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1
作者 王卫珍 徐丹丹 +2 位作者 蒋家政 代长青 张全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训练,...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焦虑评估量表(SAS)评分、抑郁评估量表(SDS)评分、干预依从性、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结果: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85%)高于对照组(76.92%)(χ^(2)=8.120,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6.938,2.712;P<0.05);WHOQO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029,4.822,5.160,8.558,3.020,5.205;P<0.05);干预总依从性观察组(93.85%)高于对照组(81.54%)(χ^(2)=7.783,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认知干预 急性脑卒中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小花 何凤珍 +1 位作者 刘雪 袁晓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伴有Ⅱ型呼吸衰竭(Ⅱ-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80例AECOPD合并Ⅱ-RF患者,依据通气方式分为HFNC组及NIPPV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HFNC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NIPPV组(75.00%)(P<0.05);治疗后,与NIPPV组及治疗前相比,HFNC组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_(2))更低(P<0.05);治疗后HFNC组CRP、IL-6、WBC水平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HFNC组MDA、MPO低于NIPPV组及治疗前,SOD高于NIPPV组及治疗前(P<0.05);HFN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IPPV组(P<0.05)。结论 经HFNC治疗后可改善AECOPD合并Ⅱ-RF患者血气功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状态,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病情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及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小花 何凤珍 +1 位作者 刘雪 袁晓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679-680,共2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以及机体炎性反应。结...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以及机体炎性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VC、MVV及FEV_(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可明显减轻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阻肺 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噻托溴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葡奈氏菌片对慢阻肺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杨洋 申思 +2 位作者 罗湘 王志霞 张志强 《海南医学》 2025年第6期767-77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葡奈氏菌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慢阻肺模型组(COPD组)、白葡奈氏菌低剂量干预COPD组(S... 目的探讨白葡奈氏菌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慢阻肺模型组(COPD组)、白葡奈氏菌低剂量干预COPD组(SANTL组)、白葡奈氏菌高剂量干预COPD组(SANTH组),每组10只。使用8周烟熏方法构建COPD模型。SANTL组及SANTH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低剂量(10μg/kg,3次/d)及高剂量(20μg/kg,3次/d)白葡奈氏菌片混悬液灌胃4周,而COPD组给予对应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结束后处死小鼠。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IL-22、IL-10、IL-35、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和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比率(Th17%、Treg%),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BALF中IL-6及TNF-α与IL-17、IL-22、IL-10、IL-3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CON组比较,COPD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肺组织呈现广泛炎症浸润、肺泡壁断裂等典型病理特征;与CON组比较,COPD组小鼠的Th17%、IL-17、IL-22、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而Treg%、IL-10及IL-35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葡奈氏菌片干预的两组小鼠Th17%[SANTL:(1.26±0.18)%;SANTH:(0.68±0.16)%]、IL-17[SANTL:(65.79±12.03)ng/L;SANTH:(46.52±4.87)ng/L]、IL-6[SANTL:(55.17±3.35)ng/L;SANTH:(48.16±3.51)ng/L]、TNF-α[SANTL:(217.71±19.26)ng/L;SANTH:(193.15±9.20)ng/L]表达水平均低于COPD组,但均高于CON组,其中SANTH组低于SANT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葡奈氏菌片干预的两组小鼠Treg%[SANTL:(7.98±1.11)%;SANTH:(9.25±0.73)%]、IL-10[SANTL:(9.31±0.67)ng/L;SANTH:(11.52±1.26)ng/L]及IL-35[SANTL:(12.99±1.69)ng/L;SANTH:(17.73±3.17)ng/L]表达水平均高于COPD组,但均低于CON组,其中SANTH组高于SANT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小鼠BALF中IL-6与IL-17(r=0.97)、IL-22(r=0.98)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IL-10(r=-0.97)、IL-35(r=-0.95)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且各组小鼠BALF中TNF-α分别与IL-17(r=0.87)、IL-22(r=0.9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分别与IL-10(r=-0.87)、IL-35(r=-0.88)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白葡奈氏菌片通过剂量依赖性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并促进抗炎因子表达,从而缓解COPD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平衡 白葡奈氏菌片 免疫调节 剂量依赖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燕 钟飞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2082-2090,共9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及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慢阻肺为目前全球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许多患者长年遭受疾病的折磨,造成重大并逐年攀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及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慢阻肺为目前全球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许多患者长年遭受疾病的折磨,造成重大并逐年攀升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24年9月27日,度普利尤单抗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且控制不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成人患者。目前关于度普利尤单抗用于治疗慢阻肺的研究报道较少,对于度普利尤单抗的安全性认识不足。本文针对度普利尤单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机制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及慢阻肺治疗开发提供新的途径。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s a common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persistent airflow limitation, often manifested as recurrent coughing, sputum production, progressively worsening dyspnea and other symptom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top three causes of death worldwide, and many patients suffer from the disease for years, causing significant and increasing economic and social burdens. On September 27, 2024, dupilumab was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 of China for us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have elevated blood eosinophils and poor control.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use of dupilumab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here i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afety of dupilumab.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chanism and safety of dupil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iming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s and new approa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P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普利尤单抗 生物制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6
