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滴结冰研究中的光学测量方法
1
作者 曾昊 王峰 孙超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34,共19页
液滴结冰过程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与技术应用当中,理解液滴结冰过程对航空安全、风力发电和极地海洋装备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光学测量方法为研究液滴结冰过程提供了重要的非接触式测量手段.旨在总结并评估液滴结冰研究中常用的光学... 液滴结冰过程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与技术应用当中,理解液滴结冰过程对航空安全、风力发电和极地海洋装备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光学测量方法为研究液滴结冰过程提供了重要的非接触式测量手段.旨在总结并评估液滴结冰研究中常用的光学测量方法,为液滴结冰实验中光学测量手段的运用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文章从液滴结冰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物理过程与机理出发,首先概述液滴结冰过程中的关键物理过程和机理,随后分类介绍液滴结冰研究中常用的光学测量方法,包括传统的光学显微观察、高速摄影技术、非相干光学方法、激光探测技术以及近年发展的先进光学技术,介绍基本原理,展示应用案例,分析各自优缺点.指出光学测量方法在可视化液滴结冰过程的微观细节、动力学和物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时空分辨率、测量精度和干扰抑制等.最后,从提高光学测量的分辨率、灵敏度、准确性、全面性以及机器学习对光学测量技术的助推作用等角度,展望了液滴结冰研究中光学测量方法的发展方向,以期光学测量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液滴 结冰 光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漂移速度到相对论时空变换
2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文章提供了一种基于基础电磁学来引入狭义相对论的方法,无需借助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研究电荷和磁单极在正交电磁场中的漂移速度,可以得出“物理”的漂移速度存在一个普适的上限(即光速)。这样光速不变性及其不可超越性,就成为相对性... 文章提供了一种基于基础电磁学来引入狭义相对论的方法,无需借助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研究电荷和磁单极在正交电磁场中的漂移速度,可以得出“物理”的漂移速度存在一个普适的上限(即光速)。这样光速不变性及其不可超越性,就成为相对性原理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斯韦方程组 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 正交电磁场 光速不变性 磁单极 漂移速度 电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守竞对早期量子力学的贡献(Ⅰ)——非对称陀螺型分子转动能谱的研究
3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量子力学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物理学家们群星荟萃,王守竞正是其中的一位。当时,王守竞和拉比同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们作为核心成员自发组织了量子力学的学习小组。拉比晚年曾回忆,这段学习为他日后赴欧洲深造,打下了... 量子力学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物理学家们群星荟萃,王守竞正是其中的一位。当时,王守竞和拉比同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们作为核心成员自发组织了量子力学的学习小组。拉比晚年曾回忆,这段学习为他日后赴欧洲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守竞也从这段经历中获益匪浅,后来他致力于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性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介绍他的代表作之一,即关于非对称陀螺型分子转动能谱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王守竞 转动能谱 学习小组 分子性质 哥伦比亚大学 拉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selectivity of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aromatics by interfacial effects
4
作者 HUANG Rui LIU Shengjie +1 位作者 WU Qingyuan ZHENG Nanfeng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The highly selectiv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aromatics was achieved by employing Pd‑based catalysts that were co‑modified wi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ligands.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talysts c... The highly selectiv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aromatics was achieved by employing Pd‑based catalysts that were co‑modified wi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ligands.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talysts contained Pd species in mixed valence states,with high valence Pd at the metal‑support interface and zero valence Pd at the metal surface.While the strong coordination of triphenylphosphine(PPh3)to Pd0 on the Pd surface prevents the adsorption of halogenated nitroaromatics and thus dehalogenation,the coordination of sodium metavanadate(NaVO3)to high‑valence Pd sites at the interface helps to activate H2 in a heterolytic pathway for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nitro‑groups.The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facial active sites enables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halogenated nitroarom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genated nitroaromatic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control interfacial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Intermolecular Space for Reversible CO_(2)Capture and Release
5
作者 Jin Zhou Yanan Wang +4 位作者 Xiang Zhu Jin Zhao Hrvoje Petek Shijing Tan Bing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25年第1期8-16,I0001-I0005,I0055,共15页
