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探索性眼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杜云红 穆俊林 孙雪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6-427,共2页
目的研究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探索性眼动的特征。方法纳入63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组,无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5例为对照组,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和探索性眼动(EEM)检... 目的研究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与探索性眼动的特征。方法纳入63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组,无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5例为对照组,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和探索性眼动(EEM)检测,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EEM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探索评分值(R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P中N2、P3波潜伏期均延长和P3波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P的靶P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提示研究组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速度减慢。研究组N2、P3波潜伏期与NEF、R5S呈负相关(r为-0.29^-0.36,P均小于0.01),P3波幅与NEF、RSS呈正相关(r为0.32~0.33,P均小于0.01)。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RP和EEM均有异常并相关,他们可能作为攻击行为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探索性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云红 穆俊林 陈佐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3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SS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3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SS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组患者中SSR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的异常率分别为84.4%(38/45)和88.9%(40/45),抑郁症组患者SSR测定后发现,其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分别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患者经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后发现,其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N2、P3波潜伏期与SSR波潜伏期和波幅呈负相关(r为-0.27^-0.34,P均<0.01)。P3波幅与SSR波潜伏期(s)、波幅(mV)呈正相关(r为-0.30^-0.31,P均<0.01)。结论SSR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认知状况及相关因素P300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六一 穆俊林 +2 位作者 魏爱环 魏延丽 冯淑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P300电位测定在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62名较高学历老年人和60名较低学历老年人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并将测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低学历组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 目的探讨P300电位测定在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对62名较高学历老年人和60名较低学历老年人分别进行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并将测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低学历组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及P3波幅降低,与高学历老年人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能力筛查实验测定9个因子分数及总分显示:低学历组均低于高学历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P300电位可以作为评价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一项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状况 P300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患儿抑郁情绪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杜云红 穆俊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NRL)儿童的抑郁情绪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方法对NRL39例患儿(NRL组)和38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采用丹麦产Keypoint4通道肌电/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NRL)儿童的抑郁情绪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方法对NRL39例患儿(NRL组)和38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采用丹麦产Keypoint4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采用短音刺激,受试者需对靶刺激作按键反应,仪器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及命中率,以健康对照组为参照,P300潜伏期长和(或)P3波幅和(或)降低超过健康对照组均值的2.5s为异常。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二组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值。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NR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率为82.1%(32/39例),N2、P3波潜伏期延长,其中NRL组N2、P3波潜伏期分别为(260.7±22.1)ms、(353.1±25.9)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1.0±23.2)ms、(341.3±26.1)ms,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77,4.82Pa<0.01)。NRL组P3波幅降低[(3.2±1.7)μV],与健康对照组[(9.2±3.8)μV]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9.51P<0.01);抑郁量表评定NRL与健康对照组精神情感症状、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二组儿童的各因子分之间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3.91,3.79,4.07,3.27Pa<0.01)。结论NRL患儿抑郁情绪突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评价NRL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抑郁 事件相关电位P300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冲 李东亮 +2 位作者 穆俊林 李六一 王夏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DISEASE 直立性低血压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心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穆俊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认知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组(B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认知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组(B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住院1周内首次评定2组HAMD及ERP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再次评定时,2组ERP中N2、P3波潜伏期较首次缩短,P3波幅升高,同时HAMD评定分值较首次降低,但B组ERP及HAMD评定分值改变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较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对促进其预后和康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心理治疗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脑卒中 抑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杜云红 穆俊林 +2 位作者 宋景贵 马振武 顾仁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0-931,共2页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它常以近期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逐渐累及记忆、计算、定向、理解、思维等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最终甚至导致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1]。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松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宁 杜云红 穆俊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影响。方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助以RT,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SSR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影响。方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助以RT,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SSR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SSR评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组内HAMA及SSR评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HAMA及SSR评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T可明显改善GAD患者的焦虑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治疗 广泛性焦虑症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穆俊林 张宁 +2 位作者 杨庆南 宋景贵 顾仁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指标。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抑郁情绪量表评定(SD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SSR测定异常率为...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指标。