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栀子属植物资源及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李兆星 申洁 +2 位作者 毕武 何春年 彭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8-503,共6页
该文从中药资源化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栀子属植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同品种栀子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表明我国栀子属Gardenia植物有5种1变种,具有药用、观赏、提取染料、茶饮、提炼油脂和香料等... 该文从中药资源化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栀子属植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同品种栀子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表明我国栀子属Gardenia植物有5种1变种,具有药用、观赏、提取染料、茶饮、提炼油脂和香料等多种用途,其中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种。现代研究发现栀子属化学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和有机酸酯类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胆汁和胰腺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保肝、抗菌消炎、镇静、解热、抗抑郁和抗肿瘤等。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藏红花素等成分是当前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成分。该文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该类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并为多层次、精细化的栀子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属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及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培根 肖伟 +4 位作者 许利嘉 何春年 彭勇 姜保平 胡克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381-1385,共5页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富含小檗碱类生物碱。最近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特别是对慢性退行性疾患有良好防治作用,重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进行了整理。黄连、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均为上品。黄连,...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富含小檗碱类生物碱。最近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特别是对慢性退行性疾患有良好防治作用,重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进行了整理。黄连、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均为上品。黄连,黄柏、关黄柏、黄藤、功劳术、金果榄、三颗针等七种物品收载在《中国人民共和同药典》中,此类中草药集中分布于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药用植物类群中,组成生物、化学、药理上的多样性,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小檗碱 小檗碱类中草药 慢性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SLC建立地骨皮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玲 姚霞 +3 位作者 张鑫瑶 马培 何春年 彭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5-899,共5页
目的:建立地骨皮药材的超快速液相色谱(RSLC)特征指纹图谱,检验地骨皮来源品种的成分区别,控制地骨皮商品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UPLC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 目的:建立地骨皮药材的超快速液相色谱(RSLC)特征指纹图谱,检验地骨皮来源品种的成分区别,控制地骨皮商品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UPLC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315nm。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3种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地骨皮药材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地骨皮药材的RSLC特征指纹图谱,标定了1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地骨皮药材2个来源品种枸杞和宁夏枸杞之间仅在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差别不大。结论:本研究建立地骨皮药材的特征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方法快速、简便、可靠,有助于深入评价地骨皮药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超快速液相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资源——辣木叶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伟 于凡 +2 位作者 许利嘉 魏建和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851-854,919,共5页
辣木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树种,其各部位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医疗价值,其叶在历史上一直作为食物和药物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对于辣木叶茶的研究与开发也愈来愈受世界瞩目。本文就我国及世界辣木种植情况、辣木叶发展现状... 辣木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树种,其各部位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与医疗价值,其叶在历史上一直作为食物和药物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对于辣木叶茶的研究与开发也愈来愈受世界瞩目。本文就我国及世界辣木种植情况、辣木叶发展现状、辣木叶化学成分和辣木药效与安全性研究进行了评述。辣木叶茶对诸多慢性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药用和商业价值,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值得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慢性代谢性疾病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藿苷Ⅰ纯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欣光 黄文华 +3 位作者 郭宝林 丁晓静 贺圆 刘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以淫羊藿提取物为原料,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研制了宝藿苷Ι纯度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宝藿苷Ⅰ纯度标准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 以淫羊藿提取物为原料,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研制了宝藿苷Ι纯度标准物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宝藿苷Ⅰ纯度标准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对宝藿苷Ι的纯度进行定值分析,同时利用HPLC法对宝藿苷Ι纯度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与稳定性考察,通过F检验和t检验法对其均匀性进行检验,表明瓶间和瓶内均匀性一致,12个月稳定性检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02%,说明宝藿苷Ι纯度标准物质是稳定的。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研制的宝藿苷Ι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99.7%和0.3%(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藿苷Ι纯度标准物质 制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古日古木-7”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6