Molecular constructs define the elementary units in porous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O_(2)capture.The design of appro-priate interpore and intermolecular space is crucial to stabilize CO_(2)molecules and maximize the c... Molecular constructs define the elementary units in porous materials for efficient CO_(2)capture.The design of appro-priate interpore and intermolecular space is crucial to stabilize CO_(2)molecules and maximize the capacity.While the molecular construct usually has a fixed dimension,whether its inter-molecular space could be self-adjustable during CO_(2)capture and release,behaving as a balloon,has captured imagination.Here we report a flexible intermolecular space of the double chain structure of self-assembled 1,4-pheny-lene diisocyanide(PDI)molecules on Ag(110)surface,which dynamically broadens and recovers during the CO_(2)capture and release.The incipient PDI double chains organize along the[001]direction of Ag(110),in which individual PDI molecules stand up in a zigzag order with the interchain width defined by twice the Ag lattice distance along_([110])direction(2α_([110])).When CO_(2)molecules are introduced,they assemble to occupy the interchain spaces,expanding the interchain width to 3α_([110]),4α_([110])and 5α_([110]):Warming up the sample leads to the thermally-driven CO_(2)desorption that recovers the original interchain space.High-resolution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jointly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determine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interactions of CO_(2)molecules with the dynamical PDI structures,providing a molecular-level perspective for the design of a self-adjustable metal-organic construct for reversible gas capture and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apture SELF-ASSEMBLY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森伯的魔法与矩阵力学的创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8-495,共8页
矩阵力学是量子力学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表述形式,创立于1925年,是在海森伯、玻恩、约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量子力学给人类带来了基础认知层面上的革命,堪称提升了人类文明的层次。量子力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脱胎于经典力... 矩阵力学是量子力学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表述形式,创立于1925年,是在海森伯、玻恩、约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量子力学给人类带来了基础认知层面上的革命,堪称提升了人类文明的层次。量子力学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脱胎于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辐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力学 量子力学 经典力学 海森伯 玻恩 电磁辐射 表述形式 认知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235临界质量的估算
7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7-427,共1页
海森伯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以开创了量子力学的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表述形式——矩阵力学,以及发现了测不准原理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人生也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例如,他曾经主持过纳粹德国的核计划。下面是一个关于他的传说。在1945年德... 海森伯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以开创了量子力学的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表述形式——矩阵力学,以及发现了测不准原理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人生也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例如,他曾经主持过纳粹德国的核计划。下面是一个关于他的传说。在1945年德国战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不准原理 矩阵力学 量子力学 临界质量 著名物理学家 纳粹德国 海森伯 表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推进速度上限的估算
8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2-654,共3页
我国长征5号B火箭的第一级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相比较于传统燃料(例如四氧化二氮搭配偏二甲肼),液氢液氧燃料的推力大幅度增加,大大提高了火箭的有效载荷。长征五号B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加入了世界火箭发展的第一梯队,令人振奋。
关键词 四氧化二氮 火箭推进 偏二甲肼 长征五号 液氧 液氢 有效载荷 第一梯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太阳能转化效率的估计
9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0-574,共5页
文章将植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η与其生理数据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C_(tr)联系起来。它们满足一个简单的关系η<k/1+rC_(tr),其中r是水的汽化热与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能密度之比,k是源自于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因子,可以用... 文章将植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η与其生理数据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C_(tr)联系起来。它们满足一个简单的关系η<k/1+rC_(tr),其中r是水的汽化热与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能密度之比,k是源自于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因子,可以用当地植物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来估算。此结果不涉及光合作用的机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期 汽化热 增强因子 蒸腾系数 生理数据 化学能 普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离的月球,刹车的地球——潮汐锁定
10
作者 吴从军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5-787,共3页
