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血栓的预防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贤敏 侯松燕 +1 位作者 陈克琼 杨洪芬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6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术后血栓的发生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PICC穿刺置管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置管期间实施常规对症处理,n=45)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术后血栓的发生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PICC穿刺置管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置管期间实施常规对症处理,n=45)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n=45),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预后效果[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t=8.950、13.376,P <0.05),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x^2=5.404,P<0.05);术前两组aPTT、Fbg、PT、APACHEⅡ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 0.05);与术前相较,术后两组aPTT、Fbg、PT明显减小,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大,差异显著(P <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是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全面监测PICC穿刺置管患者凝血指标,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江红 高云 +4 位作者 杨胜利 苏敏 庞洁 何兴平 代军 《西部医学》 2013年第7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2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组22例:采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排尽胸水后给予顺铂60mg第...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2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组22例:采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排尽胸水后给予顺铂60mg第1、8天灌注,同时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21天(GP方案)或紫杉醇60~90mg/m2第1、8/21天(TP方案);单药组20例:顺铂60mg第1、8天灌注,21天重复,共治疗3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可评价疗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1.8%,单药组为60.0%。结论联合用药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P<0.05),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全身化疗 顺铂 胸腔灌注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应用分层团队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贤敏 侯松燕 +1 位作者 陈克琼 杨洪芬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1-293,302,共4页
目的分析肿瘤科护士应用分层团队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4月该院肿瘤科护理工作质量,以2016年5月为界分为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和分层团队管理的实验组。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差异及... 目的分析肿瘤科护士应用分层团队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4月该院肿瘤科护理工作质量,以2016年5月为界分为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和分层团队管理的实验组。比较两组护士综合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差异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临床带教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质量管理和医生、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开展分层团队护理取得理想效果,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分层团队管理模式 护理工作质量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洪芬 熊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94名肺癌患者以及94名患者家属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其中观... 目的探讨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94名肺癌患者以及94名患者家属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其中观察组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教育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两组SDS、SAS评分较教育前均有所好转,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教育前两组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两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有所好转,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教育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教育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进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家属 同步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敏 高云 何兴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664-665,共2页
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给予吉西他滨化疗,21d为1个疗程,持续应用3疗程。试验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给与吉西他... 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给予吉西他滨化疗,21d为1个疗程,持续应用3疗程。试验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28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给与吉西他滨,21d为1个疗程,持续应用3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52.3%显著高于对照组44.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III、IV度白细胞降低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4%、10.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肝肾毒性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3.1%、20.0%稍低于对照组4.6%、23.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效果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长疗程低剂量的方案可降低化疗毒副作用,进而增加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多西他赛 顺铂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颖娟 高云 +8 位作者 张正秀 曾兴蓉 刘岚剑 杨文娟 苏德永 何洪斌 刘琳 刘婷婷 张晓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81例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肾脏损伤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n=36)与非HSPN组(n=45)。另选...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81例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肾脏损伤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n=36)与非HSPN组(n=45)。另选取4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HSPN组PAF-AH mRNA、PAF-AH蛋白、VEGF以及HSP70水平明显高于非HSPN和对照组,P <0. 05;非HSPN组PAF-AH蛋白、VEGF以及HS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但非HSPN组PAF-AH mRNA与对照组无差异,P> 0. 05。HSPN患者PAF-AH水平随着VEGF、HSP7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呈正相关,P <0. 05。