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高光谱信息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地统计模型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艳芳 宋玉玲 +3 位作者 郭龙 陈奕云 卢延年 刘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借助光谱信息进行土壤属性预测时,通常忽略了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且未考虑模型残差的空间结构。针对以上不足,该文以江汉平原232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反射光谱为辅助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 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借助光谱信息进行土壤属性预测时,通常忽略了土壤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并且未考虑模型残差的空间结构。针对以上不足,该文以江汉平原232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反射光谱为辅助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普通克里格、协同克里格以及回归克里格分别构建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模型,选取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标准差与预测均方根误差比(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结合高光谱信息,且同时考虑残差空间结构的回归克里格模型表现优于其他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617,RPD为1.614。鉴于土壤光谱信息同时还具有测定简单、省时、无损等优点,因此土壤光谱是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插值的理想辅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光谱分析 土壤有机碳密度 偏最小二乘回归 协同克里格 回归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耀林 何力 +2 位作者 何青松 王程程 赵翔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6期56-59,共4页
针对我国当前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工作,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和成果应用的实践需求,设计和开发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湖北省大悟县为例开展了系统应用工作。研究成果预期将为我国地理... 针对我国当前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工作,基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和成果应用的实践需求,设计和开发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湖北省大悟县为例开展了系统应用工作。研究成果预期将为我国地理国情统计分析、评价、监测和模拟预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地理国情时空数据挖掘工作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d-Ins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维庆 张璇 李永鑫 《测绘》 2014年第5期229-232,共4页
本文探讨了ArcGIS Add-Ins开发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基于ArcGIS Add-Ins技术开发实现地理国情普查通用质量检查面板工具,减少了质量问题记录和质量评定的工作量,优化了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技术流程。
关键词 ADD-IN 质量控制 地理国情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微观邻域粒子群算法及其在土壤空间优化抽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殿锋 刘耀林 赵翔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2-728,737,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微观邻域粒子群的土壤空间优化抽样方法。方法面向土壤空间调查的多目标特征,结合最小克里金方差(MKV)和极大熵准则(ME)构建了粒子群多目标适应度函数,设计了最小样本量限制、样点可达性、采样成本限制和最小空间关联... 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微观邻域粒子群的土壤空间优化抽样方法。方法面向土壤空间调查的多目标特征,结合最小克里金方差(MKV)和极大熵准则(ME)构建了粒子群多目标适应度函数,设计了最小样本量限制、样点可达性、采样成本限制和最小空间关联性4类粒子微观邻域操作策略,能高效协调土壤空间抽样方案拟合精度与插值精度的多目标冲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单目标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该方法的目标冲突协同能力强、收敛效率高,能够获取较优的抽样方案,可为土壤质量精确调查与高效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抽样 多目标粒子群 微观邻域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多层次统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9
5
作者 刘耀林 王程程 +1 位作者 焦利民 孔雪松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实践的总结提升,对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改进与完善。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理国情统计(基本统计、分类统计、综合统计)、地理国情区域...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实践的总结提升,对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改进与完善。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理国情统计(基本统计、分类统计、综合统计)、地理国情区域分析和地理国情指数,探讨了地理国情统计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为开展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政府宏观决策、部门管理和公众地理国情信息服务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监测 统计分析与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多层次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耀林 何建华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从指标统计汇总、分类统计分析及综合统计3个层次,构建地理国情统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提供支撑。
关键词 地理国情监测 统计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流程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维庆 张璇 李永鑫 《测绘》 2015年第6期278-28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的技术流程,针对生产流程中系统化信息采集处理和重复工作量大且易出错的问题,设计研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具集,采用批处理和综合工作流的方式来优化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的技术流程,提高生... 本文研究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的技术流程,针对生产流程中系统化信息采集处理和重复工作量大且易出错的问题,设计研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具集,采用批处理和综合工作流的方式来优化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的技术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服务地理国情普查规模化数据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普查 数据处理 生产流程优化 工具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语义的LOD表达与相似性度量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小斌 艾廷华 +1 位作者 彭子凤 王光霞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9-1306,共8页
