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
1
作者 张岚 徐昆 +4 位作者 敖曼 郝佳颖 曹胜 张义龙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显像结果,70例发生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与脊柱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身骨显像结果,70例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纳入转移组,104例未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纳入无转移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血栓形成、肿瘤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采用qRT-PCR检测血清miR-550a-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typeⅠ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peptide,ICTP)水平,比较两组血清TRACP-5b、ICTP、miR-550a-5p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单独miR-550a-5p、TRACP-5b、ICTP及联合使用时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TRACP-5b、ICTP、miR-550a-5p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肿瘤直径≥5cm肺腺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患者miR-550a-5p水平显著性高于肿瘤直径<5cm、鳞癌、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血清miR-550a-5p升高、肺腺癌、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均是NSCLC患者发生脊柱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独应用miR-550a-5p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AUC为0.851,最佳截断值为0.20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9%、85.58%;单独应用血清miR-550a-5p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TRACP-5b(Z=2.309,P=0.023)和ICTP(Z=1.852,P=0.049)。miR-550a-5p、TRACP-5b、ICTP三项联合诊断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AUC为0.93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7%、87.50%;三项联合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TRACP-5b和ICTP二项联合(Z=2.205,P=0.027)。结论:血清miR-550a-5p水平升高与NSCLC患者脊柱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脊柱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且其与骨代谢相关肿瘤标志物ICTP和TRACP-5b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转移 骨代谢相关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50a-5p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昆 敖曼 +3 位作者 郝佳颖 曹胜 张义龙 王建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550a-5p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脊柱骨转移的价值,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存在脊柱骨转移NSCLC患者,44例无脊柱骨转移NSCLC患...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550a-5p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脊柱骨转移的价值,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存在脊柱骨转移NSCLC患者,44例无脊柱骨转移NSCLC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或CT检查证实,分别纳入脊柱骨转移组、无脊柱骨转移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iR-550a-5p、肺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NTx)、骨转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cross-linked peptide,ICTP)]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分析NSCLC脊柱骨转移分级与血清miR-550a-5p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550a-5p对NSCLC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脊柱骨转移组血清miR-550a-5p、CEA、NSE、CYFRA21-1、BALP、ICTP、NTx水平均高于无脊柱骨转移组(P<0.05);脊柱骨转移组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骨转移数量、淋巴结转移、骨相关事件、伴骨痛症状等临床特征NSCLC患者miR-550a-5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转移分级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NSE、BALP、CEA、ICTP、CYFRA21-1、NTx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骨转移分级增加血清miR-550a-5p水平、肺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均呈升高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550a-5p水平与骨转移分级、CEA、NSE、CYFRA21-1、BALP、ICTP、NTx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550a-5p、肺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联合诊断的AUC值0.941(95%CI:0.878~0.978)(P<0.05),大于肺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联合诊断的AUC值0.902(95%CI:0.829~0.951)。结论miR-550a-5p应用于NSCLC脊柱骨转移诊断的价值较高,其水平与骨转移分级、肺肿瘤标志物、骨代谢标志物联系密切,加入miR-550a-5p可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50a-5p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骨转移 CYFRA21-1 BALP R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550a-5p水平联合外周血全身炎症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脊柱转移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徐昆 张义龙 +3 位作者 敖曼 曹胜 王建华 郝佳颖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目的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水平变化,并探讨各指标联合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 目的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miR-550a-5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性免疫性炎性指数(SII)水平变化,并探讨各指标联合对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至1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154例NSCLC患者。根据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发生脊柱转移者65例(转移组),未发生脊柱转移者89例(无转移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外周血miR-550a-5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脊柱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程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区分度进行验证。结果与无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miR-550a-5p、NLR、PLR和SII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肺鳞癌、Ⅰ-Ⅱ期患者相比,肺腺癌、Ⅲ-Ⅳ期的脊柱转移组患者血清miR-550a-5p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550a-5p、CEA、CYFRA21-1、NLR、PLR和SII诊断NSCLC患者脊柱发生的AUC分别为0.943、0.825、0.767、0.700、0.661、0.833。miR-550a-5p诊断NSCLC脊柱转移的效能高于CEA(P=0.003)、CYFRA21-1(P<0.001)、NLR(P<0.001)、PLR(P<0.001)和SII(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iR-550a-5p(OR=8.506)、NLR(OR=2.976)和SII(OR=1.013)均是NSCLC患者脊柱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miR-550a-5p、NLR和SII联合的AUC为0.985(0.952~0.998);当最佳截断值为0.928时,敏感度为98.46%,特异度为94.38%。基于血清miR-550a-5p、NLR和SI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AUC=0.992)和一致性(C-index=0.99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39)。结论血清miR-550a-5p与NLR、SI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NSCLC脊柱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具有作为NSCLC患者脊柱转移辅助筛查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脊柱转移 微小RNA 全身免疫炎症指标 联合诊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葡萄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介导髓核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
