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干预模式对胸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桂平 刘慧杰 +1 位作者 马丽 张震 《临床研究》 2020年第9期165-166,共2页
目的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干预模式对胸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100例为观察组,施行基于微信... 目的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干预模式对胸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100例为观察组,施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干预模式;另100例为对照组,施行常规宣教模式,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79.00%,P<0.05;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率96.00%,高于对照组64.00%,P<0.05。结论胸外科患者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与疾病健康知识掌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满意度 生活质量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樊宏哲 郭浩 杜鹏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39-444,449,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经...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联合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拔管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并计算FEV_(1)/FVC。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 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2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24、48、7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VC、MVV、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的VC、MVV、FEV_(1)、FEV_(1)/FVC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VC、MVV、FEV_(1)、FEV_(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血清NOS、CEA、SIL-2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4周血清NOS、CEA、SIL-2R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OS、CEA、SIL-2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590,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54,P<0.05);2组患者乳糜胸、吻合口漏、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0.611、0.956、0.066、0.664,P>0.05)。结论与常规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联合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相比,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虽然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但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较少,术后患者疼痛更轻,且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恢复较快,术后肺功能损伤小,血清NOS、CEA、SIL-2R水平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左侧颈部吻合术 食管癌 肺功能 一氧化氮合成酶 癌胚抗原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彬 刘慧杰 +2 位作者 朱绍辉 贺徳栋 房祥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33-337,342,共6页
目的观察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及远隔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水组(HS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和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组(IP-HS组),每组12只。建... 目的观察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及远隔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水组(HS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和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组(IP-HS组),每组12只。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采集各组大鼠静脉血及小肠、肝、肺组织,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内毒素水平,测定血清及小肠、肝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hiu 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率。结果 IR组、HS组、IP组和IP-HS组大鼠肠黏膜绒毛损伤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5),HS组、IP组和IP-HS组大鼠肠黏膜绒毛损伤评分显著低于IR组(P<0.05);HS组、IP组和IP-HS组大鼠肠黏膜绒毛损伤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组大鼠腹膜、肝、肺组织均无细菌移位,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肝脏与腹膜细菌移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0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HS组和IP组(P<0.05,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高于HS组和IP组(P<0.05)。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HS组和IP组(P<0.05)。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HS组和IP组(P<0.05)。结论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水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肠 远隔脏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与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慧杰 常晓宾 赵卫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70-473,共4页
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RNA分子,参与体内各种各样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凋亡、增殖、分化和细胞周期等。目前,研究发现miRNA对心脏的发育有着精细调控,在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与心肌梗死相关的mi... 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RNA分子,参与体内各种各样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凋亡、增殖、分化和细胞周期等。目前,研究发现miRNA对心脏的发育有着精细调控,在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与心肌梗死相关的miRNA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心肌梗死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在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樊宏哲 郭浩 杜鹏程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3期201-203,21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分别行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分别行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胸腔引流术式将其分为胸腔负压引流组与胸腔闭式引流组,每组56例,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时间(手术开始至胸腔内出血结束时间)、肺复张时间(手术开始至肺完全复张时间)及胸腔内液体累计引流量。结果胸腔负压引流组患者出血时间为(11.23±2.36)d、肺复张时间为(9.84±1.74)d,明显短于胸腔闭式引流组的(14.05±2.59)d和(13.54±2.17)d(t=6.023、9.955,P均<0.001),胸腔内液体累计引流量为(872.9±57.6)mL,明显少于胸腔闭式引流组的(1584.8±89.7)mL(t=49.970,P<0.001)。结论与胸腔闭式引流相比,胸腔负压引流对胸部外伤所致的血气胸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缩短出血时间与肺复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负压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胸部外伤 血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在胸部外伤并发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樊宏哲 杜鹏程 郭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对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胸部外伤并发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 目的分析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对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胸部外伤并发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氧分压(PO_(2))、氧饱和度(SO_(2))、pH值、血浆二氧化碳总量(TC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24、48、72 h时,研究组患者PO_(2)、SO_(2)、pH值、TCO_(2)、PC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_(2):t=4.440、4.594、3.571,P均<0.001;SO_(2):t=2.271、2.355、2.062,P=0.026、0.021、0.043;pH值:t=2.445、2.873、2.107,P=0.017、0.005、0.039;TCO_(2):t=4.039、5.765、4.803,P均<0.001;PCO_(2):t=2.450、2.257、3.077,P=0.017、0.027、0.003;PaO_(2)/FiO_(2):t=7.453、7.742、9.671,P均<0.001);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905,P<0.001),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89,P=0.029),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χ^(2)=1.314,P=0.252)。