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新乡市优质强筋小麦发展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昀 赵宗武 周勤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新乡市 小麦生产 强筋小麦 品质特性 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干烧心大白菜──新乡小包23
2
作者 原连庄 卞高中 +2 位作者 原让花 尚学育 吴涛 《长江蔬菜》 1999年第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大白菜 新乡小包23品种 抗干烧心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新乡市农科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太行山野生真菌资源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苗长海 李定航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共2页
新乡太行山是南接修武县北连林县的辉县境内山区,北纬35°17′~35°50′,呈现弓背形向东南突出,全长65km,主峰九峰山十字岭海拔1732m。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800mm,森林覆盖率43.8%。棕壤土质,植被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树种主... 新乡太行山是南接修武县北连林县的辉县境内山区,北纬35°17′~35°50′,呈现弓背形向东南突出,全长65km,主峰九峰山十字岭海拔1732m。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800mm,森林覆盖率43.8%。棕壤土质,植被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树种主要有油松、检皮栎、青冈栎、鹅耳栎、山桃、山榆、侧柏等乔木和荆条、杜鹃、胡枝子等灌木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中土壤湿润,腐殖质丰富,适宜于大型真菌的繁衍。为摸清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新乡市食用菌协会、林学会组织考察组于1992年8、9月和1993年7、8月进山考察,采集标本98号,经初步检索和鉴定有42个种,分属2个纲7个目14个科22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野生真菌 资源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地区春大白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原连庄 尚学育 +2 位作者 原让花 吴涛 张富平 《长江蔬菜》 2001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新乡地区 春大白菜 栽培技术 品种搭配 播期 园艺管理 合理密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姬生栋 李吉学 +4 位作者 徐存拴 秦广雍 霍裕平 赵宗武 马华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 DNA至小麦 ,结果表明 ,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 ,得到高蛋白 (>19% )和低蛋白含量 (≤ 13.99% )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 19% (对照为 15 .9% )的有 2 2株 ,占处理总株数 (362 6株 )...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 DNA至小麦 ,结果表明 ,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 ,得到高蛋白 (>19% )和低蛋白含量 (≤ 13.99% )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 19% (对照为 15 .9% )的有 2 2株 ,占处理总株数 (362 6株 )的 0 .7% ;13.99%以下的有 5株 ,占总株数的 0 .1%。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 ,无论导入大豆全长 DNA还是片段 DNA ,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束 大豆DNA 基因转移 蛋白质 含量分析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玉米螟的发生为害及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巧丝 刘芹轩 +5 位作者 高宗仁 刘孝纯 吴孔明 邱峰 张典 许天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河南棉区 ,第 1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严重 ,第 2、3代很少为害棉花。不同类型田相比 ,麦棉套种田受害较重。采用频次比较、聚集度指标判别等方法对棉田玉米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麦棉套田玉米螟卵块呈均匀分布 ,其余田... 在河南棉区 ,第 1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严重 ,第 2、3代很少为害棉花。不同类型田相比 ,麦棉套种田受害较重。采用频次比较、聚集度指标判别等方法对棉田玉米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麦棉套田玉米螟卵块呈均匀分布 ,其余田块玉米螟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分布型 为害特点 棉花害虫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耳蛋白的营养价值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宗义 宛霞 +2 位作者 廖红 苗长海 路开梅 《中国食用菌》 1992年第6期7-9,共3页
作者在对五种侧耳子实体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按照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标准,比较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侧耳品种不同,营养价值差别较大。为今后侧耳的资源开发、人工栽培及选择食用侧耳优良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侧耳 营养指数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士林 王春虎 +3 位作者 赵新亮 袁贵仁 侯新玲 甘淼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组配36个单交组合,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玉米穗粗等10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逐步回归表明: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产量为依变...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组配36个单交组合,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玉米穗粗等10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逐步回归表明: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产量为依变量,以这4个性状为自变量进行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穗粗、千粒重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株高次之,穗行数的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棉蚜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洪亮 王丙丽 +2 位作者 郭志刚 王光潜 王清连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1-62,共2页
通过几种杀虫剂对棉蚜的毒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最强,2.5%溴氰菊酯乳油对棉蚜的LC50高达857.39m g.L-1;棉蚜对1.8%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最为敏感,其LC50分别为0.20m g.L-1和1.41m g.L-1;对有... 通过几种杀虫剂对棉蚜的毒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最强,2.5%溴氰菊酯乳油对棉蚜的LC50高达857.39m g.L-1;棉蚜对1.8%阿维菌素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最为敏感,其LC50分别为0.20m g.L-1和1.41m g.L-1;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轻度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经过对供试农药的LC50对比,筛选出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棉蚜有特效,久效磷和氧化乐果对棉蚜有一定的防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效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棉蚜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侧耳蛋白的营养价值比较
10
作者 李宗义 宛霞 +3 位作者 廖红 李时岩 苗长海 李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文章比较了5种侧耳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品种不同营养价值差别较大。
