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中的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杜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教育部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于2010年初获教育部批准成立。本重点实验室整合了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的优... 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教育部重点学科-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于2010年初获教育部批准成立。本重点实验室整合了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的优势资源,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针对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基因变异、无创影像诊断、临床数据库和诊疗培训系统等关键临床问题,建立从实验室到病床直接关联,开创心血管病转化医学特色研究的新模式,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重点实验室汇聚整合首都医科大学强大的心血管疾病资源及研究基础,以转化医学研究为引领,促进心脏病学科跨越式发展,这对于逐步实现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将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重塑 转化医学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雪纯 杜智勇 秦彦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58-662,共5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浆中的LDL-C自幼儿/青少年时就处于高水平状态,是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过早发作和心血...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血浆中的LDL-C自幼儿/青少年时就处于高水平状态,是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过早发作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显著增高的致病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低温体外循环对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磊 徐孟辉 +7 位作者 姜文剑 贡鸣 许士俊 王晓龙 刘愚勇 李海洋 关欣亮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低温循环温度对猪体外循环模型脑损伤的影响。方法:13头猪被随机分配为深低温停循环组(n=5),中低温停循环组(n=5)和对照组(n=3)。实验组于鼻咽温度降至32℃时,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脏停搏液。当鼻咽温降至目标温...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低温循环温度对猪体外循环模型脑损伤的影响。方法:13头猪被随机分配为深低温停循环组(n=5),中低温停循环组(n=5)和对照组(n=3)。实验组于鼻咽温度降至32℃时,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脏停搏液。当鼻咽温降至目标温度时停止体外循环,30 min后,恢复体外循环运行,鼻咽部温度复温至37℃,缓慢脱离体外循环并保持存活24 h。中低温停循环组的操作步骤及时限与深低温停循环组相同。利用BAX,Bcl-2,和Caspase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检测,近一步研究中低温停循环组与深低温停循环组二者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差异。并对实验中所得血液样本行S-100B,炎性因子(TNF-α、IL-2及IL-6),关键凝血因子(FXI、FVII)检测。结果:低温停循环组与深低温停循环组在组织病理学分析中并无明显差异。不同温度停循环组脑损伤的血清学指标(Soluble protein-100B)同样未见明显差异。炎性相关因子(TNF-α,IL-2及IL-6)也未见明显区别,但是凝血相关因子(FXI及FVII)显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中低温停循环与深低温停循环相比并未增加脑损伤风险。考虑到深低温停循环对凝血系统显著破坏,中低温停循环相比深低温停循环更加适用于当前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体外循环 低温停循环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MR分子成像与分子治疗的新进展
4
作者 张晓洁 于薇 +1 位作者 张兆琪 王绿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96-1899,共4页
MR分子成像与分子治疗是近年来学者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MR分子成像与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研究近况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分子成像 分子治疗 新进展 ATHEROSCLEROSIS MOLECULAR research progress 早期治疗 早期诊断 发展前景 新方向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减轻胸主动脉瘤/夹层发生发展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齐斐然 张言真子 +2 位作者 李玉琳 徐恪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96-701,704,共7页
目的:探究橙皮素对胸主动脉瘤/夹层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β-氨基丙腈(BAPN)饮水28 d的方法构建小鼠主动脉瘤/夹层模型。选择C57BL/6小鼠20只,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自第一天开始饮用含有BAPN(1 g·kg^-1·day^... 目的:探究橙皮素对胸主动脉瘤/夹层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β-氨基丙腈(BAPN)饮水28 d的方法构建小鼠主动脉瘤/夹层模型。选择C57BL/6小鼠20只,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自第一天开始饮用含有BAPN(1 g·kg^-1·day^-1)的ddH2O,对照组饮用普通ddH2O。采用大体图和弹力纤维染色观察每周主动脉变化情况。②选取C57BL/6小鼠40只,分为橙皮素20 mg/kg组(n=10)、橙皮素50 mg/kg组(n=10)、对照组(n=10)。在第14天开始给药, 1次/d,实验组给予相应剂量橙皮素溶液,对照组给予等量0. 9%氯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处死存活小鼠,统计TAAD发生率和病死率;大体图观察血管直观变化;采用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弹力纤维板断裂情况。③荧光标记法检测橙皮素处理后Hep G2细胞上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变化;原位荧光明胶酶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上明胶酶(MMP-2、MMP-9)活性表达。结果:给予BAPN饮水28 d的小鼠生存曲线较普通饮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从第14 d天后的小鼠胸主动脉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并随着时间加重。橙皮素50 mg/kg实验组与0. 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相比,小鼠病死率和TAAD形成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扩张程度减轻,弹力纤维紊乱与断裂有明显改善。20 mg/kg实验组也有类似效果,但不如前者明显。此外,橙皮素处理后的Hep G2细胞上清中MMPs活性明显下降(P<0.0001);实验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上明胶酶活性减弱。结论:橙皮素能够减轻主动脉瘤/夹层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心脏类器官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董竹君 张璟 +1 位作者 李扬 李玉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35-642,共8页
