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与创新 被引量:14
1
作者 宋俊华 王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以国际组织、国家为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开始就确立了规范与创新互动共生的实践逻辑。规范以主体间性、契约精神为依据,以内部契约与外部法规为表现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协同的基础。创新以主体性、活态性为依据,... 以国际组织、国家为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开始就确立了规范与创新互动共生的实践逻辑。规范以主体间性、契约精神为依据,以内部契约与外部法规为表现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协同的基础。创新以主体性、活态性为依据,以要素创新与整体创新为表现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的基本动力。在规范与创新互动共生理念指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现了共同体建构与生命力延续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规范 创新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松 《社会治理》 2018年第5期91-92,共2页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到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到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再到2017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传承发展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治理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10-14,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非遗保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非遗保护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非遗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保护理念,逐步完善保护传承体系,探索推进多种保护方式,着力加强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论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通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当代价值和现实策略思想理论有许多重要创新和突破,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进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 弘扬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思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年——春节主题展
5
作者 蔡勇 +8 位作者 林征宇(摄) 张忠民(摄) 张向春(摄) 曾志芬(摄) 项钊娒(摄) 孙军(摄) 徐维耕(摄) 庄文国(摄) 周斌斌(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年第1期I0001-I0008,F0002,F0003,共10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 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6
作者 《旗帜》 2024年第2期81-82,共2页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强调,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能够在...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强调,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能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中发挥特殊的助力作用。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振兴 有效衔接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非遗保护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笔谈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晨阳 刘魁立 +2 位作者 朝戈金 黄永林 张玲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共21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2006年4月20日,在《非遗公约》批准国达30...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2006年4月20日,在《非遗公约》批准国达30个之后的3个月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2月17日,已有181个国家加入《非遗公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科文组织 非遗保护 系统性保护
原文传递
以实践探索非遗教育与学科建设之路——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说起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晨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6,158,159,共8页
非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实践在先,而后才有政策法规和学术研究;同时它也是一个横向领域,跨越了多个学科边界。因此,非遗学科建设首先要立足实践。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国... 非遗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实践在先,而后才有政策法规和学术研究;同时它也是一个横向领域,跨越了多个学科边界。因此,非遗学科建设首先要立足实践。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高校和相关机构面向非遗项目的持有者和从业者开展多种类型的针对性教育活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该计划在非遗教育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发现了问题,积累了经验,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以及非遗学科建设提出了要求、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教育 学科建设 实践 研培计划
原文传递
传统工艺振兴中的少数民族刺绣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晨阳 《中国民族》 2019年第2期40-42,共3页
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刺绣共有30个大项、62个子项,其中少数民族的刺绣项目有18个大项、33个子项,占比50%以上。少数民族刺绣项目的特点和传承发展现状刺绣在少数民族的服... 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刺绣共有30个大项、62个子项,其中少数民族的刺绣项目有18个大项、33个子项,占比50%以上。少数民族刺绣项目的特点和传承发展现状刺绣在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用品中广泛存在,在节庆、仪礼等民俗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劳动生产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精准扶贫 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维吾尔族
原文传递
在“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10
作者 陈通 《年画研究》 2020年第1期-,共3页
尊敬的冯先生,尊敬的杨先让先生,还有我们家俊书记、鲁生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我们的年画传承人:非常荣幸受邀来参加"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来聆听和学习各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年画的学术... 尊敬的冯先生,尊敬的杨先让先生,还有我们家俊书记、鲁生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我们的年画传承人:非常荣幸受邀来参加"年画世界的学术构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来聆听和学习各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年画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此我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关心、支持、参与和推进中国年画保护、传承、发展、振兴和研究工作的各位前辈和同仁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先让 中国木版年画 冯先生 学术研究成果 开幕式 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