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
1
作者 杨帆 赵隆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NE、DA、5-HT、SP)水平及腰椎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腰椎曲度降低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升高明显,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应用于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切口更小、更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经皮脊柱内镜 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 脊柱稳定性 疼痛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盛群燕 万翔 杨娟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微...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症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肢体功能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月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疼痛、肿胀、瘀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复方骨肽注射液 四肢骨折 临床效果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