目的:探索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分化为心脏类器官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hiPSCs多能性标志物的表达;之后将hiPSCs培养为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利用双向调控WNT(wingles... 目的:探索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分化为心脏类器官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hiPSCs多能性标志物的表达;之后将hiPSCs培养为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利用双向调控WNT(wingless and Int-1,WNT)信号通路法诱导EBs向心脏类器官分化,记录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微电极阵列(multi-electrode array,MEA)技术检测心脏类器官的细胞成分、基因表达谱、电生理特性和收缩舒张功能,验证心脏类器官分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iPSCs中OCT4和SSEA4高表达。利用双向调控WNT信号的方法成功诱导hiPSCs产生跳动的心脏类器官。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心脏类器官中cTNT阳性心肌细胞比例为(59.3±12.8)%,非心肌细胞比例为(40.7±12.8)%。qRT-PCR结果表明其中非心肌细胞包括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与分化15D相比,分化30D的类器官中心肌成熟相关基因和心脏各项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更高。MEA检测结果显示,随分化时间增加,类器官逐渐具备类似在体心脏的电生理特征,跳动频率减小[分化15d时跳动(58±5)vs.30d(38±5)次/min],收缩幅度增加15d时收缩幅度[(8.57±3.7)vs.30d(16.4±5.9)%]。结论:通过该方法能使hiPSCs分化出成熟且有功能的心脏类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心脏类器官 拟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构建方法
7
作者 李依璘 杨洁 +2 位作者 李国旗 张新宇 李玉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81-788,共8页
目的:优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大鼠模型构建方法,为研究HFpEF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0周龄,Zucker糖尿病脂肪/自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肥胖(obese zucker diabetic fatty/spontane... 目的:优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大鼠模型构建方法,为研究HFpEF提供实验模型。方法:10周龄,Zucker糖尿病脂肪/自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肥胖(obese zucker diabetic fatty/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heart failure F1 hybrid,ZSF1-obese)大鼠和ZSF1瘦型(ZSF1-lean)大鼠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ZSF1-obese大鼠,饮水中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inhibition of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L-NAME),n=6]、经典模型组(ZSF1-obese大鼠,普通水,n=3)、空白对照组(ZSF1-lean大鼠,普通水,n=4)。三组均以普通饲料饲养。实验组给药10周后采集三组的血压、葡萄糖耐量、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成像、生化指标数据。结果:实验组在给药10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达到(155.0±6.6)mmHg(1mmHg=0.133kPa)和(119.4±10.9)mmHg,比起经典模型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01和P=0.0143),达到高血压标准,而经典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没有达到高血压标准。心脏超声结果显示三者均呈现射血分数保留(均P>0.05),实验组和经典模型组有相似的舒张功能障碍、心肌肥厚和糖耐量受损(P>0.05)。生化指标也显示实验组和经典模型组存在相似的脂肪肝、肾功能减退。结论:与传统的ZSF1大鼠直接作为HFpEF模型相比,联合L-NAME的ZSF1大鼠作为HFpEF模型能更全面呈现HFpEF的疾病特征,包括高血压,舒张功能障碍、糖耐量受损等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大鼠模型 高血压 Zucker糖尿病脂肪/自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细胞衰老的关键调控基因及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8
作者 栗慧琴 张俊蒙 +3 位作者 刘燕 俞锫杰 刘洁云 秦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05-1111,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中细胞衰老关键调控基因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心肌梗死0d(6只)、3d(12只)和7d(12只)。在相应实验终点收取...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中细胞衰老关键调控基因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心肌梗死0d(6只)、3d(12只)和7d(12只)。在相应实验终点收取心脏组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心肌梗死3d和0d的差异表达基因;从CellAge数据库获得细胞衰老相关基因,与上述差异基因取交集获得心肌梗死后细胞衰老相关基因,并通过蛋白-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Hub)基因;进一步分析Hub基因的功能,并通过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揭示其在心肌梗死后3d和7d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共获得129个心肌梗死后细胞衰老相关基因,通过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连接度最高的10个Hub基因白细胞介素6、趋化因子配体2、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Toll样受体2、E2F转录因子1、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和细胞交流网络因子2,其功能与炎症、代谢、细胞周期等相关;其中9个Hub基因在心肌梗死后3d和7d表达均比0d升高,但大多表现出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先升后降的情况。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衰老hub基因可能主要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炎症、代谢、细胞周期等生物过程,其表达随时间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细胞衰老 关键基因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梯度分级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脑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彭小乐 王晓龙 +6 位作者 刘愚勇 贡鸣 李海洋 关欣亮 郭东 黄琦 张宏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停循环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脑保护的影响,尤其是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找到最佳的停循环温度,同时找出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6例...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停循环温度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脑保护的影响,尤其是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找到最佳的停循环温度,同时找出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6例,低温停循环下行Sun’s手术。依据术中停循环期间鼻咽温度分3组(Ⅰ组:18~20℃,Ⅱ组:20.1~23℃,Ⅲ组23.1~25℃)。测定患者术前、停循环期间、复温至36℃时、术后4 h、术后24 h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含量;术前和术后第7天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3组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S-100蛋白含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术后常见神经系统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分析,体外循环时间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流量顺行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18~25℃C停循环温度范围内,温度差异对患者脑损伤程度无显著影响。