结论:PAF-AH参与了HSP患者肾脏损伤的过程,且随着肾脏损伤程度的加重,PAF-AH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肾脏损害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代军 高云 +1 位作者 蒋利华 晏子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4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和研究组(n=21,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放化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4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和研究组(n=21,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放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2、3年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单独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后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放化疗 生存率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护理模式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程贤敏 高云 +1 位作者 陈克琼 侯松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0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模式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目的:探究延伸护理模式提高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轻度疼痛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疼痛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模式应用在癌痛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模式 癌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肝癌90例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甲胎蛋白-L3、高尔基蛋白7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明尧 杨巾 +3 位作者 蒋利华 周雪宇 陈建新 张海峰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420-1424,共5页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病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甲胎蛋白-L3(AFP-L3)、高尔基蛋白73(GP7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90例晚期肝癌行TAC...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病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甲胎蛋白-L3(AFP-L3)、高尔基蛋白73(GP73)、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90例晚期肝癌行TACE联合调强放疗治疗病人作为病例组,根据1年后病人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AFP-L3、GP73及LMR水平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90例晚期肝癌病人随访1年有26例病人死亡,死亡率为28.9%。治疗后3月、6月死亡组AFP-L3[(212.16±11.57)μg/L、(378.93±19.67)μg/L]、GP73[(179.90±6.37)μg/L、(246.24±14.06)μg/L]水平均高于存活组[(123.63±11.03)μg/L、(126.23±9.33)μg/L;(106.69±8.56)μg/L、(109.30±10.26)μg/L](P<0.05),而LMR[(3.96±0.48)%、(3.72±0.55)%]低于存活组[(4.19±0.41)%、(4.21±0.35)%](P<0.05)。COX回归显示:肿瘤长径、肝脏储备功能分级(Child-Pugh)(B级)、病灶数(多发)、AFP-L3、GP73是晚期肝癌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MR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FP-L3(治疗前)、GP73(治疗前)、LMR(治疗前)等三指标,均具有较高的对晚期肝癌病人死亡的预测评估价值,AUC均在0.7以上。而该三指标的联合应用:对晚期肝癌病人死亡的预测评估价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AUC(95%CI)为0.85(0.72~0.97),准确度高达0.84(76/90)。结论晚期肝癌病人TACE联合调强放疗后血清AFP-L3、GP73、LMR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AFP-L3、GP73越高,LMR越低的病人死亡风险越高,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死亡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甲胎蛋白-L3 高尔基蛋白73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明尧 周雪宇 +2 位作者 蒋利华 周国旗 陈建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590-595,共6页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8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8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分析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将观察组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化疗)、B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各40例,对比2组疗效、不同疗效组治疗前后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肿瘤相关物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糖类抗原125(CA125)、胸苷激酶(TK1)]水平,分析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肿瘤相关物质相关性,随访1年,统计中位生存期(MST),对比不同生存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及其对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正相关(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A组(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疗效降低,治疗前、治疗6周后不同疗效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血清TSGF、CA125、TK1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治疗前后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与血清TSGF、CA125、TK1水平正相关(P<0.05);生存期>MST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低于生存期≤MST患者(P<0.05);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预测预后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6,当截断值=16.64%时,敏感度为89.49%,特异度为60.53%;治疗6周后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率预测预后生存的AUC值为0.811,当截断值=16.11%时,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60.53%。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升高,且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疗效及生存期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疗效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凤娟 杨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研究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纳入的10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取复方硫酸亚铁颗粒作为研究组,另51例患者采取硫酸亚... 目的研究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纳入的102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取复方硫酸亚铁颗粒作为研究组,另51例患者采取硫酸亚铁片结合维生素C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水平高(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比对照组发生率(13.73%)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取复方硫酸亚铁颗粒效果更好,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妊娠 复方硫酸亚铁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吉发 刘希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0期36-38,138,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68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平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在奥沙利铂...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68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平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在奥沙利铂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进行胸腔给药,对照组单纯给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KP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CR、PR、NC、PD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5、P=0.000,χ~2=4.417、P=0.036,χ~2=8.609、P=0.003,χ~2=6.058、P=0.014);研究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χ~2=5.712、P=0.017);研究组KP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4、P=0.003,χ~2=4.654、P=0.031,χ~2=6.058、P=0.014)。