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可显著改善胸部外伤并发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肺复张 胸部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抢救性手术治疗1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阳阳 杨英杰 +6 位作者 王可强 刘诫 师启众 张保全 刘现民 秦元旭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969-969,98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腰背部疼痛20 d,加重伴胸闷16 d"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室壁瘤;③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④心源性休克;⑤多脏器功能不全;...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腰背部疼痛20 d,加重伴胸闷16 d"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室壁瘤;③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④心源性休克;⑤多脏器功能不全;⑥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⑦心功能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多脏器功能不全 室壁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吕丽萍 齐恒田 +6 位作者 卢峰 王可强 刘诫 师启众 樊宏哲 王飞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射血分数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英杰 王可强 +8 位作者 师启众 张保全 秦元旭 樊宏哲 王飞 李阳阳 杜鹏翀 裴心阳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28-831,836,共5页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开展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开展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0.83±10.13)岁,术前诊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6例中度:2例重度:4例于发病后4~24 h,平均(11.42±5.71)h后急诊手术,方法为在深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加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分析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操作程序和手术方法和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总结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效果。结果:全组1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1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死亡(病死率11.1%),1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自动出院;24 h引流量(421.25±92.72)mL,没有二次开胸止血患者,主动脉瓣均关闭良好,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主动脉内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例,所有患者存活良好,复查胸腹联合CTA无再发夹层及内漏患者。结论: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严重内漏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英杰 郭浩 +9 位作者 刘诫 师启众 刘现民 张保全 秦元旭 王飞 樊宏哲 王可强 李阳阳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23-323,327,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向下撕裂到腹主动脉并逆撕至主动脉弓部,累及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015年12月1日,在当地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向下撕裂到腹主动脉并逆撕至主动脉弓部,累及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015年12月1日,在当地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2 d后行"主动脉造影术及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现支架远端仍有内膜破口存在,相继再次置入两枚裸支架,远端到达腹主动脉腹腔干分支以上4 cm处以封闭破口,效果不理想,仍见少量内漏存在,未再处理,术后出现左手臂、左侧肩背部酸痛不适,症状改善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Ⅲ型 人工血管置换术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裴心阳 师启众 +5 位作者 尹良涛 王可强 陆甜 潘新宇 刘晓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9-153,174,共6页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并对早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并对早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的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0~74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升主动脉后壁,所有患者均采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结果:全组28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2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因心包填塞死亡(死亡率7.1%),1例术后因多器官衰竭自动放弃出院,术后随访22例,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好,复查胸腹联合CTA均未发生内漏及再发夹层现象,术后主动脉瓣均无中到重度反流。结论:应用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简化手术方式等,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要大量样本的跟踪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后壁 升主动脉包裹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诫 杨英杰 +1 位作者 李阳阳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882-885,共4页
冠状动脉痉挛( 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而CAS 相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相对滞后,临床上提高对CAS ... 冠状动脉痉挛( 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而CAS 相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相对滞后,临床上提高对CAS 精准认识与及时诊治十分重要,故本文就CAS 概念,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变异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主动脉假腔插管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可强 卢锋 +3 位作者 刘诫 杨英杰 李阳阳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腔插管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主动脉假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5例,其中4例为辅助股动脉插管灌注,1例为单独升主动脉假腔插管。所有手术均在深低...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腔插管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主动脉假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5例,其中4例为辅助股动脉插管灌注,1例为单独升主动脉假腔插管。所有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同时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ACP)。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术后CTA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通畅,术中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未闭的降主动脉假腔血栓形成。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术后突然发作的混乱、瞻望或躁动,持续5~10 s,很快缓解。病例3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病例415 d后完全缓解。结论:AADA手术在准备充分并且适应证明确的条件下,经主动脉假腔插管是传统插管的一种有效的替代及补充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诚 李温斌 +7 位作者 师启众 张占海 陈国锋 齐恒田 王飞 樊宏哲 张保全 王可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82-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临床心脏外科工作中遇到的4例围手术期难治性C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为原计划心脏手术完成后并发的急性CAS...