤 灌肠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谢润平 王吉圣 叶家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扬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补液、抗感染等...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扬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补液、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统计两组治疗后第6、24、48及72 h血乳酸和尿量变化情况,统计两组6 h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28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6、24、48及72 h血乳酸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24、48及72 h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6 h内液体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改善患者的血乳酸及尿量,提高6 h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并且降低28 d死亡率,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垂体后叶素 感染性休克 尿量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支法腹部雷火灸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晽 张惠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腹部雷火灸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ICU收治的40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肠内营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纳...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腹部雷火灸治疗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ICU收治的40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肠内营养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纳支法腹部穴位雷火灸。观察2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肠内营养治疗周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法腹部穴位雷火灸法可有效改善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症状,改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耐受性,促进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腹部穴位 雷火灸 肠内营养 腹泻 中西医结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因素护理对ICU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单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5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ICU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ICU于2016年1~3月收治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风险因素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ICU于2015年10~12月收治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护...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ICU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ICU于2016年1~3月收治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风险因素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ICU于2015年10~12月收治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管道滑脱、压疮、误吸等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病情保证、获取信息、被接纳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预防ICU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 ICU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