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的制作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明会 夏蕊 +1 位作者 吴永梅 詹志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4,18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种植外科手术模板的制作方法,观察其在种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2.0mm蜡线在研究模型上确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和方向,用自凝塑料填充缺牙区及邻牙区域以形成固位装置,待自凝塑料固化后,取下模板,用温水冲掉蜡线,即... 目的:介绍一种种植外科手术模板的制作方法,观察其在种植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2.0mm蜡线在研究模型上确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和方向,用自凝塑料填充缺牙区及邻牙区域以形成固位装置,待自凝塑料固化后,取下模板,用温水冲掉蜡线,即形成了带植入道的外科模板,用该模板对49例患者共72枚种植体的植入手术进行引导。结果:除1例上颌前磨牙病例因唇侧根方骨倒凹改变位置方向外,其余71枚种植体的位置、方向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通过本研究实践证明,制作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配合三维影像检验,并在种植模板引导下行口腔牙种植手术,其术中确定种植的位点和方向准确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种植模板 种植修复 以修复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的体外实验研究
2
作者 丁明会 崔晓光 +3 位作者 夏蕊 董世涛 韩克难 李枢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9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实验比较两种种植模板在体外模拟备洞后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上颌76|67、下颌7654|4567游离缺失的阴模翻制硬石膏模型四副,用于模板制作和实验备洞。然后制作传统种植手术模板和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并分别... 目的实验比较两种种植模板在体外模拟备洞后的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上颌76|67、下颌7654|4567游离缺失的阴模翻制硬石膏模型四副,用于模板制作和实验备洞。然后制作传统种植手术模板和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并分别戴入各自的模型上进行序列备洞,备洞后进行CT扫描,测量相应数据,并对扫描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模板的准确性,以修复为导向的简易种植模板在种植窝洞顶端和底端的颊舌向偏差值、近远中向偏差值均小于传统种植模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2)。结论与传统种植手术模板相比较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种植窝的位置方向更接近于术前设计,显著提高了种植位点和方向的准确性,达到了临床应用的要求。且取材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利于普及推广,尤其适合于初学者及基层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种植模板 石膏模型 体外实验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指导下三种备洞方法的精度比较
3
作者 夏蕊 戎志静 +3 位作者 丁明会 崔晓光 李枢安 韩克难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32-83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3种种植备洞方法的精度。方法利用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在双侧后牙缺失的树脂模型上进行种植定位,分别用传统麻花钻逐级备洞法、Brnemark备洞法和阶梯式钻逐级备洞法对环氧树脂模型进行体外模拟种植备洞,最后测量... 目的分析比较3种种植备洞方法的精度。方法利用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在双侧后牙缺失的树脂模型上进行种植定位,分别用传统麻花钻逐级备洞法、Brnemark备洞法和阶梯式钻逐级备洞法对环氧树脂模型进行体外模拟种植备洞,最后测量三种方法备洞后种植窝与模板植入道之间的角度及偏差值。结果不同备洞方法均存在一定偏差值,其中传统麻花钻备洞法的偏差最大(7.06°±0.37°),阶梯钻备洞法次之(4.84°±0.75°),Brnemark备洞法最小(2.68°±0.77°)。结论在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引导下,Brnemark备洞法精度最高,最适合配合以修复为中心的简易种植模板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种植模板 模型实验 精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Bio-Oss骨粉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明会 孔令兵 +1 位作者 杨京宇 丁明智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990-995,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Bio-Oss骨粉应用于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疗法的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PRF组58例,Bio-Oss组62例,PRF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与Bio-Oss骨粉应用于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上颌窦底外提升术疗法的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PRF组58例,Bio-Oss组62例,PRF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植入干预手术方式,Bio-Oss组采用Bio-Oss骨粉植入干预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手术部位黏膜情况、术后骨缺损再生情况及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骨密度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指标水平,Pearman分析骨密度与PDGF、VEGF、TGF-β的相关性。结果:PRF组疼痛表现较Bio-Oss组明显降低,PRF组中黏膜颜色正常的患者比例较Bio-Oss组明显更高,黏膜肿胀程度较Bio-Oss组显著降低;PRF组患者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指标水平较Bio-Oss组明显降低,PRF组植骨高度、成骨厚度指标较Bio-Oss组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水平均明显下降,但PRF组骨密度水平比Bio-Oss组更高(P<0.05);Bio-Oss组术后3个月骨密度值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且明显低于PRF组(均P<0.05);PRF组中各指标水平较Bio-Oss组显著升高(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与生长因子PDGF、VEGF、TGF-β指标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针对患者行上颌窦底外提升术时植入PRF可以促进上颌窦内早期新骨形成,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BIO-OSS骨粉 上颌窦底外提升术 骨密度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F、胶质银及Bio-Oss骨粉在凹面型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明会 张景喜 +2 位作者 孔令兵 杨京宇 黄仙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9-93,共5页
目的:对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胶质银及Bio-Oss骨粉在凹面型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承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90例患者(共136颗磨牙),... 目的:对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胶质银及Bio-Oss骨粉在凹面型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承德市口腔医院就诊的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需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90例患者(共136颗磨牙),按照上颌窦内移植材料不同分为PRF组、胶质银组、Bio-Oss骨粉组,每组30例。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度,画线测量法测量患者术后面部肿胀度,使用EasyDent测量骨密度,采用Osstell Mentor分析仪检测种植体ISQ值,采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表(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疼痛程度和术后面部肿胀比较,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PRF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胶质银组和PRF组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Bio-Oss骨粉组,胶质银组患者骨密度显著低于P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颊侧、舌侧、近中侧、远中侧4个方向ISQ值有明显差异,PRF组术后ISQ值明显高于胶质银组和Bio-Oss骨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植体相同时间点,颊侧、舌侧、近中侧、远中侧4个方向的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PR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胶质银组为10.00%、Bio-Oss骨粉组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胶质银及Bio-Oss骨粉均能发挥促进上颌窦内新骨形成的作用,PRF成骨速度快、较稳定、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胶质银 BIO-OSS骨粉 凹面型上颌窦底形态 上颌窦底提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