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较多,体外循环时间在本研究中构成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温停循环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手术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博 王晓龙 +10 位作者 刘愚勇 郑铁 贡鸣 李海洋 刘欧 关欣亮 彭小乐 姜文剑 黄琦 郭冬 张宏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目的该研究主要比较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确定二尖瓣手术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患者手术病死率、生存率、反流纠正效果及预后产生影响,探索哪种患者能够... 目的该研究主要比较二尖瓣修复术和二尖瓣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的效果,确定二尖瓣手术方式的不同是否会对患者手术病死率、生存率、反流纠正效果及预后产生影响,探索哪种患者能够从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置换术中获益。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从2003年至2013年的296例患者,均为IMR,反流情况为中、重度,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基础上分别进行二尖瓣修复(mitral valve repair,MVP)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回顾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术前及出院后心脏超声结果、围术期事件,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长期生存率及心功能状况、再住院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在基线数据及手术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置换及修复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3)长期生存率:①随访中发现置换组有优于修复组的总体生存曲线(P<0.05);②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较修复组生存率有优势(P<0.05);③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置换组的生存率优于修复组(P<0.05);④在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情况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和住院花费方面,修复组要优于置换组(P<0.05);5)在以心脏超声结果为反流纠正效果的衡量标准的比较中,对于反流的纠正的效果和纠正的完全率上,置换组优于修复组。6)在再住院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随访存活患者心功能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对于反流的纠正效果,置换组优于修复组;2)两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换组长期生存率总体要优于修复组;3)应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更好预后:①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好的长期生存率,建议行置换;②在年龄>65岁的高龄组,建议行二尖瓣置换;③射血分数≤30%的情况下,置换组和修复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轻患者考虑未来抗凝相关合并症问题,建议进行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Framingham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瑞 张臣 +2 位作者 雒芳芳 于薇 张兆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9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MD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与传统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之间的关系。方法 415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MDCTCA检查。冠状动脉按照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狭窄<50%和正常。对患者进行FRS,根据FRS将患者分为低度危... 目的探讨MD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与传统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之间的关系。方法 415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MDCTCA检查。冠状动脉按照狭窄程度分为狭窄≥50%、狭窄<50%和正常。对患者进行FRS,根据FRS将患者分为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和高度危险组。比较3组间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 根据FRS,低度、中度、高度危险组患者分别占36.63%(152/415)、39.28%(163/415)、24.10%(100/415)。冠状动脉CTA正常患者在低度、中度、高度危险组中分别占72.37%(110/152)、46.63%(76/163)、36.00%(36/100)。低度、中度、高度危险组的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分别占6.58%(10/152)、23.31%(38/163)、40.00%(40/100),3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病率分别为0.66%(1/152)、3.07%(5/163)、5.00%(5/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FRS之间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CTCA能够提供有关冠状动脉解剖学改变以外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Framingham评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曲霉提取物诱导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婷婷 戴璐 +1 位作者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哮喘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开展哮喘发生机制或药物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40只,SPF级C57BL/6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两组。模型组小鼠采用气管滴注烟曲霉提取物,隔天给药,对照组小鼠采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 目的:探讨小鼠哮喘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开展哮喘发生机制或药物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40只,SPF级C57BL/6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两组。模型组小鼠采用气管滴注烟曲霉提取物,隔天给药,对照组小鼠采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气管滴注。给药21天后,最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收取肺泡灌洗液,离心后灌洗液上清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灌洗细胞做Giemsa染色分类计数;取左肺做AB-PAS染色,右肺提取mRNA;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Ig 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可见典型的哮喘症状,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肺泡灌洗液IL-3、IL-4、IL-5、IL-6及IL-17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05和P<0.01。血清Ig E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3.84±3.65)vs.