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德接坝地区野猪捕获与驯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合 赵伍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年第10期94-97,共4页
承德接坝地区自然环境良好,适合野猪生存,野生野猪数量较多,捕获及驯养野猪可使农民庄稼免受其害,有利于野猪保种以及农民增产增收和旅游资源开发。捕获野猪的方式主要有发情母猪引诱、食物诱惑和培育幼龄野猪,其中,食物诱惑效果较好。... 承德接坝地区自然环境良好,适合野猪生存,野生野猪数量较多,捕获及驯养野猪可使农民庄稼免受其害,有利于野猪保种以及农民增产增收和旅游资源开发。捕获野猪的方式主要有发情母猪引诱、食物诱惑和培育幼龄野猪,其中,食物诱惑效果较好。捕获野猪驯养要求建造独特的驯化场,分阶段采取适应性驯化和管理性驯化,为杂交野猪繁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捕获 驯化 饲养管理 资源保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接坝地区野猪与本地黑猪杂交后代不同血统含量之间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张金合 赵伍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88-190,共3页
为了研究承德接坝地区野猪与本地黑猪杂交后代不同血统含量之间血液生化指标,试验选择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酐(CREA)、碱性磷酸酶(AK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 为了研究承德接坝地区野猪与本地黑猪杂交后代不同血统含量之间血液生化指标,试验选择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血糖(GLU)、肌酐(CREA)、碱性磷酸酶(AK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0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野猪血统含量的升高,TP、ALB、TG、BUN、AKP指标均低于普通家猪。说明血统含量越高,蛋白质、脂肪沉积及钙磷代谢速度越慢,影响野猪生长及日增重,呈负相关。CREA与血统含量呈正相关,是由于高血统野猪日活动量高于普通家猪,有利于提高瘦肉率。随着野猪血统含量的升高,GOT、HDL-C、LDL-C指标变化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坝地区 野猪 本地黑猪 血统含量 血液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承德白鹅蛋品质、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彦超 王瑞宁 +7 位作者 李祥龙 李金朋 包凤茹 邱殿锐 毛森 于滨 郭建军 彭升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5-78,81,共5页
为了探索承德白鹅的潜在利用价值,试验选取健康的、日龄相近的成年承德白鹅40只(公母各半)以及50枚种鹅蛋,测定承德白鹅的蛋品质、体尺指标及屠宰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承德白鹅蛋的平均蛋重为126.62 g,蛋形指数为... 为了探索承德白鹅的潜在利用价值,试验选取健康的、日龄相近的成年承德白鹅40只(公母各半)以及50枚种鹅蛋,测定承德白鹅的蛋品质、体尺指标及屠宰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承德白鹅蛋的平均蛋重为126.62 g,蛋形指数为1.46,蛋壳颜色为74.17,哈夫单位为65.87;承德白鹅公母鹅胸宽、胸深、胫长、胫围、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半潜水长、颈长等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承德白鹅公母鹅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等屠宰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重差异显著(P<0.05),腿肌重、腹脂重差异不显著(P>0.05);承德白鹅的屠宰性能各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承德白鹅公母鹅体尺指标无明显差别,而屠宰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公鹅的产肉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白鹅 蛋品质 体尺指标 屠宰性能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5~8周龄“承德白鹅”日粮粗蛋白水平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彦超 王瑞宁 +7 位作者 李祥龙 李金朋 包凤茹 邱殿锐 毛森 于滨 郭建军 彭升武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4-39,共6页
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承德白鹅'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粗蛋白需要量。随机选取180只健康的、体重相近的4周龄'承德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 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承德白鹅'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粗蛋白需要量。随机选取180只健康的、体重相近的4周龄'承德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公母各半),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4%、16%和18%的3种日粮,其他营养指标基本保持一致。结果表明:(1)粗蛋白水平对5~8周龄'承德白鹅'平均日增重影响显著(P<0.05),但对平均日耗料量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8%粗蛋白组5~8周龄'承德白鹅'体尺指标、屠宰性能、鹅肉常规成分含量高于16%和14%粗蛋白组,同一粗蛋白组水平公鹅体尺指标、屠宰性能、鹅肉常规成分含量高于母鹅;(3)不同粗蛋白水平对5~8周龄'承德白鹅'器官指数影响不大,同一粗蛋白水平,公母鹅器官指数差异不大;(4)18%粗蛋白组5~8周龄'承德白鹅'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葡萄糖、谷草转氨酶高于16%和14%粗蛋白组,而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低于16%和14%粗蛋白组。