关键词 侧耳 品种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孢侧耳5.39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
11
作者 李宗义 宛霞 +3 位作者 廖红 李时岩 苗长海 路开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表明,紫孢侧耳5.39在形态发生的不同阶段、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变化。在子实体形成初期,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迅速积累,随子实体发育成熟、其含量又逐渐下降。和蛋白质比较、氨基酸的积累高峰要推迟一个生理阶段。
关键词 紫孢侧耳 蛋白质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及其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曾元 周勤智 +1 位作者 郭予琦 黄中文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41-45,共5页
系统地介绍了 RAPD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具体操作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 ,就RAPD技术在玉米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如品种品系鉴定和遗传纯度测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与分离、遗传图谱构建等进行了总结 ,还对
关键词 RAPD 玉米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收麦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13
作者 王永普 陈梅英 +2 位作者 孙银华 胡国华 李松鹤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0-52,共3页
将玉米、小麦共生期压缩到最低限度,利用窄行清茬、宽行麦秸覆盖还田这一新的麦垄套种方式,(1) 以抑制杂草生长;(2) 减少水分蒸发简化管理环节;(3) 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4)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不断培肥地力。在高效节能的前... 将玉米、小麦共生期压缩到最低限度,利用窄行清茬、宽行麦秸覆盖还田这一新的麦垄套种方式,(1) 以抑制杂草生长;(2) 减少水分蒸发简化管理环节;(3) 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4)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不断培肥地力。在高效节能的前提下取得玉米连年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麦垄套种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 被引量:27
14
作者 任转滩 马毅 +1 位作者 李合新 李汉忠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整理分析了373份我国各地育种家选育的优良自交系材料,这些优系均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推品种或苗头组合的亲本。通过研究,对我国育种家科学利用多种种质选育优系的成功经验加以探讨,以期为今后的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种质资源 种质来源 自交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掖单12、13号玉米杂交种利用的建议
15
作者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 1992年第5期6-6,共1页
农作物良种区域试验工作,是农作物良种选育和繁育推广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农作物良种审定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的重要依据。我省按规定程序,较早的、系统的对掖单号玉米杂交种进行省区域试验鉴定,获得了比较完备的资料,为今后该品种的推广利... 农作物良种区域试验工作,是农作物良种选育和繁育推广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农作物良种审定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的重要依据。我省按规定程序,较早的、系统的对掖单号玉米杂交种进行省区域试验鉴定,获得了比较完备的资料,为今后该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一、掖单号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抗性表现我省引进掖单号玉米较早,89年正式参加我省区域试验的有掖单10号、11号、13号,90年又增添了掖单12号,91年是在上两年的基础上继续试验。掖单10号、11号由于产量表现一般,无突出优点,先后停止了试验。掖单1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省玉米品种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16
作者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 1992年第2期10-10,19,共2页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玉米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新单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俊恒 周联东 +2 位作者 张学舜 刘经纬 刘贺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4,59,共2页
新单23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2000年以自选系新04为母本,新77为父本育成的中熟玉米新品种。根据河南省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新单23 高产栽培技术 选育 2000年 分析结果 生产试验 河南省 农科所 新乡市 适应性 产量高 母本 中熟 育成 父本 区试 优质 抗病 抗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玉米育种问题的研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学舜 田守芳 +1 位作者 刘经纬 刘俊恒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高度重视种质创新和外源种质导入 ,丰富种质基础 ,保持遗传多样性 ,是搞好普通玉米育种之关键。要选育高配合力、高产、高抗的玉米自交系 ,按类群精选素材 ,保持其遗传特点。育种目标应是“竖叶、大穗、优质、高产、早熟、多抗”。按 5... 高度重视种质创新和外源种质导入 ,丰富种质基础 ,保持遗传多样性 ,是搞好普通玉米育种之关键。要选育高配合力、高产、高抗的玉米自交系 ,按类群精选素材 ,保持其遗传特点。育种目标应是“竖叶、大穗、优质、高产、早熟、多抗”。按 5大类群在强杂交优势类群间选配亲本 ,质量性状要求双亲互补 ,数量性状双亲应尽可能接近育种目标。对新组合在田间要反复观察 ,慎重“破格升级” ,缩短育种年限。重视其水平抗性、耐密性及抗倒性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交优势 选育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石明旺 徐明富 +2 位作者 茹正刚 刘鸣涛 赵启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结果表明: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动态可以划分为5~6个阶段,即冬前发生期、冬季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后为害期、抽穗白穗显症期等阶段。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分布和扩展,通过X1...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结果表明:该病在田间的流行动态可以划分为5~6个阶段,即冬前发生期、冬季稳定期、返青上升期、拔节后为害期、抽穗白穗显症期等阶段。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分布和扩展,通过X1、X2、X3、X4几个参数来描述。聚类分析刻划了小麦纹枯病在田间的分布,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扩展情况,即刻划了病害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模糊聚类分析 流行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产量水平下穗粒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田守芳 张学舜 +2 位作者 王凯胜 刘经纬 刘俊恒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 ,对河南省 18年夏玉米区试 2 5 5个杂交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进行分析。认为 75 0 0kg/hm2 以下的杂交种 ,起主要作用的依次是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穗行数。在选择 75 0 0kg/hm2 以上的杂交种... 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 ,对河南省 18年夏玉米区试 2 5 5个杂交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进行分析。认为 75 0 0kg/hm2 以下的杂交种 ,起主要作用的依次是千粒重、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穗粗、穗行数。在选择 75 0 0kg/hm2 以上的杂交种时 ,除了要稳定、提高穗粗、穗行数外 ,必须重点对千粒重、穗长进行正向直接选择 ,其次是行粒数和出籽率 ;对秃尖、轴粗进行负向直接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区域试验 产量 通径分析 穗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