提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地理信息语义表达及相似性度量模型,实现从地理信息语义建模到相似性度量的完整技术链条。在对地理信息语义表达的内容与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理信息语义描述的基本结构,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具有不同大小的语义... 提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地理信息语义表达及相似性度量模型,实现从地理信息语义建模到相似性度量的完整技术链条。在对地理信息语义表达的内容与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理信息语义描述的基本结构,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具有不同大小的语义粒度项,以构建出地理信息语义的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LOD)表达模型,最后依据地理信息概念间相关语义粒度项的匹配关系实现地理信息语义相似程度的定量化计算,在实例分析中则以土地利用类型为例进行相似度计算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实际经验判断比较验证出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语义相似性 粒度 特征匹配 土地利用类型
原文传递
TM/ETM+影像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耀林 赵翔 +1 位作者 马潇雅 刘殿锋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9-555,共7页
对TM/ETM+的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是改进影像质量的必要手段。提出采用已有高质量TM/ETM+表面反射率产品作为参考影像评价TM/ETM+的大气校正产品质量的方法。该方法设计了面向产品质量评价的影像光谱采样方案和多时相遥感影像PIFs(p... 对TM/ETM+的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是改进影像质量的必要手段。提出采用已有高质量TM/ETM+表面反射率产品作为参考影像评价TM/ETM+的大气校正产品质量的方法。该方法设计了面向产品质量评价的影像光谱采样方案和多时相遥感影像PIFs(pseudo invariant features,PIFs)样本自动识别方法,能对多时相/季相TM/ETM+大气校正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识别PIFs地物,评价结果真实反映了遥感影像大气校正结果准确度。方法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等特点,能开展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校正 质量评价 精度验证 LANDSAT TM/ETM+ 全球土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POI的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及范围界定 被引量:17
10
作者 禹文豪 艾廷华 周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不同类型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旨在发现该类知识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Spatial Co-location Pattern Mining)可为商业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管理等应用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然而,传统的同位模式分析方法往往基于全局统计... 不同类型城市基础设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旨在发现该类知识的空间同位模式挖掘(Spatial Co-location Pattern Mining)可为商业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管理等应用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然而,传统的同位模式分析方法往往基于全局统计指标,容易忽略空间关系在局部地理范围内的强显著性。该文针对该缺陷,给出了局部普遍性度量指标,并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的区位影响构建邻近关系影响域,进而界定同位特征显著的局部范围。通过深圳市POI点同位模式挖掘实验,分析了POI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模式与依赖关系,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其他挖掘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同位模式 范围界定 城市设施 P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杜清运 任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2-688,共7页
空间信息的自然语言表达是一个横跨空间信息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研究。以空间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立足语言学提供方法论,从语用、语义和句法三个独特视角剖析其结构特征,提出完整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从语用视角,分析可视化地图表达和自然... 空间信息的自然语言表达是一个横跨空间信息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研究。以空间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立足语言学提供方法论,从语用、语义和句法三个独特视角剖析其结构特征,提出完整的自然语言表达模型。从语用视角,分析可视化地图表达和自然语言表达的不同语境特征及其互补性;从语义视角,分别分析并建立空间信息的空间、属性和空间关系等三大特征到自然语言中的方位词、词汇(名词或形容词)和短语的映射关系,之后归纳形成空间场景到句群的映射思路;从语法视角,分析并构建空间方位(位置、距离和方向)和拓扑关系的计算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空间方位 拓扑关系 语义匹配 自然语言表达
原文传递
近50年来黄河入海水沙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晓宁 洪佳 王玲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基于黄河入海水沙对黄河三角洲及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研究从实时性、全面性地掌握黄河入海水沙序列演变规律的角度出发,以黄河入海口的控制测站—利津站1964年以来的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和水沙系数为研究对象,以Matlab为软件平台,以... 基于黄河入海水沙对黄河三角洲及其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研究从实时性、全面性地掌握黄河入海水沙序列演变规律的角度出发,以黄河入海口的控制测站—利津站1964年以来的实测径流量、输沙量和水沙系数为研究对象,以Matlab为软件平台,以复值Morlet连续小波变换为研究方法,开展近50a以来的黄河入海水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并应用小波方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964—2012年黄河入海水沙序列都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性,且以年均水沙系数的多时间尺度特性最强,其次为年径流,最后是年输沙。黄河入海年均水沙系数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且具有全域性,以33a为尺度中心的是主周期振荡,以18a为尺度中心的是次周期;黄河入海年径流和年输沙亦以具有全域性的年代际周期振荡最强,前者以大于45a的年代际周期振荡最强,后者以大于36a的年代际周期振荡最强;以4a为尺度中心的年际周期振荡都表现出局域范围内振荡能量最强的特征,但都仅限于1970s前期。在大的丰水期和高含沙量期的主控下,黄河河道以低于次饱和状态的冲刷作用为主,且未来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径流 输沙量 水沙系数 多时间尺度 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晓宁 洪佳 王玲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50,共6页
从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出发,以洪泽湖湿地区5县(区)为研究区域,在研究洪泽湖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湿地区5县(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划定安全等级,并分析影响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 从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出发,以洪泽湖湿地区5县(区)为研究区域,在研究洪泽湖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湿地区5县(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划定安全等级,并分析影响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洪泽湖湿地区 胁迫因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小梅 杜清运 彭瑞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第8期12-14,27,共4页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针对传统台风灾害评价系统中评价因子不全面的缺点,以当前灾害学对灾害的评估理论为基础,以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为子系统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包括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孕灾环境包括地...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针对传统台风灾害评价系统中评价因子不全面的缺点,以当前灾害学对灾害的评估理论为基础,以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为子系统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包括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孕灾环境包括地形、河网等自然环境因子;承灾体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子以及海塘、堤防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可视化最终得出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台风灾害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从内陆到沿海台风灾害风险逐步增大,而沿海各市之间的灾害风险也不完全相同,可作为台风灾害管理资源分配的理论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台风灾害 风险区划 AHP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监测与评价——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艳芳 刘海江 +1 位作者 刘殿锋 刘耀林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5期14-20,共7页