作者 孙欣缘 郑雅萍 +3 位作者 孙康萌 李旻辉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修订和完善“古日古木-7”药品标准,为合理控制“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用且现行质量评价标准较低的3种“古日古木-7”药品(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红花七味丸/散和清肝七味丸/散),分别收集和配伍21份... 目的:修订和完善“古日古木-7”药品标准,为合理控制“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常用且现行质量评价标准较低的3种“古日古木-7”药品(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红花七味丸/散和清肝七味丸/散),分别收集和配伍21份代表性样品,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建立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来源“古日古木-7”的化学特征指纹图谱。结果:3种“古日古木-7”药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26±0.32)、(4.97±0.94)、(5.21±0.26)mg·g^(-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能够有效区分3种“古日古木-7”药品,其中德都红花七味丸/散特征图谱含有蓝盆花中的特征性成分秦皮乙素,红花七味丸/散含有菊花中的特征性成分木犀草苷和异鼠李素,2种药品均出现明显的诃子中鞣花酸成分的特征峰,而清肝七味丸/散中则没有鞣花酸成分的特征峰,除此以外,还多出香青兰和瞿麦的成分信息。结论:建立了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测定3种“古日古木-7”药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并规定了含量限度,有利于确保药品的基本质量,建立的特征图谱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来源的“古日古木-7”药品,从而为“古日古木-7”类药品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日古木-7” 质量标准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德都红花七味丸/散 红花七味丸/散 清肝七味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氏鹿茸草根腐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7
作者 张玉音 窦桦 +2 位作者 范晨露 陈旭玉 魏建和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明确沙氏鹿茸草根腐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防治根腐病的化学杀菌剂和生物源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氮源、碳源、光照条件、培养基和pH对致病菌生长的影响,明确10种化学杀菌剂和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病原菌... 目的:明确沙氏鹿茸草根腐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防治根腐病的化学杀菌剂和生物源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氮源、碳源、光照条件、培养基和pH对致病菌生长的影响,明确10种化学杀菌剂和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沙氏鹿茸草根腐病致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光照条件为连续光照,适宜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药剂筛选结果表明,甲霜恶霉灵和乙蒜素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0.054 0、19.081 0 mg·L^(–1)。结论:沙氏鹿茸草根腐病致病菌的生长温度和pH范围较广,在30℃、pH为7左右的条件下生长速率较高,甲霜恶霉灵和乙蒜素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氏鹿茸草 根腐病 Fusarium commune 药剂筛选 甲霜恶霉灵 乙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资源现状与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青 李月 +3 位作者 杨润梅 张争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4期727-733,共7页
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是山茶科山茶属一种具有独特金黄色花瓣的珍贵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的美誉。金花茶为我国壮族医(壮医)传统民间药,其叶与花均可药用,叶常用于咽喉炎、... 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是山茶科山茶属一种具有独特金黄色花瓣的珍贵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和贵州,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的美誉。金花茶为我国壮族医(壮医)传统民间药,其叶与花均可药用,叶常用于咽喉炎、痢疾的治疗,花常用于月经不调、便血等方面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金花茶含丰富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茶多酚、皂苷及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从资源概况、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金花茶进行总结,为今后金花茶资源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传统应用 资源概括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在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测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海艳 豆小文 +2 位作者 骆骄阳 奚广生 杨美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9-833,共5页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通过增强基底能灵敏探测化合物的分子指纹信息,从而清楚解析其特征化学结构。SERS用于复杂体系中特定微量成分的检测具有无损、无需分离处理、经济环保等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通过增强基底能灵敏探测化合物的分子指纹信息,从而清楚解析其特征化学结构。SERS用于复杂体系中特定微量成分的检测具有无损、无需分离处理、经济环保等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法尤其适宜于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中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筛检。本文系统综述SERS研究进展,包括增强机理、常用及新型基底,同时针对其在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测实例中探讨了SERS的应用前景。基于此,展望SERS技术在外源性有害物质筛检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实现该技术准确、灵敏、定量的快速检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外源性有害物质 快速筛检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奕辰 车朋 +4 位作者 赵鑫磊 齐耀东 魏雪苹 唐中华 张本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4期611-618,626,共9页
目的:摸清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现状,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保护、人工种植、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市场调查及路线调查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的... 目的:摸清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现状,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保护、人工种植、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市场调查及路线调查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的种类和川贝母类药材资源进行调查。结果: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形态复杂、种类众多,初步调查到8种1变种。川贝母类药材主要来自野生品,基原复杂,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挖造成了资源量锐减。目前,人工栽培未能有效缓解供求困境。结论:应从政府引导管控、产业健康发展、深入科学研究等角度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进行合理保护、永续利用和栽培资源评价,提出控制药材质量的方法,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川贝母 资源调查 地理分布 资源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茶防治结直肠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悦 申洁 +3 位作者 何倩 杨凯琳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251-6260,共10页
