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常乾坤 白春强 +3 位作者 丁智超 王伟芳 刘铭函 吴文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7,13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2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2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收集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Ki⁃67表达相关的因素,分别建立乳腺癌原发灶超声特征、淋巴结超声特征、临床病理特征、超声联合特征及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De Long检验对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在肿物最大径、生长方向、后方回声、微钙化、血供、淋巴结皮质增厚、门结构是否清晰、血流分布、病理类型、ER、PR、HER2及分子分型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原发灶病理类型、最大径、后方回声、血供及淋巴结血流分布与乳腺癌Ki⁃67高表达相关(P<0.05)。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模型预测乳腺癌Ki⁃67高表达优于单一特征及超声联合特征预测模型(P<0.05)。结论基于乳腺癌原发灶超声、淋巴结超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合模型能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检查 淋巴结 临床病理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骨外伤放射诊断存有争议病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魏艳红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4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骨外伤放射诊断存有争议病例特点意义,提高放射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42例存在争议急性骨外伤患者的x线像分别与最后确诊检查所见进行比较。结果:X线诊断争议原因涉及技术因素8例;隐匿性骨折8例;椎体楔形变是急性压缩性骨... 目的:探讨急诊骨外伤放射诊断存有争议病例特点意义,提高放射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42例存在争议急性骨外伤患者的x线像分别与最后确诊检查所见进行比较。结果:X线诊断争议原因涉及技术因素8例;隐匿性骨折8例;椎体楔形变是急性压缩性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6例、椎缘骨是否外伤所致4例、腰椎滑脱与急性外伤有无关系4例;检查体位不适当6例,漏诊4例。结论:为了避免减少因急诊骨外伤X线检查诊断的争议,必须重视X线投照质量,同时需考虑X线的局限性和科室之间、人员之间的沟通,影像与临床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伤 急诊 放射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常乾坤 白春强 +1 位作者 丁智超 王伟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的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寻找DCIS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57例DCIS和DCI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的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寻找DCISM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57例DCIS和DCI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有微浸润分为DCIS组(n=68)和DCISM组(n=89)。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寻找DCIS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CIS组与DCISM组在病灶边缘、微钙化、导管改变、血供、触及肿物、ER、PR、HER2、Ki-67及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不光整、内部微钙化、富血供、PR阴性、HER2阳性是DCISM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5%、77.9%,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DCISM的发生与病灶边缘不光整、内部微钙化、血供丰富、PR阴性及HER2阳性的表达有关,对DCISM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超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玉军 武会志 +2 位作者 于海侠 姚晶晶 刘春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01月至2017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康复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康复组...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01月至2017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康复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康复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再次发生心力衰竭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春辉 芦钺 郑义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射线平片未显示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经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成像。结果:29例隐匿性肋骨骨折在多平面重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射线平片未显示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经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成像。结果:29例隐匿性肋骨骨折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成像上均获得良好的肋骨图像,28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肋骨骨折,其中完全性肋骨骨折4例,不完全性肋骨骨折25例。结论:64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X射线平片,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及直观的显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程度,可作为胸部外伤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隐匿性肋骨骨折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欢 许宏伟 袁慧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腰椎2例。10例肿瘤经椎间孔或破坏相邻骨质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MRI显示T1WI呈等信号11例、混杂信号5例、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3例、混杂信号5例。5例肿瘤内部可见点片状脂肪信号,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均明显强化。Ⅰ型(病变局限于椎管内)8例(8/18,44.44%),Ⅱ型(病变呈哑铃状突至椎管外)10例(10/18,55.56%)。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发病部位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血管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夹层破裂伴特发性弥漫性肺骨化症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建龙 段庆华 +1 位作者 申志华 许宏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2-1293,共2页