综上所述,日粮粗蛋白为18%时,5~8周龄'承德白鹅'的生长性能、胴体组成以及健康状况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白鹅 粗蛋白 体尺指标 屠宰性能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奶牛舍环境温湿度、粉尘和气载细菌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高玉红 郭建军 +4 位作者 李宏双 邱殿锐 李晓滨 吴广军 李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0-62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舍环境参数的季节性变化及参数间的相关性。选择河北省寒区4种建筑形式的奶牛舍,对温湿度、粉尘浓度和气载细菌总数分别采用连续记录法、定点定时测定法以及培养计数法进行4个季节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牛...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舍环境参数的季节性变化及参数间的相关性。选择河北省寒区4种建筑形式的奶牛舍,对温湿度、粉尘浓度和气载细菌总数分别采用连续记录法、定点定时测定法以及培养计数法进行4个季节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节牛舍温度均表现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而相对湿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规律,夏季所有牛舍温湿指数均超过72,寒区奶牛舍的夏季防暑需重视。牛舍内粉尘PM10和PM2.5浓度分别达28.5-211.5和1.9-4.2μg·m^-3,在任何季节4种牛舍的粉尘(PM10和PM2.5)浓度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PM10季节性明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PM10与温度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60),与相对湿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4种牛舍的气载需氧菌总数达1 804-4 944CFU·m^-3,在任何季节各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与温度、相对湿度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温度r=0.49,相对湿度r=0.56)。从需氧菌与粉尘的相关性可知,需氧菌总数与PM10浓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0)。可见,改善牛舍环境需综合考虑温湿度、粉尘和气载细菌等环境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环境 粉尘 细菌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区散栏奶牛舍夏季风机降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宏双 邱殿锐 +3 位作者 郭建军 高玉红 崔雅丽 白丽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5-111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冀北山区夏季奶牛舍风机的降温效果。选择结构和饲养工艺相似的两栋舍饲散栏牛舍,分析安装风机对舍内温热环境、奶牛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风机舍的昼夜均温比对照舍低1.5℃,平均风速比对照舍高0.49m/s,... 试验旨在研究冀北山区夏季奶牛舍风机的降温效果。选择结构和饲养工艺相似的两栋舍饲散栏牛舍,分析安装风机对舍内温热环境、奶牛生理指标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风机舍的昼夜均温比对照舍低1.5℃,平均风速比对照舍高0.49m/s,可达0.66m/s。风机开启期间安装风机舍温湿指数(THI)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此外,安装风机舍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舍(P<0.05),且每头牛每天产奶量比对照舍显著提高了17.0%(P<0.05),但乳脂率、乳蛋白和乳糖与对照舍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冀北山区奶牛舍安装风机可改善舍内温热环境,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风机降温 温湿指数 环境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的微生物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宏双 杨岚 +3 位作者 单春花 邱殿锐 郭建军 高玉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了研究发酵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的微生物消长规律,本试验选择舍饲散栏泌乳牛舍,检测1个自然年度牛粪垫料不同深度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每2月检测1次,每次连续7d。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牛粪垫料的表、中、深层细菌数量随填铺卧床... 为了研究发酵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的微生物消长规律,本试验选择舍饲散栏泌乳牛舍,检测1个自然年度牛粪垫料不同深度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每2月检测1次,每次连续7d。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牛粪垫料的表、中、深层细菌数量随填铺卧床时间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刚填铺的牛粪垫料细菌数量为2.0×10~6~3.8×10~7 cfu/g,填铺7d时细菌数量达4.7×10~7~3.6×10~8 cfu/g,4、6、8和10月份牛粪垫料的细菌数量均表现为表层偏高、中层偏低的趋势;牛粪垫料中真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消长规律,且填铺7d时真菌数量增长幅度较小,刚填铺时牛粪的真菌数量介于4.3×10~2~1.5×10~3 cfu/g,填铺7d时真菌数量为9.5×10~2~4.8×10~3 cfu/g。