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冯海龙 邢林帅 +3 位作者 许召君 雒红涛 王高翔 赫鹏 《癌症进展》 2025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晚期CRC患者分为对照组(n=61,XELOX方案化疗)和观察组(n=59,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晚期CRC患者分为对照组(n=61,XELOX方案化疗)和观察组(n=59,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Th2]、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及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3.0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Th1水平及Th1/Th2均低于本组治疗前,Th2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h1水平及Th1/Th2均高于对照组,Th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EA、CA19-9、CA72-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贫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晚期CRC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免疫平衡,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脾多肽注射液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模式下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健康及自我接受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丽平 刘若男 +1 位作者 许利建 杨佳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707-1712,共6页
目的:分析团体模式下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健康及自我接受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85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 目的:分析团体模式下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健康及自我接受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85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团体模式下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病耻感[中文版社会影响量表(SIS)]、自我接受度[自我接纳问卷(SAQ)]、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5.237,5.341;P<0.05);观察组SIS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评分低于对照组(t=4.512,3.984,6.309,6.384;P<0.05);观察组SAQ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t=2.810,3.214;P<0.05);观察组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t=5.565,4.680,7.518,4.30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χ^(2)=1.199,P>0.05)。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团体模式下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减少患者病耻感,提升自我接受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表达 积极情绪 直肠癌 结肠造口 心理健康 自我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雒红涛 赫鹏 +2 位作者 熊万成 李秀庚 岳中屹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499-2502,共4页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K3CB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直...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IK3CB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1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转移、有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PIK3CB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为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1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预后不良41例,预后良好112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淋巴结转移及PIK3CB阳性表达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IK3C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PIK3CB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4 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 结直肠癌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面积与直肠癌术后短期结局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迪 岳中屹 +1 位作者 张敏 白立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2期5960-5964,共5页
目的评估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及术后短期结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VFA诊断肥胖的截断值为100... 目的评估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及术后短期结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VFA诊断肥胖的截断值为100 cm^(2),VFA≥100 cm^(2)为腹型肥胖。将患者按照VFA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包括吻合口瘘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出血、再次手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对象中腹型肥胖共61例。腹型肥胖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23.0%比5.3%,P<0.001)和中转开腹率(14.8%比3.6%,P=0.005)较非腹型肥胖患者高。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VFA≥100 cm^(2)(OR=6.373,95%CI 2.419~17.922,P<0.001)、年龄≥60岁(OR=3.877,95%CI 1.366~12.979,P=0.016)、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OR=0.203,95%CI 0.053~0.616,P=0.009)和术前放化疗(OR=3.841,95%CI 1.453~10.984,P=0.00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FA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转开腹相关,同时也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内脏脂肪面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周肉芽形态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冯海龙 邢林帅 +3 位作者 雒红涛 许召君 王高翔 赫鹏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1期85-91,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周肉芽形态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于某院直肠肛门外科诊断为肛周脓肿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肛周肉芽形态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于某院直肠肛门外科诊断为肛周脓肿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水肿评分)、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肛周肉芽形态评分、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液评分、换药次数和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和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EGF和bFGF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肛周肉芽形态和Wexner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2.58%,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6.35%)低于对照组(19.35%,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联合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肉芽新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 复方黄柏液涂剂 肛门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预测直肠癌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岳中屹 李秀庚 +2 位作者 张敏 雒红涛 赫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141-4145,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并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并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和无LARS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筛选出的LARS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LARS发生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收集模型建立后的病例81例,采用时段验证法进行外部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通过计算C-index评价;模型的一致性通过计算校正后的C-index,并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新辅助治疗、体质量指数(BMI)、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吻合口瘘与术后发生LARS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P=0.003)、BMI≥30 kg·m^(-2)(P=0.035)、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P<0.001)和吻合口瘘(P=0.007)是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模型C-index为0.808,校正后C-index为0.794;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与实际观察值之间无差异(χ^(2)=3.3681,P=0.9092)。结论:肥胖、低位肿瘤,术前新辅助治疗,存在吻合口瘘的患者发生LARS的风险较高。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对术后发生LARS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 前切除综合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12-5p调控ATP结合盒E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7
