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39例病原学分析
1
作者 郭悦鹏 于维霞 杜荣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10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 医院内感染 病原学 ARDS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重塑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利静 严东星 +5 位作者 李林静 高静 古青青 段鹤艳 袁晓梅 袁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重塑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重塑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每次1吸,每日2次,疗程12周;孟鲁司特钠片10 mg,睡前口服,每日1次,疗程1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1.5 g,口服,每日3次,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流量峰值(PEF),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9、TIMP-1、TGF-β_1水平、FVC、FEV1、PEF及A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_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MMP-9、TIMP-1及TGF-β_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FVC、FEV1、PEF及AC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TIMP-1及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VC、FEV1、PEF及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通过降低血清MMP-9、TIMP-1及TGF-β_1水平而抑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道重塑,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百令胶囊 呼吸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和ADAM33基因交互作用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宏彬 徐光翠 +3 位作者 桂立辉 冯宪军 赵兵 席景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110例哮喘患儿和144例对照)方法,三个多态性位点(V4、T2、T869C)用聚合...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110例哮喘患儿和144例对照)方法,三个多态性位点(V4、T2、T869C)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分析基因各位点之间交互作用。结果:TGF-β1基因的T869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ADAM33基因V4位点C和T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4位点的CC基因型及T2位点的GA基因型分布在轻中度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位点的AA基因型分布在重度哮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DR交互作用分析显示,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构成的2个位点最佳模型;ADAM33基因位点V4、T2和TGF-β1位点T869C构成的3个位点最佳模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与儿童哮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肺纤维化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袁晓梅 孙浩杰 +4 位作者 苗润红 张志强 赵欣 郭悦鹏 李金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30 d;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均每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7.5 mg.kg-1,10 d后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g.kg-1,高、中、低苦参碱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苦参碱100 mg.kg-1、80 mg.kg-1、50 mg.kg-1,共20 d。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NF-κB及胶原蛋白Ⅲ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肺组织呈纤维化表现,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低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低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苦参碱组组间两两比较,NF-κB、胶原蛋白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减轻大鼠PF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肺纤维化 核转录因子-ΚB Ⅲ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洋 郭悦鹏 +3 位作者 袁晓梅 张南 杨爽 郭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4-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变化,探讨孟鲁司特对Th17/Treg平衡的干预效应及意义。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哮喘组、孟鲁司...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变化,探讨孟鲁司特对Th17/Treg平衡的干预效应及意义。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于第1天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和Al(OH)3混合液致敏,第8天重复致敏1次,自第15天开始给予OVA生理盐水溶液雾化激发,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8周,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孟鲁司特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在每次激发前分别给予孟鲁司特钠灌胃、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均使用Al(OH)3生理盐水混悬液替代。8周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Th17及Treg占CD4+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呼吸道形态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地塞米松组大鼠的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PMN)总数及比例、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淋巴细胞(Ly)比例及血Th17占CD4+淋巴细胞比例、IL-17水平、呼吸道总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均明显增高(P<0.01),BALF中单核细胞(M)比例、血Treg占CD4+淋巴细胞比率及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哮喘组比较,孟鲁司特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的BALF细胞总数、PMN总数及比例、EOS比例、Ly比例及血Th17占CD4+淋巴细胞比例、IL-17水平、呼吸道总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均明显降低(P<0.01),BALF中M比例、血Treg占CD4+淋巴细胞比率及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孟鲁司特组与地塞米松组大鼠血Th17及Treg占CD4+淋巴细胞比例、IL-17及IL-10水平、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呼吸道形态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比例、IL-17水平与PMN总数、呼吸道平滑肌厚度呈正相关(P<0.01);Treg比例、IL-10水平与PMN总数、呼吸道平滑肌厚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哮喘大鼠存在Th17/Treg失衡,孟鲁司特对该平衡起良性调节作用,并可能藉此进一步减轻呼吸道炎症、抑制呼吸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Th17/Treg失衡 孟鲁司特 呼吸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彬 袁晓梅 张黎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8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1 d后对2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VEGF、NO水平,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观察组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idi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21 d头颅MRI平扫显示病灶明显减小,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开放。结论尤瑞克林可能通过刺激VEGF和NO分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部侧支循环,从而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抗氧化失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齐咏 杨岚 +3 位作者 于维霞 袁晓梅 李金兰 郭悦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 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氧化损伤和抗氧化失衡对诱导痰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 κB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 2 6例临床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离诱导痰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痰巨噬细胞NF κBP6 5的表达 ,同时检测... 目的 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体内氧化损伤和抗氧化失衡对诱导痰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 κB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 2 6例临床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离诱导痰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痰巨噬细胞NF κBP6 5的表达 ,同时检测外周血MDA、SOD浓度。