作者 杨洋 申思 +2 位作者 鲁雪霞 王志霞 张志强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497-3502,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公共GEO数据库,根据既往发表的健康组人群和COPD人群转录组学测序数据(GEO数据库:GSE239897)发掘可能导致COPD患者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的相关基因...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公共GEO数据库,根据既往发表的健康组人群和COPD人群转录组学测序数据(GEO数据库:GSE239897)发掘可能导致COPD患者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的相关基因,筛选出差异最显著的基因后,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验证。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COPD模型组(COPD组),应用免疫印迹(WB)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实验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差异基因变化,并通过对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下游功能蛋白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导致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的可能机制。结果GEO数据库(GSE239897)检索结果提示,健康组人群的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NAIP)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4(NLRC4)表达水平分别为1.86±0.35、2.60±0.60,明显高于COPD人群的1.15±0.44、1.96±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发现,COPD组小鼠气道黏膜组织中NAIP及NLRC4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20、0.24±0.27,明显低于CON组小鼠的1.12±0.61、1.17±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同样发现,COPD组小鼠气道黏膜组织的NAIP及NLRC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3±0.39、0.70±0.13,明显低于CON组小鼠的3.15±0.52、1.13±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的机制研究发现,COPD组小鼠的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23、0.73±0.12,明显低于CON组小鼠的1.09±0.53、1.07±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黏膜组织中NAIP及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与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NAIP基因表达下调与COPD人群气道黏膜免疫能力下降密切相关,其对气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可能通过NAIP/NLRC4/Caspase-1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黏膜免疫 生物信息学 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上神经节中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表达及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茜茜 李超红 +2 位作者 赵晨露 唐家萍 刘玉珍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9,共7页
目的观察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5)在大鼠颈上神经节(SCG)组织的表达、定位,及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对mGluR1/5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CIH组(CIH),每组6只,模型制作6周。Western blotting检测CI... 目的观察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5)在大鼠颈上神经节(SCG)组织的表达、定位,及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对mGluR1/5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CIH组(CIH),每组6只,模型制作6周。Western blotting检测CIH对mGluR1/5蛋白水平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检测大鼠SCG中mGluR1/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GluR1/5表达于大鼠SCG,mGluR1分布于神经元和小强荧光(SIF)细胞,而在卫星胶质细胞(SGCs)、神经纤维和血管不表达;mGluR5主要分布于神经纤维,少量分布于神经元,而在SIF细胞、SGCs及血管不表达;CIH上调mGluR1/5的蛋白水平(P<0.01)。结论mGluR1和mGluR5均表达于大鼠SCG,但其表达部位有所不同,两者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CIH诱导的血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颈上神经节 慢性间歇性低氧 高血压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和网络计算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凯月 丁源 +3 位作者 李闯 牛丽丹 张强 庞欣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03-710,共8页
目的开发和验证用于预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死亡的列线图并制作在线网络计算器。方法回顾性纳入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2012~2018年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20)和... 目的开发和验证用于预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死亡的列线图并制作在线网络计算器。方法回顾性纳入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2012~2018年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20)和内部验证集(n=352),采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列线图并建立网络计算器。收集2022~2023年间入住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21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价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经过LASSO及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26,95%CI 1.006~1.049)、乳酸(OR=1.308,95%CI 1.042~1.393)、无创收缩压(OR=0.988,95%CI 0.978~0.998)、动脉血氧分压(OR=0.998,95%CI 0.996~1.000)及是否合并肺炎并发症(OR=1.883,95%CI 1.183~2.990)是导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730(95%CI 0.679~0.781)、0.856(95%CI 0.792~0.920)及0.816(95%CI 0.740~0.892),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龄、乳酸、无创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及是否合并肺炎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其构建的列线图及网络计算器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快的进行危险分层并实施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列线图 网络计算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血糖水平、心理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海洁 杨平 +1 位作者 彭华 白立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53-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糖水平、心理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01~2022-09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分别应用... 目的:分析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糖水平、心理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01~2022-09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饭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与护理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生活方式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护理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护理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心理情绪评分 护理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38-5p、miRNA-34b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李运霞 王志霞 +2 位作者 罗湘 钟春蕾 甘绍印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3期2575-2579,共5页