4
作者 郭晓燕 曹胜 +4 位作者 王玲玲 徐昆 杨佳琦 杨雪 王晶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处理对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从雄性Wistar大鼠腰椎组织中分离NPC。将NPC分为6组:对照组,葡萄糖5、15、...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处理对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从雄性Wistar大鼠腰椎组织中分离NPC。将NPC分为6组:对照组,葡萄糖5、15、25 mmol/L组,葡萄糖+NAC组(25 mmol/L葡萄糖+3 mmol/L抗氧化剂NAC),葡萄糖+PDTC组(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PDTC)。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采用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用于检测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 mmol/L葡萄糖组和15 mmol/L葡萄糖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无明显变化,而25 mmol/L葡萄糖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葡萄糖+NAC组和葡萄糖+PDTC组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MMP-13、金属蛋白酶AD-AMTS(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4和ADAMTS-5表达均明显降低,而Bcl-2蛋白、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COL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葡萄糖+NAC组和葡萄糖+PDTC组细胞内ROS水平和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2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葡萄糖+NAC组和葡萄糖+PDTC组细胞p-P65/P65和p-IκBα/IκB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葡萄糖处理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NPC的凋亡和ECM降解,这一过程涉及其对ROS/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椎间盘退行性变 髓核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甄瑞鑫 赵红莲 史凡祺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中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对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1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各65例,均实施PTED,术中上关节突关节磨削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中不同关节突磨削量对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19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各65例,均实施PTED,术中上关节突关节磨削量<33%者为少量组,磨削量33%~50%者为中量组,>50%者为大量组。观察三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物力学稳定性、腰椎功能恢复评分。结果少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32±7.86)分钟和(11.85±1.10)ml,中量组分别为,(70.06±8.53)分钟和(14.32±2.21)ml,大量组分别为(74.47±10.00)分钟和(19.86±3.00)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组血清IL-6、TNF-α术后3天分别为(6.10±1.12)pg/ml和(8.21±1.87)ng/L,出院时分别为(3.27±0.58)pg/ml和(4.32±1.00)ng/L;中量组术后3天分别为(6.68±1.35)pg/ml和(9.00±1.20)ng/L,出院时分别为(4.10±0.63)pg/ml和(6.85±1.28)ng/L;大量组术后3天分别为(7.32±1.00)pg/ml和(10.57±1.28)ng/L,出院时分别为(4.57±0.49)pg/ml和(8.14±1.35)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量组血清腰椎前凸角度、腰椎屈曲、腰椎稳定评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42.28±2.12)°、(1.86±0.36)cm、(10.52±2.01)分,术后1年分别为(42.11±1.97)°、(1.87±0.52)cm、(10.63±1.96)分,中量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40.86±1.89)°、(1.72±0.28)cm、(10.63±2.15)分,术后1年分别为(39.15±2.11)°、(1.60±0.42)cm、(12.11±1.63)分,大量组术后1个月分别为(39.01±2.35)°、(1.61±0.29)cm、(11.20±2.75)分,术后1年分别为(38.11±2.32)°、(1.43±0.33)cm、(13.24±1.52)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LDH术中减少上关节突磨削量,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腰椎功能及关节稳定性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关节突磨削量 炎性指标 生物力学稳定性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位序列失衡有关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义龙 任磊 +2 位作者 孙志杰 王雅辉 孙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5263-5269,共7页
背景:有关椎体成形术后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出现新发椎体骨折的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究竟新发椎体骨折是骨水泥强化后导致,还是骨质疏松自然发展的结果,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过保守治疗和骨水泥强化... 背景:有关椎体成形术后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出现新发椎体骨折的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究竟新发椎体骨折是骨水泥强化后导致,还是骨质疏松自然发展的结果,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过保守治疗和骨水泥强化治疗后新发骨折的情况,分析新发骨折与脊柱矢状位参数的关系,探索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观察组80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80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术后1 d、对照组下地活动后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记录指标包括骨密度、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数目和位置以及矢状位参数,对观察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末次随访后,2组病例总数按有无新发骨折再次分为2组,比较新划分的2组病例的指标差异,分析椎体新发骨折和脊柱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两治疗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盆指数、骶骨斜坡、骨盆倾斜度、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C7矢状位比值以及新发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新发椎体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盆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密度、骶骨斜坡值、骨盆倾斜度、胸椎后凸角、C7矢状位比值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验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过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或保守治疗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及脊柱矢状位序列失衡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盆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腰椎 