此外,牛粪垫料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与环境温度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该研究可为奶牛卧床消毒制度的完善提供可靠数据,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牛粪 细菌 真菌 垫料 卧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地区夏季肉牛场舍内外温湿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玉红 曹玉凤 +3 位作者 孙新胜 李雪梅 赵伍祥 李建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04,共4页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肉牛场舍内外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夏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各牛场早上(7:00)和晚上(19:00)的舍内外温差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午(13:00)各牛场舍内外温差明显不同,平原丘陵地...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肉牛场舍内外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夏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各牛场早上(7:00)和晚上(19:00)的舍内外温差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午(13:00)各牛场舍内外温差明显不同,平原丘陵地区悬挂遮荫帘的敞棚舍、山区敞棚舍和山区半开放舍的舍内气温显著低于舍外(P<0.05),而平原丘陵地区不设遮荫设施的敞棚舍和山区有窗舍内外温差变化不明显(P>0.05);多数牛场的舍内外湿度差变化不明显,只有山区有窗舍的中午和晚上舍内湿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从气温和气湿的综合评定得出,平原丘陵地区3个牛场的敞棚舍中午和晚上舍内的温湿指数(THI)均超过80,达到严重热应激水平,而山区3个牛场,中午和晚上各舍的THI均超过74,达到轻微热应激水平。可见,夏季河北省不同地区的肉牛舍需采用适宜的防暑和降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气湿 肉牛舍 温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地区冬季肉牛舍内外温湿环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玉红 赵伍祥 +3 位作者 赵凤存 曹玉凤 孙新胜 李建国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2,共5页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的肉牛场舍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冬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牛舍内气温偏低,尤其是早晚,分别达到-0.4~1.7℃和0.8~5.3℃。除平原丘陵地区的敞棚舍,各种封闭性较强的牛舍(半开放...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的肉牛场舍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冬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牛舍内气温偏低,尤其是早晚,分别达到-0.4~1.7℃和0.8~5.3℃。除平原丘陵地区的敞棚舍,各种封闭性较强的牛舍(半开放舍、有窗舍和塑料暖棚舍)内外气温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舍内外气温差可高达11.6℃。另外,各牛舍早晚湿度较大,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内湿度明显高于舍外,达到78%~81%,而平原丘陵地区的多数牛舍内外湿度差不明显,舍内早晚湿度分别达到65.0%~72.0%和59.0%~71.0%。综合温湿度分析,河北省多数肉牛舍冬季处于寒冷状态,需要加强牛舍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气湿 肉牛舍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北部寒区春秋季节密闭奶牛舍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玉红 杨学颖 +4 位作者 李宏双 吴广军 邱殿锐 郭建军 李晓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2,共5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春季和秋季奶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有窗密闭奶牛舍中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NH3含量明显高于秋季,是秋季的1.8~4.6倍,且2个季节舍内一天中NH3含量... 本研究通过检测春季和秋季奶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有窗密闭奶牛舍中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NH3含量明显高于秋季,是秋季的1.8~4.6倍,且2个季节舍内一天中NH3含量的连续变化曲线基本一致,5:00~8:00达最高峰,平均分别为11.1和3.5mg/m^3。春秋两季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尤其是春季,早晚含量均超过1 500mg/m^3。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秋季早晚1.2和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极显著高于0.6m处(P〈0.01)。另外,春秋两季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尤其是早晚,春秋2个季节舍内CO2含量分别是舍外的4.8和3.2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环境 有害气体 牛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生鲜乳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健 郭建军 +9 位作者 李娟 邱殿锐 赵伍祥 王亚男 孙瑞臣 韩旭 王广 陈伟 王珍珊 王素荣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为了解河北坝上地区奶牛乳产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对某规模化牛场2015—2016年的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地区生鲜乳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脂率8月份最低(3.14%),1月份最高(4.20%);乳蛋白率6月... 