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临床心脏外科工作中遇到的4例围手术期难治性C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为原计划心脏手术完成后并发的急性CAS,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治疗无效后被迫进行CABG。4例患者年龄43~6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冠状动脉肌桥1例,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肌桥松解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心病2支病变1例,行CABG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VSR)1例,行VSR旷置术。结果:4例患者均被迫行CABG,术后患者未再出现CAS表现,除AVR患者术后发生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外,其他3例均恢复良好,随访3~1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生CAS表现。结论:CABG可能是治疗难治性CAS—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羊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卢锋 王可强 +7 位作者 刘诫 杨英杰 李阳阳 王飞 师启众 吕丽萍 秦元旭 李温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绵羊1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羊接受外科手术,进行肺动脉束扎术,束扎后使肺动脉跨瓣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代偿性右心室结构及...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绵羊1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羊接受外科手术,进行肺动脉束扎术,束扎后使肺动脉跨瓣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代偿性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诱发羊右心室重构。对照组仅接受开胸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心室功能、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及心室容积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剪取两组右心室前壁组织制成HE染色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本文通过羊肺动脉束扎术建立右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通过6个月监测发现,右心功能明显减退,右心室前壁厚度增加,右心室腔直径、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右心室壁心肌病理切片显示出现明显的右心室重构病理变化。结论:此方法可较好地建立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重构 动物模型 肺动脉束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特异性吸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条件优化
16
作者 陆甜 陶渊 +4 位作者 杨托 孙路路 裴心阳 赵亮 李温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17-4823,共7页
背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的安全时限仅6 h的主要原因是游离血红蛋白堆积,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目的: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的特性,探究其可特异性吸附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可达到的最高吸附效率。方法:配制不同... 背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的安全时限仅6 h的主要原因是游离血红蛋白堆积,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目的: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的特性,探究其可特异性吸附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可达到的最高吸附效率。方法: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研究石墨相氮化碳对血红蛋白的吸附能力。基于这些结果,考虑临床应用条件,探究pH值、石墨相氮化碳∶血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这4个单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应用Design-Expert.8.0.6响应面分析软件提供的模型,设pH值、石墨相氮化碳∶血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因素为自变量,全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吸附效率为因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定三因素的零水平和波动区,检测吸光度值,计算血红蛋白吸附效率。利用电泳验证石墨相氮化碳对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大,但不满足线性关系;②单因素实验显示,pH=8.0时,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为93.5%,对其他蛋白吸附很少,当pH值进一步升高时,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先维持平稳后逐渐下降;随着石墨相氮化碳∶血样比值、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增加,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呈现上升趋势;③通过Design-Expert.8.0.6软件计算实验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得到4个因素的最佳作用值:pH=7.5,石墨相氮化碳∶血样为6.00 mg∶1 mL,反应温度为36.5℃,反应时间为60 min,全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为54.3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实验,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石墨相氮化碳可实现对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附;④结果显示,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且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可提高吸附效率,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用材料进一步推动组织工程材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游离血红蛋白 特异性吸附 响应面分析法 最佳吸附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环丙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长领 张春朵 +4 位作者 樊宏哲 陈玉娟 李金 刘珣 王公轲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将电化学合成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盐酸环丙沙星(CPX)分子印迹聚吡咯薄膜,制备了CPX分子印迹传感器。实验对传感器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铁氰化钾作为活性电子探针,采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传感... 本文将电化学合成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盐酸环丙沙星(CPX)分子印迹聚吡咯薄膜,制备了CPX分子印迹传感器。实验对传感器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铁氰化钾作为活性电子探针,采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在1×10^(-8)~1×10^(-4)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CPX浓度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3.5×10^(-9)mol/L。传感器对模板分子CPX选择性强,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置于室温下15d峰电流强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盐酸环丙沙星 吡咯 电化学传感器
原文传递
氯化镁缓释抗钙化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体外性能测试
18
作者 李阳阳 杨英杰 +4 位作者 刘诫 杨昭 杜鹏翀 赵亮 李温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308,共6页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_(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_(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超声破碎高速搅拌挥发法,制备载有MgCl_(2)的微米抗钙化缓释微球颗粒。检测缓释微球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率)及测出缓释曲线。应用碳二亚胺盐酸盐/琥珀酸亚胺(EDC/NHS)交联人工小口径血管,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载有MgCl_(2)的微米缓释微球与血管支架结合,电镜下观察结合情况。检测标本血管厚度、拉力强度和压力承受值。结果羊颈动脉经脱细胞处理后能去除各类细胞,并保持支架原有性能。载有MgCl_(2)的微米抗钙化缓释微球粒径(1.31±0.02)μm,相对均匀,微球颗粒包封率82.79%,载药量(率)2.98%,25天内存在缓慢释放,释放率达81.08%。载有MgCl_(2)的缓释微球颗粒与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能有效紧密结合。结论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制成的载有MgCl_(2)的缓释微球颗粒可缓释镁离子,这为构建抗钙化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 抗钙化 氯化镁 缓释微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