并以 1 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稳定期组MDA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稳定期组SOD低于正常组 (P <0 0 5)。COPD稳定期诱导痰巨噬细胞NF κB胞核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氧化 /抗氧化失衡是导致NF κB激活的重要因素 ,对COPD缓解期的抗氧化治疗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NF—κB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袁晓梅 李华旭 +2 位作者 孙致远 高新愿 杨小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常...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多索茶碱静脉滴注,硫酸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并根据病情选用抗感染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AC口服。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进行肺功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及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14 d后FEV1%pred、FVC%pred及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FEV1%pred、FVC%pred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AA、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者血清SAA、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AA、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C可以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N-乙酰半胱氨酸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焦路阳 袁彬 +2 位作者 袁晓梅 孙浩杰 袁宇5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ntin)、脂联素(APN)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另...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ntin)、脂联素(APN)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isfantin、APN、CRP水平,比较不同程度病变者血清Visfantin、APN、CRP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显著于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清CRP、Visfan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sfantin与CRP(r=0.929,P<0.001)、Gensini积分(r=0.777,P<0.001)呈正相关,与APN(r=-0.351,P<0.001)呈负相关;APN与CRP(r=-0.873,P<0.001)、Gensini积分(r=-0.740,P<0.001)呈负相关;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血清Visfantin、APN、CRP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脂联素 内脂素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和切割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郭悦鹏 杨瑞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7-599,共3页
对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常规方法未能确诊的 1 56例病人行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加弹簧切割针活检 ,并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皮肺穿刺抽吸及切割针活检的一次取材成功率分别为 82 .0 5%和 92 .95% ,病理确诊率分别为 83 .3 ... 对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常规方法未能确诊的 1 56例病人行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加弹簧切割针活检 ,并对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皮肺穿刺抽吸及切割针活检的一次取材成功率分别为 82 .0 5%和 92 .95% ,病理确诊率分别为 83 .3 3 %和 92 .3 1 %,总确诊率为 97.44 %。提示 :对常规方法未能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空洞病变、双肺弥漫性病变及纵隔肺门占位病变 ,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 肺疾病 针吸活组织检查 肺肿瘤 自动弹簧切割活检针 细胞活检定位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敏 郭悦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哮喘模型组(M组)、阿奇霉素组(A组)、地塞米松组(D组),每组8只,各组动物于末次雾化激发后24 h内处死,留取右肺组织制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哮喘模型组(M组)、阿奇霉素组(A组)、地塞米松组(D组),每组8只,各组动物于末次雾化激发后24 h内处死,留取右肺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气道重塑参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M组支气管、血管周围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胶原沉积增加,黏液分泌增多,A组和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A组、D组总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较C组增高(P<0.01),较M组明显降低(P<0.01);A组、D组大鼠肺组织TGF-β1、MMP-9、VEGF表达水平较C组升高(P<0.01),较M组降低(P<0.01);大鼠气道平滑肌厚度与肺组织中TGF-β1、MMP-9、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肺组织中TGF-β1、MMP-9、VEGF表达水平两两相关(P<0.01)。结论阿奇霉素可改善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MMP-9、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哮喘 气道重塑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8
12
作者 袁晓梅 李华旭 高新愿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2-44,49,共4页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干预作用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加重被控制后病情平稳≥2周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干预作用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加重被控制后病情平稳≥2周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1 a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χ~2=4.097,P<0.05)。观察组患者1 a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的血清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A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血清SA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2组患者的血清SA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P<0.05);治疗12个月时,2组患者的血清SA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6个月时(P<0.05)。结论百令胶囊可能通过干预血清SAA的分泌而抑制COPD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表现,减少COPD的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百令胶囊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肺活检方法在肺部块影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悦鹏 于维霞 杜鹃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比较5种不同方法的肺活组织检查(肺活检)在肺部块影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门诊及住院患者经肺部X线照片和(或)CT检查结果诊断为肺部块影1180例,分别应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活检(829例),X线引导下肺活检(77例)、B超引导下... 目的:比较5种不同方法的肺活组织检查(肺活检)在肺部块影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门诊及住院患者经肺部X线照片和(或)CT检查结果诊断为肺部块影1180例,分别应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肺活检(829例),X线引导下肺活检(77例)、B超引导下肺活检(96例)、CT引导下肺活检(156例)及开胸肺活检(22例)进行检查,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①中央型肺部块影,肺活检诊断阳性率最高是开胸肺活检为3/3,其余依次为CT引导下肺活检(94.6%)、B超引导下肺活检(78%)、经纤支镜肺活检(74.7%)及X线引导下肺活检(33%);②周围型肺部块影,肺活检诊断阳性率最高是开胸肺活检(100%),其余依次为CT引导下肺活检(97.5%)、B超引导下肺活检(80%)、X线引导下肺活检(73%)、经纤支镜下肺活检(24.9%);③肺部块影总检出率最高是开胸肺活检(100%),其余依次为CT引导下肺活检(96.8%)、B超引导下肺活检(79%)、经纤支镜肺活检(62.1%)及X线引导下肺活检(62%);④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X线引导下肺活检(10%)、开胸肺活检(5%)、CT引导下肺活检(3.2%)、B超引导下肺活检(3%)、经纤支镜下肺活检(1%)。结论:综合考虑诊断阳性率高、费用低、并发症少等因素,对中央型肺部块影,经纤支镜肺活检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于周围型肺部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部块影 诊断 肺活检 CT X线诊断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干预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彬 刘艳霞 +6 位作者 李静 翟锴华 赵建华 张黎军 王超伟 陶胜波 袁晓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45-647,共3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干预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5例DEACMP患者为观察组,入院第1天、第29天留取脑脊液,并于第1天及之后隔日1次椎管注射地...