椎体压缩骨折 邻椎骨折 矢状位参数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正蓬 王雅辉 +5 位作者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科采用3D打印的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方法置钉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T_0)和术后1(T_1)、6(T_2)、12个月(T_3)评估腰椎JOA评分,同时分别于T0和T2评估患者伤椎复位情况,另外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P <0.05),而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_1、T_2及T_3时JOA评分均明显高于T0(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T2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明显升高(P <0.05),而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T2时伤椎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效果明显,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置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前后伤椎后凸纠正与脊柱整体力线改善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义龙 王雅辉 +2 位作者 孙志杰 刘正蓬 孙贺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评价PKP术后伤椎后凸角纠正与脊柱整体力线改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采取PK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0例,比较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和C7矢状位比值的变化,分析两者有无相关性。结... 目的:评价PKP术后伤椎后凸角纠正与脊柱整体力线改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采取PKP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70例,比较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后凸角和C7矢状位比值的变化,分析两者有无相关性。结果:PKP前后伤椎后凸角纠正6.72±1.92度,其中单一椎体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66±1.26度,单一胸椎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97±1.12度,单一腰椎骨折伤椎后凸角纠正5.36±1.32度;PKP前后C7/SFD变化0.03±0.02,其中单一椎体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单一胸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单一腰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2±0.01。除单一腰椎骨折外,C7/SFD变化与伤椎后凸角纠正呈明显相关。PKP前后双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4±0.02,三椎骨折患者C7/SFD变化0.06±0.03,C7/SFD变化与骨折数目呈明显相关。单一胸椎与单一腰椎骨折比较,PKP前后伤椎后凸角纠正及C7矢状位比值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P术后骨折节段局部后凸畸形纠正越明显,脊柱整体力线改善越明显;随着PKP节段的增加,后凸畸形和脊柱整体力线改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性溃疡诊疗进展
9
作者 王欢 王兴凯 +2 位作者 赵腾飞 宗军卫 王寿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下肢动脉性溃疡(ALU)是多种原因引发下肢动脉病变致使其供养部位供血不足而出现的局部皮肤破溃,属于慢性缺血性疾病,以皮温低、疼痛以及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误诊等特点,若长期得不到合理治疗极易导致病情恶化... 下肢动脉性溃疡(ALU)是多种原因引发下肢动脉病变致使其供养部位供血不足而出现的局部皮肤破溃,属于慢性缺血性疾病,以皮温低、疼痛以及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误诊等特点,若长期得不到合理治疗极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指导临床选择准确、高效的ALU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本文对近年来有关ALU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性溃疡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五谷虫生物清创 脊髓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0
作者 王立庆 马桂云 +1 位作者 商博坤 罗洁玲 《现代临床护理》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计算机决策系统,包括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循证资源数据库包括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计算机决策系统,包括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循证资源数据库包括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指南网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指南网(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fobase,CPG),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新西兰指南协作组(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美国指南网(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医脉通指南网;专业协会网站包括北美脊柱外科协会(the 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中国疼痛研究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CASP),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Pain and Neuroscience,ASPN);综合数据库包括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SinoMed。检索主题为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与临床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由2名经过系统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采用相应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提取并汇总证据,并经循证研究小组讨论确认证据及其推荐级别。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4篇;总结出包括运动评估、运动类型、运动频率、运动强度、注意事项、健康教育6个方面31条证据。结论 汇总的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运动 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仁赞 李锐 +1 位作者 曹海营 李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64-67,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S)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BS患者45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椎间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25例)和异体骨组... 目的 对比观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S)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BS患者45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椎间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组(25例)和异体骨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复查时、末次随访时检测感染相关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术前、末次随访时测算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整体生活质量,包括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分级评价患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异体骨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自体骨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ESR、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ESR、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P均<0.05),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自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11例,异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3例,两组相比,P<0.05。术后6个月时,自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20例,异体骨组患者植骨融合12例,两组相比,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植骨均融合。结论 腰椎BS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椎间植入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的临床疗效相当,同种异体骨可以作为自体骨理想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椎间植入物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布鲁杆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及初步随访
