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下切迹的测量分析对经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技术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甄瑞鑫 李玉波 +2 位作者 宋有鑫 安永胜 陈宾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879-883,共5页
目的明确出行神经根在椎体下切迹内走行区域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的意义。方法以25~35岁,45~55岁,65~75岁年龄段分为A、B、C三组,每组随机抽取40例,共120例,男女比例1︰1。通过观察腰椎侧位X线片、腰椎MRI等常规术前影像学资料,描... 目的明确出行神经根在椎体下切迹内走行区域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的意义。方法以25~35岁,45~55岁,65~75岁年龄段分为A、B、C三组,每组随机抽取40例,共120例,男女比例1︰1。通过观察腰椎侧位X线片、腰椎MRI等常规术前影像学资料,描述L_(3~4)、L_(4~5)、L_5S_1椎间孔结构与神经根的空间几何关系;测量椎下切迹高度、宽度,用以描述椎下切迹随椎间孔退变的特征变化,并通过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观测720个椎间孔,每个年龄组240个。神经根在下腰椎椎间孔内走行于椎体下切迹内。测得椎下切迹宽度均值A组(1.5146±0.0138)mm,B组(1.4933±0.0190)mm,C组(1.4875±0.0184)mm;测得椎下切迹高度均值A组(1.016 7±0.028 7)mm,B组(0.884 2±0.014 05)mm,C组(0.993 8±0.015 05)mm。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椎下切迹宽度各年龄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椎体下切迹高度各年龄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术前影像学分析神经根在椎下切迹的走行部位,可以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提供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下切迹 神经根 椎间孔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LDH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佳宁 陈宾 +1 位作者 宋有鑫 赵丽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LDH患者57例,其中在Mast Quadrant通道下手术的患者26例(微创组),行传统后路...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LDH患者57例,其中在Mast Quadrant通道下手术的患者26例(微创组),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患者31例(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前、术后随访周期的日本骨科学会疗效评定标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定(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手术疗效。结果 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LDH对患者创伤显著小于开放手术,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手术治疗LDH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患者下腰痛发生率较低,可早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微创性 MAST QUADR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甄瑞鑫 刘士波 +3 位作者 曹雪峰 张忠岩 马桂云 陈宾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46-150,共5页
目的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后副损伤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手术标准筛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腰椎稳定性评价,并按术后复查时是否接受逐层阻滞,将患者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通过术前1天、术后... 目的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后副损伤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手术标准筛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腰椎稳定性评价,并按术后复查时是否接受逐层阻滞,将患者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通过术前1天、术后1周、1. 5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腰痛及下肢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8例,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腰3/4节段3例,腰4/5节段41例,腰5/骶1节段24例。其中阻滞组43例,非阻滞组25例。术后1个月68例患者无腰椎不稳表现;阻滞组阻滞有效部位集中于椎小关节、纤维环,全部68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后,椎小关节囊、纤维环的损伤是引发腰臀部疼痛的参与因素,但疼痛程度不影响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手术创伤 腰痛 椎小关节囊 局部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波 鹿洪辉 +3 位作者 杨蓓 卢晨晓 常成兵 陈宾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2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孔镜镜下分型,共分为4种: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侧隐窝狭窄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28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孔镜镜下分型,共分为4种:压迫型、瘢痕型、钙化型、侧隐窝狭窄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经过平均(10.5±3.7)个月的随访,各分型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5.31%,VAS、ODI、JO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不同椎间孔镜下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显著疗效,合理利用该分型可以使该手术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显著减少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下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伤椎置钉结合弯棒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A3型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2 位作者 马桂云 刘金欣 陈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于伤后3 d内行后路经皮椎弓根...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于伤后3 d内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术。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影像学观察指标、临床效果观察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无神经损伤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神经功能平均改善了1.1级。手术时间(102.31±16.87)min,术中失血(87.88±13.05)mL,住院时间(15.53±13.00)d,全身麻醉21例,5例局部麻醉。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和伤椎后凸角较术后有轻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比术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结合预弯连接棒钉棒杠杆复位内固定、椎管间接减压技术治疗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A3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避免了椎管内直接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神经损伤 间接减压 复位 骨折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
6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4 位作者 马桂云 赵海洋 陈宾 宋有鑫 刘金欣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观察组,32例)和全身麻醉下切开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对照组,32例)。...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治疗(观察组,32例)和全身麻醉下切开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对照组,3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麻醉效果、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无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观察组术中麻醉优良率为90.6%。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末次随访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d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个月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钉棒杠杆复位技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骨折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经皮椎弓根螺钉 杠杆复位 骨折固定术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骨关节炎差异基因谱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1 位作者 刘金欣 马桂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对骨关节炎与正常骨关节炎滑膜间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与骨关节炎相关数据芯片,应用R语言中“limma”包筛选出差异基因,并利用R语言中“ClusterProfiler”包对筛选的差异基...