患者男性,46岁,因胸痛1h就诊于河北省承德市某医院急诊科。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入院后查心电图,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肌注地佐辛5mg,患者诉稍缓解,行胸部后前位片、胸部、上腹... 患者男性,46岁,因胸痛1h就诊于河北省承德市某医院急诊科。患者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入院后查心电图,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肌注地佐辛5mg,患者诉稍缓解,行胸部后前位片、胸部、上腹部CT、腹部B超、心脏超声、心肌酶、心梗三项、电解质及血常规检查。CT考虑肠梗阻,其余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按肠梗阻治疗。当日约17:00患者如厕时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抢救给予心肺复苏,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死亡后,第二天行尸体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破裂 特发性弥漫性肺骨化症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v/LVv和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伟芳 杜薇 丁智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的右心室、左心室容积比(RVv/LVv)和超声心动图(UCG)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在肺动脉高压(PA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7月在该院初诊的136例疑似P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右心导管检查(RHC)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胸部CT的右心室、左心室容积比(RVv/LVv)和超声心动图(UCG)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在肺动脉高压(PA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7月在该院初诊的136例疑似P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右心导管检查(RHC)结果为金标准,比较RVv/LVv及PASPUCG在PAH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 136例疑似PAH患者中,102例为PAH患者,34例为非PAH患者。两组PASPRHC、RVv/LV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LVv、PASPUCG与PASPRHC呈正相关(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RVv/LVv、PASPUCG最佳临界值(0.86、40 mmHg)。若以此为分组依据,RVv/LVv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4%(95%CI:81.4%,94.3%)、88.2%(95%CI:71.6%,96.2%)和89.0%(95%CI:80.2%,95.7%);PASPUCG为91.1%(95%CI:83.5%,95.6%)、85.3%(95%CI:68.2%,94.5%)和89.7%(95%CI:85.6%,97.2%);两者联用为98.0%(95%CI:92.4%,99.7%)、85.3%(95%CI:68.2%,94.5%)和94.9%(95%CI:88.9%,98.9%)。结论 RVv/LVv、PASPUCG在PAH早期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若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右、左心室体积比 肺动脉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左髋部疼痛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1例布氏杆菌病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伟 孟爱霞 杨雷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023-3024,共2页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细菌感染、内毒素和变态反应有关,全身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均可受侵-([1]),但单纯侵及髋部肌肉未见临床报道。现将临床遇到的1例布氏杆菌侵及髋部肌肉的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髋部疼痛 人畜共患传染病 细菌感染 布鲁氏菌病 静脉滴注 食物过敏史 临床资料 左侧臀部 analogue 双肺呼吸音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肋骨骨折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骨组织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姜耀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技术(DES)骨组织像在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疑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的51例(196根)患者,分别行DES检查和DR常规检查,并与最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ES...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技术(DES)骨组织像在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疑诊为外伤性肋骨骨折的51例(196根)患者,分别行DES检查和DR常规检查,并与最后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ES裂隙状骨折、错位状骨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DR(均P<0.05);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DR(均P<0.05)。结论DES能够明显提高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检出率,尤其对裂隙状骨折和错位状骨折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外伤 双能量减影技术 数字化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于幽门口合并胆总管变异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彬 娄丽华 +3 位作者 郭海梅 薛润国 崔冰 李建辉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正常十二指肠乳头位于十二指肠中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特别是近几年十二指肠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十二指肠异位的发现呈上升趋势,不同的检查手段,发现率各异,一般为5.6%~23.0%[1]。其异位的位置多见于十二指肠降段远端,很少见于十二... 正常十二指肠乳头位于十二指肠中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特别是近几年十二指肠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十二指肠异位的发现呈上升趋势,不同的检查手段,发现率各异,一般为5.6%~23.0%[1]。其异位的位置多见于十二指肠降段远端,很少见于十二指肠球部[2]。现将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于幽门口合并胆总管变异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 异位 胆总管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结肠形态重建4种分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润国 宣建新 +4 位作者 崔冰 苏彬 辛宏 崔保继 李建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CT图像成像技术(CTC)结果分型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确诊的IBS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结肠重建,将结肠后处理图像分为冗长型、扭曲型、痉... 目的探讨结肠CT图像成像技术(CTC)结果分型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市中心医院确诊的IBS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结肠重建,将结肠后处理图像分为冗长型、扭曲型、痉挛型、无力型,分析不同类型与IBS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冗长型27例(24.55%),扭曲型22例(20.00%),痉挛型37例(33.64%),无力型24例(21.82%),4种类型结肠弯曲度与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排便不净、刺激后腹泻、腹胀4种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冗长型与便秘呈高度正相关(r=0.943,P<0.05),扭曲型与排便不畅高度正相关(r=0.876,P<0.05),痉挛型与刺激后腹泻呈高度正相关(r=0.815,P<0.05),无力型与腹胀呈正相关(r=0.973,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结肠重建检查图像可将IBS重新划分为4种类型,且每种病型又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形态重建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CT及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姜耀秋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691-1693,共3页