12
作者 甄瑞鑫 马桂云 +2 位作者 史凡祺 常成兵 安永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27-933,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效果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多节段LDH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 目的探讨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效果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多节段LDH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PTED,观察组行新型三轴节式定位器辅助PTED。观察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手术优良率及手术前后炎症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MF)、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透视次数、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清IL-17、IL-6、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侧多裂肌RMS、MF、IEMG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5 d观察组腰背部、下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辅助PTED与传统PTED治疗多节段LDH均能取得满意效果,能改善患侧多裂肌表面肌电图,恢复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前者能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助于早期疼痛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孔镜手术 新型三轴调节式定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骨折数目和C_7矢状位比值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义龙 孙志杰 +2 位作者 王雅辉 任磊 孙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315-3321,共7页
背景:国内外研究对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矢状位失衡重视不够。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脊柱矢状位失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 背景:国内外研究对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矢状位失衡重视不够。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脊柱矢状位失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体检科同龄老年健康查体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两组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记录脊柱椎体骨折数目和位置,测量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脊柱骨盆倾斜角、C_7矢状位比值,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中椎体骨折数目按单个椎体、双个椎体、3个及以上椎体分为3个亚组,比较3个亚组间C_7矢状位比值的差别,分析椎体骨折数目和C_7矢状位比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胸椎后凸角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T1脊柱骨盆倾斜角为(-1.81±1.48)°,对照组为(-3.35±1.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C_7矢状位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观察组中单椎骨折亚组患者4例,双椎骨折25例,3个及以上椎骨折31例,3个亚组间C_7矢状位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骨折数目与C_7矢状位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7;3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引起脊柱矢状位序列改变,随骨折椎体数目增多出现整体矢状位序列失衡,脊柱重心前移,骨折数目与重心前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盆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位参数 矢状位平衡 COBB角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雅辉 刘正蓬 +6 位作者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19-2623,共5页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 目的对比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科行单节段LSS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其中接受后路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66例(对照组),接受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患者58例(观察组)。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0.6月,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和治疗费用。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并计算记录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椎间隙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7 d,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30 316.6±826.8)元,对照组医疗费用(35 356.5±916.2)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1 d、末次随访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两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单节段LSS方面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在降低治疗费用,节约医疗成本方面更具优势,但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方式能有效减少远期椎间隙、椎间孔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隙高度 椎间孔高度 腰椎前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螺钉植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雅辉 刘正蓬 +6 位作者 褚立 明颖 张义龙 孙志杰 王建华 李哲 孙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制作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块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的100例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3D打印制作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航模块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拟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的100例腰椎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3D导航模板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不经3D导航模板辅助。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疼痛程度、神经功能、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CT、X线片复查,判断螺钉植入准确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置钉优良率较高(P <0.05),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低(P <0.05),JOA评分较高(P <0.05),并发症率较低(P <0.05)。