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矩形换热通道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3-1108,共6页
采用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SST k-ω)分别对光滑矩形通道、连续肋矩形通道和间断肋矩形通道在五种典型工况下的流动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光滑矩形通道流动阻力和换热系数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
采用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SST k-ω)分别对光滑矩形通道、连续肋矩形通道和间断肋矩形通道在五种典型工况下的流动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光滑矩形通道流动阻力和换热系数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可以较好符合,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在本文所研究的雷诺数(Re=8000~15000)范围内,连续肋和间断肋通道阻力较光滑通道都相应增加,连续肋片通道较光滑通道阻力增加2倍以上,间断肋片通道较光滑矩形通道阻力增加4.8倍以上,且随Re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连续肋换热能力较光滑通道提升1.1倍以上,而间断肋较光滑通道换热能力提升约1.7倍以上。通过采用综合热学性能参数,对强化传热和阻力减小这两个因素进行评估,分析表明间断肋的综合热学性能明显优于连续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换热
肋片
计算流体动力学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2
作者
吴华杰
戴晓锋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18,共6页
为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恒压输出,提出一种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无需加入闭环控制电路和动态调谐电路,通过对补偿网络的设计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且系统同时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首先...
为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恒压输出,提出一种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无需加入闭环控制电路和动态调谐电路,通过对补偿网络的设计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且系统同时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首先建立了双T型补偿网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模型,并分析了系统的恒压输出特性与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接着给出了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双T型补偿网络
恒压
单位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流体微通道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72,共7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两种不同浓度的水-Al_(2)O_(3)纳米流体以及五种不同高宽比的微通道热沉的流动换热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可降低流固换热面的平均温度,从而提升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但同时也...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两种不同浓度的水-Al_(2)O_(3)纳米流体以及五种不同高宽比的微通道热沉的流动换热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可降低流固换热面的平均温度,从而提升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但同时也会显著提升系统的泵功率;通过改变微通道高宽比可有效提升热沉的换热能力,增大高宽比能够有效降低热沉受热面平均温度,且不会使得流动阻力损失显著增加;在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微通道热沉高宽比存在最优值,当高宽比超过30时,换热系数不随高宽比增加而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纳米流体
强化换热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受限空间狭缝射流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3,共7页
狭缝冲击射流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形式,传统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其换热规律。采用常用的k-ε系列湍流模型和k-ω系列湍流模型,结合Kato-Launder模型、剪切流修正模型、间歇转捩模型和横流效应修正模型,对受限空间狭缝射流开展了数值模拟...
狭缝冲击射流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形式,传统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其换热规律。采用常用的k-ε系列湍流模型和k-ω系列湍流模型,结合Kato-Launder模型、剪切流修正模型、间歇转捩模型和横流效应修正模型,对受限空间狭缝射流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标准k-ω湍流模型结合Kato-Launder模型和剪切流修正模型可在两种典型冲击距离下都成功预测壁面传热特性,间歇转捩模型对SST k-ω剪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预测能力的改善作用极其有限,而Kato-Launder模型可以极大改善SST k-ω湍流模型在较小冲击距离下的传热预测能力,但在较大冲击距离下,Kato-Launder模型会预测出更为显著的努塞尔数伪第二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换热
湍流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矩形换热通道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机构
扬州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
工程学
院
扬州市车辆工程学会
扬州
大学机械
工程学
院
出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3-110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605424)
第14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No.XCL-09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600447)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1501164B)。
文摘
采用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SST k-ω)分别对光滑矩形通道、连续肋矩形通道和间断肋矩形通道在五种典型工况下的流动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光滑矩形通道流动阻力和换热系数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可以较好符合,验证了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的预测能力。在本文所研究的雷诺数(Re=8000~15000)范围内,连续肋和间断肋通道阻力较光滑通道都相应增加,连续肋片通道较光滑通道阻力增加2倍以上,间断肋片通道较光滑矩形通道阻力增加4.8倍以上,且随Re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连续肋换热能力较光滑通道提升1.1倍以上,而间断肋较光滑通道换热能力提升约1.7倍以上。通过采用综合热学性能参数,对强化传热和阻力减小这两个因素进行评估,分析表明间断肋的综合热学性能明显优于连续肋。
关键词
强化换热
肋片
计算流体动力学
流动特性
Keyword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Ribs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Flow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2
作者
吴华杰
戴晓锋
机构
扬州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
工程学
院
扬州市车辆工程学会
出处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18,共6页
基金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项目(XM-01)。
文摘
为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恒压输出,提出一种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无需加入闭环控制电路和动态调谐电路,通过对补偿网络的设计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电压,具有负载无关性,且系统同时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首先建立了双T型补偿网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模型,并分析了系统的恒压输出特性与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特性,接着给出了系统一般性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双T型补偿网络
恒压
单位功率因数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s(EVs)
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system
double-T-type compensation network
constant voltage
unity power factor
分类号
TM28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流体微通道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机构
扬州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
工程学
院
扬州市车辆工程学会
扬州
大学机械
工程学
院
出处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7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605424)
第14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XCL-09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0447)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501164B)资助。
文摘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两种不同浓度的水-Al_(2)O_(3)纳米流体以及五种不同高宽比的微通道热沉的流动换热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可降低流固换热面的平均温度,从而提升纳米流体的换热能力,但同时也会显著提升系统的泵功率;通过改变微通道高宽比可有效提升热沉的换热能力,增大高宽比能够有效降低热沉受热面平均温度,且不会使得流动阻力损失显著增加;在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微通道热沉高宽比存在最优值,当高宽比超过30时,换热系数不随高宽比增加而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微通道
纳米流体
强化换热
数值模拟
Keywords
Microchannel
Nanoflui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受限空间狭缝射流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机构
扬州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市车辆工程学会
扬州
大学机械
工程学
院
出处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605424)
第14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No.XCL-092)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M600447)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501164B)资助。
文摘
狭缝冲击射流是一种高效的换热形式,传统湍流模型无法准确预测其换热规律。采用常用的k-ε系列湍流模型和k-ω系列湍流模型,结合Kato-Launder模型、剪切流修正模型、间歇转捩模型和横流效应修正模型,对受限空间狭缝射流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标准k-ω湍流模型结合Kato-Launder模型和剪切流修正模型可在两种典型冲击距离下都成功预测壁面传热特性,间歇转捩模型对SST k-ω剪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预测能力的改善作用极其有限,而Kato-Launder模型可以极大改善SST k-ω湍流模型在较小冲击距离下的传热预测能力,但在较大冲击距离下,Kato-Launder模型会预测出更为显著的努塞尔数伪第二峰值。
关键词
冲击射流
换热
湍流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
Keywords
Impingement flow
Heat transfer
Turbulence mode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分类号
TP391.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矩形换热通道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双T型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吴华杰
戴晓锋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纳米流体微通道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研究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4
受限空间狭缝射流传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吴华杰
张善文
张燕军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