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江实验林场碳汇林建设示范造林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加军 张玉梅 邵庆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220-220,225,共2页
针对新江实验林场碳汇林建设示范项目提出了造林设计,从碳汇林的造林地选择、整地、树种选择、栽植技术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技术措施,并对其项目效益进行评价。
关键词 碳汇林 建设示范 造林设计 新江实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江实验林场森林碳汇价值评价
2
作者 王加军 张玉梅 邵庆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198-198,共1页
应用蓄积量法,对新江实验林场现有森林碳储量及森林碳汇价值进行分析、评价,以研究开发潜在的森林碳汇价值。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储量 经济评价 新江实验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人欢林场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与植物多样性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艳 赵桂祎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6期55-57,67,共4页
通过对万人欢林场不同经营类型次生林林下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硬阔混交林为例,经抚育后的硬阔混交林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2、3.85、0... 通过对万人欢林场不同经营类型次生林林下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硬阔混交林为例,经抚育后的硬阔混交林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2、3.85、0.62、0.67;未抚育的林分分别为0.88、0.92、0.63、0.46,无论是从物种丰富度还是多样性来说,抚育后的林分,明显高于未抚育林分。但软阔混交林各项数值差别不大,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海拔高度影响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人欢林场 次生林 物种丰富度 生物多样性 经营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志伟 司海忠 +3 位作者 李文艳 张玉柱 俞冬兴 邵庆伟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9期36-40,共5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樟子松天然更新苗龄分布、苗高分布、更新苗密度及更新分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以上的樟子松人工林更新幼苗(树)苗龄主要分布在1~10年;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5年生以前生长较缓慢,6年生开始加快生长。在樟...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樟子松天然更新苗龄分布、苗高分布、更新苗密度及更新分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以上的樟子松人工林更新幼苗(树)苗龄主要分布在1~10年;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5年生以前生长较缓慢,6年生开始加快生长。在樟子松林墙外缘5~23m范围内,樟子松更新幼苗(树)密度每10m2为10~72株,并且生长较好;林窗更新每10m2为45~350株。在距樟子松母树9~34m杨树林内,樟子松更新稠密,小黑杨林内每10m2达27株,银中杨林内每10m2达到19株。在杨树林内樟子松更新密集区幼苗(树)密度每10m2为11~14株,稀疏区更新幼苗(树)密度每10m2为4~7株。银中杨、小黑杨林内樟子松更新苗密集区最远边界分别达58m、71m,稀疏区最远边界分别为99m、1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沙地 樟子松 人工林 小黑杨 银中杨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中杨短轮伐期纸浆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剑斌 温宝阳 +2 位作者 戴玉玮 李文艳 司海忠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1期4-6,10,共4页
通过对银中杨进行苗龄型选择、造林密度、混交造林、营养元素测定和施肥等试验,对营造银中杨纸浆林的各环节的技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确定了提高银中杨生长量和木材质量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银中杨纸浆林定向培育宜采用2根2干、3... 通过对银中杨进行苗龄型选择、造林密度、混交造林、营养元素测定和施肥等试验,对营造银中杨纸浆林的各环节的技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确定了提高银中杨生长量和木材质量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银中杨纸浆林定向培育宜采用2根2干、3根2干壮苗,采用株行距2m×4m、3m×4m栽植,8~12a轮伐。造林后的前30林粮间作。施肥的林龄是4~6a,最佳施肥时间是7月上旬;最佳施肥配比为N:P:K=1:0.84:0.87。采用与胡枝子、沙棘混交造林,能促进银中杨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量及光能利用率较纯林高15%左右。为半干旱地区营造纸浆林提供了配套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中杨 纸浆林 短轮伐期 定向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灌木引种初选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春 周丽君 +3 位作者 李井库 耿丽英 李文艳 赵焕成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4期27-29,共3页