观察组术后钉道内倾角和头倾角与术前设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导航模块辅助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可提高置钉精准度,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椎弓根螺钉 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付世杰 李哲 +3 位作者 张擎柱 张建斌 赵泽金 张海峰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789-279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80例80指中节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组(A组,40例40指)和微型钢板内固定组(B组,40例40指)。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80例80指中节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组(A组,40例40指)和微型钢板内固定组(B组,40例40指)。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初愈时间及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初愈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在TAF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内固定 克氏针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3D打印椎间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张仁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椎间融合器行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2~62岁,平均51.7±3.8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1~63岁,平均52.4±4.5岁。观察组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置入普通异体骨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颈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颈椎功能(JOA)评分;术后1年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评估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统计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45.73±5.27ml,对照组62.15±7.38ml;观察组手术时间84.29±6.11min,对照组105.34±12.04min;观察组住院天数6.81±1.52d;对照组8.54±1.08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C2-7 Cobb角为26.15°±3.02°,C2-7 SVA为14.28±2.31mm,T1倾斜角为31.46°±1.83°;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28.79°±4.03°、12.60±4.24mm、30.16°±1.64°;术后1年分别为29.46°±5.11°、11.31±3.70mm、28.65°±2.02°;对照组术后即刻C2-7 Cobb角为21.67°±2.59°,C2-7 SVA为17.39±3.04mm,T1倾斜角32.78°±1.91°、术后6个月分别为23.76°±3.90°、16.88±3.29mm、31.58°±2.01°,术后1年分别为25.28°±4.43°、15.42±3.46mm、30.46°±1.79°,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均获得100%融合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与对照组11.76%(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置入普通异体骨块相比,3D打印椎间融合器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纠正颈椎矢状位平衡,有利于颈椎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3D打印椎间融合器 矢状位平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玉波 陈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PKP进行治疗。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组,其中骨折7 d内手术者41例(A...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PKP进行治疗。按照不同手术时机分组,其中骨折7 d内手术者41例(A组),骨折8~14 d内手术者43例(B组),骨折15 d以上手术者44例(C组)。比较3组术前、术后患椎矢状面指数(VSI)、模拟视觉类比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折椎体压缩率、Cobb角改善程度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2 w及术后1年,A组VSI、Cobb角、椎体压缩率均明显优于B、C两组(P<0.05),同时B组亦明显优于C组(P<0.05);A组术后2 w的ODI、VAS评分均明显优于B、C两组(P<0.05),同时B组亦明显优于C组(P<0.05);3组术后1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渗漏率均低于A、C组,且A组低于C组。结论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行PKP治疗,除止痛效果较好、预后质量优良之外,亦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功能及进行椎体后凸畸形的矫正,特别是在骨折8~14 d内,此阶段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手术时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建华 吴迪 +3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信丽丽 张仁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561-5564,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联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假体沉降率及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钛板内固术)和观察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钛板内固术),每组30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同一时间段的融合率、椎间高度变化、术后脊柱功能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N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患者的临床并发症(植入物坍塌、植入物移位、脑脊液渗漏、免疫排斥),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6%)显著高于观察组(6.67%,P<0.05);观察组术后椎间高度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同期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JOA、NDI、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术后6、12个月两组JOA、NDI、VAS评分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指标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3D打印人工椎体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的断面解剖和重建CT参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华 李哲 +3 位作者 付金利 裴铎 孙贺 张义龙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通过重建CT测量以及断面解剖分析,探究寰椎的准确进钉位置,确定进钉的恒定参考系,并通过对所选参考系与钉道角度关系的测量确定进钉方向及角度,为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和重建CT的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 目的:通过重建CT测量以及断面解剖分析,探究寰椎的准确进钉位置,确定进钉的恒定参考系,并通过对所选参考系与钉道角度关系的测量确定进钉方向及角度,为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操作提供解剖学和重建CT的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20例40侧寰椎标本,采用GELightSpeed64Pro螺旋CT操作软件(ADW4.2)测量20例40侧正常人的寰椎三维CT图片。结果:经重建CT、断面解剖测量显示:①寰椎椎动脉沟底部后弓最薄宽度(w)>其高度(H),高度H4.6±1.5mm,4.5±1.3mm;宽度w9.5±2.0mm,8.9±1.9mm。②寰椎后弓入钉点与后结节的横向距离S1:21.2±3.5mm;20.8±3.6mm。③寰椎钉道长度(AB):26.1±4.4mm;25.6±3.9mm。④寰椎背侧侧块下方内缘与外缘的间距S2:11.1±1.1mm;11.5±1.2mm。⑤钉道纵向角(Y):4.1度±0.7度,4.7度±0.9度,钉道横向角(X):10.9度±5.2度,10.2度±4.6度。⑥横突孔内侧壁至椎管外缘距离S3:8.0±1.4mm;7.8±1.5mm。两者的各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本解剖学测量和重建CT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以后弓上寰椎侧块下方内缘与外缘间距中点的投影距离椎动脉沟底部后弓最薄处的纵向距离2mm处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置钉纵向角取3度~5度,横向角取6度~16度;长度是21.7~30.5mm、直径3.5mm较为客观、安全、可靠,同时三维重建CT可以提供更加具体、个体化的置钉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三维CT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