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抑郁情绪量表评定(SD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SSR测定异常率为80.0%,SSR波潜伏期上肢(1.66±0.19)s,下肢(2.03±0.15)s,较健康者延长明显,波幅上肢(1.02±0.34)mV,下肢(1.59±0.22)mV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定各因子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测定波潜伏期与量表中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r=-0.29,P<0.01),与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0.35,P<0.01);而SSR波幅与量表中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与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34^-0.37,P<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SSR可判断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其临床诊治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交感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依赖患者多导睡眠图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宁 穆俊林 +2 位作者 杜云红 张朝辉 王传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PSG)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对酒依赖(A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AD患者(AD组)和6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PSG和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AD组患者PSG测定中总睡眠时间(TST)、睡眠...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PSG)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对酒依赖(A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3例AD患者(AD组)和6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PSG和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AD组患者PSG测定中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深睡眠、觉醒次数(AN)、快眼动睡眠潜伏期(RL)等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患者中SSR测定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D患者PSG测定中的TST、深睡眠和RL等指标与SSR波潜伏期呈显著负相关(r=-0.43、-0.45、-0.51,P<0.01),与SSR波幅呈显著正相关(r=0.42、0.41、0.49,P<0.01);PSG测定中SL、AN指标与SSR波潜伏期呈显著正相关(r=0.40、0.48,P<0.01),与SSR波幅呈显著负相关(r=-0.43、-0.39,P<0.01)。结论 AD患者PSG与SSR检测证实其存在较明显的睡眠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多导睡眠图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宁 姜凯 +2 位作者 孔利 穆俊林 张朝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3期2817-281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的探究性眼动(EEM)的不同特征。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及48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EEM测定,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EEM测定的异常率为96%(48/50),而抑郁症组EEM测定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的探究性眼动(EEM)的不同特征。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及48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EEM测定,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EEM测定的异常率为96%(48/50),而抑郁症组EEM测定的异常率为87.5%(42/48),两组EEM测定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组EEM测定凝视点(NEF)及反应探索评分(RSS)值较对照组减少,D值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病例组相比,EEM测定各指标测定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EM异常程度较抑郁症患者明显,可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探究性眼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化苯妥英钠抗大鼠癫痫模型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俊林 宋景贵 +3 位作者 张宁 杜好瑞 李文强 王夏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利用癫痫动物模型评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抗癫痫疗效,探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越性。方法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Ⅰ组注射Twee... 目的利用癫痫动物模型评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抗癫痫疗效,探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越性。方法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Ⅰ组注射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Ⅱ组注射DPH.PBCA.NPs,m组注射苯妥英钠水溶液,Ⅳ组注射PBCA-NPs,V组注射生理盐水。利用视频脑电监测仪,观察EEG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致痫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成功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致痫大鼠在行为和EEG上均表现出了癫痫持续状态。Ⅰ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Ⅱ组有效率为54.55%,m组有效率为50%,Ⅳ、Ⅴ组有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能够明显改善致痫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和EEG结果,具有抗癫痫作用。纳米载药系统能协助药物更迅速、更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纳米微粒 苯妥英钠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朝辉 穆俊林 +2 位作者 耿彩虹 李强 宋景贵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对象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对象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治疗组同时辅以rTMS及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情况,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探究性眼动分析(EEM)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9.47±3.47)分]及对照组HAMD评分[(12.80±3.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以治疗组HAMD评分的下降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选时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78.8±16.0)ms和(279.0±16.4)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77.1±17.5)ms和(378.0±16.8)ms]均较正常组延长,治疗组及对照组P3波幅[分别为(3.60±1.76)μV和(3.68±1.59)μV]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EEM检查结果亦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凝视点[分别为(16.98±5.32)个和(17.46±5.32)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4.29±1.55)分和(4.41±1.56)分]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经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44.5±15.9)ms和(261.7±13.3)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43.5±17.1)ms和(361.0±14.9)ms]均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分别为(6.38±1.89)μV和(5.50±1.83)μV]均较治疗前增大;2组患者凝视点[分别为(23.61±3.87)个和(20.68±4.54)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6.61±1.70)分和(5.44±1.57)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PSD患者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重复经颅磁刺激 氟西汀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放松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穆俊林 宋景贵 +7 位作者 李六一 杜好瑞 张宁 刘涛 张朝辉 张萍 张帆 费鹏鸽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保护、活血...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睡眠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保护、活血化瘀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R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检测2组患者多导睡眠图(PSG)及HRV,同时对2组患者结果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G及HRV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其PSG觉醒次数[(3.52±1.43)次]减少,睡眠效率[(74.2±4.22)%]及总睡眠时间[(382.1±25.3)min]增加,睡眠潜伏期[(40.5±14.3)min]及快眼动睡眠潜伏期[(89.2±8.81)min]缩短,浅睡眠比例[(65.6±7.93)%]减少,深睡眠比例[(14.7±3.64)%]及快眼动睡眠比例[(19.7±2.88)%]增加;HRV检测指标低频成分(5.18±0.96)降低,高频成分(5.21±0.60)升高,低频/高频比值(0.99±0.31)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仅见觉醒次数[(5.22±1.97)次]减少、总睡眠时间[(336.7±29.7)min]增加,HRV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观察组PSG及HRV各项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治疗,可进一步改善PSD患者睡眠障碍及HRV,对提高康复疗效及抑制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治疗 卒中后抑郁 睡眠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放松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穆俊林 张朝辉 +1 位作者 张宁 杜好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观察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 目的观察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图(PSG)对2组患者睡眠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总分[研究组为(12.92±3.38)分,对照组为(13.0l±3.22)分]及各项PSG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6周后,发现2组患者PSQI总分[研究组为(5.43±1.26)分,对照组为(8.71±1.5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治疗 广泛性焦虑症 睡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