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对骨关节炎与正常骨关节炎滑膜间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与骨关节炎相关数据芯片,应用R语言中“limma”包筛选出差异基因,并利用R语言中“ClusterProfiler”包对筛选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分析差异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获取关键基因和“MCODE”寻找功能模块,并应用DAVID数据库对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基于P<0.05,|log2FC|>1的条件,共筛选出320个差异基因,包含上调基因172个,下调基因148个,其主要涉及细胞增长、细胞黏合、骨骼肌增长、铁离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激素受体结合等多种细胞生理活动;且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通路,凋亡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原发性免疫通路,造血细胞谱系通路中。基于蛋白互作网络中共获取10个关键靶基因,包含CTNNB1,GSK3B,STAT1,RHOC,HDAC9,PSEN1,KDM5C,BACE1,JAK3和CUL1。其关键功能模块主要是涉及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筛选出骨关节炎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并进行了功能预测,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差异分析 关键基因 功能模块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打印技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2 位作者 马桂云 刘金欣 陈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1期1655-1660,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TLIF手术),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TLIF手术),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三维CT制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置钉准确率以及手术前后ODI和JOA评分、滑脱程度及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程度及术后各时段ODI和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前计划的制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手术失血量、提高置钉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峡部裂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LCP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折侧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家兴 白磊鹏 +3 位作者 金宇 徐莹 甄瑞鑫 张擎柱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2期51-56,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折侧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折侧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折侧中重度KOA患者,按照手术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21例采用PFLCP固定(PFLCP组),24例采用PFNA固定(PFNA组)。记录并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PFLCP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LCP和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折侧中重度KOA患者的有效方式,但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关节炎 老年人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成兵 甄瑞鑫 +4 位作者 暴海洋 苗伟 高正添 员文静 陈宾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科室采用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其中男性20例,年龄40~81岁,平均57.1岁... 目的探讨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科室采用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其中男性20例,年龄40~81岁,平均57.1岁;女性26例,年龄30~70岁,平均50.6岁。46例病例中C4~54例,C5~628例,C6~712例,C7T12例。均为单节段,一侧根性症状。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相应节段神经根压迫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相符,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明确,且患者经过规范保守治疗无效。记录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即刻、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Macnab评分以及颈椎椎间隙高度变化、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手术时间66~125min,平均(82.4±8.5)min;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8.6±1.1)mL;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3.5±0.4)d。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后期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VAS评分由术前的(7.78±0.27)分降为(1.96±0.23)分,术后1年为(0.52±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0.52±0.23)分升至(14.13±0.15)分,术后1年为(15.96±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评分优28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颈椎生理曲度由术前的(5.54±1.25)°变为术后1年的(9.69±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4.54±0.21)mm变为(4.31±0.2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颈后路钥匙孔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行,且短期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 颈后路 钥匙孔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侧路椎间孔镜微创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暴海洋 朱艳秋 +6 位作者 陈宾 安永胜 杨佳宁 常成兵 苗伟 刘欣哲 宋有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8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的4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的4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动力位片无腰椎不稳状况,行术前术后MRI检查,手术方式采用TESSYS技术。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6个月、1年进行评分,评估腰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33例,良5例,可3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为90.4%。术前的VAS评分为7.6±1.2,术后即刻的为3.3±1.5,6个月的为2.2±0.9,1年的为1.0±0.9,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侧路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微创优越性,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节段 椎间孔镜 微创 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晓康 陈宾 +1 位作者 裴瑞琪 刘兆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9期852-855,共4页
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a flava,OLF)是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的一种,是结蹄组织向骨性组织转化的过程[1]。以胸段尤其是下胸段最为常见[2],颈椎和腰椎也可发生。胸段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双下肢... 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a flava,OLF)是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的一种,是结蹄组织向骨性组织转化的过程[1]。以胸段尤其是下胸段最为常见[2],颈椎和腰椎也可发生。胸段OLF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痹、无力及步态异常、感觉障碍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常有膝踝反射亢进和下肢肌力减弱等体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内镜技术 治疗 胸椎管狭窄症 肠功能障碍 下肢麻痹 主要表现 步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欣哲 陈宾 +2 位作者 暴海洋 常成兵 宋有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5期36-37,44,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64例行MIS-TLIF的腰椎间盘突... 目的探讨后路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64例行MIS-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有引流管)和B组(无引流管),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临床疗效。椎体融合情况以术后腰椎X线及CT三维重建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数、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引流管的使用对围手术期参数无明显影响,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B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于A组1 d(P<0.001),两组临床效果及椎间融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术后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需视术中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TLIF 腰椎间盘突出 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海涛 甄瑞鑫 李海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术后相关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将VAS疼痛评分、OSWESTRY评分、Lehman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术后...