为了解河北坝上地区奶牛乳产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对某规模化牛场2015—2016年的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地区生鲜乳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脂率8月份最低(3.14%),1月份最高(4.20%);乳蛋白率6月份最低(3.06%),8月份最高(3.9%);乳糖含量10月份最低(4.85%),8月份最高(5.43%);全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12.27%),9—10月份最高(12.97%);非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8.44%),11月份最高(8.81%);酸度含量3月份最低(13.79°T),9月份最高(14.37°T)。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全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糖与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脂乳固体与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乳品质 变化规律 相关性 坝上
原文传递
坝上长尾鸡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涛 李志伟 郭建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8-90,共3页
为了保护地方优良禽种,扩大种群数量,试验采取人工孵化和培育的方式进行种群扩繁。结果表明:人工孵化坝上长尾鸡的孵化率显著提高,同时进行人工育雏,减少了雏鸡的伤亡情况,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关键词 坝上长尾鸡 人工孵化 育雏 效果 种群扩繁
原文传递
犊牛岛温湿参数的四季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玉红 李宏双 +4 位作者 张亮 邱殿锐 郭建军 吴广军 李晓滨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7,共6页
为研究北方犊牛岛温热环境的四季动态变化,选择三种典型的犊牛岛,对四个季节岛内外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检测,并对两个参数间相关性以及温湿指数(TH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岛内外的温湿度曲线明显不同,温度和湿度... 为研究北方犊牛岛温热环境的四季动态变化,选择三种典型的犊牛岛,对四个季节岛内外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检测,并对两个参数间相关性以及温湿指数(TH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岛内外的温湿度曲线明显不同,温度和湿度间表现出线性负相关关系(r=0.83~0.99,P〈0.01)。夏季9∶00~19∶00时段,三种岛的温度较岛外低2.32~5.68℃,但岛内昼夜均温超过25℃,一天有7.5~10h岛内温度超过31℃,且昼夜THI超过72,甚至有的岛一天有9.5hTHI超过79,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春秋两个季节岛内昼夜均温分别为14.8~15.8℃和18.1~19.6℃,岛内外差异不明显;冬季三种岛温度虽然较岛外高1.34~3.13℃,但昼夜均温低于5℃,早上最低可达-4.63℃。可见,北方犊牛岛应加强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防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温度 湿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北部寒区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玉红 张亮 +4 位作者 李宏双 吴广军 邱殿锐 郭建军 李晓滨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8,共4页
大跨度密闭奶牛舍越来越受到寒冷地区奶牛场的重视,通过检测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舍内NH3含量的日变化范围为3.1~6.6mg/m3... 大跨度密闭奶牛舍越来越受到寒冷地区奶牛场的重视,通过检测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舍内NH3含量的日变化范围为3.1~6.6mg/m3,其中7∶00~8∶30和18∶30~21∶30达到高峰值;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早晚含量均超过2 000mg/m3,且晚上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显著高于0.6m(P〈0.01)和1.2m处(P〈0.05)。另外,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分别是舍外的4.7倍、3.7倍和4.1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环境 有害气体 牛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无角山羊布鲁氏菌病诊断与预防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健 张会文 +3 位作者 原久丽 赵晓东 郭建军 张洪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5期227-228,共2页
对承德某养殖场饲养的承德无角山羊出现体温上升、出汗、结膜炎、四肢跛行;妊娠母羊精神沉郁、流产胎儿畸形;患病公羊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该养殖场有成年发病公... 对承德某养殖场饲养的承德无角山羊出现体温上升、出汗、结膜炎、四肢跛行;妊娠母羊精神沉郁、流产胎儿畸形;患病公羊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采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该养殖场有成年发病公羊7只,阳性血清检出数量7只,确诊数量占该羊场的1.33%;成年发病母羊25只,阳性血清检出数量22只,占该羊场总数的4.17%;羔羊6只,阳性血清检出数量4只,占该羊场总数的0.76%。通过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并采用长效土霉素配合多西环素,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用药7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发病羊治愈33只死亡3只,发病死亡率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无角山羊 布鲁氏菌病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肉牛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宏双 高玉红 +2 位作者 吴广军 李晓滨 曹玉凤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1,共3页
