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诺环素对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黎 徐邦勇 +3 位作者 高珺 袁瑗 谢东升 孟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对牙周症状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4例,对照组38颗牙,11...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对牙周症状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4例,对照组38颗牙,116颗基牙位点,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9颗牙,118颗基牙位点,应用米诺环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评估牙龈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为94.92%(112/118),高于对照组84.48%(98/116),无效为5.08%(6/118),低于对照组15.52%(18/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I、PLI、PD和AL分别为(0.84±0.10)、(0.81±0.13)、(2.05±0.14)mm和(2.11±0.17)mm,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39±0.15)、(1.36±0.17)、(2.78±0.16)mm和(3.20±0.24)mm,且2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治疗固定义齿修复后继发牙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牙周不适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固定义齿 牙周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裂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珺 王芳 尤兴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20-822,共3页
牙隐裂是指牙冠表面出现的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此裂纹较小,不易被发现,常无明显临床表现。若裂纹较深,深入牙体,则可通过裂纹侵入细菌,形成牙髓炎,此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定点性咀嚼疼痛、遇冷热有刺激感以及牙髓炎的临床表现。
关键词 隐裂牙 根管 非生理性 探针检查 撕裂样 病变牙 齿上 全冠修复 刺激感 根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刮治结合龈下喷砂处理根面对牙周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探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芳 高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509-2511,2515,共4页
目的:研究手工刮治结合龈下喷砂处理根面对牙周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磨牙和前磨牙用于牙根片制备,根据菌斑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手工刮治组和联合处理组,手工刮治组采用Gracey手工刮治器进行单纯刮治,联合... 目的:研究手工刮治结合龈下喷砂处理根面对牙周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磨牙和前磨牙用于牙根片制备,根据菌斑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手工刮治组和联合处理组,手工刮治组采用Gracey手工刮治器进行单纯刮治,联合处理组在单纯刮治后进行喷砂处理;另取健康且无龋的前磨牙和第三磨牙,培养牙周膜细胞(hPDLC)并接种在不同的牙根片上,测定hPDLC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STRO-1、CD146、OPG、RANKL的表达量。结果:不同根片处理后6h、12h、24h时,联合处理组hPDLC在450nm处的OD值显著高于手工刮治组,PI值显著低于手工刮治组;不同根片处理后24h时,联合处理组hPDLC中STRO-1、CD146、OPG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手工刮治组,RANKL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手工刮治组。结论:手工刮治结合龈下喷砂处理根面有利于牙周膜细胞的生长,增强细胞分化潜能以及调节OPG/RANKL是相关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膜细胞 手工刮治 龈下喷砂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泽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90-391,共2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行重建接骨板、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其中治疗组术后配合颌间牵引,对照组未行颌间牵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行重建接骨板、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复位术治疗。其中治疗组术后配合颌间牵引,对照组未行颌间牵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一期愈合38例,创口感染出现4例,均经换药处理后得以痊愈,钛板未取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1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15/21);治疗组患者咬合关系较差者2例,占9.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接骨板、小型钛扳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相配合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更为优越,且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骨折 下颌骨 坚固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泽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66-267,共2页
目的比较并探讨两种不同术式用于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叶全切组和浅叶部分切除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腮腺浅叶全部切除术和腮腺... 目的比较并探讨两种不同术式用于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收治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叶全切组和浅叶部分切除组,每组各75例,分别采用腮腺浅叶全部切除术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浅叶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一期愈合率明显优于浅叶全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叶部分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浅叶全切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浅叶全切术相比,浅叶部分切除术用于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创伤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浅叶部分切除术 浅叶全部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抢救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6期2397-2398,共2页
目的总结颌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抢救方法,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70例颌骨骨折患者,对其中的17例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抢救,分析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临... 目的总结颌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抢救方法,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70例颌骨骨折患者,对其中的17例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抢救,分析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临床效果方面,满意13例,比率为76.47%,有效为3例,比率为17.65%,无效为1例,比率为5.88%;而从并发症方面,有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张口困难和畸形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6%。结论颌骨骨折治疗失败后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失败原因 抢救措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98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泽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4期29-30,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受伤原因分布特点、创伤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性...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受伤原因分布特点、创伤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①98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所占比例为67.35%;女性患者32例,所占比例为32.6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6:1;②按照受伤原因分析,排名前三的受伤原因分别是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59例;职业性受伤的患者14例;生活意外性受伤的患者11例;③按照创伤部位分析,排名前三的创伤部位分别是下颌骨骨折的患者32例;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22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18例。结论男性人群是颌面部创伤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受伤是导致颌面部创伤的主要原因,患者受伤的创伤部位主要是下颌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 回顾性研究 性别 受伤原因 创伤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3例报告
8
作者 陈泽 王云秀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合关系。有5例术后咬合关系稍差。... 目的:探讨运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整复术。结果:43例患者创口均为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38例恢复术前咬合关系。有5例术后咬合关系稍差。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小型钛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脂垫瓣在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前云 陈泽 宁昱程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观察颊脂垫瓣在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颊脂垫瓣在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前臂皮瓣组)和观察组(颊脂垫瓣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发音情况及张口度,治疗前及治疗后1 d、5 d、10 d创伤应激指标[β-内啡肽(β-EP)、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介素6(IL-6)及皮质醇(Cor)]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音情况、张口度及创伤应激指标血清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发音正常率分别为33.33%、43.33%及5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13.33%及16.67%,张口度正常率为86.67%、93.33%及9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63.33%及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5 d及10 d,观察组患者的β-EP、HSP-70、IL-6及Cor血清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脂垫瓣在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口腔功能状态及创伤应激的影响更好,更为适用于腭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脂垫瓣 腭部肿瘤切除术 缺损修复 功能状态 创伤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颌间牵引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范前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129-131,共3页
目的:比较用不同的颌间牵引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为两组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 目的:比较用不同的颌间牵引法治疗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为两组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手术前,为研究组患者使用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进行颌间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牙周质量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对颌骨骨折患者进行颌间牵引治疗的效果相比,使用颌间牵引钉对其进行颌间牵引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不同的颌间牵引法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泽 龚仁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16-4717,4731,共3页
目的探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15±0.75)×109/L,(2.49±0.34)×109/L,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相比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可有效控制感染,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脓肿切开引流 高压氧 疗效
原文传递
戴牙模型在可摘部分义齿戴牙过程中的应用
12
作者 罗明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9年第S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可摘部分义齿 牙模型 义齿制作 石膏模型 再灌注 攀枝花市 早接触点 就位困难 卡环臂 工作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