从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城镇扩张水平、城镇投入产出效率和生态覆被等5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价武汉城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结... 从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城镇扩张水平、城镇投入产出效率和生态覆被等5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评价武汉城市圈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2005~2011年增长速率最快,2000~2005年和2011~2013年增速缓慢,说明武汉城市圈经历2000~2011年高速增长之后,城镇化综合发展速率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武汉市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玉玲 刘艳芳 危小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4期95-98,101,共5页
从网络分析法的角度对武汉市水系网络、道路网络、绿地网络及其复合网络构成的景观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总体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区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等级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道路网络和绿地... 从网络分析法的角度对武汉市水系网络、道路网络、绿地网络及其复合网络构成的景观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分析。根据总体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区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等级统计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道路网络和绿地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都明显好于水系网络,相比较而言,三网复合网络都有比独立网络更好的连接度,分区统计结果显示,主城区复合网络的三项指标均处于最高,网络连通度最好,分等级统计结果显示,等级道路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均高于全部道路网络,等级水系和等级绿地网络的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均低于全部水系和全部绿地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网络格局 网络分析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效应关系系统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李海江 刘耀林 +1 位作者 何建华 邱丽娟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第4期114-116,11,共3页
通过构建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技术路线,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效应的关系。基于ArcEngine组件实现了系统平台的开发。选取示范区对系统进行应用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效应 关系模型 ARC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发育状态监测与评估——以武汉市城市圈为例
18
作者 刘艳芳 刘格格 +1 位作者 何建华 焦利民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6期60-67,共8页
对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状态进行连续监测与评估,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在综合考虑了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四类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圈... 对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状态进行连续监测与评估,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在综合考虑了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与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四类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市圈重点开发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城市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层现象,总体水平较为薄弱,作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的建设中应在维持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加快现代化城镇建设、强化工业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应注重生态修复与保护,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转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禁止开发区应继续进行人口有序迁出、减少保护区人口密度,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指标体系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式塔视觉识别原则的面状居民地群组研究
19
作者 张璇 李维庆 李永鑫 《测绘》 2014年第6期243-245,249,共4页
基于格式塔视觉识别原则,结合空间聚类方法的居民地群组方法,通过构建Delaunay三角网建立视觉认知距离计算模型,并拟合了视觉认知距离的计算公式,将该视觉认知距离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基于邻近图的层次约束空间聚类,实验得到了更加符合视... 基于格式塔视觉识别原则,结合空间聚类方法的居民地群组方法,通过构建Delaunay三角网建立视觉认知距离计算模型,并拟合了视觉认知距离的计算公式,将该视觉认知距离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基于邻近图的层次约束空间聚类,实验得到了更加符合视觉认知的面状居民地群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图综合 格式塔原则 DELAUNAY三角网 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和IFLICM算法的非监督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严宇 刘耀林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融合和改进的非监督模糊聚类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算法解决了目前很多算法造成虚警率较高,而且未能充分利用像元之间空间关系的问题。首先利用二维离散小波(DWT)多尺度分解的方式来构造差异图,通...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融合和改进的非监督模糊聚类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算法解决了目前很多算法造成虚警率较高,而且未能充分利用像元之间空间关系的问题。首先利用二维离散小波(DWT)多尺度分解的方式来构造差异图,通过对两种小波分解系数融合的方式来抑制噪声点和突出变化区域。考虑到像元之间的空间位置信息,在融合后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模糊局部信息聚类(IFLICM)的方法得到变化检测结果。对两个时相的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试验,试验表明基于融合的变化检测结果精度更高,并且改进后的聚类算法效果比其他聚类算法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尺度融合 模糊聚类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