结直肠癌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黄芩茶干预对结直肠癌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含有的主要化合物,但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清楚。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并分析黄芩茶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靶... 结直肠癌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黄芩茶干预对结直肠癌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含有的主要化合物,但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清楚。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并分析黄芩茶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通过文献和FAFDrugs4平台检索并筛选黄芩茶黄酮类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和TCMSP平台预测活性成分相关靶点,OMIM、TTD和GeneCards数据库搜集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取黄芩茶防治结直肠癌的潜在靶标,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分析获取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并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芹菜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和黄芩素等黄酮类活性成分可能是防治结直肠癌的关键活性成分,作用核心靶点包含TP53、AKT1、VEGFA、PIK3CA、SRC等;关键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p53、NF-κB、Wnt、Hippo和钙信号通路等。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种关键成分与上述5种核心作用靶点的氨基酸残基以氢键方式展现出较强烈的结合能力。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芩茶防治结直肠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并为黄芩茶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黄芩茶 黄酮类成分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中医药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调节性细胞死亡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奕 黄川 +3 位作者 孙乐 马培 许利嘉 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412-424,共13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程序性坏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引起的,涵盖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是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程序性坏死、自噬、细胞焦亡等多种形式,拥有独特的生化、形态特征。研究表明,缺血条件下调控RCD可促进细胞生存、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在延缓VC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化学药治疗VCI主要对改善血管风险因素及对发展到痴呆阶段后的认知能力进行干预,使用临床已成熟的药物较多,用药安全,但药效一般,对神经细胞的RCD调控较少。临床上也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VCI,疗效较好,但尚未明确其具体机制,其与RCD的关系也缺少相关总结。综述VCI中铁死亡、细胞焦亡、线粒体自噬及依赖性细胞死亡等不同形式RCD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对RCD的调控、对VCI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探索临床VCI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细胞死亡 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血管病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的5种柴胡挥发油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玉芝 曾铁鑫 +4 位作者 吴佩玲 郭欣慰 刘海波 许利嘉 魏建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66-1373,共8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网络药理学对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Wolff)Shan et Y.Li、竹叶柴胡B.marginatum Wall.ex DC.和黑柴胡B.smithii...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网络药理学对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Wolff)Shan et Y.Li、竹叶柴胡B.marginatum Wall.ex DC.和黑柴胡B.smithii Wolff干燥根的挥发油成分及潜在药理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柴胡根中的挥发油,使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5种柴胡挥发油中化合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共鉴定出其中的55个化合物;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5种柴胡挥发油具有相似的作用靶点,如核转录因子-κB亚基1(NFKB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δ(PIK3C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等,其中共有核心靶点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作用、鞘脂信号通路及小细胞肺癌等信号通路。结论:5种柴胡挥发油在抗感染、抗炎、保护神经及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相互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玉音 窦桦 +2 位作者 王秋玲 陈旭玉 魏建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0期1799-1805,共7页
中药鹿茸草性平,味微苦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是炎宁糖浆的主要药味之一,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效果。通过查阅本草著作、地方标准、不同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已发表论文,对鹿茸草的基原、名称、性味、功... 中药鹿茸草性平,味微苦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是炎宁糖浆的主要药味之一,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效果。通过查阅本草著作、地方标准、不同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已发表论文,对鹿茸草的基原、名称、性味、功效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结果表明,中药鹿茸草的基原植物为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ex Maxim.,其与鹿茸草M.sheareri Maxim.ex Franch.et Savat.存在混用情况。沙氏鹿茸草中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炎活性。沙氏鹿茸草已实现人工种植,其具有半寄生的生物学特性,施加外源激素、控制土壤含水量等方法可以促进沙氏鹿茸草吸器的形成,提高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氏鹿茸草 鹿茸草 本草考证 半寄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面肥对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及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15