2006—2009年,在齐齐哈尔地区选设试验点,通过播种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及造林对几种灌木在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引种进行试验。经过4a观察,在30多个参试灌木树种中,初步筛选出西部沙樱、银水牛果、沙枣、甘蒙柽柳、大叶卫矛等生态型灌木树... 2006—2009年,在齐齐哈尔地区选设试验点,通过播种育苗、硬枝扦插育苗及造林对几种灌木在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引种进行试验。经过4a观察,在30多个参试灌木树种中,初步筛选出西部沙樱、银水牛果、沙枣、甘蒙柽柳、大叶卫矛等生态型灌木树种和金雀锦鸡儿、台湾忍冬、紫叶稠李等观赏型灌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灌木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长柄扁桃成苗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志伟 毕宇 +3 位作者 王春 李文艳 王加军 李艳霞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4期19-21,共3页
通过长柄扁桃引种育苗,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其成苗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温水浸种→混湿沙冷窖储藏、干种子窄藏→不同温度梯度浸种→不冷冻及干种子窖藏→不同温度梯度浸种→冷冻等3类种子处理方式的长柄扁桃的最高成... 通过长柄扁桃引种育苗,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其成苗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温水浸种→混湿沙冷窖储藏、干种子窄藏→不同温度梯度浸种→不冷冻及干种子窖藏→不同温度梯度浸种→冷冻等3类种子处理方式的长柄扁桃的最高成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72.5%、51.8%和9.0%,各处理间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处理方式种子发育成的苗木平均高生长和平均地径生长存在差异,40℃温水浸种→混湿沙冷窖储藏处理和40℃温水浸种→不冷冻处理,成苗率和幼苗高径生长两项指标均较高。长柄扁桃育苗中种子处理应采用上述2种方法,尤以40℃温水浸种→混湿沙冷窖储藏处理种子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扁桃 种子处理 成苗率 苗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百合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志伟 毕宇 +4 位作者 毕广有 李文艳 王加军 闫敦梁 韩勤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在讷河和齐齐哈尔两地开展毛百合和轮叶百合引种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毛百合通过补充一定量的水分可以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生长发育,未发生严重寒害、病虫等危害,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较好完成生活周期,结实种子的成苗率可达42.0... 通过在讷河和齐齐哈尔两地开展毛百合和轮叶百合引种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毛百合通过补充一定量的水分可以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生长发育,未发生严重寒害、病虫等危害,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较好完成生活周期,结实种子的成苗率可达42.05%;轮叶百合由于对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难以发育成开花结实植株。毛百合引种成功为黑龙江省西部提供了优质百合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百合 轮叶百合 引种 生长节律 物候期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子的良种选育与繁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艳 于喜波 +2 位作者 张天学 陈佳富 刘炳友 《中国西部科技》 2008年第21期45-45,52,共2页
榛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坚果树种)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利用历史,榛子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了榛子的分布及价值、榛子的繁殖方法、发展榛子产业的途径和榛子的良种选育及可以利用的榛子良种。
关键词 棒子 良种选育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沙棘品种抗逆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丽君 温宝阳 +2 位作者 耿丽英 王春 李文艳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根据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耐盐碱性、耐寒性、耐水湿三项指标在温室盆钵内对HF-14、HF-4两个沙棘优良无性系及对照品种(楚伊)进行人工模拟抗逆性测定。其结果为:3个无性系对盐碱的耐受性均较强并无明显差别,可在中度以下盐... 根据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耐盐碱性、耐寒性、耐水湿三项指标在温室盆钵内对HF-14、HF-4两个沙棘优良无性系及对照品种(楚伊)进行人工模拟抗逆性测定。其结果为:3个无性系对盐碱的耐受性均较强并无明显差别,可在中度以下盐碱地上栽培;3个无性系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在长期持续干旱条件下,生长量明显下降,生长势衰弱,增加感病机会,应给予灌溉,3个无性系的耐旱次序为HF-4>HF-14>楚伊;3个无性系对水湿条件的耐受力基本相同,在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根系不发育,生长受到抑制,栽植沙棘不应选择低洼内涝,排水不良的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选择育种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沙地沙枣引种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艳 周国兴 王加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21期36-37,共2页
本文介绍了沙枣引种育苗造林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种子采收及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插干造林和植苗造林等内容。