目的 探讨miRNA-138-5p、miRNA-34b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51例肺癌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取术后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NA-138-5p、miRNA-34b水平... 目的 探讨miRNA-138-5p、miRNA-34b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51例肺癌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取术后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NA-138-5p、miRNA-34b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不同预后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miRNA-138-5p、miRNA-34b水平,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iRNA-138-5p、miRNA-34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肺癌组织中miRNA-138-5p、miRNA-34b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miRNA-138-5p、miRNA-34b水平分别明显低于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随访结束,151例肺癌患者中,预后良好119例,预后不良32例。预后不良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miRNA-138-5p、miRNA-34b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iRNA-138-5p水平降低、miRNA-34b水平降低均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138-5p、miRNA-34b联合检测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951(95%CI:0.918~0.984),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的0.603、0.572。结论 miRNA-138-5p、miRNA-34b在肺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iRNA-138-5p miRNA-34b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2A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志霞 罗湘 +4 位作者 王利江 刘燕 郭春 杨洋 张志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0-615,共6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2A(KDM2A)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致敏雾化激发哮喘大鼠模型。将18只6~8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4周...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2A(KDM2A)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致敏雾化激发哮喘大鼠模型。将18只6~8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哮喘模型成功后,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气管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Masson染色观察气道壁纤维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气道平滑肌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KDM2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大鼠炎症评分、炎症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肺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均增加(P<0.01),随着OVA致敏时间延长,哮喘8周组较哮喘4周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改变更严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大鼠肺组织KDM2A表达高于对照组,哮喘8周组KDM2A表达亦高于哮喘4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肺组织KDM2A蛋白表达与气道炎症评分、炎症细胞总数、杯状细胞黏液分泌评分、肺组织纤维化比值及气道平滑肌增生面积呈正相关(P<0.01)。结论KDM2A可能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KDM2A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志霞 杨洋 +1 位作者 刘燕 张志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并在细胞间通讯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过程密切相关。外泌体可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并在细胞间通讯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过程密切相关。外泌体可调控COPD患者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气道重塑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通过干预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延缓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有望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另外,外泌体具有高度的循环稳定性和靶向性,有望成为理想的靶向药物载体。基于此,本文就外泌体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外泌体 诊断 治疗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解剖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燕 钟飞 +2 位作者 钟春蕾 王志霞 杨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血栓解剖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和胸部增强CT确诊肺栓塞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结...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及下肢静脉血栓解剖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通过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和胸部增强CT确诊肺栓塞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结果。分析366例肺栓塞患者发病年龄、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解剖分布特点,分析性别、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不同部位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分布的关系,分析肺栓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不同部位下肢静脉血栓性别分布特征。结果366例患者中男216例(59.02%),女150例(40.98%);年龄17~96(63.95±13.73)岁。肺栓塞患者中50~70岁占50.27%,50岁以上者占87.70%。366例肺栓塞患者中287例(78.42%)有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结果,其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有172例(46.99%),172例患者中男114例(66.28%),女58例(33.72%),年龄17~95(64.70±13.35)岁。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50~70岁占48.84%,≥50岁者占88.95%;366例肺栓塞患者中两肺栓塞239例(65.30%),右肺栓塞100例(27.32%),左肺栓塞27例(7.38%);中央型304例(83.06%),外周型39例(10.66%),混合型23例(6.28%)。性别、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部位无关(P>0.05);下肢静脉血栓部位与肺栓塞部位有关(P<0.05),右下肢、双下肢静脉血栓较左下肢静脉血栓更易发生中央型肺栓塞(P<0.05),双下肢静脉血栓较左下肢静脉血栓更易出现两肺栓塞(P<0.05)。肺栓塞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腘静脉血栓发生率最高(59.88%),其次是胫后静脉血栓(50.00%)、股静脉血栓(47.67%)、肌间静脉血栓(36.05%)、髂外静脉血栓(18.60%)、髂总静脉血栓(10.47%)、大隐静脉血栓(8.14%)、小隐静脉血栓(5.23%)、胫前静脉血栓(3.49%)。结论肺栓塞男性多见,多发生于50~70岁,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多为中央型、两肺同时分布。50岁以上肺栓塞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概率较高。性别、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分布部位无关;下肢静脉血栓部位与肺栓塞分布部位有关。腘静脉血栓可能更易合并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联合转录组学鉴定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效能及独立样本验证
14
作者 严东星 袁晓梅 +1 位作者 王志霞 王金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6期1-6,12,共7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联合转录组学结果探讨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纳入70例脓毒血症患者及70例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实验组包括10例脓毒血症及10例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联合转录组学结果探讨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纳入70例脓毒血症患者及70例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实验组包括10例脓毒血症及10例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者,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血浆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数据集GSE10474,采用GEO2R在线数据库分析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差异转录组学数据。采用韦恩图在线分析蛋白质组学及转录组学中有关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共同差异基因。验证组包括60例脓毒血症(脓毒血症组)患者和60例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检测并比较脓毒血症组与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组外周血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蛋白表达水平鉴别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蛋白质组学结果证实脓毒血症患者及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者血浆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共239个;相较于脓毒血症患者,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者共存在96个显著上调的蛋白,143个显著下调的蛋白。差异表达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细胞质、微管结合、三磷酸腺苷(ATP)结合、对病毒的防御反应、免疫反应,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代谢途径、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GSE10474数据集中,相较于脓毒血症患者,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患者中显著上调的基因77个,显著下调的基因142个。韦恩图结果显示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共6个,依次为BTNL8、FCGR2B、TAK1、KCNC1、TREM1和SEC31A。相较于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组外周血中TAK1和TREM1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中TAK1和TREM1蛋白表达水平在鉴别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和0.785;当TAK1截断值为71.28 p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5%和97.89%;当TREM1截断值为58.22 mg/m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43%和82.19%。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证实了TAK1、TREM1及多种炎性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在脓毒血症诱导肺损伤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肺损伤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标志物 敏感度 特异度 差异表达基因 鉴别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A549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5