(6.22±1.06)mg/L,P<0.01];AB-PAS染色黏液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加重。结论:烟曲霉提取物气管滴注可成功诱导小鼠哮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提取物 哮喘 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活体成像生物发光稳定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朴春梅 邱淑兰 +2 位作者 刘飒 王绿娅 杜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构建能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Panc02胰腺癌细胞株制作动物模型。方法利用表达荧光素酶基因pGL4.20为载体,转染小鼠Panc02胰腺癌细胞株,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其表达效果,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 目的构建能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Panc02胰腺癌细胞株制作动物模型。方法利用表达荧光素酶基因pGL4.20为载体,转染小鼠Panc02胰腺癌细胞株,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其表达效果,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挑选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株,并利用此细胞株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中确认小鼠胰腺癌皮下肿瘤形成。结果构建了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Panc02稳定转染细胞株,并且在体内形成皮下肿瘤。结论构建了高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Panc02稳定转染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细胞株 活体成像 生物发光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肝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朴春梅 刘旭霞 +1 位作者 王绿娅 杜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利用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稳定细胞株及小动物活体成像平台,观察小鼠SL4结肠癌肝转移及血管新生情况。方法利用表达荧光素酶SL4-luc结肠癌细胞株,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结肠癌肝转移的情况,通过血管新生的近红外线探针观察肝转... 目的利用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稳定细胞株及小动物活体成像平台,观察小鼠SL4结肠癌肝转移及血管新生情况。方法利用表达荧光素酶SL4-luc结肠癌细胞株,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结肠癌肝转移的情况,通过血管新生的近红外线探针观察肝转移灶中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生物发光技术确定了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近红外线探针活性确定了肝转移的灶中血管新生。结论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确定了结肠癌的肝转移及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成像 生物发光 近红外发光 结肠癌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鼠横向主动脉缩窄模型建立及超声影像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婷婷 王月丽 +3 位作者 李平 刘旭霞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75-579,共5页
目的:超声影像动态观察小鼠横向主动脉缩窄模型的心功能变化过程,探讨此模型法能否模拟临床早期心力衰竭病理过程。方法:100只,C57/B6L,雄性小鼠,体质量(22±3)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85只)。分别于手术后第1周分析结扎... 目的:超声影像动态观察小鼠横向主动脉缩窄模型的心功能变化过程,探讨此模型法能否模拟临床早期心力衰竭病理过程。方法:100只,C57/B6L,雄性小鼠,体质量(22±3)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5只)和模型组(85只)。分别于手术后第1周分析结扎处血流速度峰值,第1,2,3,4,5,6及第8周使用小动物超声影像分析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和室腔变化。结果:术前小鼠主动脉弓内径为(1.161±0.025)mm,手术缩窄后主动脉弓横截面积为缩窄前横截面积的(19±1)%。模型第1周,超声检测缩窄处的血流峰值为(2279±54)mm/s,为假手术组血流峰值的2.85倍(P<0.01)。第4周,模型组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值显著增加,超声影像学分析显示,左心室前壁舒张末厚度增加42.1%,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增加31.1%,左心室重量增加56.0%,与假手术组相比(分别P<0.01);组织切片WGA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增大,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第8周,模型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32.3%,短轴缩短率降低38.6%,与假手术组相比(分别P<0.01)。结论:横向主动脉缩窄第4周特征为左心室肥厚、心肌肥大,模拟了临床上心力衰竭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主动脉缩窄 心肌肥大 心脏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主动脉根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琦 刘愚勇 +8 位作者 王晓龙 郑铁 李海洋 贡鸣 刘欧 关欣亮 尹博 彭晓乐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增多可能促进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展,但在主动脉根部瘤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旨在人升主动脉壁组织水平上观察MMP-2和MMP-9在正常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瘤中表达的不同,以...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增多可能促进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展,但在主动脉根部瘤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旨在人升主动脉壁组织水平上观察MMP-2和MMP-9在正常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瘤中表达的不同,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根部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患者的升主动脉根部组织5例及心脏移植供体正常的升主动脉根部组织5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提取蛋白,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根部瘤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主动脉根部瘤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标本中的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量,正常主动脉与主动脉根部瘤中MMP-2和MMP-9的蛋白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1.0±0.1)vs.(1.9±0.2),P<0.01及(1.0±0.2)vs.(1.6±0.1),P<0.01]。这说明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量在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升主动脉壁中是升高的。免疫组化发现,与正常升主动脉壁相比较,主动脉根部瘤标本的棕黄色颗粒数量显著增多(P<0.01),可能表明MMP-2和MMP-9在主动脉根部瘤标本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MMP-2和MMP-9可能是影响主动脉根部瘤形成的新的作用靶点,即MMP-2和MMP-9可能直接参与重构细胞外基质蛋白,进而促进人主动脉根部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主动脉根部瘤 表达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YAP信号通路调控升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洋 姜文剑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00-803,共4页