目的:研究X线平片(X-ray)、CT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BC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共收治了96例BCS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X-ray,CT以及MS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 目的:研究X线平片(X-ray)、CT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BC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共收治了96例BCS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X-ray,CT以及MS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以及漏诊率。结果:CT与MSCT检查出平均柱状肺段数为(48±13)个,囊状为(32±15)个,静脉曲张型为(38±15)个,混合型(29±12)个,合计(137±12)个;均明显多于X-ray检查的(12±9)个,(13±8)个,(17±10)个,(12±5)个,(43±7)个。X-ray灵敏度为81.25%(78/96),较CT与MSCT的98.96%(95/96)明显更低。X-ray漏诊率为18.75%(18/96),较CT与MSCT的0.10%(1/96)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与MSCT与X-ray相比较,能够更加清晰并且准确地显示病变,对于X-ray检查显示正常患者,CT与MSCT检查可以有效减少漏诊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支气管扩张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大伟 白夜 +3 位作者 许宏伟 薄飞 马文灿 刘思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59-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球囊扩张组(n=56)和血管成形术组(...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球囊扩张组(n=56)和血管成形术组(n=68),球囊扩张组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治疗,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临床疗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IVC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球囊扩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水肿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球囊扩张组患者,髂静脉再狭窄率低于球囊扩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成形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高于球囊扩张组患者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CS类型为腰椎退变相关型、栓塞范围累及腘静脉、血栓密度越高、病程越长是影响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IVCS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IV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中IVCS类型、栓塞范围、血栓密度及病程可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腔内血管成形术 球囊扩张 溃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胃肠机对45例早期食管癌X线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新 崔志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3941-3942,共2页
目的:在数字胃肠机下,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早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包括:(1)黏膜增粗迂曲、中断,多有钡剂滞留;(2)小溃疡;(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4)食管扩张度差... 目的:在数字胃肠机下,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早期食道癌的X线表现包括:(1)黏膜增粗迂曲、中断,多有钡剂滞留;(2)小溃疡;(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4)食管扩张度差;(5)食管壁毛糙。结论:充分利用数字胃肠机的优点,对早期食道癌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仪器和设备 食管肿瘤/诊断 回顾性研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志强 赵立平 +2 位作者 唐晓兵 付淑华 朱松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8期95-95,共1页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采用臂式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将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定为观察组,夜间脉压变化不显著者定为对照组,比较2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结果观...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0例采用臂式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将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定为观察组,夜间脉压变化不显著者定为对照组,比较2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脏损害、肾损害、脑损害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脉压变化显著者更容易使靶器官受损,夜间脉压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夜间 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胃肠机下早期食道癌误诊分析
17
作者 李亚新 肖利 +1 位作者 王艳春 许宏伟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早期食道癌的误诊病例,探讨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期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因早期癌病变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结论:严格操作规程,充分利用数字胃...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早期食道癌的误诊病例,探讨误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期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因早期癌病变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结论:严格操作规程,充分利用数字胃肠机的优势,重视功能性改变,减少误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道癌 误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类癌1例
18
作者 李亚新 崔志强 崔冰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03-304,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自述反复下腹部不适感2个月余,偶有腹痛、腹泻、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既往体健。查体:上腹部压痛,未扪及肿块。辅助检查:总蛋白56.4 g/L,白蛋白32.9 g/L。血常规:白细胞6.5×...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自述反复下腹部不适感2个月余,偶有腹痛、腹泻、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既往体健。查体:上腹部压痛,未扪及肿块。辅助检查:总蛋白56.4 g/L,白蛋白32.9 g/L。血常规:白细胞6.5×109/L,N 75%,L 13.7%,M 6.7%。红细胞3.1×1012/L,血红蛋白90 g/L。胸部检查未见异常, B 超示肝脾胰正常,血清 CEA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胃肠机 结肠类癌 充盈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冠状动脉瘤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19
作者 李亚新 芦钺 郑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1-1351,共1页
患者男,39岁,突然胸痛发作伴大汗淋漓、气短。晕厥20min;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108次/分,血压90mmHg/60mmHg,心率88次/分。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20
作者 郑义 孟清丽 芦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56-1756,共1页
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9日”就诊;进食后腹痛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中等,无发热和黄疸。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腹膜后29 mm×38 mm×45 mm不规则包块,向后包绕、挤压下腔静脉,与左、右... 患者女,63岁,因“无明显诱因右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9日”就诊;进食后腹痛明显,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中等,无发热和黄疸。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腹膜后29 mm×38 mm×45 mm不规则包块,向后包绕、挤压下腔静脉,与左、右肾静脉后壁分界不清,密度不均匀,CT值46~60 HU;增强后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为58、52、56 HU(图1A^1C)。CT诊断:腹膜后血肿。于全麻下行腹膜后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后5.0 cm×6.0 cm黑色包块,表面不平,质硬,包裹下腔静脉,与右肾粘连紧密,双侧肾静脉被其包裹,右侧输尿管部分走行于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