作者 王高翔 刘毅 +1 位作者 李秀庚 陈丽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miR-212-5p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集32例患者的CR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体外培养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和CRC细胞系(SW480、SW1116、HT29),实时定量... 目的:探讨miR-212-5p在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集32例患者的CRC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体外培养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的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和CRC细胞系(SW480、SW1116、HT29),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2-5p和ATP结合盒E1(ABCE1)。将SW480细胞分为miR-NC组、miR-212-5p组、si-NC组、si-ABCE1组、miR-212-5p+pcDNA组、miR-212-5p+pcDNA-ABCE1组。噻唑蓝(MTT)法、Transwell分析用于检测SW48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估ABCE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12-5p和ABCE1靶向关系。两组数据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CRC组织和细胞中miR-212-5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织:t=100.411,P<0.01;细胞:F=1192.235,P<0.01),ABCE1 mRNA(组织:t=85.952,P<0.01;细胞:F=219.953,P<0.01)和蛋白(组织:t=39.634,P<0.01;细胞:F=125.185,P<0.01)的表达明显升高;miR-212-5p组SW480细胞活力(48 h:0.34±0.01比0.53±0.03,t=18.025,P<0.01;72 h:0.51±0.02比0.97±0.08,t=16.735,P<0.01)、迁移数(40.31±2.12比87.42±6.85,t=19.710,P<0.01)、侵袭数(29.06±1.35比72.19±5.91,t=21.344,P<0.01)、ABCE1蛋白(0.17±0.02比0.56±0.05,t=21.726,P<0.01)表达明显低于miR-NC组。si-ABCE1组SW480细胞活力(48 h:t=10.436,P<0.01;72 h:t=17.332,P<0.01)、迁移数(t=16.741,P<0.01)、侵袭数(t=17.164,P<0.01)明显低于si-NC组。miR-212-5p与ABCE1直接结合。miR-212-5p+pcDNA-ABCE1组SW480细胞活力(48 h:q=21.689,P<0.01;72 h:q=16.709,P<0.01)、迁移数(q=20.273,P<0.01)、侵袭数(q=29.325,P<0.01)、ABCE1蛋白表达(q=24.000,P<0.01)明显高于miR-212-5p+pcDNA组。结论:miR-212-5p靶向ABCE1可抑制CRC细胞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LINC01600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李秀庚 王高翔 蒲亚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临床结直肠癌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标本作为研究标本, 选择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临床结直肠癌诊断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标本作为研究标本, 选择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提取癌旁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的总RNA, 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选取差异最为显著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NC01600的表达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INC01600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临床分期, 不同分化程度患者LINC01600表达水平。并分析LINC01600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共检出39 123个长链非编码RNA, 其中包括2 018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差异分析显示, 其中有1 626个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其中1 019个上调基因, 607个下调基因。长链非编码RNA主要富集于核糖体通路、柠檬酸循环通路和RNA剪接相关通路。本研究选取差异最为显著的上调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进行研究。癌旁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表达水平(0.85±0.10)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织(1.99±0.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90, P<0.05), 中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表达水平(1.70±0.11)显著低于低分化患者(2.19±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0, 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结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表达水平(2.24±0.23)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织(1.80±0.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9, P<0.05)。Ⅲ期患者结直肠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表达水平(2.19±0.32)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织(1.92±0.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 P<0.05)。LINC01600高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低于LINC01600低表达患者(26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618, P<0.05)。肿瘤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可信区间(CI)=0.754~0.968, P<0.05]。LINC01600敏感性为92.45%, 特异性为89.36%。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600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有助于临床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预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DIAPH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贺国洋 陈庆庆 +6 位作者 邓美静 王高翔 王贝玺 王永霞 李巍 千新来 朱会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4-1184,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3(diaphanous-related formin 3,DIAPH3)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探讨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3(diaphanous-related formin 3,DIAPH3)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探讨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年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病理科保存的62例胃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DIAPH3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IAPH3后对DIAPH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质水平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IAPH3后对DIAPH3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利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显示,与胃癌癌旁组织相比,DIAPH3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DIAPH3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44/62),高于胃癌癌旁组织16.1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中分化组比较,低分化组DIAPH3表达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组DIAPH3表达升高(P<0.05)。干扰DIAPH3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后干扰cyclin D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活力低于过表达DIAPH3组,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后干扰vimentin,胃癌细胞株的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低于过表达DIAPH3组,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干扰DIAPH3组E-cadherin蛋白质表达增加,DIAPH3、cyclin D1、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质表达降低(P<0.05);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IAPH3组中E-cadherin蛋白质表达降低,DIAPH3、cyclin D1、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质表达增加(P<0.05)。在敲低或过表达DIAPH3胃癌细胞株中,DIAPH3在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或升高(P<0.05)。结论:DIAPH3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与上调cyclin D1、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IAPH3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联合全胃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彦涛 冯海龙 兰占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究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2例AGC患者(2018年1月~2020年10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B组,各46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后B组接... 目的:探究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2例AGC患者(2018年1月~2020年10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A组、B组,各46例。两组均行全胃切除术,术后B组接受Roux-en-Y吻合术治疗,A组接受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3个月、6个月饮食状况(饮食量、饮食次数)、术前、术后6个月营养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饮食量、饮食次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营养指标水平较B组高(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B组低(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AGC患者后,联合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Roux-en-Y吻合术治疗围术期指标及术后饮食状况对比无差异,但前者对机体营养状况影响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 营养 ROUX-EN-Y吻合术 进展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中屹 李秀庚 +2 位作者 雒红涛 张敏 赫鹏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观察经阴道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直肠前突患者204例分别行经阴道修补联合PPH术(联合手术组,101例)和单纯PPH手术(单纯手术组,10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6、9、12、18... 目的观察经阴道修补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直肠前突患者204例分别行经阴道修补联合PPH术(联合手术组,101例)和单纯PPH手术(单纯手术组,10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6、9、12、18个月使用Longo评分评估两组便秘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18个月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与单纯手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48.85±7.64)min vs.(30.85±6.53)min],术中出血量增加[(48.58±16.24)mL vs.(20.03±9.17)mL](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ongo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2、18个月联合手术组Longo评分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与单纯手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术后12、18个月总有效率增高,复发率降低(P<0.05)。结论经阴道修补联合PPH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前突 经阴道修补术 痔上黏膜环切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