升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壁结构破坏、强度减弱,主动脉壁在血流压力下发生瘤样扩张或膨出的一种高危性疾病,最终可因主动脉瘤壁无法承受血流冲击而发生破裂[1]。目前,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 升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壁结构破坏、强度减弱,主动脉壁在血流压力下发生瘤样扩张或膨出的一种高危性疾病,最终可因主动脉瘤壁无法承受血流冲击而发生破裂[1]。目前,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者一致认为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变化是胸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YAP 信号传导通路 升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发病的新祸首——溶酶体组织蛋白酶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彦文 唐朝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4-326,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血管致死性疾病。腹主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腹主动脉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迄今缺乏特异针对腹主...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肾下腹主动脉直径≥3 cm,主动脉直径>正常直径50%以上的血管致死性疾病。腹主动脉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腹主动脉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塑,迄今缺乏特异针对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近年研究证实定位于溶酶体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通过促进血管炎症、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血管新生和激活其它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导致血管壁重塑而促进腹主动脉瘤的形成。Cathepsins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细胞外基质 组织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凝血物质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嘉晨 关欣亮 +7 位作者 刘欧 姜文剑 王晓龙 刘愚勇 李海洋 兰峰 张宏家 贡鸣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28-533,共6页
目的:揭示接受低温停循环下弓部替换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内源性凝血物质的变化情况,寻找纠正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新靶点。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0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主动脉造影(CTA)确诊急性Stanfo... 目的:揭示接受低温停循环下弓部替换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内源性凝血物质的变化情况,寻找纠正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新靶点。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0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主动脉造影(CTA)确诊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低温停循环手术的88例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在术前至术后5个标志性时间点,检测具有代表性的内源性凝血物质(凝血因子Ⅻ及Ⅻa,内源性凝血刺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缓激肽,高分子激肽原,组蛋白-DNA复合物)的水平,并与外源性凝血物质(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Ⅶa)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结果:与凝血因子Ⅶ相比,凝血因子Ⅻ从TI^T2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下降趋势(凝血因子Ⅻ从T1~T2的下降趋势为42%,凝血因子Ⅶ从T1~T2的下降趋势为20%,P<0.001)。凝血因子Ⅶ在T4基本恢复至T1水平(P<0.001),而凝血因子Ⅻ在T4时的水平仍未恢复至T1水平(P=0.01)。缓激肽术前水平即显著高于正常,在术中低温停循环过程中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以上,术后4h到达顶峰;其他刺激因子在术前至术后24h,5个时间点则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与凝血因子Ⅶ相比,凝血因子Ⅻ在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受抑制更显著,术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所需时间更长;而作为内源性凝血刺激因子的缓激肽,在围手术期与凝血因子Ⅻ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凝血因子Ⅻ及缓激肽可能成为纠正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内源性凝血物质 凝血因子Ⅻ 低温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房间隔或经主动脉切口治疗二尖瓣反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愚勇 姜文剑 +6 位作者 李海洋 贡鸣 王晓龙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40-54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经房间隔切口,或者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进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例,对比两种二尖瓣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0例主动...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经房间隔切口,或者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进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例,对比两种二尖瓣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0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接受Bentall+二尖瓣置换术,其中经主动脉切口置换二尖瓣的患者25例(主动脉切口组),经右心房和房间隔切口置换二尖瓣的患者有25例(房间隔切口组)。主动脉切口组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7.8±3.0)岁,二次开胸手术1例;房间隔切口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6±3.5)岁。结果:主动脉切口组患者手术后ICU停留时间为(27.5±4.5)h,与房间隔切口组(36.3±10.7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死亡,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出院。主动脉切口组随访8-56个月,平均(34.3±18.6)个月,有1例出现二尖瓣瓣周漏和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房间隔切口组随访8-56个月,平均(31.6±14.4)个月,有1例出现二尖瓣瓣周漏。结论:经主动脉切口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在手术时间、心脏损伤,二尖瓣暴露以及二次开胸手术等方面较之房间隔切口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足够的主动脉窦部内径及主动脉瓣环径是对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应用这一技术行二尖瓣置换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根部瘤 房间隔切口 主动脉切口 二尖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