关键词 嫩江沙地 沙枣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不同更新位置幼树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12
作者 曹志伟 司海忠 +3 位作者 张玉柱 李文艳 毕广有 邵庆伟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14-16,共3页
在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更新位置樟子松5年生以上幼树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更新类型樟子松幼树6年生以后,同龄幼树高都呈现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 在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更新位置樟子松5年生以上幼树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更新类型樟子松幼树6年生以后,同龄幼树高都呈现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的趋势;樟子松林隙和小黑杨林内规律性不明显。不同更新位置同龄幼树当年高生长量,呈现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的趋势。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5~10 a(11a)生樟子松更新幼树年均高生长量范围分别为10.8 cm(5 a)~33.6 cm(11 a)、9.4 cm (5 a)~30 cm(11 a)、9.2 cm(5 a)~26.5 cm(10 a)、9.0 cm(5 a)~25.3 cm(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天然更新 更新位置 树高 年均生长量 当年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阿扁叶蜂防治指标、测报及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娄巍 侯爱菊 戴玉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50,共8页
松阿叶峰(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樟子松、油松的重要食叶害虫。为有效地治理该害虫,我们对其防治指标、测报方法及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林间接虫试验和实际危害,食叶量为35%已达到危害经济阈值,即在长50cm标准... 松阿叶峰(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是樟子松、油松的重要食叶害虫。为有效地治理该害虫,我们对其防治指标、测报方法及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林间接虫试验和实际危害,食叶量为35%已达到危害经济阈值,即在长50cm标准枝上有4头幼虫,订为防治指标。发生期的预报采用历期法、有效积温、物候及温度指标法。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13.48℃,有效积温为106.72日度。日平均温度达到23℃时成虫大量羽化,发生量可以通过种群超势指数Ⅰ来预报。通过生命表研究看出:卵、初孵幼虫死亡及越冬后滞育是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阿扁叶蜂 防治指标 预报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柳毒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娄巍 安三玉 +5 位作者 邓立文 李万海 李清宇 夏文富 李枫 单兴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19,共8页
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和柳毒蛾(L. salicis L.)是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有效治理该害虫,我们从1984—1987年对杨、柳毒蛾为害杨树的经济阈值,防治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人工模拟摘叶、接虫试验及实际为害损失结果指出,... 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和柳毒蛾(L. salicis L.)是杨树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有效治理该害虫,我们从1984—1987年对杨、柳毒蛾为害杨树的经济阈值,防治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人工模拟摘叶、接虫试验及实际为害损失结果指出,不同林分被害经济阈值不同,存未郁闭林中,胸径年生长量1.5cm以下及2cm以上的人工林,失叶量分别为30%和15%达到为害的经济阈值。在郁闭林分中失叶量25%达到经济阈值。通过饲养了解,平均每头杨毒蛾幼虫一生食叶量为5.3g,柳毒蛾为4.5g。然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林分防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毒蛾 柳毒蛾 防治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爆109柳、旱布329柳生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峰 朱弘 +8 位作者 言关珍 王春 刘金生 张长安 李文艳 王佳军 司海忠 陈明柱 张福平 《防护林科技》 1996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运用Logistic生长方程,分别建立了垂爆109柳及旱布329柳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的速增期和速增点。从而定量地研究了这2种柳树的生长动态,为科学经营管理及推广利用提供科... 本文运用Logistic生长方程,分别建立了垂爆109柳及旱布329柳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的速增期和速增点。从而定量地研究了这2种柳树的生长动态,为科学经营管理及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垂爆109柳 旱布329柳 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红斑病预测预报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成启 郝宏 +9 位作者 汪太振 王淑敏 吴力军 刘家志 牟宗海 魏建华 杨永富 吴景云 葛玉祥 赵玉恒 《防护林科技》 1993年第2期16-20,共5页
