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靳競 吴倩倩 +1 位作者 吴莉莉 胡君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6期888-891,共4页
目的:分析扬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方法:对该市已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并已经开展体检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现况调查。结果:2022年扬州市已进行备案,并且开展体检工作的职业健康... 目的:分析扬州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方法:对该市已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并已经开展体检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现况调查。结果:2022年扬州市已进行备案,并且开展体检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共有14家,包括公立医院(社区卫生院)5家,民营医院5家,民营体检机构4家。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及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公立医院显著高于民营医院和民营体检机构,分别为公立医院127.47/万人、18.44/万人,民营医院87.39/万人、1.67/万人,民营体检机构53.92/万人、5.17/万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量考核显示民营医院和民营体检机构在工作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尚不足。结论:需进一步完善质量管控、加强技术培训、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健康监管 工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胡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对影响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因素予以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至2022年疑似ONID就诊的224例人员的一般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分为ONID组和无ONID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讨ONI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24例... 目的对影响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因素予以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至2022年疑似ONID就诊的224例人员的一般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分为ONID组和无ONID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讨ONI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24例疑似ONID就诊的人员中,确诊181例,占比80.80%,43例排除ONID,占比19.20%;通过对比无ONID组、ONID组一般资料,发现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工龄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噪声接触情况、行业分布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上述存在差异指标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企业类型、性别、工龄、年龄、企业规模均是影响ON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性别、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工龄是ONID发生的影响因素,在今后职业病预防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噪声 职业性噪声聋 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某风能装备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塔架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
作者 朱俊 张锋 窦建瑞 《职业与健康》 CAS 2024年第21期2881-2886,共6页
目的了解扬州某风能装备有限公司年产25×10^(4)t塔架项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其相应的配套辅助设施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效果。方法2023年10月在项目试运行阶段采用职业卫生... 目的了解扬州某风能装备有限公司年产25×10^(4)t塔架项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其相应的配套辅助设施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效果。方法2023年10月在项目试运行阶段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工程分析法和检查表分析法等,结合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检测结果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中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矽尘、其他粉尘;有毒物质中的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氟化物、一氧化碳、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醇、氧化锌;物理因素中的噪声、紫外辐射及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工人88人,其余45人为内件安装、质检、仓管等辅助工作人员,均为男性。该项目粉尘和毒物检测合格率为100%;紫外辐射和工频电场接害强度均符合标准限值要求;除打磨、喷砂、喷锌3个岗位噪声严重超标[95.4、89.7和85.5 dB(A)]外,其余各工作场所均未超标;生产单元表面处理车间内喷砂、喷锌、喷漆岗位侧排风控制风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该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及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论扬州某风能装备有限公司塔架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需重点关注打磨、喷砂、喷锌岗位,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加强个体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设备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评价
原文传递
职业接触草甘膦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4
作者 窦建瑞 周信 +3 位作者 潘兴扬 苗润丰 周敏林 张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7-522,共6页
目的分析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在职业接触人群体内的浓度及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为提高草甘膦安全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4至12月,选择5家草甘膦生产企业中直接接触草甘膦原药的247人作为接触组,同时选择同企业... 目的分析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在职业接触人群体内的浓度及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为提高草甘膦安全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0年4至12月,选择5家草甘膦生产企业中直接接触草甘膦原药的247人作为接触组,同时选择同企业内不接触草甘膦原药和其他农药的237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草甘膦和生物样本中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各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和两组间健康检查情况的差异。结果接触组尿中草甘膦浓度(0.022~47.668 mg/L)和超标率(60.32%,149/247)以及尿中氨甲基膦酸浓度(<0.010~1.624 mg/L)分别高于对照组尿中草甘膦浓度(<0.020~4.482 mg/L)和超标率(2.53%,6/237)以及尿中氨甲基膦酸浓度(<0.010~0.52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工作环境草甘膦浓度超标率为33.67%(33/98);工作环境草甘膦浓度与尿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浓度呈正相关(r_(s)=0.804、0.238,P<0.001),尿中草甘膦浓度与氨甲基膦酸浓度呈正相关(r_(s)=0.549,P<0.001)。接触组谷丙转氨酶(ALT)、白球比、肌酐、尿酸,以及ALT异常率和总蛋白(TP)异常率高于对照组,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总体肝功能、总体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脏B超和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环境中草甘膦浓度与劳动者尿中草甘膦和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浓度有关联,草甘膦接触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场所空气 接触组 职业健康检查 健康状况调查 氨甲基膦酸 生物样本 草甘膦 人体健康
原文传递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职业接触限值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锋 陈梦瑶 +2 位作者 丁恩民 窦建瑞 朱宝立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职业接触限值。方法于2014年10至11月,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网站查找关于草甘膦毒性的文件,通过文献数据库收集草甘膦的毒性资料及中毒临床症状,确定草甘膦毒作用的靶器官。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共选择5...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职业接触限值。方法于2014年10至11月,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网站查找关于草甘膦毒性的文件,通过文献数据库收集草甘膦的毒性资料及中毒临床症状,确定草甘膦毒作用的靶器官。在江苏省和山东省共选择5家有代表性的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共选择96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接触草甘膦的526名工人作为接触组,同企业的非现场(如财务、行政等)作业人员442人作为对照组。对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健康检查,观察不同接触浓度工人的靶器官损伤情况,确定职业接触限值。结果草甘膦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以及对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接触组工人接触草甘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03~48.91 mg/m^(3),接触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空气中草甘膦浓度高于5 mg/m^(3)时,接触组与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甘膦职业接触限值设定为5 mg/m^(3),该标准安全性符合毒理学及职业病流行病学的相关要求,同时也符合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可行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 空气污染物 职业性 草甘膦 职业接触限值
原文传递
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其毒物代谢浓度分析5例
6
作者 窦建瑞 杨燕 +3 位作者 张昊 张锋 赵义 苗润丰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体内草甘膦(GLY)及其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AMPA)浓度变化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为草甘膦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2月~7月收集扬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例口服草甘膦中毒患者入院时、住院... 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体内草甘膦(GLY)及其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AMPA)浓度变化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为草甘膦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2月~7月收集扬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例口服草甘膦中毒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的尿液,使用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检测尿中GLY及AMPA浓度,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救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毒后主要表现为急性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患者尿样中的GLY的浓度都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出院当天GLY最终浓度低于初始浓度的10%。出院时患者1、2、3、4体内GLY的清除率分别为96.97%、95.91%、96.87%和92.87%。结论草甘膦进入人体后维持时间较短,中毒患者入院时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与中毒剂量和临床症状之间的未显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中毒 代谢浓度 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