作者 安晓静 刘尚年 +3 位作者 谭笑 李先恩 郭宝林 陈彩霞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556-1562,共7页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叶面肥对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及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柔毛淫羊藿2年生苗为供试材料,采用0.1%磷酸二氢钾(T1)、0.06%硼酸(T2)、0.1%磷酸二氢钾+0.03%硼酸(T3)、5%氨基酸水溶肥(T4)及清水对照(CK)5个处理,...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叶面肥对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及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柔毛淫羊藿2年生苗为供试材料,采用0.1%磷酸二氢钾(T1)、0.06%硼酸(T2)、0.1%磷酸二氢钾+0.03%硼酸(T3)、5%氨基酸水溶肥(T4)及清水对照(CK)5个处理,分别于抽薹前、花蕾期、盛花期喷施,分析各处理对植株光合作用、开花结实和叶中黄酮醇苷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比较,T1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花枝数、种子产量和总黄酮醇苷含量;T2处理能够增加花枝数、花枝长度、种子产量、种子千粒质量及叶片中朝藿定A、朝藿定B含量;T3处理能够增加花枝数和种子产量,但不利于黄酮醇苷类成分的积累;T4处理能够增加花枝数、种子产量和总黄酮醇苷含量。结论: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促进柔毛淫羊藿开花结实、提高黄酮醇苷类成分含量,其中硼酸促进结实效果最佳,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水溶肥对柔毛淫羊藿生长和黄酮醇苷类成分积累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柔毛淫羊藿种子生产和药材定向培育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淫羊藿 叶面肥 开花结实 黄酮醇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药物质名单梳理、修订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欣缘 郑雅萍 +2 位作者 孙康萌 何春年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药食同源”思想及药食两用物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人类饮食和健康维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食药物质”为现行法规管理的规范性名称,目前诸多食药物质名单中缺少基原、食药用部位等重要信息,随... “药食同源”思想及药食两用物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人类饮食和健康维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食药物质”为现行法规管理的规范性名称,目前诸多食药物质名单中缺少基原、食药用部位等重要信息,随着相关法规更迭,部分物质还发生变化,这对使用和监管造成困惑。为此,该文依据《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国卫食品发[2021]36号)中对食药物质的定义和纳入条件,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际应用调查,重点对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87种食药物质名单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增补、删除和修订,对其中部分发生变化的品种进行分析探讨,整理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修订名单,共有90种物质,与后3批(2019年、2023年和2024年公布)19种合并后,共计有109种。同时对目前虽然不在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中,但根据最新食药物质定义,实为食药物质的品种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有27种之多。因此,总结现有食药物质至少136种。另外,对可被纳入食药物质名单目录的潜在品种进行了展望,为将来食药物质目录扩充提供重点对象。该文系统梳理和修订了食药物质名单,为监管部门修订食药物质目录提供参考,为提升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大健康产业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基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物质 药食同源 目录 名单 修订
原文传递
红绒毛羊蹄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尚小雅 李帅 +3 位作者 王映红 王素娟 杨永春 石建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953-1955,共3页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3-醇(8),羽扇豆-3-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除化合物5,8,11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红绒毛羊蹄甲 芳香酸 三萜 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总三萜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保明 刘超 +1 位作者 王洪庆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34-1236,共3页
关键词 灵芝属 含量 总三萜酸 《中国药典》 三萜化合物 药用真菌 松杉灵芝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穗柯甜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9
作者 何春年 彭勇 +3 位作者 肖伟 闫英 胡玉丽 肖培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多穗柯甜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多穗柯甜茶... 目的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多穗柯甜茶的应用历史和现状、研究进展(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述,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多穗柯甜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现代化学研究表明主要为黄酮和三萜类,其中根皮苷等二氢查尔酮类是其主要的甜味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具有降糖、抗过敏、抗氧化、抗菌和改善记忆等多种作用,并安全无毒。结论多穗柯甜茶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价值,值得继续深入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穗柯 甜茶 别样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83
20
作者 谢彩香 索风梅 +3 位作者 贾光林 宋经元 黄林芳 陈士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551-7563,共13页
环境条件影响中药材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利用各种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生态因子,提高人参品质。人参样品采自人参道地产区(主产区)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5年生栽培人参,同时采集采样点处的土壤样品。超高效液相(U... 环境条件影响中药材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利用各种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生态因子,提高人参品质。人参样品采自人参道地产区(主产区)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5年生栽培人参,同时采集采样点处的土壤样品。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分析了不同产区9种人参皂苷(Rg1、Re、Rf、Rg2、Rb1、Rc、Rb2、Rb3、Rd)的含量;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生态因子空间数据库,获得采样区包括温度、水分、光照等10个生态因子数据;按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效硼、有效铁等微量元素和速效氮、速效钾等有效养分。对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的有效硼、有效铁、速效氮与人参皂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适当提高土壤中有效硼、有效铁和速效氮的含量可以促进人参皂苷成分的积累,土壤水分与所测人参皂苷含量(Rb3除外)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P)、pH、速效锌(Zn)与各人参皂苷含量呈弱相关;人参皂苷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年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1月平均气温)与人参皂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药典中人参含量测定项下的人参皂苷Rg1、Re、Rb1负相关尤为显著(r>0.6),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人参皂苷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即适当低温有利于人参皂苷有效成分的积累;海拔与人参皂苷Rc、Rb2、Rb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即相对较高的海拔可以促进这3种成分的积累;而年均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和年均日照时数与人参皂苷相关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典型相关分析、排序等统计方法,考察不同产地样品中人参皂苷含量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揭示了温度在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皂苷类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人参皂苷的积累;阐明了土壤中的有效硼、有效铁、速效氮与人参皂苷含量成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在人参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低温处理,增施硼、铁、氮肥等农艺措施来调控人参皂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人参皂苷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