木文通过对黑龙江、内蒙、辽宁三省区10个测报点樟子松红斑病病情的系统观测,积累了20个年次的病情资料,并结合当地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从病原基数X_1、4—9月份降水量X_2、4—9月份平均气温X_3、4—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X_... 木文通过对黑龙江、内蒙、辽宁三省区10个测报点樟子松红斑病病情的系统观测,积累了20个年次的病情资料,并结合当地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从病原基数X_1、4—9月份降水量X_2、4—9月份平均气温X_3、4—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X_4、病原基数与降水量互作(X_1·X_2)X_5、病原基数与温度互作(X_1·X_3)X_6、病原基数与平均相对湿度互作(X_1·X_4)X_77个因子中,筛选出与发病强度相关密切的病原基数、4—9月份降水量二个因子,建立了测报方程: Y=-20.06+0.0423X_2+1.0635X_1经回报检验,方程可靠。同时采用五种药剂,分别三个浓度进行了喷冠防治试验,在供试药剂浓度中,以80%代森锌效果最好,75%百菌清次之,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20%粉锈宁200倍液防治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红斑病 药剂防治
全文增补中
樟子松、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开花结实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福森 郑洲泉 +2 位作者 张梅 王家军 李文艳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15,42,共6页
在本地区,樟子松种子园雄花出现在5月上、中旬,长白落叶松在4月中、下旬,雌花滞后于雄花3-5天,观察到在地理纬度相差多达6°情况下,樟子松各产地花期同步;樟子松种子园在10年生以前,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雌、雄花在母树不同... 在本地区,樟子松种子园雄花出现在5月上、中旬,长白落叶松在4月中、下旬,雌花滞后于雄花3-5天,观察到在地理纬度相差多达6°情况下,樟子松各产地花期同步;樟子松种子园在10年生以前,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雌、雄花在母树不同方位和不同层次上表现出光照强的东南和中、上层的部位开花结实多;优树产地问及其无性系间,在结实株率、雌雄花数量、比例、座果率及球果产量等方面均有极显著差异,这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内在因素;选择结实优良无性系,种子园提高种子产量34.3%-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长白落叶松 种子园 开花结实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裸根苗的活力保护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军伟 许景涛 +1 位作者 李文艳 刘炳友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12期66-67,共2页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和多年来具体实践,对造林裸根苗的活力保护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裸根苗 造林活力 保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中杨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剑斌 董希文 +3 位作者 徐连峰 呼振德 司海忠 张中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5,共5页
对株行距分别为2m×4m、3m×4m、4m×4m、5m×4m、6m×4m的5种林分密度银中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银中杨的叶面积.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银中杨人... 对株行距分别为2m×4m、3m×4m、4m×4m、5m×4m、6m×4m的5种林分密度银中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银中杨的叶面积.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银中杨人工林生物量为45.8~89.1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密度正相关,林分密度不同则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布比例不同,林分密度大的林分干材所占的比例较林分密度小的高。平均净生长量为6.6~13.1t/(hm2·a),干材的生产力最高,叶次之。叶面积指数均在2.4以上,高达4.2,与林分密度呈正相关。银中杨每生产1t生物量需从土壤中吸收22.6kg营养元素;叶片中营养元素积累的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器官,枝次之,枯枝落叶在林分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中杨 林分密度 生物量 营养元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红斑病测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成启 郝宏 +7 位作者 汪太振 王淑敏 吴力军 杨永富 魏建华 吴景云 葛玉祥 赵玉恒 《防护林科技》 1995年第2期14-19,共6页
本文根据黑龙江、内蒙、辽宁三省区病情及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病原基数X_1、4~9月份降水量X_2、4~9月份平均气温X_3、4~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X_4、病原基数与降水量互作X_5(X_1·X_2)、病原... 本文根据黑龙江、内蒙、辽宁三省区病情及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病原基数X_1、4~9月份降水量X_2、4~9月份平均气温X_3、4~9月份平均相对湿度X_4、病原基数与降水量互作X_5(X_1·X_2)、病原基数与温度互作X_4(X_1·X_3)、病原基数与湿度互作X_7(X_1·X_4)七个供选因子进行筛选,选出与翌年发病强度(Y)相关密切的因子X(X_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又通过逻辑斯蒂克(Logistic)曲线模拟,建立了预测模型:同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三种方法经过模型内、外数据检验,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红斑病 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