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笔谈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少杰
翟岩
+2 位作者
营立成
陈氚
吴时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3-93,共31页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以及其他社会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各种当代社会学新思潮?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仍然存在很多分歧,甚至在某些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名义发表的文献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然而,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传统
当代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
被引量:
24
2
作者
刘少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8,242,243,共10页
高度不确定性是网络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它植根于网络的快速传递和信息的不断更新。然而,网络信息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既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活力,同时也滋生了激烈挑战传统社会秩序的风险,并且也严重冲击了以熟悉关系和制度规则为基础的传...
高度不确定性是网络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它植根于网络的快速传递和信息的不断更新。然而,网络信息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既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活力,同时也滋生了激烈挑战传统社会秩序的风险,并且也严重冲击了以熟悉关系和制度规则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信任。如何清醒认识网络信息社会高度不确定性的生成根据和持续状态,化解新形势下社会信任分化的矛盾,建立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秩序的更新与维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大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不确定性
社会信任分化
社会信任协调
网络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
20
3
作者
刘少杰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0,共11页
区域发展是嵌入在区域范围或地方空间中的发展,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活力等是区域发展社会基础的构成内容。不仅不同区域之间,就是同一区域内部,其社会基础也是不平衡、不协调的,这是实...
区域发展是嵌入在区域范围或地方空间中的发展,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活力等是区域发展社会基础的构成内容。不仅不同区域之间,就是同一区域内部,其社会基础也是不平衡、不协调的,这是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克服的不利因素。应当在结构论和空间论的综合中清楚地认识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在整体联系上认清社区或乡村等基层社会对区域发展的支持或限制,并通过有效的途径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社会基础
数字化
网络化
原文传递
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少杰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0期53-55,共3页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不确定状态,只有清醒地承认这个基本事实,并清楚地认识其发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建立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才能有真实的现实根基,社会生活才能在此起彼伏的不确定性中获得联系的纽带和稳定的...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不确定状态,只有清醒地承认这个基本事实,并清楚地认识其发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建立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才能有真实的现实根基,社会生活才能在此起彼伏的不确定性中获得联系的纽带和稳定的支撑。否则,人类规避风险、维护秩序和交往合作的意愿,都将成为泡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护秩序
交往合作
不确定性
信任
规避风险
根本原因
原文传递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
21
5
作者
刘少杰
罗胤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9,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运动,试图以教育的方式建设一个新的礼俗社会,但最终失败,他认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费孝通认为,梁漱溟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看到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如今“梁漱溟...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运动,试图以教育的方式建设一个新的礼俗社会,但最终失败,他认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费孝通认为,梁漱溟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看到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如今“梁漱溟之惑”在推进乡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数字乡村建设”中仍然挥之不去。“数字下乡”行动主要还是县政府的行动,广大农民的主体行动仍然没有被有效地发动起来。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技术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同农民的感性意识和感性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农民对数字化建设还有很大的陌生感。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农民行动,曹县的经验表明,使农民行动起来关键是通过政府支持、能人示范、感性导引,使农民在数字、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中获得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下乡
数字下乡
乡村不动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笔谈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少杰
翟岩
营立成
陈氚
吴时辉
机构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安徽
大学
吉林
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人口与
社会
发展
研究
中心
中共中央党校
社会
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江西财经
大学
社会
工作与
社会
政策
研究
中心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3-93,共3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史研究”(19FSHA00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大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19XNLG04)
+2 种基金
2019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研究”(2019MZD023)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县域财政能力的社会风险类型及其治理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20SH06)
文摘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以及其他社会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各种当代社会学新思潮?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仍然存在很多分歧,甚至在某些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名义发表的文献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然而,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前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传统
当代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分类号
C91-0 [经济管理]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
被引量:
24
2
作者
刘少杰
机构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安徽
大学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8,242,243,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网络社会的现实基础、本土特色与运行模式研究”(19JJD840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高度不确定性是网络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它植根于网络的快速传递和信息的不断更新。然而,网络信息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既给社会带来了空前活力,同时也滋生了激烈挑战传统社会秩序的风险,并且也严重冲击了以熟悉关系和制度规则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信任。如何清醒认识网络信息社会高度不确定性的生成根据和持续状态,化解新形势下社会信任分化的矛盾,建立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秩序的更新与维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大时代课题。
关键词
高度不确定性
社会信任分化
社会信任协调
网络信息社会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C912.6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
20
3
作者
刘少杰
机构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0,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网络社会的现实基础、本土特色与运行模式研究”(19JJD840003)。
文摘
区域发展是嵌入在区域范围或地方空间中的发展,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活力等是区域发展社会基础的构成内容。不仅不同区域之间,就是同一区域内部,其社会基础也是不平衡、不协调的,这是实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克服的不利因素。应当在结构论和空间论的综合中清楚地认识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在整体联系上认清社区或乡村等基层社会对区域发展的支持或限制,并通过有效的途径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社会基础
数字化
网络化
Keywords
regional development
social foundation
digitalization
networking
分类号
C912.8 [经济管理]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少杰
机构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安徽
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0期53-55,共3页
文摘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度不确定状态,只有清醒地承认这个基本事实,并清楚地认识其发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建立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新型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才能有真实的现实根基,社会生活才能在此起彼伏的不确定性中获得联系的纽带和稳定的支撑。否则,人类规避风险、维护秩序和交往合作的意愿,都将成为泡影。
关键词
维护秩序
交往合作
不确定性
信任
规避风险
根本原因
分类号
C912.2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
21
5
作者
刘少杰
罗胤斌
机构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安徽
大学
安徽
大学
法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8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研究”(21ZDA057)。
文摘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开展乡村建设运动,试图以教育的方式建设一个新的礼俗社会,但最终失败,他认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费孝通认为,梁漱溟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看到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如今“梁漱溟之惑”在推进乡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数字乡村建设”中仍然挥之不去。“数字下乡”行动主要还是县政府的行动,广大农民的主体行动仍然没有被有效地发动起来。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技术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同农民的感性意识和感性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农民对数字化建设还有很大的陌生感。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农民行动,曹县的经验表明,使农民行动起来关键是通过政府支持、能人示范、感性导引,使农民在数字、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中获得实惠。
关键词
文字下乡
数字下乡
乡村不动
分类号
C912.8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笔谈
刘少杰
翟岩
营立成
陈氚
吴时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
刘少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积极优化区域发展的社会基础
刘少杰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0
原文传递
4
不确定条件下社会信任的分化与协调
刘少杰
《社会科学文摘》
2020
3
原文传递
5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路径
刘少杰
罗胤斌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