综述了国外关于肉牛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的文献报道,主要介绍了食品加工副产品和工业副产品作为肉牛饲料原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肉牛 副产品 饲料 资源 酒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国外牛业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高玉红 于海川 +3 位作者 郭建军 邱殿锐 李秋凤 曹玉凤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文章总结分析了国外2012年关于牛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成果,主要从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外牛业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的牛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肉牛 饲料添加剂 脂肪 矿物质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无角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8
作者 李健 张会文 +5 位作者 赵晓东 郭建军 张建军 王娟 郝伟 刘佳兴 《兽医导刊》 2018年第20期25-25,46,共2页
承德无角山羊是承德地区长期自然选育的地方品种。本文旨在通过对承德无角山羊分布区域、饲养管理和存栏产量情况等发展现状进行评述。总结承德无角山羊产业目前存在品种资源优势利用不足、缺少科技支撑、缺少饲养标准和产业化水平不高... 承德无角山羊是承德地区长期自然选育的地方品种。本文旨在通过对承德无角山羊分布区域、饲养管理和存栏产量情况等发展现状进行评述。总结承德无角山羊产业目前存在品种资源优势利用不足、缺少科技支撑、缺少饲养标准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承德无角山羊产业要通过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强品种优势资源的选育、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法来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承德无角山羊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无角山羊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邵钺馨 单春花 +5 位作者 王超 吴占军 刘洋洋 杨新宇 郭建军 高玉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8-41,共4页
冷热应激不仅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还影响犊牛的生长和发育,了解冷热应激在奶牛生产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冷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及冷热应激对犊牛采食量、消化性能、内分泌和呼吸频率等的影响,并从设施选择... 冷热应激不仅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还影响犊牛的生长和发育,了解冷热应激在奶牛生产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冷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以及冷热应激对犊牛采食量、消化性能、内分泌和呼吸频率等的影响,并从设施选择、营养调控和耐应激品种选育等方面总结了缓解奶牛冷热应激的调控措施,为奶牛泌乳性能的改善和犊牛的生长发育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热应激 冷应激 犊牛 泌乳性能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冬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微生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亮 高玉红 +4 位作者 李宏双 邱殿锐 郭建军 吴广军 陈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3-51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冬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舍内、运动场、净道、凉棚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m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微生物含量不同... 本研究旨在比较冬季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变化。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对舍内、运动场、净道、凉棚及场外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m处的气载微生物进行同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内微生物含量不同,气载细菌的含量变化为1 540-10 487CFU/m3,只设顶棚的棚舍细菌含量最高;气载真菌的含量变化为169-731CFU/m3,卷帘舍的真菌含量最高,且所有舍晚上的细菌和真菌含量均高于早上和中午。从舍内外微生物的空间分布得出,舍内或运动场的细菌含量高于净道,场外下风向处的细菌含量高于上风向处,但真菌的空间分布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环境的改善和奶牛疾病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环境 细菌 真菌 畜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