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术后相关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将VAS疼痛评分、OSWESTRY评分、Lehman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术后3个月的恢复状态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30例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0.00%。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疼痛症状、腰椎功能恢复、治疗优良率方面均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 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侧路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宇 暴海洋 +1 位作者 宋连新 彭阿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的32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平均65岁。患者术前主要表现为腰痛...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腰椎侧路椎间孔镜(PELD)治疗的32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平均65岁。患者术前主要表现为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合并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在局麻下手术,手术方式采用TESSYS技术,在内镜下对侧隐窝减压,并对椎间孔成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患者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年时优良率。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切口平均0.7cm、术中出血量平均8ml,住院时间平均11d,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的VAS评分为7.6±1.2,术后1年的为1.0±0.9,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0.9±0.07下降至术后1年的0.3±0.02;末次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28例,良3例,可1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6.8%。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对老年患者全身影响小、住院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微创优越性,是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技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变疾病术中失血量的多因素分析
16
作者 祝乃强 侯静怡 +2 位作者 陈宾 马桂云 张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6期00009-00009,共1页
分析影响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术中失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211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患者,以术中失血量为因变量,对各自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影响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术中失血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211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患者,以术中失血量为因变量,对各自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吸烟、骨质疏松、年龄、马尾综合症、体位、手术时间、内固定融合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上腰椎出血量多于下腰椎。结论:影响术中失血量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高龄、较长手术时间、内固定融合、上腰椎手术、骨质疏松、吸烟、俯卧体位、马尾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单节段 术中失血量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治疗腰椎管内软骨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佳宁 陈宾 +4 位作者 宋有鑫 赵丽丽 孔庆柱 李戈 赵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8-569,共2页
骨软骨瘤也称骨软骨外生骨疣或外生骨疣,为临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之一,约占全身骨肿瘤的8.5%[1],多生长在四肢干骺端,而发生于腰椎管内比较少见[2]。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腰疼伴右下肢麻木痛8个月加重1周入院。
关键词 腰椎管 后外侧入路 软骨瘤 骨软骨外生骨疣 直腿抬高实验 干骺端 右下肢麻木 棘突间隙 骨肿瘤 生理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Quadrant通道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4
18
作者 杨佳宁 宋有鑫 +2 位作者 赵丽丽 陈宾 赵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共69例,均不同程度合并腰椎不稳,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合并腰椎退变滑脱20例;年龄60~75岁,平均65.6岁。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方法治疗31例(微创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TLIF手术治疗者38例(开放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疗效评定及随访采用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对所有患者术前1 d,术后2周,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微创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引流量及手术用时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术后随访期内JOA评分、ODI评分及VAS评分与开放手术效果相当。[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显著小于传统开放手术,符合微创外科治疗理念。术后患者下腰痛发生率较低,可早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手术治疗 微创 MAST QUADRANT
原文传递
通道下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佳宁 宋有鑫 +4 位作者 陈宾 武云鹤 孔庆柱 李戈 赵丽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45-135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经微创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7例,年龄24~71岁,平均64.3岁。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应用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4年10月,采用经微创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57例,年龄24~71岁,平均64.3岁。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单侧组),另27例行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双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疗效评定及随访采用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单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术后随访期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优良率相比较,改善率明显提高,两组手术效果相当。[结论]可扩张通道下微创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疗效确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理想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 可扩张通道 单边固定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微创通道下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佳宁 赵胜军 +6 位作者 赵丽丽 宋有鑫 甄瑞鑫 李玉波 赵龙 李戈 陈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采用单侧建立可扩张通道减压融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与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采用单侧建立可扩张通道减压融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与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微创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20例采用MIS-TLIF治疗,19例采用TLIF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MacNab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MIS-TLIF组均少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MIS-TLIF组与TLIF组VAS、JOA、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以上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较改良TLIF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可供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MIS-TLIF 改良TLIF 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