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干预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5例DEACMP患者为观察组,入院第1天、第29天留取脑脊液,并于第1天及之后隔日1次椎管注射地塞米松。同时选取35例同期入院的神经系统非脱髓鞘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留取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2组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行头颅CT。入院第29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颅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对照组患者头颅CT未见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与对照组入院第1天时比较,观察组入院第1天和第29天时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29天时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第1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ACMP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TGF-β1、CTGF过表达有关。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TGF-β1、CTGF的过表达起到治疗DEACM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义乾 张素荣 李金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ET-1和NO,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1水平为(108.04&#...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ET-1和NO,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1水平为(108.04±21.11)ng.L-1,对照组为(52.52±16.00)ng.L-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NO水平分别为(88.26±25.28)μmol.L-1和(128.16±38.36)μmol.L-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ET-1和NO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增高,NO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后抑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晓梅 高新愿 杨小花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后伴发抑郁状态的关系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后伴发抑郁状态的关系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于入院后1 d内开始给予常规治疗,并于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BDNF、TNF-α、IL-6水平;治疗前及治疗30 d时检测肺功能,记录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治疗30 d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治疗30 d时,164例患者中有89例(54.27%)患者无抑郁症状(非抑郁组),75例(45.73%)患者存在抑郁状态(抑郁组);男、女性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分别为47.3%(43/91)、43.8%(32/73),男、女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FEV1%pred、FVC%pred、FEV1/FV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EV1%pred、FVC%pred、FEV1/FVC值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抑郁组患者的FEV1%pred、FVC%pred、FEV1/FVC值均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625,P<0.01),与治疗30 d的FEV1%pred、FVC%pred、FEV1/FVC值均呈正相关(r=0.575、0.601、0.647,P<0.01);抑郁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HAMD均呈正相关(r=0.565、0.643,P<0.01),与治疗30 d的FEV1%pred、FVC%pred、FEV1/FVC均呈负相关(r=-0.585、-0.632、-0.715,-0.624、-0.517、-0.825,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BDNF、TNF-α、IL-6水平可能与抑郁状态的发生有关,并影响其肺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栓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彬 袁晓梅 +5 位作者 赵建华 张黎军 王超伟 陶胜波 李青 袁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脑栓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无病变组6例、内...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脑栓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无病变组6例、内膜增厚组9例、斑块形成组26例、管腔狭窄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患者静脉血血清APN、visfatin和TNF-α水平。并将其中50例超声检查诊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脑栓通胶囊治疗,治疗28 d,对比2组患者血清APN、TNF-α、visfatin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APN水平呈下降趋势(F=165.377,P<0.01),visfatin和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F=240.901、102.603,P<0.01)。与无病变组比较,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降低,visfatin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增厚组,visfatin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1);管腔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形成组,visfatin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斑块形成组(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PN、visfatin、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P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而visfatin、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PN、visfatin、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通过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isfatin的表达,减少血清中TNF-α的分泌,促进血清APN水平增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脂联素 内脂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脑栓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彬 袁晓梅 +4 位作者 赵建华 张黎军 王超伟 陶胜波 李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1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1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连用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d、6个月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ASA)检测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28d、6个月APN水平均升高,TNF-α、IL-6和Visfatin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d后2组颈动脉IMT均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6个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可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其作用机制除调脂外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从而上调APN表达抑制血管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内脂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卫民 肖志坚 +6 位作者 崔秀琴 姚恒波 蔡青山 许小广 刘彦轩 尚好珍 郭悦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7-319,共3页
关键词 肺结核 耐多药 分支杆菌L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晓梅 孙浩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同时研究银杏达莫对IPF的治疗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78例住院IPF患者检测外周血TGF-β1。IP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同时研究银杏达莫对IPF的治疗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78例住院IPF患者检测外周血TGF-β1。IP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银杏达莫治疗组,两组IPF患者用药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TGF-β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PF组外周血TGF-β1浓度[(276.090±45.78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0.031±24.664)pg/mL](P<0.05)。加用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GF-β1浓度[(87.75±31.32)pg/mL]与治疗前[(241.20±38.665)pg/mL]比较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较常规治疗组[(146.35±35.204)pg/mL]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用银杏达莫治疗组患者病情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TGF-β1与IPF的发病机制有关。银杏达莫能够抑制外周血TGF-β1的表达,有利于缓解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银杏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