结论相较于单一用药,在奥沙利铂用药基础上给予胸腺肽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促进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退,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改善预后效果,具备较高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胸腺肽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素对胃癌相关性贫血的疗效与预后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希 张吉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9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究胃癌相关性贫血使用促红素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98例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 目的探究胃癌相关性贫血使用促红素进行治疗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98例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以及常规抗贫血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化疗并予以促红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水平指标变化、临床治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水平变化中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中观察组95.9%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中观察组14.3%低于对照组3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促红素对于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使血红蛋白有效升高,减少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素 相关性贫血 预后 影响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郑大林 曾华 +2 位作者 苏敏 何兴平 胡军 《四川肿瘤防治》 2007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我院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反应停,观察组加用地塞米松。结果: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85%,显著... 目的:探讨应用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我院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反应停,观察组加用地塞米松。结果: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沉、血钙、血清M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更加显著。同时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反应停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很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停 地塞米松 多发性骨髓瘤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代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食管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对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食管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远期疗效、放射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等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140,6.613,5.132,P<0.05);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2.819,2.659,4.741,5.511,P<0.05);随访1年、2年、3年,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6%vs 62.50%,58.93%vs 39.29%,48.21%vs 28.57%)(χ~2=4.375,4.323,4.568,P<0.05);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94.64%高于对照组82.14%(χ~2=4.262,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有助于抑制食管癌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提高治疗效果,但应注意预防免疫功能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丽娟 程贤敏 杨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763-1766,共4页
目的 调查研究高血压患者焦虑症的影响因素,探究对其优质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纳入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312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Zung评分,以评分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伴焦虑组和高血压组,对二组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全面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高血压患者焦虑症的影响因素,探究对其优质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纳入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312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Zung评分,以评分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伴焦虑组和高血压组,对二组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全面对比,分析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312例患者中伴有焦虑的患者共215例,占总患者数的68.9%。其中轻度焦虑(50~59分)124例,占伴焦虑组的57.7%;中度焦虑(60~69分)75例,占伴焦虑组的34.9%;重度焦虑(70分以上)16例,占伴焦虑组的7.4%。而没有伴随焦虑的患者即高血压组97例,占总患者数的31.1%。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吸烟史(OR=1.599,P=0.045〈0.05)、性别(OR=1.112,P=0.0045〈0.01)、收入水平(OR=1.121,P=0.0064〈0.01)、体质指数(OR=8.241,P=0.038〈0.05)、高血压病程(OR=6.485,P=0.016〈0.05)、生活自理能力(OR=5.168,P=0.0021〈0.01)、总胆固醇(OR=0.057,P=0.0039〈0.01)、低密度脂蛋白(OR=13.351,P=0.029〈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回归方程检验,均符合统计要求,表明在本研究中是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史、性别、收入水平、体质指数、高血压病程、生活自理能力、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是其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影响因素,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焦虑症 影响因素 优质护理
原文传递
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洁 贾永前 +1 位作者 陈凤 赵国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确诊为CD20+DLBCL患者的癌组织蜡块9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对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方案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确诊为CD20+DLBCL患者的癌组织蜡块9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淋巴结探查切除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标本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nvision法检测两组IDO表达情况;收集统计病例组患者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血清LDH水平、有无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体力状况评分(ECOG)及临床疗效,对病例组患者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IDO在病例组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性别、年龄、血清LDH水平、结外数目、IPI评分及ECOG评分的CD20+DLBCL患者中,IDO在CD20+DLBCL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患者Hans分型为Non-GCB、临床分期较高、有B症状出现时,IDO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CR组患者的IDO阳性表达率为34.69%,显著低于PD+SD组的6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组92例CD20+DLBC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100%。建立Kaplan-Meier生存模型曲线,显示IDO阳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IDO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36个月,采用Log-rank检验显示,IDO表达阴性患者组生存率高于阳性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DO在CD20+DLBCL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进展、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RCHOP方案 预后评估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