在古往今来的中秋赏月诗词中,最独特的莫过于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 在古往今来的中秋赏月诗词中,最独特的莫过于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中秋赏月 木兰花慢 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阱量子计算规模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宇恺 段路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17,共6页
离子阱系统是当前实现量子计算最为领先的物理系统之一,已经在数十量子比特的规模下实现了保真度达到容错量子计算阈值的量子态制备、测量、通用量子逻辑门等基本量子操作.未来离子阱量子计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在保持量子比特高性... 离子阱系统是当前实现量子计算最为领先的物理系统之一,已经在数十量子比特的规模下实现了保真度达到容错量子计算阈值的量子态制备、测量、通用量子逻辑门等基本量子操作.未来离子阱量子计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在保持量子比特高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扩展量子比特的数量,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规模.本文介绍当前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中主流的规模化方案,如离子输运方案和离子-光子量子网络方案等,以及各方案中存在的限制因素,进而探讨如二维离子阵列、双重量子比特等新的规模化方案及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计算 离子阱 量子比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光合固氮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德善 梁永鹏 +2 位作者 杨钰 佟振合 吴骊珠 《科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5-849,共15页
氨(NH_(3))作为化肥的重要成分和潜在的清洁能源载体,其可持续生产对于应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意义重大.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将氮气(N_(2))和氢气(H_(2))催化转化成NH_(3).该工艺支撑了全球近半数人口的粮食生... 氨(NH_(3))作为化肥的重要成分和潜在的清洁能源载体,其可持续生产对于应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意义重大.传统的Haber-Bosch工艺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将氮气(N_(2))和氢气(H_(2))催化转化成NH_(3).该工艺支撑了全球近半数人口的粮食生产,但其存在的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固氮酶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N_(2)到NH_(3)的高效转化,为绿色高效驱动N_(2)还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受天然酶活性中心的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启发,模拟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均相分子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以实现高效人工固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合固氮领域的重要进展,详细分析了N_(2)还原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挑战及其催化机理,并对人工光合固氮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 氨合成 绿色化学 人工光合作用 氮气还原
原文传递
去芳构化反应的发展与展望
13
作者 程远征 李木子 +5 位作者 王瑞祥 祝龙浩 沈文杰 邹馨璇 顾庆 游书力 《化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5-1829,共45页
芳香化合物是一种大宗化学品,价廉易得。其芳香性去除或减弱的转化过程被称为去芳构化反应。该反应可以快速获取螺环、并环、桥环等环状化合物,有效拓展化学空间,实现三维立体分子构建,在天然产物合成和医药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二十... 芳香化合物是一种大宗化学品,价廉易得。其芳香性去除或减弱的转化过程被称为去芳构化反应。该反应可以快速获取螺环、并环、桥环等环状化合物,有效拓展化学空间,实现三维立体分子构建,在天然产物合成和医药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来,去芳构化反应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过渡金属催化、小分子催化、酶催化、可见光催化、电催化等去芳构化体系被建立起来。通过去芳构化反应,吲哚、吡咯、(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异)喹啉、吡啶、苯、萘等多种芳香化合物转化成了结构丰富的多环分子,大大缩短了一些天然产物的合成步骤。形式多样的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偶极子、自由基、卡宾等偶联试剂不断被开发出来,为去芳构化反应提供了多样的官能团来源。本文概述了去芳构化反应的发展历程,按照芳香化合物的种类,总结了已发展的去芳构化反应体系,分析了当前去芳构化反应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合物 不对称催化 去芳构化反应 环状化合物
原文传递
一种天然共生细菌通过酸化伊蚊肠道抑制蚊媒病毒感染传播
14
作者 高涵 胡文倩 王四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70-3072,共3页
登革热、寨卡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热和黄热病等蚊媒病毒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数亿人感染,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威胁^([1]).登革热和寨卡热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蚊媒病毒传染病,登革热是传播最广的虫媒病毒,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感染流... 登革热、寨卡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热和黄热病等蚊媒病毒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数亿人感染,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威胁^([1]).登革热和寨卡热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蚊媒病毒传染病,登革热是传播最广的虫媒病毒,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感染流行,每年引发约4亿人感染^([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在过去20年中,登革热的全球发病率显著上升,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2000~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记录了全球报告病例的10倍激增.自2023年初以来,全球范围内登革热病例激增,已蔓延到以前未受登革热影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感染传播 蚊媒病毒 全球公共卫生 登革热 虫媒病毒 共生细菌 报告病例
原文传递
耦合等离激元体系的复频率分析(特邀)
15
作者 曾可博 张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1-306,共6页
耦合等离激元体系在光场调控、光学传感、光学成像及光电器件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目前,阻碍耦合等离激元进一步实用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金属材料具有较大的损耗。结合数值仿真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耦合等离激元的损耗机理,并进一步分... 耦合等离激元体系在光场调控、光学传感、光学成像及光电器件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目前,阻碍耦合等离激元进一步实用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金属材料具有较大的损耗。结合数值仿真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耦合等离激元的损耗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复频率光源激励对耦合等离激元体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合成复频率波的方法来补偿损耗,从而恢复被削弱的耦合共振信号。所提优化手段具有泛用性高且无需额外成本的优势,研究结果对耦合等离激元体系在各个领域中的研究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挖掘该体系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纳米光学 等离激元 复频率波 光学传感