作者 严东星 袁晓梅 王金会 《广东医学》 2025年第3期392-398,共7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UALCAN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的转录组学数据,其中主要包括515例肺腺癌组织和59例正常肺组织。分析肺腺癌中SPHK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UALCAN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的转录组学数据,其中主要包括515例肺腺癌组织和59例正常肺组织。分析肺腺癌中SPHK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肺腺癌细胞(H322和A549)及正常肺脏上皮细胞BEAS-2B中SPHK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肺腺癌A549细胞根据SPHK1是否敲低,分为si-SPHK1组和si-NC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通过CCK-8、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析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蛋白[钙黏蛋白E(E-cadherin)、钙黏蛋白N(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及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结果肺腺癌和正常组织中SPHK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8.467(4.626,15.719)和5.998(3.948,7.926),与正常组织相比,SPHK1 mRNA表达水平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01)。肺腺癌SPHK1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个月和108个月,与肺腺癌SPHK1 mRNA低表达组相比,肺腺癌SPHK1 mRNA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降低(HR=1.5,P<0.001)。与BEAS-2B细胞相比,肺腺癌H322和A549细胞中SPHK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PHK1敲低后能显著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相比,si-SPHK1组中E-cadherin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SPHK1在肺腺癌中显著高表达,SPHK1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促进肺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SPHK1可能作为治疗肺腺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鞘氨醇激酶-1 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降低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聪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3-3,5,共2页
探析针对性护理在降低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收治病例:40例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 探析针对性护理在降低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收治病例:40例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观察组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为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出现,加速患者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17
作者 侯小花 李宁 袁晓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2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参...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MVV%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6MWD大于参照组(P<0.05),IL-6、IL-8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可减轻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癌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初中生攻击行为与D型人格、逆反心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致琴 李雪 +1 位作者 贾冠华 张全英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17期2395-2400,共6页
目的了解初中生攻击行为与D型人格、逆反心理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初中生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乡市3所初中的92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问卷、D型人格量表及逆反心... 目的了解初中生攻击行为与D型人格、逆反心理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初中生攻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乡市3所初中的92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攻击性问卷、D型人格量表及逆反心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新乡市3所初级中学922名学生攻击行为总分为(70.67±21.04)分,条目均分为(2.08±0.62)分。不同性别、成绩排名、是否感到被忽视、是否有留守经历、家庭教育及是否曾受到学校处分的初中生攻击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中生攻击行为与D型人格、逆反心理呈正相关(r=0.586、0.711,均P<0.01)。逆反心理、D型人格、性别及是否感到被忽视对初中生攻击行为总分有预测作用(β=1.367、0.593、-3.272、-4.242,均P<0.05),能够解释57.1%的变异,是攻击行为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R2=0.571,F=306.902,P<0.01)。结论新乡市3所初级中学922名学生攻击水平为中等,D型人格和逆反心理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相关,社会、学校及家庭应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初中生攻击行为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D型人格 逆反心理 学生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19
作者 刘霖杰 袁晓梅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8期179-18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近年研究发现某些COPD患者存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炎症,且具有某些明显特征,这提示了EOS参与了部分COPD患者的发病环节。鉴于EOS在COPD气道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气道炎症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近年研究发现某些COPD患者存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炎症,且具有某些明显特征,这提示了EOS参与了部分COPD患者的发病环节。鉴于EOS在COPD气道炎症中发病的重要性,本文就EOS与COPD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COPD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糖皮质激素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暴晴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0-20,共1页
评价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多元化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方法:选5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者,平均分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多元化护理干预(观察组)。结果:干预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观察组较高,组间咳嗽评分比,观察组较低(P<0.05)。... 评价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多元化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方法:选5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者,平均分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多元化护理干预(观察组)。结果:干预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观察组较高,组间咳嗽评分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多元化护理干预更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老年 多元化护理 生活质量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