原文传递
长寿与短命:十字花科植物中MADS-box基因的长袖善舞
16
作者 廉小平 Getachew Melaku +1 位作者 张石来 胡凤益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4,共4页
开花基因决定植物的一年生或多年生开花习性。已在不同植物中鉴定到多个开花基因,然而关于开花基因如何驱动十字花科植物一年生与多年生生活史策略转变的进化机制仍不清楚。最近一项研究聚焦十字花科不同属的自然变异,发现3个亲缘关系... 开花基因决定植物的一年生或多年生开花习性。已在不同植物中鉴定到多个开花基因,然而关于开花基因如何驱动十字花科植物一年生与多年生生活史策略转变的进化机制仍不清楚。最近一项研究聚焦十字花科不同属的自然变异,发现3个亲缘关系密切的MADS-box类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即FLC、FLM和MAF)与其一年生/多年生习性转变相关,并解析了其分子机制,提出十字花科植物生活史策略(即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之间的转换)是由FLC类MADS-box基因剂量叠加所决定的连续过程。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十字花科植物一年生与多年生生活史策略转换的进化机制和轨迹,为培育多年生油菜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它十字花科作物的多年生化遗传改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生活史策略 MADS-BOX 多年生 一年生 转换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闪烁体的X射线发光生物分子测量与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新奇 张珍珍 +2 位作者 陈小丰 陈秋水 杨黄浩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9-1019,共11页
X射线发光是指闪烁体在X射线激发下发射出低能量光子的过程,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光动力治疗、光遗传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的紫外激发光,X射线对生物组织具有高穿透性且不会触发生物体的自荧光,可实现深组织、无背景、高灵... X射线发光是指闪烁体在X射线激发下发射出低能量光子的过程,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光动力治疗、光遗传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的紫外激发光,X射线对生物组织具有高穿透性且不会触发生物体的自荧光,可实现深组织、无背景、高灵敏的生物分析。近年来,基于纳米闪烁体的X射线发光在生物光子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促进了X射线发光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闪烁体的X射线发光机理进行了概述,接着重点介绍了纳米闪烁体作为光学探针在生物分子测量与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传感、活体成像和光动力治疗等,最后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闪烁体 X射线发光 光学探针 生物分析
原文传递
从损伤到重生——REF1小肽如何激发植物的内在再生潜能
18
作者 廖人玉 王佳伟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多细胞生物常因暴露在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而导致器官损伤或缺失。植物因固着性而演化出强大的再生能力以适应环境。尽管细胞损伤是植物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物理诱因,然而引发再生反应局部伤口信号的化学本质及其调控再生机制... 多细胞生物常因暴露在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而导致器官损伤或缺失。植物因固着性而演化出强大的再生能力以适应环境。尽管细胞损伤是植物组织修复和器官再生的原初物理诱因,然而引发再生反应局部伤口信号的化学本质及其调控再生机制一直是科学界的难解之谜。最近一项研究发现1个调控植物局部伤口响应与再生能力的小肽REF1。研究表明,REF1与其受体PORK1通过植物损伤响应及细胞重编程关键转录因子WIND1促进植物再生。尤为重要的是,外源施加REF1小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几种作物的再生效率。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植物损伤响应和再生的分子机制打开了全新视角,而且为提高作物的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了潜在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1(REGENERATION FACTOR1) 植物诱导肽(Pep) 番茄 损伤响应 损伤信号 再生 再生因子 系统素
原文传递
仿射Weyl群上的Demazur乘积
19
作者 何旭华 聂思安 《数学学报(中文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6,共11页
Demazure乘积是定义在一般Coxeter群上的一类幺半群乘积.它自然地出现在李理论中的不同领域中.本文将研究仿射Weyl群上Demazur乘积.我们的主要结果是发现了它与有限Weyl群上的量子Bruhat图之间的一个紧密联系.作为应用,我们给出了仿射W... Demazure乘积是定义在一般Coxeter群上的一类幺半群乘积.它自然地出现在李理论中的不同领域中.本文将研究仿射Weyl群上Demazur乘积.我们的主要结果是发现了它与有限Weyl群上的量子Bruhat图之间的一个紧密联系.作为应用,我们给出了仿射Weyl群最低双边胞腔元素之间Demazure乘积的显示表达式,并得到了最低双边胞腔元素的一般牛顿点以及Lusztig-Vogan映射的具体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射WEYL群 Demazure乘积 量子Bruhat图
原文传递
长非编码RNA与环形RNA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乌皓 曹诗梦 陈玲玲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1511-1523,共13页
核糖核酸(RNA)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三大核心分子之一,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承载者与传递者,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者。细胞内RNA分子超过95%为非编码RNA,其种类与结构类型繁多,生成与代谢途径多样,在生命活动各个环节发挥重要... 核糖核酸(RNA)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三大核心分子之一,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承载者与传递者,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者。细胞内RNA分子超过95%为非编码RNA,其种类与结构类型繁多,生成与代谢途径多样,在生命活动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眼于长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系统总结了它们的生成加工与功能作用机制,深入探讨了RNA领域底层共性技术的发展对于长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研究领域的帮助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基于长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的相关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长非编码RNA 环形RNA RNA生成加工 RNA功能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